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芯纱包覆量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范尧明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1,共2页
对长丝包芯纱的包覆量在理论上作了分析并导出了计算式,长丝越细,理论最小包覆量越大;实际包覆量应大于理论最小包覆量,当包覆量适当时,外包纤维能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关键词 芯纱 包覆量 纤维 理论分析
下载PDF
氧化铝包覆量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国壮 赖飞燕 +3 位作者 杨辉 黄有国 王红强 李庆余 《材料科学》 2017年第7期648-654,共7页
针对锰酸锂正极材料存在循环性能差的问题,以九水硝酸铝(Al(NO3)3·9H2O)和尖晶石锰酸锂(LiMn2O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包覆锰酸锂正极材料,研究氧化铝包覆量(氧化铝与锰酸锂的质量比)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 针对锰酸锂正极材料存在循环性能差的问题,以九水硝酸铝(Al(NO3)3·9H2O)和尖晶石锰酸锂(LiMn2O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包覆锰酸锂正极材料,研究氧化铝包覆量(氧化铝与锰酸锂的质量比)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SEM等手段研究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循环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法等方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XRD和SEM结果表明:氧化铝的包覆并没有改变锰酸锂的晶体结构,只是包覆在锰酸锂的表面。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氧化铝包覆量为1.0%时,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1 C条件下,循环200周容量保持率为96.96%,锰酸锂为5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氧化铝涂层 不同包覆量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包芯纱最小包覆量计算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明 张申 肖婷婷 《天津纺织科技》 2019年第5期45-48,共4页
为研究包芯纱的最小包覆量,从纱线的纤维排列模型入手,分别推导以单丝和复丝为芯的包芯纱最小包覆量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和试纺分析,研究实际生产中低包覆量包芯纱出现露芯现象和条干不匀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建模和计算... 为研究包芯纱的最小包覆量,从纱线的纤维排列模型入手,分别推导以单丝和复丝为芯的包芯纱最小包覆量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和试纺分析,研究实际生产中低包覆量包芯纱出现露芯现象和条干不匀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建模和计算,能方便地估算出理论最小包覆量,在生产应用中为得到较好包覆效果,实际包覆量应大于理论最小包覆量,并通过原料选择、工艺设置、器材选配等多方面的优化措施,以获得满意的成纱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纱 包覆量 单丝 复丝 建模 成纱效果
下载PDF
ZnO包覆Fe_(0.7)Ni_(0.3)对电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琦 官建国 +2 位作者 王维 刘飚 张清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为了降低Fe0.7Ni0.3的介电常数,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以ZnO为外壳,具有核壳结构的Fe0.7Ni0.3颗粒,利用SEM、XRD对Fe0.7Ni0.3包覆前后样品的形貌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研究了ZnO包覆、ZnO包覆量、包覆时间对Fe0.7Ni... 为了降低Fe0.7Ni0.3的介电常数,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以ZnO为外壳,具有核壳结构的Fe0.7Ni0.3颗粒,利用SEM、XRD对Fe0.7Ni0.3包覆前后样品的形貌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研究了ZnO包覆、ZnO包覆量、包覆时间对Fe0.7Ni0.3电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包覆可明显降低Fe0.7Ni0.3的介电常数,同时降低磁导率虚部;磁导率实部随频率先降后升;ZnO包覆量、包覆时间均对Fe0.7Ni0.3的电磁参数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参数 ZnO 机械合金化方法 网络分析仪 介电常数 核壳结构 包覆量 磁导率 SEM 相组成 XRD 时间
下载PDF
包芯纱包覆效果测试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元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56,共4页
包芯纱市场的扩大和产品的升级,要求包芯纱有更高更稳定的品质。文章介绍了用视频变焦显微镜测试包芯纱包覆量的方法和特点,通过试验比较表明,用视频显微镜测试较为方便快捷、精确度较高,适合包芯纱工艺分析中对包芯纱包覆效果的测定。... 包芯纱市场的扩大和产品的升级,要求包芯纱有更高更稳定的品质。文章介绍了用视频变焦显微镜测试包芯纱包覆量的方法和特点,通过试验比较表明,用视频显微镜测试较为方便快捷、精确度较高,适合包芯纱工艺分析中对包芯纱包覆效果的测定。文章还对影响包芯纱包覆效果的因素以及包覆量大小对包芯纱性质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变焦显微镜 芯纱 包覆量 效果 测试
