1
|
浅析山东民歌《包楞调》的音乐结构特征及教学研究 |
韩淑婷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2
|
山东民歌小调的咬字吐字与情感表达探究——以《包楞调》为例 |
杜鹤鹤
王丽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3
|
《包楞调》的历史渊源及发展传承探究 |
张雁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4
|
“民族新唱法”在花腔民歌《包楞调》中的应用 |
王小桃
|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 |
2
|
|
5
|
浅析山东民歌《包楞调》 |
唐浩
|
《戏剧之家》
|
2017 |
1
|
|
6
|
《包楞调》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旨趣 |
刘苗苗
|
《艺海》
|
2018 |
2
|
|
7
|
浅谈山东民歌《包楞调》的传承及发展 |
开万贺
|
《戏剧之家》
|
2017 |
1
|
|
8
|
歌唱中的自然——以山东民歌《包楞调》为例 |
邓婉婷
|
《中国民族博览》
|
2019 |
1
|
|
9
|
山东民歌《包楞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分析 |
樊雅文
|
《黄河之声》
|
2023 |
1
|
|
10
|
关于中国民歌“三度创作”的思考——以山东民歌《包楞调》为例 |
马骊骊
|
《黄河之声》
|
2010 |
1
|
|
11
|
《包楞调》的音乐发展手法特点 |
赵静
|
《戏文》
|
2005 |
0 |
|
12
|
山东民歌《包楞调》浅析 |
陈瞳
|
《大舞台》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3
|
山东民歌《包楞调》的美学意义与演唱技巧浅析 |
谭冉
|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5 |
6
|
|
14
|
鲁西南“担经”艺术 |
李梦华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5
|
由《好汉歌》想到菏泽民间音乐 |
张涛
|
《艺术教育》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