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匈奴文化与蒙古文化的共性述略 被引量:4
1
作者 嘎尔迪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8-24,共7页
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横向交流关系,而且有脉络清晰的纵向传承关系。今天我们从匈奴文化与蒙古文化的共性中,可以看到这个结论的普遍性。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一体化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政治 军事 语言文字 生活习俗 教育 匈奴文化 蒙古文化 居住习俗 宗教信仰 文化共性
下载PDF
九十九泉与匈奴文化
2
作者 白音查干 孟克巴雅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S1期452-454,共3页
九十九泉坐落在今天的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察右前旗、卓资县交界地带。现已被开辟为内蒙古中西部最大的草原旅游景区—辉腾锡勒草原旅游景区。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出现文化上的肤浅化现象和相互雷同现象,长期困扰景区的正常发展。其实此... 九十九泉坐落在今天的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察右前旗、卓资县交界地带。现已被开辟为内蒙古中西部最大的草原旅游景区—辉腾锡勒草原旅游景区。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出现文化上的肤浅化现象和相互雷同现象,长期困扰景区的正常发展。其实此景区的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之丰富,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先民匈奴为例,九十九泉曾是匈奴大单于避暑、办公的单于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九泉 匈奴文化 开发利用
下载PDF
略论我国阿尔泰、天山北部与东部的塞人——匈奴文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志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38-45,共8页
曾一度在敦煌游牧,后又在伊犁等地立国的塞种人及其文化和与它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在文化上有许多一致方面的匈奴文化,是中亚早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西域早期文化的重大研究课题和许多国际学者孜孜以求的专攻目标。本世纪50年代... 曾一度在敦煌游牧,后又在伊犁等地立国的塞种人及其文化和与它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在文化上有许多一致方面的匈奴文化,是中亚早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西域早期文化的重大研究课题和许多国际学者孜孜以求的专攻目标。本世纪50年代末,苏联学者在其境内的伊犁河谷右岸挖掘了两座较大的塞人墓葬。1983年,在新亚伊犁河谷亦出土了一批具有塞人文化特征的青铜器与赤铜器。这两个同一流域,同一文化类型的文化遗存,已引起我国及国际学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文化 天山北部 伊犁河 阿尔泰 文化特征 文化类型 文化遗存 早期文化 早期文明 青铜器
下载PDF
古代北方草原通道上的贺兰山岩画及其与匈奴文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育宁 汤晓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8-55,共8页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然景观,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阿尔泰山岩道,以及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北亚地区的岩画和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岩画所表现出的诸多一致性,更清楚地表明,整个北部草原地区的岩画,恰恰是分布在古代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草原交通线上;在我国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又几乎是与长城并行分布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南北交往的文化会聚线上。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文化 阿尔泰山 北方游牧民族 匈奴 古代北方 贺兰山岩画 农耕民族 匈奴 氏族部落 蒙古
下载PDF
匈奴文化与中原文化价值观之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瑞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00-106,共7页
