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谈“京味小说派”──兼评《化俗为雅的艺术─京味小说特征论》 被引量:5
1
作者 许自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52-58,共7页
再谈“京味小说派”──兼评《化俗为雅的艺术─京味小说特征论》许自强如今,“京味小说”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已成了蔚为可观的群体。不仅如此,带有浓郁“京味”的其它文艺,如京味散文,京味小品、京味歌曲、京味话剧、京味电影... 再谈“京味小说派”──兼评《化俗为雅的艺术─京味小说特征论》许自强如今,“京味小说”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已成了蔚为可观的群体。不仅如此,带有浓郁“京味”的其它文艺,如京味散文,京味小品、京味歌曲、京味话剧、京味电影、京味电视也大量涌现,深受群众的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作家 化俗为雅 特征论 地域特色 文学流派 方言土语 地域文学 地域风 北京话 文学观念
下载PDF
化俗为雅的艺术风格——五论“京味小说”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智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京味小说艺术对象的地域化、主体视角的文化化、表现为民族传统小说叙述方式开放性结构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学语言的方言口语化等特征,使其呈现出一种鲜明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了京味小说的审美风貌,从而成为这类作品总体艺术特征... 京味小说艺术对象的地域化、主体视角的文化化、表现为民族传统小说叙述方式开放性结构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学语言的方言口语化等特征,使其呈现出一种鲜明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了京味小说的审美风貌,从而成为这类作品总体艺术特征的有机体现。与那些格调单纯的作品相比,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要显得更复杂,更深邃,从而也就更耐人琢磨寻味。然而,要想恰如其分地对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做出把握与概括,又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具体地说,它不是单一品味的,也不是相近品味的连锁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化俗为雅 小说风格 功能机制 文学语言 艺术特征 表层特征 作品 审美情趣
下载PDF
轻巧尖新、化俗为雅——李清照词的审美特质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秋瑛 《沧桑》 2009年第5期228-229,共2页
李清照词的审美特质在于其创意构思的轻巧尖新,诗歌语言的化俗为雅。其审美艺术成就无不与其深厚的家学渊源、自身天才的感受力与卓越的文字驾驭能力以及词学理论主张有关。
关键词 李清照词 审美特质 化俗为雅
下载PDF
化俗为雅的艺术魅力——以郁达夫、茅盾及巴金小说为例
4
作者 吴秀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75,共4页
本文以郁达夫、茅盾、巴金的小说创作为例,认为"五四"文化高潮过后,鲁迅式纯粹雅化的写作事实上已很难做到。写作者须顾及以青年为主的读者圈的阅读反应,化用读者关注的恋爱小说等叙述套式,但作者又不被套式所约束,于不经意... 本文以郁达夫、茅盾、巴金的小说创作为例,认为"五四"文化高潮过后,鲁迅式纯粹雅化的写作事实上已很难做到。写作者须顾及以青年为主的读者圈的阅读反应,化用读者关注的恋爱小说等叙述套式,但作者又不被套式所约束,于不经意间超越"俗"套,化俗为雅。郁达夫、茅盾、巴金的小说走的正是这条路子。这种创作方式,连同鲁迅的"纯粹雅化"、施蛰存的"脱俗求雅"和张爱玲的"以俗写雅"几种创作方式,已经构成中国新文艺创作可资借鉴的新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俗为雅 郁达夫 茅盾 巴金 文艺新传统
下载PDF
曲贵口语 化俗为雅——戏曲语言文学性漫谈
5
作者 苏位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15,共7页
一、新感触引出的老问题 参加过一些戏曲剧本修改加工的讨论会,往往遇到一种较为普遍的情况:许多剧本选材很有新意、富有时代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基础不错,有挖头,有希望”,于是,帮助“诊断”的专家、同行,就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 一、新感触引出的老问题 参加过一些戏曲剧本修改加工的讨论会,往往遇到一种较为普遍的情况:许多剧本选材很有新意、富有时代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基础不错,有挖头,有希望”,于是,帮助“诊断”的专家、同行,就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结构谋篇、冲突设置等方面。你一言他一语地出主意、想办法,各人都能开出一张“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语言 化俗为雅 人物塑造 文学性 时代精神 主题思想 讨论会 口语 作品 选材
下载PDF
论“化俗为雅”的新浪潮与杜甫的由“史”入“圣”
6
作者 林继中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7-23,共7页
中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进入后期,封建土地关系及赋役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转折点。承袭南北朝均田制而来的唐代均田制至中唐巳瓦解,为庄园经济所取代。与带有农村公社性质的均团制相比较,唐代庄园经济应是一种进步。韩国磐《隋... 中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进入后期,封建土地关系及赋役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转折点。承袭南北朝均田制而来的唐代均田制至中唐巳瓦解,为庄园经济所取代。与带有农村公社性质的均团制相比较,唐代庄园经济应是一种进步。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页一八三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俗为雅 “圣” 中国封建社会 杜甫 新浪 庄园经济 历史转折点 土地关系
下载PDF