下载PDF
LiTiO_(2)包覆对LiNi_(0.8) Co_(0.15) Al_(0.05) O_(2)正极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付微婷 陈绍敏 +1 位作者 张小洪 石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0-444,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8)Co_(0.15)Al_(0.05)(OH)_(2)三元前驱体,与LiOH·H_(2)O球磨混合后,通过高温固相法烧结制备LiNi_(0.8) Co_(0.15)Al_(0.05)O_(2)(NCA)正极材料,探究LiTiO_(2)包覆量(0、0.2%、0.5%、1.0%)对LiTiO_(2)包覆的...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8)Co_(0.15)Al_(0.05)(OH)_(2)三元前驱体,与LiOH·H_(2)O球磨混合后,通过高温固相法烧结制备LiNi_(0.8) Co_(0.15)Al_(0.05)O_(2)(NCA)正极材料,探究LiTiO_(2)包覆量(0、0.2%、0.5%、1.0%)对LiTiO_(2)包覆的Li(Ni_(0.8)Co_(0.15)Al_(0.05))1-x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化学阻抗谱(EIS)及充放电测试等,分析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LiTiO_(2)包覆在NCA材料表面,当包覆量为0.5%时,电化学性能最佳。在2.8~4.2 V充放电,1.0 C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82.3 mAh/g,循环2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76.4%;10.0 C倍率的放电比容量为141.3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改性 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正极材料 包覆量
下载PDF
铁粉粒径和硅树脂含量对铁基复合磁粉芯软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蕾 杨白 +1 位作者 曹莹 于荣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0,共5页
将不同粒径铁粉颗粒和适量高温硅树脂进行充分混合,在铁粉颗粒表面上均匀包覆一层硅树脂,采用粉末压实成型工艺将铁粉-硅树脂复合粉末制备成致密的铁基复合磁粉芯。系统研究铁粉粒径和硅树脂包覆量对磁粉芯密度及软磁性能的影响,探索最... 将不同粒径铁粉颗粒和适量高温硅树脂进行充分混合,在铁粉颗粒表面上均匀包覆一层硅树脂,采用粉末压实成型工艺将铁粉-硅树脂复合粉末制备成致密的铁基复合磁粉芯。系统研究铁粉粒径和硅树脂包覆量对磁粉芯密度及软磁性能的影响,探索最佳铁粉粒径大小和硅树脂包覆量。研究表明,在相同粒径下,磁粉芯的密度、涡流损耗和磁感应强度均随硅树脂包覆量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硅树脂包覆量下,磁粉芯的密度和涡流损耗随粒径增大而增加,磁滞损耗却随着粒径增大而降低。在平均粒径为120μm的铁粉表面上均匀包覆0.5%硅树脂可制备出高密度、低损耗和较高磁感应强度的复合磁粉芯,在大功率条件下,较好软磁性能参数为Ps(B=1T,f=400Hz)=69 W/kg,B4k(H=4000A/m)=0.9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粉粒径 硅树脂包覆量 铁基复合磁粉芯 密度 软磁性能
下载PDF
影响氨纶包芯纱性能主要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卫国 张迎晨 +1 位作者 王玮 白尧 《北京纺织》 2000年第3期19-20,共2页
对纺制氨纶包芯纱的主要工艺参数 ,如预牵伸倍数、外包纤维比例、包芯纱的捻度以及钢丝圈型号进行了工艺试验 。
关键词 氨纶芯纱 预牵伸 包覆量 捻度
下载PDF
热电池导电剂用银包铜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卢财财 杨少华 +1 位作者 曹晓晖 赵彦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0,共3页
通过化学镀中的置换还原法在水溶液中以固液混合的方式制备不同包覆量的银包铜粉,并用XRD、SEM、EDX等对银包铜粉进行表征。将其作为导电剂掺杂在钒酸铜正极材料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实验表明包覆量为20%的银包铜粉性能最佳。
关键词 热电池 包覆量 铜粉 导电剂
下载PDF
金红石型钛白粉无机包膜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茂平 顾勇 +1 位作者 王健 徐新春 《涂装与电镀》 2011年第3期9-11,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金红石型钛白粉无机包膜的工艺,提出一种新的无机包膜工艺(顺流无酸法快速包膜工艺)。着重考察了两种不同包膜工艺对金红石产品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两种包膜工艺的优缺点。顺流无酸法快速包膜工艺具有包膜速度快、不用硫酸... 本文简要介绍了金红石型钛白粉无机包膜的工艺,提出一种新的无机包膜工艺(顺流无酸法快速包膜工艺)。着重考察了两种不同包膜工艺对金红石产品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两种包膜工艺的优缺点。顺流无酸法快速包膜工艺具有包膜速度快、不用硫酸、节能降耗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金红石初品无机包膜时间长的问题,提高了包膜效率,增加了金红石生产线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流无酸法快速膜工艺 包覆量 浆料浓度