中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注重整体及人伦和谐,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尺度的道德价值观;匈奴文化则是建立在游牧经济基础上,注重个体,讲究实用,以现实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功利价值观。本文从长幼人伦、婚姻家庭、义利关系等内在机... 中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注重整体及人伦和谐,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尺度的道德价值观;匈奴文化则是建立在游牧经济基础上,注重个体,讲究实用,以现实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功利价值观。本文从长幼人伦、婚姻家庭、义利关系等内在机制方面比较匈奴文化与中原文化价值观之不同,揭示其形成的不同社会、经济、历史根源,探究其各自的精华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文化 中原文化 价值观比较
下载PDF
匈奴文化及其对两汉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新潮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36-43,共8页
匈奴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游牧民族,兴起于公元前3~4世纪,至秦汉之际开始统一北亚草原地区,然后向西征服月氏、楼兰、乌孙、呼揭等西域三十六国,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匈奴帝国。由于北亚草原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匈奴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 匈奴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游牧民族,兴起于公元前3~4世纪,至秦汉之际开始统一北亚草原地区,然后向西征服月氏、楼兰、乌孙、呼揭等西域三十六国,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匈奴帝国。由于北亚草原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匈奴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加之与相邻地区古代民族,在文化上的相互采借与涵化,更使匈奴文化异彩纷呈。匈奴文化不仅为后来兴起于北亚草原地区的柔然、突厥、蒙古等民族所承继,而且对同时期中原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匈奴文化之探讨 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根念,它的范畴也很广。这里我们按民族学的一般分类原则,就匈奴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婚丧习俗及社会组织等方面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文化 汉代 文化影响 生活方式 巫术 语言 文学 婚姻习俗 丧葬习俗 信仰 服饰
全文增补中
探索匈奴文化 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纪行
7
作者 周立刚 《大众考古》 2017年第10期69-76,共8页
2017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代表团一行4人出访蒙古国。此行是对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进行进一步洽谈并对项目实施地点开展实地考察。
关键词 蒙古国 匈奴文化 墓地 文物考古 项目实施 文化研究 古代北方 代表团
下载PDF
从黑沟梁墓地、东黑沟遗址看西汉前期东天山地区匈奴文化 被引量:2
8
作者 任萌 《西部考古》 2011年第1期252-290,共39页
本文以新疆巴里坤县黑沟梁墓地和东黑沟遗址为出发点,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比较,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得出了这两处遗址应属于西汉前期匈奴文化的遗存,并根据此类遗存的特点,探讨了这一时期东天山地区匈奴文化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反映的问题。
关键词 黑沟梁墓地 东黑沟遗址 西汉前期 东天山地区 匈奴文化 文化因素
原文传递
匈奴文化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照那斯图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2-57,92,共7页
匈奴,作为第一个走进文明时代的古代中周北方民族,曾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甚至有人认为,匈奴人的活动“对于欧洲古典奴隶制的瓦解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是世界史上的大事”。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匈奴的研究总是集中在... 匈奴,作为第一个走进文明时代的古代中周北方民族,曾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甚至有人认为,匈奴人的活动“对于欧洲古典奴隶制的瓦解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是世界史上的大事”。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匈奴的研究总是集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而对其文化问题则涉及不多。故笔者试图对匈奴文化之基本内容与特征做一初步探索,希望能对全面认识匈奴族有所裨益。不当之处,尚祈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文化 匈奴社会 匈奴 北方民族 游牧民族 匈奴列传 匈奴 单于 史学界 游牧生产方式
