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银制向戏份制转变的原因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省民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同光时期,戏份制代替包银制,这是京剧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它从物质利益上调动了京剧伶人的积极性,使商品经济的原则在京剧领域中得到渗透,从而带来了京剧表演艺术的繁荣,促进了京剧戏班的历史变革。随着戏份制的推行,优秀伶人的... 同光时期,戏份制代替包银制,这是京剧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它从物质利益上调动了京剧伶人的积极性,使商品经济的原则在京剧领域中得到渗透,从而带来了京剧表演艺术的繁荣,促进了京剧戏班的历史变革。随着戏份制的推行,优秀伶人的收入大大地增加了,伶人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经济地位的提高必然带来社会地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银制 戏份 京剧演出
原文传递
论清末民初上海京剧的外部机制
2
作者 周淑红 《史志学刊》 2018年第1期29-35,共7页
清末民初,上海得地理之便,成为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京剧市场在这段时期也是高度商业化。在戏剧发展的过程中,外部机制的力量非常重要。清末民初的上海京剧有一套商业化的外部机制:采用了"班园一体制"的组织形式... 清末民初,上海得地理之便,成为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京剧市场在这段时期也是高度商业化。在戏剧发展的过程中,外部机制的力量非常重要。清末民初的上海京剧有一套商业化的外部机制:采用了"班园一体制"的组织形式,案目制的营销手段,包银制的分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上海京剧 班园一体 案目 包银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