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与静的哲学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德雄 《中学理科(综合)》 2006年第9期22-23,共2页
数学系动态问题是高考题中的一种新题型,也是在数学教学中应引起注意的一种新动向。在中国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天地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认为动与静是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蕴含、相互转化。这些哲学思... 数学系动态问题是高考题中的一种新题型,也是在数学教学中应引起注意的一种新动向。在中国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天地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认为动与静是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蕴含、相互转化。这些哲学思想折射出生活中动静形态的丰富内涵。本文以几个数学问题为例,试图探讨动与静的哲学思想在数学中一些应用,以供同仁们教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想 中学 数学教学 数学系态问题 高考
下载PDF
化动为静破解几何动点问题——以一道中考选择压轴题为例
2
作者 盛一凡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年第29期47-49,共3页
几何动点是历年中考数学的热点问题,其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功能,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文章对一道与等边三角形有关的中考选择压轴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答,并对问题进行引申变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几何动点是历年中考数学的热点问题,其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功能,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文章对一道与等边三角形有关的中考选择压轴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答,并对问题进行引申变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问题 等边三角形 最小值 变式
下载PDF
论文章静体转化为动体的建构技法
3
作者 蒲晓彬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7-59,71,共4页
静体转化为动体是文章建构主体静动互化的常用辩证技法之一。静体转化为动体,其一,建构主体常借用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和飞动式的建构技法来完成。其二,建构主体将静止的对象流动化,使静止的对象赋予动态感,静物动态化的审美效应诉诸... 静体转化为动体是文章建构主体静动互化的常用辩证技法之一。静体转化为动体,其一,建构主体常借用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和飞动式的建构技法来完成。其二,建构主体将静止的对象流动化,使静止的对象赋予动态感,静物动态化的审美效应诉诸于接收主体,其审美感觉上似是静物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 拟物
下载PDF
可视化技术在交流磁系统静、动特性有限元分析前后处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关湛湛 陈德桂 刘朝阳 《低压电器》 2001年第1期9-12,62,共5页
从前处理、计算数学模型及后处理三个方面出发 ,着重介绍可视化技术在交流磁系统静、动特性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应用 ,并以控制与保护电器CPS
关键词 交流接触器 磁系统 电磁铁 可视技术 特性 特性
下载PDF
欲擒故纵巧应变 化动为静逸待劳——管窥动态问题的求解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良江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3年第11期35-37,48,共4页
动态问题背景复杂、图形和数量关系多变,学生难以把握.求解动态问题的最基本指导思想是化动为静,其求解方法和手段丰富多样.作为教师,只有熟知动态问题的求解策略,并通过自身的引领,使相关的求解策略为学生所领会和掌握,才能使学生在求... 动态问题背景复杂、图形和数量关系多变,学生难以把握.求解动态问题的最基本指导思想是化动为静,其求解方法和手段丰富多样.作为教师,只有熟知动态问题的求解策略,并通过自身的引领,使相关的求解策略为学生所领会和掌握,才能使学生在求解纷繁复杂的动态问题时得心应手.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化动为静”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问题 解题策略
下载PDF
课件演示:化静为动,变虚为实——以“最短路径问题”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映红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6年第7期14-16,共3页
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变革.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让数学教学与时俱进,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把现... 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变革.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让数学教学与时俱进,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短路径问题 几何画板 课件演示 信息技术 教学背景 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形式 教学工作 经验
下载PDF
化静为动——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园林结构的描写技巧
7
作者 李娜 赵江云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2-28,共7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形象而精确地描绘了一座具有旖旎风光的园林——大观园。在对园林结构的描写中,作者并不直接呈现大观园的整体形象,而是借浏览观光、四季变化、抄检事件三方面使之逐步浮现,显露真容。由此可以得出曹雪芹采用的描...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形象而精确地描绘了一座具有旖旎风光的园林——大观园。在对园林结构的描写中,作者并不直接呈现大观园的整体形象,而是借浏览观光、四季变化、抄检事件三方面使之逐步浮现,显露真容。由此可以得出曹雪芹采用的描写技巧主要是“化静为动”即变“空间艺术”为“时间艺术”,从而使空间里的大观园进入文本,各个部分顺着时间次序出现发生,显示出生命力和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大观园 空间艺术 时间艺术
下载PDF
借用惯性力化“动”为“静”巧解高考压轴题——以2023年高考物理湖南卷第10题为例
8
作者 高逸湘 谢志刚 周浩 《理科考试研究》 2023年第21期41-43,共3页
在非惯性参考系中引入惯性力,某些动力学问题可以转变为静力学问题,从而根据平衡方程快速对问题进行求解.在学习和运用该方法时,可以拓宽学生物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 惯性力 平衡方程
下载PDF
化静为动 提升实效
9
作者 王金花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第12期67-67,共1页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动"和"静",既代表了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风格迥异的两种课堂氛围。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化静为动,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摸索和改进,从而...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动"和"静",既代表了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风格迥异的两种课堂氛围。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化静为动,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摸索和改进,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他们能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 课堂参与 多媒体手段 课堂学习活 操作活 独立探究 模拟演示 表情语言 面积计算
下载PDF
化静为动易出新
10
作者 赵定康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新闻事实 社会生活 “动 价值取向 实事求是的 事物发展规律 基本原则 社会大环境 报道方式
下载PDF
化静为动 变虚为实——《平行四边形》多媒体课件设计
11
作者 王华伦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58-60,共3页
