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30例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被引量:5
1
作者 吴靖 赵正宜 +2 位作者 邹多宏 杨驰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777,共10页
目的·探究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接受帐篷钉技术完成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重建患者术... 目的·探究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接受帐篷钉技术完成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重建患者术前以及术后8个月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数据,统计患者牙槽骨水平、垂直以及混合型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效果。术后8个月时,在患者接受二期种植手术过程中利用取骨环钻在待种植区域取一圆柱状骨组织样本,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数据分析样本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bon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bone thickness,Tb.Th)、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以及骨骼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明确骨再生效果。通过硬组织切片观察术后组织样本内的新骨形成率及材料残留率以分析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8个月患者牙槽骨垂直骨增量为4.81(1.58,7.66)mm,水平骨增量为3.96(2.38,5.67)mm,骨增量区域的骨增量体积为2157.22(776.59,2831.63)mm^(3)。术后8个月骨组织样本Micro-CT分析显示帐篷钉植骨区域Tb.N为(3.09±0.68)/mm,Tb.Th为(0.08±0.01)μm,BV/TV为(25.24±5.60)%,BMD为(0.24±0.05)g/cm^(3);硬组织切片显示新骨形成率为(16.30±3.57)%,材料残留率为34%(31.75%,38.25%)。上述研究数据表明骨修复与再生良好。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以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基于以“稳定为核心”的牙槽骨骨增量理念,使用帐篷钉、膜钉及包袋结构,在规范化操作下,帐篷钉技术可以有效完成牙槽骨重度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增量效果可预测性高,有利于后期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为核心 牙槽骨 骨增量 引导骨再生 帐篷技术 帐篷钉 包袋结构 骨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