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副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合并乳腺癌一例
1
作者 黄颖茵 梅乐 过新民 《新医学》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原发性腋窝副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合并乳腺癌的多原发癌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因发病率低且缺乏特征性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腋窝副乳腺癌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常常难以鉴别,容易被误诊。该文报道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发现右侧腋窝肿物半年余就诊,... 原发性腋窝副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合并乳腺癌的多原发癌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因发病率低且缺乏特征性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腋窝副乳腺癌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常常难以鉴别,容易被误诊。该文报道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发现右侧腋窝肿物半年余就诊,入院行超声检查提示可能为良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接受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为右侧副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导管内癌。1个月后患者发现右侧乳腺结节,辅助检查提示乳腺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癌。结合该例患者的诊治经验进一步回顾相关文献作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性乳头状癌 副乳腺 乳腺 多原发 超声诊断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检查对不同病理亚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王盼 包凌云 朱罗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8-61,65,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检查对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不同病理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诊断为乳腺EPC的22例患者,对比分析其三种亚型(单纯型乳腺EPC、乳腺EPC伴导管原位癌或乳腺EPC伴浸润性癌)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检查对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不同病理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诊断为乳腺EPC的22例患者,对比分析其三种亚型(单纯型乳腺EPC、乳腺EPC伴导管原位癌或乳腺EPC伴浸润性癌)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检查评分。结果 乳腺EPC大多呈囊实性回声,血流信号丰富,以AdlerⅢ级多见,冠状面汇聚征少见;单纯型乳腺EPC、乳腺EPC伴导管原位癌或浸润性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乳腺EPC多数形态规则、边缘光整;乳腺EPC伴导管原位癌或浸润性癌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乳腺EPC伴导管原位癌或浸润性癌弹性成像评分5分较多,且大多超声检查评分≥10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模态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对乳腺EPC不同病理亚型的诊断,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性乳头状癌 病理亚型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进展
3
作者 刘士强 晏兴敏 夏耘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58-560,共3页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是好发于绝经后妇女的乳腺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其他乳腺良性肿物混肴,从而引起误诊及漏诊。关于EPC的诊疗方案目前尚无统一意见,相关临床研究很少。本文对EPC...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是好发于绝经后妇女的乳腺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其他乳腺良性肿物混肴,从而引起误诊及漏诊。关于EPC的诊疗方案目前尚无统一意见,相关临床研究很少。本文对EPC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 影像学特点 病理学特征 治疗
下载PDF
男性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合并肉芽肿性乳腺炎1例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吴念 傅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2期3421-3424,共4页
男性乳腺癌(MBC)在临床较少见,占所有乳腺癌的0.5%~1.0%,发病率正逐渐上升[1]。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是一种少见的膨胀性生长的低级别浸润性癌,乳头状病变的周围无肌上皮包绕。肉芽肿性乳腺炎(GM)是一种少见的、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良... 男性乳腺癌(MBC)在临床较少见,占所有乳腺癌的0.5%~1.0%,发病率正逐渐上升[1]。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是一种少见的膨胀性生长的低级别浸润性癌,乳头状病变的周围无肌上皮包绕。肉芽肿性乳腺炎(GM)是一种少见的、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良性肉芽肿性病变。乳腺癌合并GM病例报道极少,国内外报道不超过10例[2-3],而男性EPC合并GM病例更是极为罕见,目前鲜有报道。本研究将报道1例男性EPC合并GM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对此类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病理特征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进行深入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 肉芽肿乳腺炎
下载PDF
具有包裹性乳头状癌结构特征的高级别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周珏 丁锦华 +3 位作者 鲍姣 陈洁 周浩杰 敖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结构特征的高级别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8例具有EPC结构特征的高级别乳腺浸润性癌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 目的探讨具有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结构特征的高级别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8例具有EPC结构特征的高级别乳腺浸润性癌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现单侧乳腺肿块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例出现乳头溢血,肿块最大径1.5~4.3 cm,B超示乳腺囊性肿块3例,囊实混合性肿物5例,镜下形态均为有包膜的囊实性混合肿块,伴特征性的推挤性边缘,囊内有乳头结构,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高核级特征,7例免疫组化示基底样表型,1例为HER2过表达型,Ki-67增殖指数较高(30%~80%)。8例中有7例获得随访资料,均无局部复发转移和死亡。结论具有EPC结构特征的高级别乳腺癌表现出明确侵袭性相关的病理学特征,临床有更大的复发转移倾向,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包裹性乳头状癌 高级别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分析(附6例报道)