下载PDF
纳米TiO_2有机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11
作者 姚超 丁永红 +3 位作者 林西平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8-642,共5页
利用硅烷偶联剂(KH鄄550)对表面包覆氧化硅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分析(TG鄄DTA)、BET、透射电镜(TEM)、润湿性和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 利用硅烷偶联剂(KH鄄550)对表面包覆氧化硅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分析(TG鄄DTA)、BET、透射电镜(TEM)、润湿性和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KH鄄550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2的表面,并形成了有机包覆层。经测量,纳米TiO2表面的KH鄄550的质量分数约为2.0%。讨论了产生KH鄄550理论包覆量与实际包覆量差异的原因。TEM、TG和BET得出的结果显示,在纳米TiO2有机表面改性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团聚现象,改进分散纳米TiO2的方法是提高有机改性效果的关键。润湿性实验和分散性实验表明,经KH鄄550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表面改性 有机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KH-550 红外光谱 硅烷偶联剂 金红石相 表面 透射电镜 化学键合 分数 团聚现象 改性过程 改性效果 BET 分散性 润湿性 包覆量 氧化硅 DTA 热分析 实验 TEM
下载PDF
溶剂挥发法制备萃取剂微胶囊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伟伟 骆广生 +1 位作者 伍方昱 龚行楚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2,共6页
萃取剂微胶囊的制备是利用微囊化方法将萃取剂包覆起来 ,解决传统液液萃取中的两相相分散、相混合、相分离以及溶剂的损失和设备结构复杂等问题 .用简单易控制的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聚砜及聚苯乙烯材料包覆的多种萃取剂 (如磷酸三丁酯 ... 萃取剂微胶囊的制备是利用微囊化方法将萃取剂包覆起来 ,解决传统液液萃取中的两相相分散、相混合、相分离以及溶剂的损失和设备结构复杂等问题 .用简单易控制的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聚砜及聚苯乙烯材料包覆的多种萃取剂 (如磷酸三丁酯 ,2 乙基己基磷酸 ,三辛胺和Aliquat 336 )微胶囊 ,并考察了壁材和分散剂的选择对不同萃取剂进行包覆的影响 ,同时研究了搅拌速度和膜溶液组成对微胶囊的形态、萃取剂包覆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1)用聚砜作壁材可以包覆磷酸三丁酯、2 乙基己基磷酸 ,而用聚苯乙烯可以包覆三辛胺、Aliquat336 ;(2 )对于不同的O W乳液体系 ,只有选择合适的分散剂 ,才能得到理想球形状、分散性好的微胶囊 ;(3)增大搅拌速度可以降低液滴尺度 ,从而减小微胶囊粒径 ;(4)膜溶液组成的影响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膜溶液的粘度和两相界面张力是除搅拌速度外微胶囊粒径的决定因素 ,二是膜溶液中壁材与萃取剂的比例优化时 ,才能得到萃取剂包覆量高的微胶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挥发法 微胶囊 萃取剂 制备 乙基己基磷酸 磷酸三丁酯 搅拌速度 聚苯乙烯 溶液组成 液液萃取 设备结构 乳液体系 决定因素 界面张力 三辛胺 分散剂 包覆量 微囊化 相分离 壁材 分散性 两相 聚砜 粒径 混合 液滴
下载PDF
新型球形纳米空心SiO_2的模板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洁欣 文利雄 +1 位作者 和平 陈建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298-1302,i003,共6页
以纳米碳酸钙颗粒为新颖的无机模板剂,硅酸钠为无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形成CaCO3/SiO2的核壳结构;随后通过高温煅烧、酸溶和干燥处理,合成出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球形纳米空心二氧化硅粒子.然后,分别采用TEM,SEM,EDS,XRD,FTIR和TG等测... 以纳米碳酸钙颗粒为新颖的无机模板剂,硅酸钠为无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形成CaCO3/SiO2的核壳结构;随后通过高温煅烧、酸溶和干燥处理,合成出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球形纳米空心二氧化硅粒子.然后,分别采用TEM,SEM,EDS,XRD,FTIR和TG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考察了不同合成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pH值、煅烧温度和包覆反应时SiO2/CaCO3的配比对纳米空心二氧化硅粒子的比表面积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反应温度如60~80℃,pH值9左右、SiO2包覆量为碳酸钙质量的10%,以及煅烧温度为700℃,有利于形成空心形貌较好、比表面较大的球形纳米空心二氧化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空心 合成方法 球形 二氧化硅粒子 CACO3 溶胶-凝胶法 反应温度 煅烧温度 纳米碳酸钙 高比表面积 反应pH值 核壳结构 高温煅烧 干燥处理 测试手段 FTIR 合成条件 面积变化 模板剂 硅酸钠 TEM SEM EDS XRD 反应时 包覆量
