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在惠民凹陷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金亮 杨子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9,共7页
对惠民凹陷沙四段10个砂岩样品中的储层烃和包裹体烃进行了分离和色质分析。结果表明:临南地区正构烷烃中姥鲛烷略占优势,阳信地区正构烷烃中植烷占优势,检测出微弱含量的γ-和β-胡萝卜烷;包裹体烃和储层烃具有明显的湖相泥岩地球... 对惠民凹陷沙四段10个砂岩样品中的储层烃和包裹体烃进行了分离和色质分析。结果表明:临南地区正构烷烃中姥鲛烷略占优势,阳信地区正构烷烃中植烷占优势,检测出微弱含量的γ-和β-胡萝卜烷;包裹体烃和储层烃具有明显的湖相泥岩地球化学特征,生物标志物表明烃类母质富含湖相浮游植物和陆源高等植物;临南洼陷储层烃指示原油母源为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阳信洼陷储层烃和包裹体烃母质沉积环境为微咸水沉积环境;惠民凹陷沙四段包裹体原油大部分为成熟油,来自沙四上烃源岩,储层油是沙三下低熟烃源岩和沙四上成熟烃源岩混合油;惠民凹陷油气成藏时间有两期注入,一期为东营组沉积时期,二期为馆陶-明化镇组沉积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包裹体分析 油气包裹 生物标志物 储层烃
下载PDF
湖北当阳地区油气运移史研究中包裹体分析方法的应用
2
作者 卢明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96-496,共1页
关键词 油气运移 包裹体分析 矿物流包裹 成矿条件
下载PDF
单个流体包裹体原位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地质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迪 欧光习 +1 位作者 马剑 张国强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第4期90-97,107,共9页
单个流体包裹体原位成分分析方法具有原位、微区、无损的特点,可以避免群体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所导致的不同期次包裹体成分混杂的问题,是地质流体研究的有效手段。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和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是两种常用的单个流... 单个流体包裹体原位成分分析方法具有原位、微区、无损的特点,可以避免群体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所导致的不同期次包裹体成分混杂的问题,是地质流体研究的有效手段。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和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是两种常用的单个流体包裹体原位成分分析方法,从这两种方法的实验原理入手,初步探讨了两者的测试数据及地质应用。研究认为:上述两种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分析成矿过程流体性质、识别含油气盆地油气演化过程、恢复成矿/成藏压力、判断油气成熟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流包裹原位成分分析方法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地质应用
下载PDF
多期次油气成藏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藏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刚 丁超 +5 位作者 徐黎明 章辉若 李楠 李岩 胡延旭 黄得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3-1011,共9页
多期次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与其宿主岩层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热史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温度和时间序列。结果表明,研究... 多期次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与其宿主岩层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热史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温度和时间序列。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不同含油气层段中生代—新生代总体经历了2~3期油气成藏事件:①二叠系各层段在中生代早中期多旋回沉降埋藏增温阶段经历了2期原生油气成藏事件,成藏温度主要分布在78.9~89.3℃和120.7~124.5℃,成藏时间分别为距今162~153 Ma和140~128 Ma;②上二叠统在晚白垩世以来抬升改造阶段经历了1期油气次生成藏事件,成藏温度主要集中在98.6℃,成藏时间接近30 Ma。对于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复杂成岩-成藏系统而言,多井段样品、多类型定年数据与其宿主岩石构造热演化史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有可能是更为客观地全面认识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及其多期次油气动态成藏过程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二叠系 油气成藏年代学 包裹体分析 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
下载PDF
包裹体成份分析样品的前处理
5
作者 张芳 李永蓓 《现代科学仪器》 2000年第5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包裹成份分析 样品加工 样品前处理 样品清洗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多参数综合划分东营凹陷沙三段油气充注期次及充注时期确定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兆奇 陈红汉 +2 位作者 刘惠民 郝广雷 蔡李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4,共6页
