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包涵体肝炎病毒CELOV株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智海东 杨志 +4 位作者 解生亮 王云峰 朱庆虎 王牟平 刘霓红 《中国兽药杂志》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采用鸡胚有限稀释法将鸡包涵体肝炎病毒(CELOV)纯化。将纯化的CELOV在SPF鸡胚上连续传10代,对各代次的毒种均进行毒价测定,并选择不同代次进行外源病毒、抗原性等方面的系统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代次的病毒毒价稳定,病毒纯净、特异,无外... 采用鸡胚有限稀释法将鸡包涵体肝炎病毒(CELOV)纯化。将纯化的CELOV在SPF鸡胚上连续传10代,对各代次的毒种均进行毒价测定,并选择不同代次进行外源病毒、抗原性等方面的系统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代次的病毒毒价稳定,病毒纯净、特异,无外源病毒感染。采用不同代次病毒鸡胚尿囊液制备3批琼脂扩散试验抗原敏感、特异,用原倍、2倍稀释的抗原可以与32倍稀释的阳性血清反应,出现清晰的沉淀线。抗原不与其它病原体的阳性血清反应。用CELOV制备的琼扩抗原可用于鸡包涵体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肝炎病毒 外源病毒 抗原性 特异性 鉴定
下载PDF
一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凤龙 郝先谱 刘月焕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利用鸡包涵体肝炎自然病例的肝组织,通过SPF鸡胚传代和鸡胚肾原代细胞培养,分离到一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Hb株。该病毒株的复制可被5-溴尿嘧啶-2′脱氧核苷抑制,对乙醚和氯仿有低抗力,说明Hb株的核酸型为DNA,无脂质囊... 利用鸡包涵体肝炎自然病例的肝组织,通过SPF鸡胚传代和鸡胚肾原代细胞培养,分离到一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Hb株。该病毒株的复制可被5-溴尿嘧啶-2′脱氧核苷抑制,对乙醚和氯仿有低抗力,说明Hb株的核酸型为DNA,无脂质囊膜。Hb株对酸有抵抗力,对热敏感。电镜观察表明,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80~90nm。用AAV-2、3、4、5、8型的分型高免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证明Hb株为血清型8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包涵体肝炎病毒 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实验性鸡包涵体肝炎病毒侵袭过程中免疫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纯洁 郝宪谱 +3 位作者 林曦 赵振华 马学恩 金晓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3期58-60,共3页
用鸡腺病毒内蒙古毒株 ( FAV- HA)对 1日龄 SPF雏鸡进行人工感染。经 HE染色发现 ,各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严重流失 ,肝脏等器官中单核 -巨噬细胞活化增生 ;经间接免疫荧光法病毒抗原定位 ,除法氏囊外 ,均呈不同程度的抗原阳性反应 ,单核 ... 用鸡腺病毒内蒙古毒株 ( FAV- HA)对 1日龄 SPF雏鸡进行人工感染。经 HE染色发现 ,各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严重流失 ,肝脏等器官中单核 -巨噬细胞活化增生 ;经间接免疫荧光法病毒抗原定位 ,除法氏囊外 ,均呈不同程度的抗原阳性反应 ,单核 -巨噬细胞阳性明显。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计数 ,实验组 T、B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肝炎病毒 病毒侵袭 免疫细胞
下载PDF
鸡包涵体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滴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及与不同滴定方法间的比较
4
作者 李昌静 王作昭 +6 位作者 王静静 刘永举 张毅 毕玉敏 王冬冬 陈文雅 尹燕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7,共4页
本试验根据Gen Bank中I群禽腺病毒(FAV-Ⅰ)代表株AAU46933(CELO株)的Hexon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通用引物,摸索了合适的扩增条件,建立了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9株鸡包涵体肝炎毒株的病毒滴度进行了测定,并与OD260法、鸡胚病变法... 本试验根据Gen Bank中I群禽腺病毒(FAV-Ⅰ)代表株AAU46933(CELO株)的Hexon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通用引物,摸索了合适的扩增条件,建立了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9株鸡包涵体肝炎毒株的病毒滴度进行了测定,并与OD260法、鸡胚病变法以及细胞病变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检测下限为0.98×102拷贝/μL。以细胞病变法为标准测定方法,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鸡胚病变法与细胞病变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91);荧光定量PCR法与细胞病变法测得结果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0.965,P<0.05);OD260法与细胞病变法测得的结果间无相关性(P>0.05)。以上结果说明,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结果能够间接反映病毒感染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鸡包涵体肝炎病毒FAV-HA株诱生SPF雏鸡体内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
5
作者 赵满达 何孟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12期79-80,共2页