6
作者 周江燕 朱庆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6期471-473,共3页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具有独特的影像学及病理特征,易与各型良恶性乳腺病变混淆,导致误诊或漏诊。本文报道6例包裹性乳头状癌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分析,为其诊断提供经验。
关键词 包裹性乳头状癌 乳腺 影像学 病理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7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裔莎 魏兵 +4 位作者 步宏 张璋 王剑威 陈卉娇 张红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6-731,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乳腺EPC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抗体包括p63、SMA、CK5/6、ER、PR、HER-2和Ki-67),获取随访患者预后信息。结果 17例...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乳腺EPC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抗体包括p63、SMA、CK5/6、ER、PR、HER-2和Ki-67),获取随访患者预后信息。结果 17例EPC中女性16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62岁。临床以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肿瘤最大径1.5~5.5cm(平均2.9 cm),10例肉眼可见囊腔形成。镜下见肿瘤单发或多病灶聚集,肿瘤周围有纤维性包膜。多数EPC以乳头状结构为主,被覆柱状细胞。少数肿瘤伴有筛状、实体结构或以其为主。1例EPC伴有腋窝癌结节。EPC的周缘和乳头轴心均缺乏p63、SMA和CK5/6阳性染色的肌上皮层。肿瘤细胞ER、PR均(+),1例HER-2呈(),其余均(-)。Ki-67平均增殖指数为12%。10例随访患者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结论缺乏周缘肌上皮层的EPC可被视为特殊的浸润癌亚型,其远期预后较好,可参照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治疗标准进行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包裹性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8
作者 饶洁 阎红琳 +5 位作者 刘琳 任家材 吴昊 余鑫鑫 袁修学 袁静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例乳腺EPC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3例...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例乳腺EPC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3例均为绝经后女性,年龄62~75岁,平均67岁,临床以乳腺肿块就诊。肿块均为单发,呈囊实性结节,边界清楚,有厚囊壁,内附细颗粒样或小乳头样物。该肿瘤的组织形态学以厚纤维囊壁、缺乏肌上皮的纤细乳头状结构为主要成分,在不同区域乳头分支呈筛状或实体状。肿瘤性乳头轴心及周缘的肌上皮细胞缺失是其主要形态特征。肿瘤细胞ER均强阳性,HER-2呈弱阳性,PR 2例呈阳性、1例呈阴性,Calponin、CK5/6、p63染色示肌上皮细胞在肿瘤的乳头轴心及周缘均完全缺失,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为5%~10%。结论 EPC属于厚的纤维囊壁且囊壁肌上皮缺乏特殊亚型浸润性癌,预后较好,临床治疗与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标准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包裹性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MRI影像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园园 王霞 +2 位作者 饶金 潘云祥 张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7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及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及US、MRI影像表现。结果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最常见的US表现为分叶状3例,卵圆形1例,边界清晰3例,不清1例,内部回声均不均匀,...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及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及US、MRI影像表现。结果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最常见的US表现为分叶状3例,卵圆形1例,边界清晰3例,不清1例,内部回声均不均匀,后方回声增强3例,后方回声无改变1例,病灶实性可见到至少1条血管,实性成分边缘不规则。MRI表现为3例均为分叶状,边界清晰(2例),不清(1例),实性成分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实性成分明显强化,TIC为平台型(2)和流出型(1),实性成分边缘不规则。结论在超声及MRI影像特点中,征象对诊断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诊断更有价值,综合分析2种影像检查方法,有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 囊内乳头 磁共振成像 超声 病理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MRI特点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玮 王丽君 +4 位作者 虞崚崴 尹秋凤 管雯斌 张忠阳 汪登斌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探究单纯EPC及EPC伴浸润或导管原位癌(DCIS)影像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乳腺EPC15例。分析乳腺EPC的MRI形态学特点、表观扩散系数(ADC)... 目的分析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探究单纯EPC及EPC伴浸润或导管原位癌(DCIS)影像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乳腺EPC15例。分析乳腺EPC的MRI形态学特点、表观扩散系数(ADC)、动态增强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点。探讨单纯EPC及EPC伴浸润或DCIS两组的临床及MRI特征差异。结果 15例EPC中在MRI上表现为肿块,其中3例伴有节段性异常强化病灶。15例中,其中8例为囊实性肿块,7例为实性肿块;形态圆形及类圆形者10例,不规则形者5例;边缘清楚者11例,不规则者4例。EPC实性区域的ADC值为(1.14±0.27)×10^(-3) mm^2/s。15个肿块TIC类型以流出型(11例)多见,上升型(2例)及平台型(2例)少见。15个肿块中,14例增强晚期图像可见环形强化包膜,包膜于T2加权图像上多呈低信号(10例)。单纯EPC组平均为72.6岁,大于EPC伴浸润或DCIS组(61.2岁),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5)。单纯EPC及EPC伴浸润或DCIS两组MRI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PC在MRI上多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并可见包膜结构,ADC值较低,TIC多为流出型。