一、教学与实验的主要目的 恩格斯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平行四边形》即是后者内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几何图形最基础的知识”,“培养初... 一、教学与实验的主要目的 恩格斯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平行四边形》即是后者内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几何图形最基础的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空间观念还相当薄弱。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媒体,对于培养空间观念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平行四边形》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平谈为神奇,帮助学生激发兴趣、丰富想象、促进思维发展,达到正确认识平行四边形、培养空间观念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四边形 多媒体课件 空间观念 多媒体技术 小学生 复杂图形 难为易 教学设计 教学媒体
下载PDF
化静为动 动中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12
作者 何玉珍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 建构策略 小数乘法 教学情境 操作活 认知结构 现实生活 解题策略 侧面积
下载PDF
巧用动静互化解动态问题
13
作者 左猛飞 徐永香 《广西教育》 2013年第42期86-86,88,共2页
“动态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如何解决动态问题是学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要想让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不害怕、不畏缩,并能较为娴熟地解答,笔者认为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下载PDF
化静为动,为学生展现鲜活的数学——初中数学动态化浅析
14
作者 李修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第20期21-21,共1页
动态问题在中考试卷中一直出现,而且占的分值还不小.动点、动线、动形屡见不鲜;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也都有涉及.一、审题:看整体,控"三性".二、概念:找源头,求变式.三、思维:活变式,求简约.四、找方法,不放弃.(一)加强预... 动态问题在中考试卷中一直出现,而且占的分值还不小.动点、动线、动形屡见不鲜;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也都有涉及.一、审题:看整体,控"三性".二、概念:找源头,求变式.三、思维:活变式,求简约.四、找方法,不放弃.(一)加强预设促生成;(二)利用错误资源促进生成;(三)强化反思与研究促进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展现
下载PDF
化静为动,发展空间观念——以“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为例
15
作者 曹冠军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0年第12期38-41,共4页
数学学习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静态知识动态化,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挖掘图形中的动态因素,引导学生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运动变化”的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具体可从以下策略入手:动态展示... 数学学习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静态知识动态化,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挖掘图形中的动态因素,引导学生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运动变化”的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具体可从以下策略入手:动态展示图形的形成过程;动态剖析图形的变化瞬间;动态沟通图形的转化关系。以促进学生对图形的本质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 空间观念
下载PDF
哲学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6
作者 姚盘兴 《中学数学(江苏)》 1995年第8期1-2,共2页
为了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渗透功能,在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注意渗透德育、美育、方法论……。拿数学教学来讲,不仅要重视结论,还得注意思维的过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不必由教师代劳。只... 为了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渗透功能,在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注意渗透德育、美育、方法论……。拿数学教学来讲,不仅要重视结论,还得注意思维的过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不必由教师代劳。只有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想 数学课堂 数学教学 辅助线 课堂教学 应试教育 教学中 方法论 渗透德育 “动”与“静
下载PDF
化静为动与避实就虚——毛泽东《词六首》修改技法浅释
17
作者 马立鞭 《阅读与写作》 1994年第1期9-10,共2页
作家与修辞学家建议读者,条件许可时最好能读一读诗人、作家的原稿。在那些有时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原稿里,既可看到诗人、作家推敲词语的苦心;同时,在这“不该这样写”与“应该那样写”之间,也愈能窥知技巧的秘密。
关键词 作家 浅释 态感 毛泽东同志 红旗 南昌 修辞学家 文学月刊 五十年代
下载PDF
挖掘本报本土元素 紧跟热点化静为动--以长沙晚报社建党百年主题报道为例
18
作者 程放军 《城市党报研究》 2021年第7期13-18,共6页
2021年7月1日,《长沙晚报》推出《百年风华正青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108个版,献礼党的百岁生日。特刊以封面大特稿、手绘八连版《开天辟地》党史长卷、探访总书记的红色足迹、党报带你重温党史、长沙红色地图、长沙... 2021年7月1日,《长沙晚报》推出《百年风华正青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108个版,献礼党的百岁生日。特刊以封面大特稿、手绘八连版《开天辟地》党史长卷、探访总书记的红色足迹、党报带你重温党史、长沙红色地图、长沙担当与成就等为主要内容,记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见证百年党史上的湖南力量,讲述长沙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不断谱写新时代新篇章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报道 本土元素 特别报道 中国共产党 特稿 红色足迹 党史
下载PDF
巧用折叠 化静为动
19
作者 杨姗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20年第6期58-59,共2页
解几何题时,能否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构造出所需的几何关系是解题成功的关键,运用几何变换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常见的有旋转变换、对称变换等.旋转是把某个几何图形P绕一个定点(或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形P′,因... 解几何题时,能否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构造出所需的几何关系是解题成功的关键,运用几何变换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常见的有旋转变换、对称变换等.旋转是把某个几何图形P绕一个定点(或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形P′,因为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使得图中相关条件产生新的联系.对称变换是将一个图形P沿某一直线折叠,得到另一个可以重合的图形P′,这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对应点到这条直线(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针旋转 对称变换 对应点 旋转中心 几何变换 辅助线 旋转变换
下载PDF
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人教版三下《口算除法》教学例谈
20
作者 林兴 《新教师》 2013年第6期49-50,共2页
教材内容以"运输蔬菜"为素材,为学习"口算除法"提供现实背景,从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计算的意义与价值。本课时"口算除法"递进式的三个算式之间有着内在的... 教材内容以"运输蔬菜"为素材,为学习"口算除法"提供现实背景,从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计算的意义与价值。本课时"口算除法"递进式的三个算式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例1,口算60÷3=20,呈现计算内在算理的小棒图。深入研读会发现,教材静态地整体呈现教学情境,同时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告知学生计算算理与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资源 人教版 教学情境 数学计算 三下 数学思考 算理 态知识 数学信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