对采自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三段(沙三段,Es3)223块流体包裹体薄片进行了有机包裹体产状观察、显徽荧光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等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表明沙三段发育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成岩早期.主要为发橙黄色... 对采自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三段(沙三段,Es3)223块流体包裹体薄片进行了有机包裹体产状观察、显徽荧光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等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表明沙三段发育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成岩早期.主要为发橙黄色荧光的低成熟油气充注;第二期发生在成岩中期.主要为发淡黄色荧光的成熟油气充注;第三期发生在成岩作用晚期.主要为发蓝白色荧光的高成熟油气充注。在此基础上.运用埋藏吏一均一温度投影法确定了这3期油气的宽注对期:第一期为36~24Ma;第二期为13.8~8.0Ma;第三期为8.0~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曹凹陷 沙三段 油气充注期次和时期 包裹系统分析
下载PDF
当前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概况(英文) 被引量:49
7
作者 池国祥 周义明 卢焕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本文概要总结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情况,包括流体包裹体岩相学,PVTX研究,分析技术和应用等四个方面。岩相学方面的主要进展反映在“流体包裹体组合”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在PVTX研究方面,人工包裹体和热液金刚石压腔的应用极... 本文概要总结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情况,包括流体包裹体岩相学,PVTX研究,分析技术和应用等四个方面。岩相学方面的主要进展反映在“流体包裹体组合”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在PVTX研究方面,人工包裹体和热液金刚石压腔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地质流体体系相特征的了解。各种分析技术不断涌现或改进,其中以Laser-Raman对气体成分和LA-ICP-MS对溶质成分的分析尤其有用。流体包裹体的应用领域一直以矿床学研究为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如此。但是,流体包裹体在地球科学的其它领域,尤其是石油地质以及岩浆和地球内部过程的研究等方面,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 包裹组合 PVTX 包裹体分析 包裹应用
下载PDF
质疑新疆阿希、石英滩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高钾”流体 被引量:5
8
作者 常海亮 汪雄武 李桃叶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一些文献列举了新疆阿希和石英滩金矿床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 ,其阳离子中Na+ /K+ 比值 (原子比 ) <1,并存在大量过剩阳离子等与矿床地质特征相悖的特点。文章利用群体包裹体分析方法 ,对阿希金矿含金石英脉进行了专门的实验 ,结... 一些文献列举了新疆阿希和石英滩金矿床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 ,其阳离子中Na+ /K+ 比值 (原子比 ) <1,并存在大量过剩阳离子等与矿床地质特征相悖的特点。文章利用群体包裹体分析方法 ,对阿希金矿含金石英脉进行了专门的实验 ,结果证实上述分析结果与分析样品不纯和非包裹体来源的污染有关。文中还讨论了有关包裹体成分分析和结果应用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金矿床 成分分析 矿床地质特征 包裹体分析方法 成矿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地区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白云岩成因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凤杰 杜凌春 +3 位作者 赵俊兴 李跃刚 向芳 李浮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38,共11页
以岩石结构分析为基础,结合白云石有序度、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和包裹体测温与盐度测试,对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地区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识别出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2种成因类型.其中具备储集意义的为成... 以岩石结构分析为基础,结合白云石有序度、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和包裹体测温与盐度测试,对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地区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识别出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2种成因类型.其中具备储集意义的为成岩期交代成因的埋藏白云岩,其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具有鸟眼、石膏或石膏假晶结构,盐度较高(24.43wt%NaCl);阴极发光呈较暗的棕红色或玫瑰红色,有序度平均0.75,以高Sr、Na为特征;其形成的盐度和温度与微晶灰岩基本一致,形成于高盐度环境和地表条件下(包裹体校正温度26.5℃).埋藏白云岩常保持原始颗粒灰岩的残余粒屑结构,在较纯的白云岩中晶间孔发育,有序度较高(0.88~0.93),Sr含量低;白云岩形成的温度较高(校正温度81.9℃).微晶灰岩、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均具有较高的盐度,表明白云石化流体为海水或与海水有关的海源流体.根据岩石学特征和各种地化指标,结合研究区古地理背景,建立了苏东地区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准同生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化作用 地球化学 包裹体分析 马家沟组 苏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建昌盆地中新元古界石油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满兴 慕德梁 李正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4,153-154,共5页