原文传递
“匈奴王冠”所见匈奴族的风俗与文化
10
作者 姜欢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2-34,51,共4页
20世纪70年代初,内蒙古阿鲁柴登出土了一件"匈奴王冠",证实了史书记载匈奴贵族"金铛饰首"的真实性,成为研究匈奴族配饰不可缺少的实物。该金冠雕饰以狼羊咬斗、虎马奔走,为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自然生态之表征。金... 20世纪70年代初,内蒙古阿鲁柴登出土了一件"匈奴王冠",证实了史书记载匈奴贵族"金铛饰首"的真实性,成为研究匈奴族配饰不可缺少的实物。该金冠雕饰以狼羊咬斗、虎马奔走,为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自然生态之表征。金冠的材料包含有绿松石,此矿石并非匈奴所自有,则必然是通过掠夺、互市交易等方式从中原王朝或西域诸国所获取,此"匈奴王冠"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王冠 绿松石 匈奴文化
下载PDF
浅言《史记·匈奴列传》之匈奴及其文化风俗
11
作者 李珂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6期35-36,共2页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也是最早记叙匈奴的史书。司马迁对匈奴缜密又清晰的剖析,使得梁启超将《匈奴列传》列为《史记》中最值得细品的十大文学名篇之一。本文通过研读《匈奴列传》,试图从遣词造句中解析匈奴。并且在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也是最早记叙匈奴的史书。司马迁对匈奴缜密又清晰的剖析,使得梁启超将《匈奴列传》列为《史记》中最值得细品的十大文学名篇之一。本文通过研读《匈奴列传》,试图从遣词造句中解析匈奴。并且在现代的观念视角下,重新感悟匈奴独特的文化风俗,从而创建新的认知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匈奴列传》 匈奴文化
下载PDF
北魏陶器装饰的匈奴遗风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国栋 《草原文物》 2012年第2期67-73,共7页
正北魏由拓跋鲜卑建立,所以北魏陶器的造型和图案特点也往往被视为拓跋鲜卑族陶器的界定标准。然而,在目前已经确认的一些早期鲜卑遗存中,却很少见到北魏时期常见的各类图案。相比之下,北魏陶器的这些图案装饰与匈奴陶器更为相似。所以... 正北魏由拓跋鲜卑建立,所以北魏陶器的造型和图案特点也往往被视为拓跋鲜卑族陶器的界定标准。然而,在目前已经确认的一些早期鲜卑遗存中,却很少见到北魏时期常见的各类图案。相比之下,北魏陶器的这些图案装饰与匈奴陶器更为相似。所以乔梁先生指出:"如叭沟M3:1之盘口陶罐,肩部饰有两周弦纹之中夹一周曲线波折纹的纹饰,这类纹饰是汉代匈奴陶器中所常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 北魏 匈奴文化 拓跋鲜卑 拓拔鲜卑 纹饰 鲜卑族 蒙古国 图案装饰 弦纹
下载PDF
关于“原匈奴”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利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6,共6页
在匈奴起源问题的研究中,过去的学者们惯用“早期匈奴文化”或“前匈奴文化”等概念,用以表示匈奴文化的前身。不加区别地把匈奴本体和别部、真正的原始的匈奴和后加入匈奴联盟的成员混为一谈,因而把许多非匈奴文化的外来因素也都包含在... 在匈奴起源问题的研究中,过去的学者们惯用“早期匈奴文化”或“前匈奴文化”等概念,用以表示匈奴文化的前身。不加区别地把匈奴本体和别部、真正的原始的匈奴和后加入匈奴联盟的成员混为一谈,因而把许多非匈奴文化的外来因素也都包含在内,导致了在匈奴起源问题上的诸多分歧和混乱。“原匈奴”概念的提出旨在把匈奴本体的族源问题从整个汉代匈奴的族源问题中区分出来,把匈奴核心民族从匈奴联盟建立和扩张过程中加入和被征服的众多从属的别部中区分开来。“原匈奴”专指真正的匈奴主体民族的前身,“原匈奴文化”指匈奴主体民族创造和使用的核心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匈奴文化 概念 界定
下载PDF
东周燕文化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研究(下)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传耸 《文物春秋》 2007年第2期3-9,共7页
东周时期燕国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出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东周燕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与其周边诸考古学文化息息相关,既有时周边考古学文化的文化因素吸收,也从不同程度上对周边考古学文化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东周 文化 中山国文化 文化 匈奴文化
下载PDF
河套文化探源
15
作者 郝诚之 郝松伟 《档案与社会》 2006年第2期20-22,共3页