下载PDF
磷化工副产物磷铁制备锂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和一 闫康平 +1 位作者 吴鹏程 王贵欣 《新能源进展》 201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本文从废物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成功利用磷化工副产物磷铁制备了储能锂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从原料磷铁的粒度和碳包覆量两个方面对制备的LiFePO4性能进行了探究,磷铁粒度越小,制备的LiFePO4综合性能越好。当碳包覆量为6.5wt%... 本文从废物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成功利用磷化工副产物磷铁制备了储能锂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从原料磷铁的粒度和碳包覆量两个方面对制备的LiFePO4性能进行了探究,磷铁粒度越小,制备的LiFePO4综合性能越好。当碳包覆量为6.5wt%时,在0.1 C、0.2 C、0.5 C、1 C、2 C和5 C的倍率下,4000目磷铁制备的样品放电容量分别为153、150、143、130、115和103 mA·h/g,和传统昂贵原料制备的对应材料性能相当,表明利用磷铁制备能源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铁 锂电池 磷酸铁锂 粒度 包覆量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绿泥石基底复合钛白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景奎 吕彩霞 +2 位作者 王雨 宋静 佟峂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57-261,共5页
针对现有工艺生产钛白粉成本高、易污染环境的问题,以绿泥石为基底,硫酸钛为钛源,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复合钛白产品,并通过XRD、SEM、EDS等手段分析其形貌、结构及颜料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得晶型结构为锐钛矿相... 针对现有工艺生产钛白粉成本高、易污染环境的问题,以绿泥石为基底,硫酸钛为钛源,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复合钛白产品,并通过XRD、SEM、EDS等手段分析其形貌、结构及颜料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得晶型结构为锐钛矿相、绿泥石及硅酸镁的复合钛白产品,其表面包覆层由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的TiO_2颗粒紧密排列而成。在最佳工艺条件下,TiO_2包覆绿泥石基底复合钛白产品的最大白度为98.48%,遮盖力为97.86%,吸油值187.2 g/kg,颜料性能良好,可部分替代钛白粉,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为解决钛白行业现有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二氧化钛 化学沉积 复合材料 包覆量
下载PDF
CeO_2@SiO_2复合磨料的制备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治安 倪自丰 +4 位作者 卞达 杨大林 黄国栋 王永光 赵永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58,共4页
以SiO2颗粒为内核,通过均相沉淀法制备出包覆结构的CeO2@SiO2复合磨料,研究了CeO2的含量、反应时间、煅烧温度对制备CeO2@SiO2复合磨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水硝酸亚铈的加入量为7.02g时,复合磨料包覆均匀,分散性好,粒谷大小合适;反应时间... 以SiO2颗粒为内核,通过均相沉淀法制备出包覆结构的CeO2@SiO2复合磨料,研究了CeO2的含量、反应时间、煅烧温度对制备CeO2@SiO2复合磨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水硝酸亚铈的加入量为7.02g时,复合磨料包覆均匀,分散性好,粒谷大小合适;反应时间为2h时,复合磨料的结构基本形成;煅烧温度为500℃,复合磨料的粒径分布范围小,形状呈圆形.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纳米激光粒度仪等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SiO2复合磨料 包覆量 反应时间 煅烧温度
下载PDF
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在线快速CT检测技术
17
作者 葛春平 李育林 +2 位作者 薛渭萍 刘康 黄美华 《电池》 CAS 2024年第3期390-394,共5页
锂离子电池行业对电池质量检测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叠片式电池X射线检测方式存在的图像遮挡和不能直接测量x、y方向包覆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向重建技术。通过2维(2D)定位切片位置,重建3维(3D)体素数据的两张... 锂离子电池行业对电池质量检测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叠片式电池X射线检测方式存在的图像遮挡和不能直接测量x、y方向包覆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向重建技术。通过2维(2D)定位切片位置,重建3维(3D)体素数据的两张x、y方向切片图像,再进行正负极顶点定位,实现对包覆量的直接精确计算。使用所提方法的快速CT检测设备与传统2D检测设备相比,误判率可降低2~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叠片式电池 包覆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