以建昌盆地中新元古界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地化数据,明确了洪水庄组暗色泥岩是主力烃源岩,围绕主力源岩存在洪水庄组—雾迷山组及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2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其次根据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油气包裹体的产状... 以建昌盆地中新元古界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地化数据,明确了洪水庄组暗色泥岩是主力烃源岩,围绕主力源岩存在洪水庄组—雾迷山组及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2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其次根据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油气包裹体的产状、光学特征和均一温度判定中新元古界存在多期油气充注,后期油气充注很重要。最后分析了研究区勘探潜力,指明了汤神庙断块区、杨树沟逆冲断裂与九佛堂逆冲断裂的上盘、木头城子断块、老爷庙断鼻4个勘探有利区。建昌盆地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对于开拓辽河油田新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有机地化分析 构造演化 包裹体分析 建昌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刚 李书恒 +3 位作者 章辉若 丁超 杨甫 雷盼盼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53-1465,共13页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钻井岩心样品的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定年和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以较宽的...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钻井岩心样品的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定年和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以较宽的时间域分布在178~108Ma,测年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指示二叠系原生油气成藏时间主要集中在175~155Ma和145~115Ma两组主值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为165Ma和130Ma.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其宿主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路径的投影关系表明,二叠系不同层段共同经历了与90~78℃和125~118℃两组统计峰温相应的162~153Ma和140~128Ma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其中的上二叠统则还经历了统计峰温接近98C、峰值年龄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事件.由此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不同层段在中生代早—中期的多旋回沉降增温过程至少经历了165~153Ma和140~128Ma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则在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后期抬升改造阶段的构造动热转换过程经历了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二叠系砂岩储层 自生伊利石定年 包裹体分析 油气成藏年代学
下载PDF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冬 王宏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2,112,共5页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通过传统地质学分析、流体-岩石作用测年及裂变径迹测年等方法研究油气成藏过程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油气成藏年代学的研究能够有效揭示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从而有助于圈闭的优选和评价。传统地质学分析法主要依据含油气...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通过传统地质学分析、流体-岩石作用测年及裂变径迹测年等方法研究油气成藏过程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油气成藏年代学的研究能够有效揭示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从而有助于圈闭的优选和评价。传统地质学分析法主要依据含油气系统中生、储、盖、圈、运、保等各项参数的有效配置对油气成藏期次作出定性判断。流体-岩石作用测年法则借助当代实验技术实现油气成藏期次的精确测年。油气成藏年代学将传统地质学分析法与流体-岩石作用测年法相结合,从而实现传统地质思想与当代测试技术、定性与定量、正演与反演的结合,多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客观、准确地恢复油气藏形成演化史。同时,油气成藏年代学的研究应当借鉴金属矿床成矿的研究思想和实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年代学 传统地质学分析 包裹体分析 成岩矿物同位素测年法 裂变径迹测年法 金属矿床
下载PDF
一种古海洋环境的静态恢复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永权 蒋少涌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5期1-6,共6页
研究地质历史中古海洋和古大气环境的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环境定量分析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古环境的各种特征参数 ,如古气温、大气中O2 分压、CO2 分压、海水 pH值及海水的化学组成等。目前 ,国际上常用的方法包括 :①沉积岩分析法 ... 研究地质历史中古海洋和古大气环境的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环境定量分析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古环境的各种特征参数 ,如古气温、大气中O2 分压、CO2 分压、海水 pH值及海水的化学组成等。目前 ,国际上常用的方法包括 :①沉积岩分析法 ;②包裹体分析法 ;③同位素分析法。我们系统地介绍了这几种方法 ,论述了海水 pH值的梯度变化特征和蒸发环境下古海水的化学组成演变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洋环境 静态恢复法 沉积岩分析 包裹体分析 同位素分析 PH值 海水 化学组成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古近系花港组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心怀 徐国盛 +1 位作者 崔恒远 张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2-475,共14页