自1975年从动物体内提取肿瘤坏死因子(TNF)以来,许多科学研究者从哺乳动物和禽类体内提取TNF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的研究和探讨。以前的研究中用卡介苗和大肠杆菌内毒素等诱导产生TNF。本研究为TNF的诱导产生提供新的思路和... 自1975年从动物体内提取肿瘤坏死因子(TNF)以来,许多科学研究者从哺乳动物和禽类体内提取TNF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的研究和探讨。以前的研究中用卡介苗和大肠杆菌内毒素等诱导产生TNF。本研究为TNF的诱导产生提供新的思路和试验方法。利用鸡包涵体肝炎病毒FAV-HA株作为TNF的诱生剂,诱导产生SPF雏鸡TNF,其生物活性用L-929细胞进行检测。通过试验证实,FAV-HA能够诱导产生TNF,并且在不同组织器官内TNF的含量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肝炎病毒 FAV—HA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12株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毒的分离和PCR鉴定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海英 尹燕博 +4 位作者 郭妍妍 胡永钢 许宏伟 王晓红 王守春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22-727,共6页
从临床疑似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例的肝组织中,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和鸡胚肾细胞培养,分离到12株疑似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毒毒株。通过形态学、致细胞病变和PCR检测等对12株疑似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为... 从临床疑似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例的肝组织中,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和鸡胚肾细胞培养,分离到12株疑似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毒毒株。通过形态学、致细胞病变和PCR检测等对12株疑似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直径70~80nm;接种鸡胚后鸡胚肝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在鸡胚肾细胞(CEK)上可致细胞病变。根据Ⅰ群禽腺病毒CELO株的Hexon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对12株病毒的核酸模板进行了PCR扩增,结果均特异性地扩增出了与设计片段大小相一致的508bp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确为Ⅰ群禽腺病毒。从病毒形态,鸡胚及细胞病变以及PCR检测结果,证明12株分离物确为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建立的鸡包涵体肝炎快速PCR诊断方法可用于鸡包涵体肝炎的临床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肝炎病毒 分离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内蒙古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月焕 郝先谱 王凤龙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试验利用鸡包涵体肝炎自然病例的肝组织,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和鸡胚肾细胞培养,分离到一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HA株.该病毒株的核酸型为DNA、无束膜、对乙醚、氯仿具有抵抗力;且其对酸有抵抗力,对热敏感。电镜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呈... 本试验利用鸡包涵体肝炎自然病例的肝组织,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和鸡胚肾细胞培养,分离到一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HA株.该病毒株的核酸型为DNA、无束膜、对乙醚、氯仿具有抵抗力;且其对酸有抵抗力,对热敏感。电镜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80~100nm。用2、3、4、5、8型的标准阳性血清迸行中和拭验,证明HA株为血清型2型。回归试验表明HA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肝炎 包涵体肝炎病毒 内蒙古毒株 分离 鉴定
原文传递
一起肉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治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林勇 董大庆 +1 位作者 刘欣 苏双 《吉林畜牧兽医》 2010年第4期29-29,31,共2页
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Body Hepatitis,IHB)是由禽腺病毒(FowlAdenovlrus)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肝炎,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贫血和肌肉出血,主要发生于2~7周龄的肉鸡。包涵体肝炎病毒有9~11种血清型,目... 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Body Hepatitis,IHB)是由禽腺病毒(FowlAdenovlrus)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肝炎,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贫血和肌肉出血,主要发生于2~7周龄的肉鸡。包涵体肝炎病毒有9~11种血清型,目前认为鸡腺病毒8型、2型、3型、4型、5型等血清型是鸡包涵体肝炎的主要病原体。鸡包涵体肝炎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但随着养鸡业的发展,本病在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笔者从事临床6年多以来首次见到此病,现将一例肉食鸡包涵体肝炎的防治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肝炎 肌肉 包涵体肝炎病毒 诊治 病毒性传染病 核内包涵 禽腺病毒 鸡腺病毒
下载PDF
鸡包涵体肝炎肿瘤坏死因子消长规律的研究
9