郝诚之郝松伟的《河套文化探源》一文,以新颖独到的观点、鲜为人知的史实和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跨专业的比较,以及大中华、大历史、大文化、大艺术的视角,充分挖掘和论证了河套文化的四大亮点——匈奴文化的特殊贡献、农牧文化... 郝诚之郝松伟的《河套文化探源》一文,以新颖独到的观点、鲜为人知的史实和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跨专业的比较,以及大中华、大历史、大文化、大艺术的视角,充分挖掘和论证了河套文化的四大亮点——匈奴文化的特殊贡献、农牧文化的早期融合、抗战文化的英雄本色、多元文化的艺术奇葩。颇有深度和力度地揭示了黄河文化的多元本质、多样特色和多彩品格,全方位地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久弥坚的特殊凝聚力和伟大自豪感。 此文在中国首届河套文化艺术节“河套文化研讨会”上,受到国内专家的普遍好评。本刊自本期起,将连续刊载此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文化 探源 文化艺术节 文化研讨会 特殊贡献 匈奴文化 农牧文化 抗战文化 多元文化 黄河文化
下载PDF
遍及欧亚中部的匈奴鍑及其岩画形象 被引量:5
16
作者 埃尔迪.米克洛什.兹 杜亚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35-48,共14页
关键词 匈奴文化 岩画 鄂尔多斯 匈奴 博物馆 乌鲁木齐 蘑菇 文物 叶尼塞河上游 考古发现
下载PDF
淳化县发现匈奴文物
17
作者 王谦 《文博》 1998年第1期75-75,共1页
淳化县地处渭北山区,素以林光宫、甘泉宫所在而著称,特别是秦直道始甘泉,抵九原,全长约900公里,直接沟通了北方匈奴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与中原的交流,因而淳化境内经常发现北方草原文化的蛛丝马迹,近几年来,我们收藏了几件匈... 淳化县地处渭北山区,素以林光宫、甘泉宫所在而著称,特别是秦直道始甘泉,抵九原,全长约900公里,直接沟通了北方匈奴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与中原的交流,因而淳化境内经常发现北方草原文化的蛛丝马迹,近几年来,我们收藏了几件匈奴文物,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化县 匈奴 北方草原文化 中原文化 甘泉宫 匈奴文化 动物形象 秦直道 铜牌饰 长方形
下载PDF
淳化县发现匈奴文物
18
作者 王谦 《文博》 1998年第4期77-77,共1页
淳化县地处渭北山区,古以秦汉置宫而著称,特别是秦直道始于甘泉宫,北抵九原郡,全长约900公里,直接勾通了北方匈奴文化、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因而淳化县经常能发现北方草原文化的蛛丝马迹.近几年来,我们收藏到几件... 淳化县地处渭北山区,古以秦汉置宫而著称,特别是秦直道始于甘泉宫,北抵九原郡,全长约900公里,直接勾通了北方匈奴文化、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因而淳化县经常能发现北方草原文化的蛛丝马迹.近几年来,我们收藏到几件匈奴文物,现介绍如下:一、双兽一禽纹铜牌饰(两件)长方形、长11.5、宽7厘米,牌饰以动物的形状定型,镂空.其主体纹饰为,右下角有一驴,卧状,大耳竖立,目圆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化县 匈奴 北方草原文化 铜牌饰 甘泉宫 匈奴文化 中原地区 秦直道 长方形 表现手法
下载PDF
拓跋鲜卑崇尚十二之传统及其渊源
19
作者 王晓卫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53-57,19,共6页
对十二的崇拜,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在众多的为不同的族群顶礼膜拜的数中,十二无疑是很重要的数之一。现在,要完全弄清十二这个数在整个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的影响过程,文献和人类学的材料还不足以给我们提供圆满的答案。... 对十二的崇拜,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在众多的为不同的族群顶礼膜拜的数中,十二无疑是很重要的数之一。现在,要完全弄清十二这个数在整个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的影响过程,文献和人类学的材料还不足以给我们提供圆满的答案。不过,弄清十二这个数在某些族群中的影响,进而推论其在某些族群间的传接问题,却是可能的。本文在证明拓跋鲜卑存在崇尚十二传统的基础上,进而证明其传统乃受匈奴影响而形成,而匈奴的崇尚十二,可能是受中原和中亚文化左右冲激而成。由此,人类学上文化的传接现象,似又得一佳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匈奴故地 法观念 天文历 《魏书》 王国维 十二时 匈奴文化 《汉书》 渊源
下载PDF
内陆欧亚学重大问题研究
20
作者 刘中玉 《学术动态(北京)》 2007年第34期22-24,共3页
一、内陆欧亚史研究 自古以来内陆欧亚就是游牧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一个文化区域,先后产生重要影响的匈奴文化、突厥文化、蒙古文化在本身的发展过程中,亦与东部汉文化圈、西部东地中海文化圈、南部印度文化圈发生过重要联系。因此,这... 一、内陆欧亚史研究 自古以来内陆欧亚就是游牧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一个文化区域,先后产生重要影响的匈奴文化、突厥文化、蒙古文化在本身的发展过程中,亦与东部汉文化圈、西部东地中海文化圈、南部印度文化圈发生过重要联系。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先后活动此地的游牧民族上。按照它们的活动时期和影响大小来看,大致可分为三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欧亚 文化 文化区域 游牧文化 匈奴文化 突厥文化 蒙古文化 游牧民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