EPC在MRI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包裹性乳头状癌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中堂 江庆萍 +2 位作者 刘少颜 彭娟 熊汉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探讨14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4例乳腺E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诊断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中,年龄39~87岁,平均年... 目的:探讨14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4例乳腺E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诊断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中,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5岁,女性13例,男性1例。肿瘤大体呈囊实性,肿瘤最大直径为2.0~7.5cm。镜检显示肿瘤由纤维囊壁包裹,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囊内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囊内乳头状成分肌上皮完全缺失,11例肿瘤周围肌上皮完全缺失,3例肿瘤周围肌上皮呈不连续表达,ER和PR弥漫强阳性,Her-2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20%。13例经肿瘤完全切除确诊,1例经粗针穿刺(core needle biopsy,CNB)确诊,所有病例术后无复发。结论:乳腺EPC是一种预后良好的惰性浸润性癌,主要发生于老年妇女,病理诊断依赖于肿瘤大体切除标本,处理方式与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包裹性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莹 王振宇 +3 位作者 陈国栋 张颖超 张金香 徐景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09-3111,共3页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也称囊内乳头状癌(EPC)。EP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乳腺癌,发病率占所有乳腺癌的0.5%-2%[1]。其可发生于女性任何年龄,多见于绝经后老年女性,发病年龄为51-94岁,中位年龄为73岁[2]。有文献报道,EPC在男性乳腺癌...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也称囊内乳头状癌(EPC)。EP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乳腺癌,发病率占所有乳腺癌的0.5%-2%[1]。其可发生于女性任何年龄,多见于绝经后老年女性,发病年龄为51-94岁,中位年龄为73岁[2]。有文献报道,EPC在男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生率为5%-7.5%[3],中位发病年龄为68.2岁[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 病理学特征 组织学分类 治疗方案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泽坤 黄波 +2 位作者 罗娅红 于韬 周嘉琪 《肿瘤影像学》 2017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乳腺EPC的影像学资料。11例行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及MRI检查,2例行乳腺X线及超声检查。结果:13例EPC均为Luminal A型乳腺癌...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乳腺EPC的影像学资料。11例行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及MRI检查,2例行乳腺X线及超声检查。结果:13例EPC均为Luminal A型乳腺癌,无淋巴结转移。9例EPC位于乳晕后方,4例位于外周。11例EPC最大径≥2 cm,2例<2 cm。X线显示12例EPC为单发肿块,1例阴性。13例EPC均测得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10例测得动脉频谱。MRI图像中,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Ⅱ型4例,Ⅲ型7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高信号3例,稍高信号8例;9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1.31×10^(-3) mm^2/s,2例ADC值≥1.31×10^(-3) mm^2/s。结论:乳腺X线难以发现EPC的特异性征象,超声检查测得动脉频谱时提示恶性,MRI表现强化方式、ADC值<1.13×10^(-3) mm^2/s对提示病变恶性及诊断EPC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与病理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包裹性乳头状癌 影像学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苑著 屈翔 +1 位作者 王宇 张忠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1期1734-173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以一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为例,复习其病历资料、临床诊疗、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患者女性,73岁,右...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以一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为例,复习其病历资料、临床诊疗、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患者女性,73岁,右乳外上一直径1.8 cm囊性肿物。病理组织学为右乳包裹性乳头状癌,浸润性癌,膨胀性生长,周围可见导管内乳头状伴非典型增生,并见小灶状导管原位癌。免疫组化p63(-),CK5/6(-),CK8(+)。结论包裹性乳头状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和膨胀性浸润等病理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性乳头状癌 膨胀浸润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3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佳 白雪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35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5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0.3岁(33~93岁)。肿物最大径0.7~8 cm。其中3...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35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5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0.3岁(33~93岁)。肿物最大径0.7~8 cm。其中31例临床表现为乳腺包块,4例为乳头溢液。组织学显示扩张的囊腔局部发生乳头状病变,乳头具有纤维血管轴心,被覆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缺乏肌上皮。免疫组化:肌上皮标记物CK5/6、p63、SMA和calponin均(-)。35例中9例伴浸润性癌,5例伴导管原位癌。19例患者接受乳腺肿物切除术,16例患者行全乳腺切除。