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包皮套扎器和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永久 占鹏程 +5 位作者 陈强 程伟 叶福增 王乙水 王均均 汤忠木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比较新型包皮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与缝合器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470例包皮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次性使用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套扎器组)和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缝合器组)各235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新型包皮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与缝合器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470例包皮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次性使用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套扎器组)和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缝合器组)各235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愈合时间、阴茎头充血水肿、排尿困难或者费力、术后明显出血及血肿、包皮裂开、延迟脱钉及愈合后外观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套扎器组的手术时间(3.83±0.42)min、术中出血量(2.41±1.01)ml、术中疼痛评分(0.20±0.47)分,术后6 h疼痛评分(0.48±0.94)分,术后包皮愈合时间(7.79±1.65)d,愈合后外观满意度95.8%(228/235),阴茎头充血水肿2.56%(6/235),排尿困难费力2.13%(5/235),术后明显出血及血肿1.28%(3/235);缝合器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49±1.84)min、(3.34±2.59)ml、(0.57±0.76)分、(3.42±1.12)分、(12.05±2.80)d、90.6%(213/235)、36.17%(85/235)、34.04%(80/235)、5.11%(12/235),以上9项指标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术后第6天夜间疼痛评分套扎器组(1.34±1.07)分,缝合器组为(1.31±0.96)分;拆环时疼痛评分套扎器组(3.36±1.41)分,缝合器组脱钉前钉挂内裤时疼痛评分(3.49±1.22)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术后明显感染及延迟愈合情况发生,包皮裂开套扎器组1例,缝合器组2例。缝合器组延迟脱钉者8(3.40%)例。结论:使用新型套扎器包皮环切术更加安全、省时、美观、患者痛苦小、护理更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包皮套扎器 缝合 包皮环切术 包茎 包皮过长
下载PDF
新型包皮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和传统包皮环切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永久 占鹏程 +6 位作者 陈强 程伟 叶福增 王乙水 王均均 李建华 汤忠木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7-1013,共7页
目的:比较新型包皮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750例包皮环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450例采用新型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套扎器组),300例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传统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新型包皮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750例包皮环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450例采用新型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套扎器组),300例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传统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术后外观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套扎器组的手术时间(3.78±0.42)min、术中出血量(2.39±1.01)ml、术中疼痛评分(0.14±0.36)分,术后6 h疼痛评分为(0.32±0.78)分,拆环时疼痛评分(3.35±1.42)分,术后包皮完全愈合时间(7.61±1.60)d,愈合后外观满意度97.8%(440/450),术后出血及血肿0.89%(4/450);传统手术组分别为(26.24±3.99)min,(10.80±3.57)ml,(2.30±1.46)分,(3.03±1.56)分,(2.43±1.67)分,(8.57±1.37)d,86%(258/300),3%(9/300);以上8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器组拆套扎器前夜间疼痛评分(1.45±1.02)分,拆环后包皮内板及系带处水肿0.89%(4/450),传统手术组分别为拆线前夜夜间疼痛评分(1.38±0.92)分,拆线后水肿2.33%(7/300),以上两项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包皮裂开各1例,均无术后明显感染及延迟愈合情况发生。结论:新型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外观满意度高,安全度高,受术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包茎 包皮过长 新型包皮套扎器
下载PDF
应用新型包皮套扎器的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杜红兵 刘文泓 +1 位作者 杨逢生 宾开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6期36-38,共3页
目的对比应用新型包皮套扎器的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的效果。方法 232例包皮过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1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包皮环切术,观察组实施新型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对比应用新型包皮套扎器的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的效果。方法 232例包皮过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1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包皮环切术,观察组实施新型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相关指标、不同时期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3.80±0.28)min、(7.17±1.11)d,短于对照组的(27.52±4.25)min、(8.66±1.25)d;出血量(2.03±1.00)ml少于对照组的(10.12±1.5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拆环(拆线)前夜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6 h、拆环(拆线)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的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包皮环切术,应用新型包皮套扎器的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取得的效果更加优越,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过长 新型包皮套扎器 传统包皮环切术
下载PDF
应用新型包皮套扎器的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杜红兵 刘文泓 +1 位作者 杨逢生 宾开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6期30-31,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新型包皮套扎器的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将695例患者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两组。红球为对照组(传统... 目的:研究应用新型包皮套扎器的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将695例患者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两组。红球为对照组(传统包皮环切术,346例),蓝球为观察组(新型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349例)。将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手术出血量、疼痛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外观美观度、家长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外观良好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包皮过长和包茎应用新型包皮套扎器的包皮环切术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加大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包皮过长 包茎 新型包皮套扎器 包皮环切术
