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结苗勒上皮包涵物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赵峰 李景英 +1 位作者 房新志 王振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92-293,i001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苗勒上皮包涵物的病理特点并与淋巴结转移性腺癌鉴别。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及染色进行观察。结果在76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中,检出11例淋巴结苗勒上皮包涵物,占总病例数1.44%。结论淋巴结内... 目的探讨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苗勒上皮包涵物的病理特点并与淋巴结转移性腺癌鉴别。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及染色进行观察。结果在76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中,检出11例淋巴结苗勒上皮包涵物,占总病例数1.44%。结论淋巴结内苗勒腺性包涵物生物学行为良性,与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的鉴别依赖于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苗勒上皮包涵物 转移性腺癌
下载PDF
人食管鳞癌细胞胞质内的管网状包涵物
2
作者 索振河 胡仲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95-95,共1页
在对4例食管鳞癌(按孙氏光镜三级分类法,光镜检查证实为鳞癌Ⅰ级1例,鳞癌Ⅱ级3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的研究中,发现在2例鳞癌Ⅱ级的癌细胞胞质中有一种管网状包涵物(Tubuloretilar Inclusion,简称TRI)。其形态特征类似于文献中报道的TRI... 在对4例食管鳞癌(按孙氏光镜三级分类法,光镜检查证实为鳞癌Ⅰ级1例,鳞癌Ⅱ级3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的研究中,发现在2例鳞癌Ⅱ级的癌细胞胞质中有一种管网状包涵物(Tubuloretilar Inclusion,简称TRI)。其形态特征类似于文献中报道的TRI。这种包涵物由直径约24nm的小管所组成。同一切面上,可见横向及级向排列的小管。小管在横切面上呈实心的圆形,纵切面上呈丝状。小管随机排列、纵横交错,形成一独特的丝网状结构,其内散在有小管横切所形成的圆形颗粒。该包涵物的直径约为0.3-1μ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细胞胞质 管网状 包涵物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内棒状结晶包涵物极度增多1例
3
作者 娄美亚 张向武 《中原医刊》 2002年第6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内 棒状结晶 包涵物
下载PDF
襄阳东津洪山头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5
4
作者 襄樊市考古队 《江汉考古》 1999年第4期24-40,共17页
关键词 红烧土 包涵物 生产工具 遗址 底径 最厚处 红陶 凸棱 青石磨 黄褐土
下载PDF
张光徒边丛考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凤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48-51,68,共5页
一张光墓,在贵州威宁县中水区中和乡梨园村的土梁子西端。在六七十年代,群众平整土地时,曾相继在此挖掘出一些破碎的青铜器和陶器残片。贵州省考古队于1978年11月初试掘,证实这里的地下文化层堆积较薄,未发现有古代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遗... 一张光墓,在贵州威宁县中水区中和乡梨园村的土梁子西端。在六七十年代,群众平整土地时,曾相继在此挖掘出一些破碎的青铜器和陶器残片。贵州省考古队于1978年11月初试掘,证实这里的地下文化层堆积较薄,未发现有古代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文化层包涵物中仅见少量东汉时期碎陶片。在东汉文化层之下,发现土坑墓三座(编号张M<sub>1</sub>—张M<sub>3</sub>)。三座墓的墓口皆被东汉文化层打破,墓口距地表残深0.8—1.1米。张M<sub>3</sub>(即张光墓),为浅坑竖穴,墓坑挖在白膏泥生土内,墓坑残深0.6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膏泥 文化遗 陶片 包涵物 平整土地 士伍 西南夷 梨园村 元帝 五行志
下载PDF
小白鼠肝脏巨噬细胞的发生和分化
6
作者 管必隆 李维信 《解剖学报》 CAS 1965年第4期492-501,共10页
机体内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是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经典方法多是利用它的吞噬特性,通过注射染料以研究其形态和功能。对于这类细胞在个体发生中的细胞分化情况,过去清野(1928)[1],Perez Del Castillo(1957)[11]及Kent... 机体内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是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经典方法多是利用它的吞噬特性,通过注射染料以研究其形态和功能。对于这类细胞在个体发生中的细胞分化情况,过去清野(1928)[1],Perez Del Castillo(1957)[11]及Kent(1961)[8]氏等曾在鸡胚中进行过观察,但对鸡胚肝脏巨噬细胞的发生时间及分化规律,意见尚不一致。至于在哺乳动物,对其巨噬细胞发生的系统性研究,仅见一些零星的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鼠 成体 胞质 细胞内 肝脏巨噬细胞 血球 包涵物 包含 铁颗粒
下载PDF
浙江嘉兴马家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21
7
作者 姚促源 梅福根 《考古》 1961年第7期345-351,354+5-6,共10页
1959年3月间,浙江杭嘉湖地区发现了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于其中较重要的嘉兴马家滨遗址,由我会与杭州大学历史系、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六个单位组成的考古队进行了发掘。一、地理环境马家滨遗址位于嘉兴县城南偏西7.5公里。北及东北... 1959年3月间,浙江杭嘉湖地区发现了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于其中较重要的嘉兴马家滨遗址,由我会与杭州大学历史系、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六个单位组成的考古队进行了发掘。一、地理环境马家滨遗址位于嘉兴县城南偏西7.5公里。北及东北临九里港,西有坟屋滨,南为马家滨,是一个三河交叉的平原。遗址面积东西长约150,南北宽约100米。发掘坑位就在遗址的中部,计开探坑5条,依次编号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层 新石器时代遗址 浙江嘉兴 图版 发掘 杭嘉湖地区 出土 骨架 包涵物 随葬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