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r15钢的加工硬化行为及包氏效应
1
作者 王顺兴 黄明志 谈育煦 《洛阳工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64-69,共6页
本文用压缩和拉一压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淬火回火 GCr15轴承钢的加工硬化行为和包申格效应(B.E).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经淬火回火后,在压缩加载下真应力—应变曲线分三段符合赫勒曼(Hollomon)关系,且 n_0>n_1>n_2;BE 随预应变的增加... 本文用压缩和拉一压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淬火回火 GCr15轴承钢的加工硬化行为和包申格效应(B.E).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经淬火回火后,在压缩加载下真应力—应变曲线分三段符合赫勒曼(Hollomon)关系,且 n_0>n_1>n_2;BE 随预应变的增加而增加;100℃回火出现反常 B.E;B.E 先随回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后又随回火温度的增加而减小.250℃回火,B.E 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钢 轴承钢 加工硬化 包氏效应
下载PDF
相应力对双相钢Bauschinger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中华 顾海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根据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硬化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双相钢的反向(压缩)流动曲线.计算结果清楚地揭示了由塑性变形不均匀产生的相应力对Bauschinger 效应的影响规律:使反向曲线在较低的载荷下进入屈服,初始流动阶段具有较高的硬... 本文根据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硬化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双相钢的反向(压缩)流动曲线.计算结果清楚地揭示了由塑性变形不均匀产生的相应力对Bauschinger 效应的影响规律:使反向曲线在较低的载荷下进入屈服,初始流动阶段具有较高的硬化率,不产生永久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相应力 包氏效应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物理机制的后继屈服面演化模型 被引量:7
3
作者 付强 刘芳 +1 位作者 张晶 梁乃刚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0-888,共9页
考虑滑移为晶体塑性的主要变形机制,推广晶体塑性理论至多晶体,建立滑移构元模型,研究了后继屈服面的移动和畸变等演化规律.基于滑移构元的潜在硬化和包氏效应的影响,后继屈服面的前端凸出,尾部缩进,呈现"前凸后扁"的特征.计... 考虑滑移为晶体塑性的主要变形机制,推广晶体塑性理论至多晶体,建立滑移构元模型,研究了后继屈服面的移动和畸变等演化规律.基于滑移构元的潜在硬化和包氏效应的影响,后继屈服面的前端凸出,尾部缩进,呈现"前凸后扁"的特征.计算了单轴拉伸、纯扭转和拉-扭组合比例/非比例加载下的后继屈服面演化过程,与已有实验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构元模型 后继屈服面 包氏效应 潜在硬化 非比例加载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高强度炮钢的塑性理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颜勇 钱剑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强度炮钢的塑性理论。该理论充分考虑了Bauschinger效应,及材料正向与反向加载时不同的塑性模量。与现有的理论相比,更加细致的描述了材料塑性变形的力学行为;便于数学处理及在数值计算中应用。文...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强度炮钢的塑性理论。该理论充分考虑了Bauschinger效应,及材料正向与反向加载时不同的塑性模量。与现有的理论相比,更加细致的描述了材料塑性变形的力学行为;便于数学处理及在数值计算中应用。文中依据所提出的塑性理论,建立了平面应力及轴对称分析的循环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理论 包氏效应 残余应力 高强度钢
下载PDF
管结钢拉伸性能的特点
5
作者 Ratn.,RC 郭新春 《国外钢铁钒钛》 1991年第1期91-93,103,共4页
关键词 管线钢 加工硬化 包氏效应
下载PDF
双轴拉伸应力下后继屈服面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岑 刘芳 +1 位作者 付强 洪友士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30-2239,共10页
屈服面的位置和形状直接影响着材料塑性应变的确定。针对双轴拉伸应力下金属材料的塑性行为,以一种弹塑性损伤本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后继屈服面在拉-拉应力空间中的演化。考虑了有限变形效应和耦合硬化效应,给出了屈服面的确定方法,并... 屈服面的位置和形状直接影响着材料塑性应变的确定。针对双轴拉伸应力下金属材料的塑性行为,以一种弹塑性损伤本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后继屈服面在拉-拉应力空间中的演化。考虑了有限变形效应和耦合硬化效应,给出了屈服面的确定方法,并预测了拉-拉应力空间中的初始屈服面(IYS)和后继屈服面,预测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能一致描述出后继屈服面演化中的前端尖点效应、尾部包氏效应、膨胀/收缩以及移动和畸变。针对两种加工硬化材料(Al 6061-T 6511和Annealed 1100Al)承受轴向拉伸、环向内压、轴向-环向混合比例加载时的后继屈服面,将模型预测的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后继屈服面的演化,并能分析其物理机制,为后继屈服面的演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元组集模型 后继屈服面演化 耦合硬化效应 尖点效应 包氏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