作者 赵满达 何孟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4期101-104,共4页
自1975年从动物体内提取肿瘤坏死因子(TNF)以来,许多科学家从哺乳动物及禽类体内提取TNF并对其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而用鸡包涵体肝炎病毒诱生TNF与该病之间相关性及产生的消长规律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 自1975年从动物体内提取肿瘤坏死因子(TNF)以来,许多科学家从哺乳动物及禽类体内提取TNF并对其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而用鸡包涵体肝炎病毒诱生TNF与该病之间相关性及产生的消长规律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应用鸡包涵体肝炎病毒(FAV-HA毒株)接种SPF雏鸡,在接种后的不同日龄采血,提取TNF,并对其免疫活性(对L929细胞的杀伤率)进行了检测,从而进一步研究其产生TNF的消长规律及与该病毒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鸡包涵体肝炎病毒经口腔感染SPF雏鸡可刺激机体产生TNF,在感染的不同日龄鸡的TNF活性出现一定的消长规律。这进一步说明鸡包涵体肝炎(IBH)与TNF的产生及其活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肝炎病毒 肿瘤坏死因子 消长规律
下载PDF
肉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与防控
10
作者 陈巨清 王素军 《兽药市场指南》 2012年第12期45-45,共1页
包涵体肝炎(Inclvsion Body Hepatitis,mH)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般情况主要发生于3—10周龄肉用仔鸡,尤其以一月龄左右的鸡多发,蛋鸡及鸽亦有发生。一、病原特征与致病机理包涵体肝炎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的双股DNA病毒,... 包涵体肝炎(Inclvsion Body Hepatitis,mH)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般情况主要发生于3—10周龄肉用仔鸡,尤其以一月龄左右的鸡多发,蛋鸡及鸽亦有发生。一、病原特征与致病机理包涵体肝炎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的双股DNA病毒,无囊膜,直径为69~86纳米;其致病机理为:病毒感染细胞后首先通过纤维突起吸附在细胞膜上,然后进入细胞浆,衣壳解体,释放病毒DNA,最后DNA进入细胞核内进行病毒复制,而病毒结构蛋白由胞浆运回细胞核内参与子代病毒的装配,当宿主细胞崩解时,释放出子代病毒;该病毒有11个血清型,在室温条件下,鸡腺病毒的致病力可保持6个月,在干燥的25℃下可存活7天,对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碘制剂较敏感,对酸、乙醇、酚、硫柳汞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肝炎 肉用仔鸡 包涵体肝炎病毒 禽腺病毒 DNA病毒 防控 诊断 病毒结构蛋白
下载PDF
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与防制
11
作者 张波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第2期19-19,共1页
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死亡、严重贫血、黄疸、肌肉出血、肝炎和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1病原体包涵体肝炎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为80~90nm,无囊膜,呈正20面体对称,为双股DN... 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死亡、严重贫血、黄疸、肌肉出血、肝炎和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1病原体包涵体肝炎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为80~90nm,无囊膜,呈正20面体对称,为双股DNA病毒。鸡腺病毒有11个血清型。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热,50℃3小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肝炎 包涵体肝炎病毒 禽腺病毒 防制 诊断 急性传染病 核内包涵 DNA病毒
下载PDF
动物肝病的发病原因与病理变化
12
作者 任喜龙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7期146-146,共1页
1肝炎本病是指肝脏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或间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炎症过程。根据肝炎发生的原因而把其分为传染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传染性肝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主要由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引起的。... 1肝炎本病是指肝脏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或间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炎症过程。根据肝炎发生的原因而把其分为传染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传染性肝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主要由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如雏鸭肝炎病毒,火鸡包涵体肝炎病毒、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牛恶性卡他热,鸭瘟、马传染性贫血等疾病的病原体都可引起肝炎。眼观,肝有不同程度肿大,呈暗红色或红色与土黄色相间的斑驳色彩,其间往往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形状不一的坏死灶,胆囊肿大或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原因 病理变化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肝病 病毒肝炎 包涵体肝炎病毒 动物 马传染性贫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