下载PDF
改良包皮套扎器治疗儿童包皮过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蒋昌毅 陈勇 +10 位作者 陈德强 王亚波 唐晓容 何晓帆 杨文 秦欢 江海涛 倪晓辉 殷莉 蔡斌黄津 黄德清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17-219,22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包皮套扎器治疗儿童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行改良包皮套扎器治疗儿童包皮过长266例患儿,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套扎包皮坏死时间、套扎器脱落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包皮套扎器治疗儿童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行改良包皮套扎器治疗儿童包皮过长266例患儿,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套扎包皮坏死时间、套扎器脱落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包皮套扎器治疗儿童包皮过长的手术时间(3.11±0.61)min,出血量(0.44±0.32)mL,术后包皮坏死时间(1.14±0.30)d,套扎器脱落时间(14.86±2.42)d,包皮完全愈合时间(16.96±2.70)d,发生排尿困难占1.12%(3/266),包皮严重水肿1.12%(3/266),术后出血约(0.11±0.02)mL。结论:改良包皮套扎器治疗儿童包皮过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临床优势,可推广其在临床中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套扎器 包皮过长 儿童
原文传递
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套扎器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6
作者 陈柯宇 陈昆 +2 位作者 李俊 陈新洲 张志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24期3811-3814,共4页
目的比较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套扎器手术方式的优劣,找寻更具优势的器械辅助性包皮环切术式。方法对比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239例包皮环切套扎术患者(套扎器组)及239例包皮环切吻合术患者(吻合器组)治疗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比较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套扎器手术方式的优劣,找寻更具优势的器械辅助性包皮环切术式。方法对比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239例包皮环切套扎术患者(套扎器组)及239例包皮环切吻合术患者(吻合器组)治疗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2组患者及医生对2种手术方式的接纳情况。结果套扎器手术用时(8.2±3.2)min,术中出血量(10.36±1.6)mL,术后愈合时间(21.5±3.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0%(196/239),回访率为70.7%(169/239);吻合器手术用时(13.6±2.8)min,术中出血量(12.3±2.3)mL,术后愈合时间(10.4±4.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6%(109/239),回访率为24.7%(59/239),前者手术时间及出血相对少,但吻合器手术后伤口愈合更快、疼痛水肿等并发症相对少、患者咨询次数少,对患者及医生工作生活影响更小,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切吻合器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对比研究 包皮环切套扎 包皮环切吻合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门诊患儿使用包皮环切套扎器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邱晓君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8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门诊患儿使用包皮环切套扎器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门诊进行包皮环切套扎器的学龄期儿童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后使用预见性护理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并进行评估。结果...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门诊患儿使用包皮环切套扎器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门诊进行包皮环切套扎器的学龄期儿童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后使用预见性护理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并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患儿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减轻患儿创口疼痛、水肿和控制创口感染具有显著作用(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患儿使用包皮环切套扎器术后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利于患儿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套扎 护理 预见性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包皮环切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时伟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34-37,共4页
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包皮环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笔者以2021年8月-2022年9月这一时间段作为病例收集基础,在期间入院治疗的包茎、包皮过长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儿科学》的年龄划分依据,将其分为学龄前组、学龄期组和青春期... 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包皮环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笔者以2021年8月-2022年9月这一时间段作为病例收集基础,在期间入院治疗的包茎、包皮过长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儿科学》的年龄划分依据,将其分为学龄前组、学龄期组和青春期组,均纳入20病例,将其分为学龄前组、学龄期组和青春期组,分别实施传统组、套扎器组、环套术组、缝合器组方案治疗,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 传统组治疗方案的出血量较大且手术时间较长,但脱落时间和疼痛时间较短,其他治疗方案的手术操作流程更加简便且安全,但术后脱落时间和疼痛时间较长(P<0.05),不同治疗方案的并发症风险差异相对较小(P>0.05)。结论 结合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包皮环切术方案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段 包皮环切术 锁扣式包皮套扎器 拉线式包皮环套术
下载PDF
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在门诊小儿包皮套环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婕 李茂玉 +2 位作者 刘丽黎 刘唯 高锦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门诊包皮套扎术患儿围手术期开展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的意义,总结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对术后并发症、平均恢复周期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2015年收治的仅给予常规门诊术前教育的2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在门诊包皮套扎术患儿围手术期开展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的意义,总结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对术后并发症、平均恢复周期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2015年收治的仅给予常规门诊术前教育的2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收治的在常规门诊术前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的251例患儿作为观察组,统计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恢复周期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患儿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自我护理教育 包皮环切套扎 围手术期 术后并发症 满意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