采用岩石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常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自生伊利石测年等测试技术,在岩心裂缝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裂缝微观特征及成像测井特征,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花港组储集层裂缝发育期次进行了厘定,并确定裂缝发育期次... 采用岩石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常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自生伊利石测年等测试技术,在岩心裂缝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裂缝微观特征及成像测井特征,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花港组储集层裂缝发育期次进行了厘定,并确定裂缝发育期次与油气充注期次的匹配关系。研究区古近系花港组储集层发育成岩缝和构造缝,成岩缝发育于储集层成岩阶段,对油气运移与输导作用较小。构造缝根据受控构造运动及与油气充注关系可划分为3期:①喜马拉雅期龙井活动早期(距今12~13 Ma),构造应力仅使缝合线及泥质条带产生挠曲变形破裂,该期构造微裂缝延伸短、宽度窄、有效性差,对油气的运移与输导作用小;②喜马拉雅期龙井活动中晚期(距今9~12 Ma),构造运动使中央反转构造带构造缝发育,其规模大、延伸长、有效性好,同时与第1次油气大规模充注时间(距今9~12 Ma)相匹配,对油气运移、输导、聚集起重要作用;③喜马拉雅期冲绳活动至今(距今0~3 Ma),继承性发展构造缝,且与第2次天然气大规模充注时间(距今0~3 Ma)相匹配,为天然气的持续运移与输导创造了条件。证明西湖凹陷花港组储集层裂缝的发育可为油气的高效运移输导及聚集提供渗流储集空间和持续且有效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包裹体分析 裂缝特征 油气充注 古近系花港组 西湖凹陷
下载PDF
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油气差异聚集演化特征及其对气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潼 谭聪 +4 位作者 王铜山 李秋芬 冯明友 黄世伟 董景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5-665,共11页
针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安岳大气田龙王庙组气藏在不同构造位置上存在的显著特征差异,对整个川中构造带开展详细的气藏解剖与分析,明确了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气藏存在着压力系统的差异、气水界面的不统一、储层沥青含量平面分布的不均以及烃... 针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安岳大气田龙王庙组气藏在不同构造位置上存在的显著特征差异,对整个川中构造带开展详细的气藏解剖与分析,明确了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气藏存在着压力系统的差异、气水界面的不统一、储层沥青含量平面分布的不均以及烃类充注时间的不一致。通过对岩石矿物成岩次序厘定、包裹体拉曼成分分析、捕获温度测定、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恢复,开展液态烃和气态烃的充注演化过程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川中地区存在三个明显的气藏压力系统,含气带与含水带间隔分布,从北向南气藏压力平均值逐渐降低,三个压力系统具有独立的气水界面;(2)不同含气系统中烃类的初始充注温度并不一致,早期液态烃充注的温度西高东低,具有从西向东差异聚集的演化过程;液态烃裂解时气态烃充注温度东、西构造高,中部温度略低。在气藏压力带划分和气水界面值确定的基础上,预测了不同含气系统有效气藏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拉曼成分分析 气藏压力 差异聚集 龙王庙组气藏 安岳大气田 川中地区
下载PDF
花岗质岩石相关成矿系统的流体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国光 倪培 潘君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3-471,I0002,共10页
与花岗质岩石相关的成矿系统与战略新兴矿产(W、Sn、Mo、Be、Nb、Ta、Li等)和大宗紧缺战略矿产(Cu、Au)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作为古成矿流体的样品,直接记录了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和元素含量等关键信息。目前,随着单个流体(熔体)包裹... 与花岗质岩石相关的成矿系统与战略新兴矿产(W、Sn、Mo、Be、Nb、Ta、Li等)和大宗紧缺战略矿产(Cu、Au)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作为古成矿流体的样品,直接记录了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和元素含量等关键信息。目前,随着单个流体(熔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的突破,已经积累了一批可靠的成矿流体中元素含量的数据。本文总结了4种典型热液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的温度、盐度和成分数据,对与花岗质岩石相关的成矿系统的流体性质和成矿机制进行探讨。斑岩型钼矿的熔体包裹体中钼含量不高,但斑岩型铜矿的熔体或熔流体包裹体中可含有高含量的铜和金。斑岩型钼矿和斑岩型铜矿热液阶段的流体相分离和特定温度域的流体冷却(420~350℃)是重要成矿机制。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和花岗岩型钨(锡)矿普遍发育的超临界流体可能具有超强的元素溶解能力。流体混合、水岩反应和流体沸腾等多种机制导致花岗岩型钨(锡)矿金属沉淀富集。目前,尚缺乏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系统流体演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成矿系统 包裹体分析技术 岩浆-热液过渡 作用 成矿机制
原文传递
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岩浆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良 曾志刚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东太平洋海隆 岩浆混合作用 包裹体分析 洋中脊玄武岩 部分熔融程度 包裹 岩浆房 作用研究 橄榄石 斜长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