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在包装安全性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肖长生 《上海包装》 2024年第2期18-20,共3页
随着包装材料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包装安全性检测成为确保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包装安全性检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概述了包装材料和生产工艺以及包装安全性检测的重要性;分析了生物技术在包... 随着包装材料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包装安全性检测成为确保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包装安全性检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概述了包装材料和生产工艺以及包装安全性检测的重要性;分析了生物技术在包装安全性检测中的潜力、优势、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旨在有效提高包装安全性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包装安全性检测 生物传感器 食品安全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食品包装安全性的机理、立法和策略
2
作者 戴宏民 刘明伟 +1 位作者 戴佩华 李媛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27-431,共5页
包装安全性是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阐述了食品包装安全性的内涵及表现、渗透和迁移的机理,对美、德、意以及欧盟关于包装成分迁移的立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包装安全性 机理 立法 策略
下载PDF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分析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磊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年第18期135-136,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卫生和安全状况。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卫生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我国是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和使用大国,国家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卫生和安全状况。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卫生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我国是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和使用大国,国家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因为它们直接与食品接触,然而,在我国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违规行为非常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现状,并探讨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控制现状及质量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安全性 安全隐患 安全控制现状及质量控制 措施
下载PDF
食品包装安全的绿色壁垒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戴宏民 戴佩华 李媛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24-226,230,共4页
全世界当前高度关注食品安全,而包装安全性是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对食品包装安全性的内涵及表现、渗透和迁移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对美、德、意以及欧盟对包装成分迁移的立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我国的应对之策旨在引起我国... 全世界当前高度关注食品安全,而包装安全性是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对食品包装安全性的内涵及表现、渗透和迁移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对美、德、意以及欧盟对包装成分迁移的立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我国的应对之策旨在引起我国包装界对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及壁垒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安全性 渗透 迁移 机理 立法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外源性环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姚羽 张琳 白沧源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8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方法,考察丁基胶塞中环硅氧烷类化合物向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迁移情况。方法采用HP-1(30 m×0.53 mm,1.5μm)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70℃,载气为氮气,程序升温... 目的建立检测方法,考察丁基胶塞中环硅氧烷类化合物向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迁移情况。方法采用HP-1(30 m×0.53 mm,1.5μm)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70℃,载气为氮气,程序升温,顶空进样,进样量为0.2 m L。结果 4种环硅氧烷类化合物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0~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0%~100.0%(n=3,RSD均<3.0%)。3批样品的包材和药品中均有环硅氧烷类化合物检出。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4种环硅氧烷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样品的加速试验表明,胶塞中的环硅氧烷类化合物存在向药品迁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硅氧烷类化合物 丁基胶塞 气相色谱法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药品包装安全性
下载PDF
保和丸中外源性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检测
6
作者 姚羽 张琳 +1 位作者 王文艳 马敏 《中国药事》 CAS 2017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为考察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向保和丸中迁移情况,建立了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lite-5(30 m×0.32 mm,0.25μm)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300℃,载气为氮气,程... 目的:为考察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向保和丸中迁移情况,建立了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lite-5(30 m×0.32 mm,0.25μm)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300℃,载气为氮气,程序升温,不分流进样,进样量为1μL。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样品中的PAEs进行定性确认。结果:6种PAEs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4~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100.4%(n=9,RSD均小于3.0%)。3批样品的包材和药品中均有PAEs检出。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保和丸中6种PAEs的同时测定。样品的加速试验表明,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中的PAEs存在向药品迁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包材质量 酞酸酯 聚氯乙烯材料 增塑剂 GC 保和丸 GC—MS 药品包装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