随访1~54个月,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包裹性乳头状癌是一类少见的乳腺恶性肿瘤,预后较好,仔细的形态学观察和准确的免疫组化判读是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性乳头状癌 乳腺浸润 导管内 肌上皮细胞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一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琪 梁子轩 杨伟萍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2845-2846,共2页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患者因乳腺肿物就诊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为钼靶及常规超声检查。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作为一种罕见的乳腺癌,发病率低,仅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患者因乳腺肿物就诊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为钼靶及常规超声检查。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作为一种罕见的乳腺癌,发病率低,仅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0.5%~1%[1],其钼靶检查表现常表现为良性。本文以一例中年女性EPC为对象,介绍EPC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加深超声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及鉴别诊断水平,避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钼靶检查 包裹性乳头状癌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和实性乳头状癌组成的复合癌1例报道 被引量:2
17
作者 郁敏 李小强 +4 位作者 李英凤 孙静 宋梦园 唐裕丹 王文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由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 EPC)和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SPC)组成的复合癌非常罕见,Cui等[1]于2015年首次报道了1例73岁女性患者,X线发现左乳房高密度影,肿块大体检查为一个坚实的多结... 由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 EPC)和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SPC)组成的复合癌非常罕见,Cui等[1]于2015年首次报道了1例73岁女性患者,X线发现左乳房高密度影,肿块大体检查为一个坚实的多结节肿块,最终诊断为由EPC和SPC组成的复合癌。现报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1例82岁女性确诊为左乳EPC和SPC组成的复合癌,以便临床更好的认识这种疾病,从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乳头 包裹性乳头状癌 乳头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局部黏液癌浸润1例
18
作者 刘洪博 张梅 +2 位作者 张文超 侯素平 王胜合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84-1684,共1页
患者 女,44岁。主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6个月于2011年11月21日入院。查体:双侧乳腺不对称,左侧乳头未见内陷及溢液,左侧乳腺内上象限可触及一约4cm×3cm大小肿物,质硬.
关键词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怀玉 张利霞 +2 位作者 陈曦 张瑞博 李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6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1年5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患者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声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1年5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患者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声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9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年龄47~75岁,中位年龄67岁。病理诊断结果:5例病理为单纯型EPC,2例病理EPC伴导管原位癌,另2例病理EPC伴浸润。二维超声表现: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后方回声轻度增强;实性肿块呈低回声,形态欠规则,边缘模糊,1例可见微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4例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可见点或条状血流信号,2例实性肿块可见血流信号,其中1例血流信号丰富。脉冲多普勒血流显示:2例囊实性EPC及2例实性EPC可见动脉血流频谱,最大流速范围8~11 cm/s,阻力指数范围0.46~0.98。结论: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超声表现多样,其典型的声像图特征为囊实性肿块,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实性部分形态欠规,边缘模糊。当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血流信号丰富,可见动脉血流频谱时,提示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浸润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与肿块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琰琰 王翠薇 +4 位作者 袁涛 王亚丽 魏思琪 叶新华 巩海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70-97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及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BIDP)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进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45例...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及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BIDP)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进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45例EPC患者以及28例肿块型BIDP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的差异。结果共计45个EPC肿块及34个BIDP肿块纳入本文,EPC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大于BIDP患者,肿块最大径(32.1±24.3)mm明显大于后者(19.0±12.1)mm,且肿块距乳头距离(25.1±17.9)mm大于后者(14.4±14.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40%)EPC病灶以囊性回声为主,仅6例(17.6%)BIDP以囊性回声为主,且EPC多为单发病灶(95.6%vs 67.9%),实性部分血供更丰富,Alder血流分级为III的肿块明显多于后者(46.7%vs 29.4%),质地更硬,弹性评分为4分的病灶更多(68.9%vs 3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肿块的形态、边缘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PC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与BIDP鉴别要结合患者年龄偏大肿块体积较大、多单发、囊性为主、血供丰富、质地偏硬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包裹性乳头状癌 导管内乳头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