朱自清雅俗一元化的语言艺术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宋连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31-34,30,共5页
文艺作品向来有雅俗之分.雅文学与俗文学是两种不同文路的作品.然而,熟谙风土民情及群众语言、博通古今中外多种文学形式的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一九四七年评论陈独秀和胡适之的作品时指出:“他们将雅俗一元化,而注重在‘明白’或... 文艺作品向来有雅俗之分.雅文学与俗文学是两种不同文路的作品.然而,熟谙风土民情及群众语言、博通古今中外多种文学形式的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一九四七年评论陈独秀和胡适之的作品时指出:“他们将雅俗一元化,而注重在‘明白’或 ‘懂得性’ 上,这可以说是平民化.”这是他根据别人和自己创作雅俗共赏文学的丰富经验,第一次将哲学领域的“一元化”这个属语,化用于文艺理论的研究及作品分析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雅俗一元化”的新概念、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语言艺术 朱先 化俗为雅 文学 朗润 文言
下载PDF
唐宋词雅化问题之重新检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定广 陈学祖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6-51,共6页
唐宋词的雅化问题目前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撇开元明清词话笼统的“雅俗”对立观,从现代历史观、美学观、价值观的视角对唐宋词创作和接受的实际以及时人的品评加以综合考察,认为“雅词”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因时代的变化而具... 唐宋词的雅化问题目前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撇开元明清词话笼统的“雅俗”对立观,从现代历史观、美学观、价值观的视角对唐宋词创作和接受的实际以及时人的品评加以综合考察,认为“雅词”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因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唐五代北宋所谓“雅词”是与“俗词”对立的,南宋所谓“雅词”是与“艳词”对立的。唐宋词的雅化过程呈现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唐五代北宋词的“化俗为雅”,南宋词的“化艳为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艳词 化俗为雅 为雅
下载PDF
刘勰雅俗论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天道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在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刘勰是将雅与俗作为审美范畴,并从理论上进行全面论述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推崇尚雅崇雅的审美观念,从雅俗比较和变化中看待文学审美现象,标举“圣文之雅丽”,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在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刘勰是将雅与俗作为审美范畴,并从理论上进行全面论述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推崇尚雅崇雅的审美观念,从雅俗比较和变化中看待文学审美现象,标举“圣文之雅丽”,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指出文艺创作主体应注重品德修养,必须“儒雅”与“文雅”,提倡“括乎雅俗之际”,隆雅轻俗,并且具体论述一系列雅俗审美命题,如“典雅”、“温雅”、“和雅”,常常“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把《诗经》中来自民间、化俗为雅的诗作的审美经验作为论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争 “圣文之丽” “櫽括乎之际” 化俗为雅
下载PDF
王充“雅俗”美学思想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天道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11,共6页
就文艺美学来看,王充提倡以俗为雅,化俗为雅;而在人生美学方面,则尚雅卑俗,褒雅贬俗。从整部《论衡》来看,全书始终贯串着作者“不与俗均”、“不与俗协”的贬俗精神。可以说,尚雅隆雅、刺世讥俗、匡济靡薄之俗,是王充的主要审美追求。... 就文艺美学来看,王充提倡以俗为雅,化俗为雅;而在人生美学方面,则尚雅卑俗,褒雅贬俗。从整部《论衡》来看,全书始终贯串着作者“不与俗均”、“不与俗协”的贬俗精神。可以说,尚雅隆雅、刺世讥俗、匡济靡薄之俗,是王充的主要审美追求。在当时,他的这种审美意趣,是极具当代意义的;即使是今天,他的这种审美旨趣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为 化俗为雅
下载PDF
词的雅俗演变
11
作者 陈贻琳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93-96,共4页
唐宋词的"雅化"问题,自宋代以来学者们是见仁见智,但多从社会原因加以阐述,较少关注传播中介的变化对宋词的深远影响;以往学者们多从文学的内部因素去考虑词的雅化成因,而忽略了文学的外部因素的作用。传媒的作用是词的雅俗... 唐宋词的"雅化"问题,自宋代以来学者们是见仁见智,但多从社会原因加以阐述,较少关注传播中介的变化对宋词的深远影响;以往学者们多从文学的内部因素去考虑词的雅化成因,而忽略了文学的外部因素的作用。传媒的作用是词的雅俗演变原因,政治格局的演变造成审美情趣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传媒的更替带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化俗为雅 为雅 演变
下载PDF
论艺术的雅化——“月色能移世界”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嘉健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4-50,共7页
一 雅化三义 明朝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有“月色能移世界”一则: 邵茂齐有言:“天上月色能移世界。”果然,故夫山石泉涧。
关键词 张大复 梅花 三义 化俗为雅 语言 境界 古典主义 朱自清 象征 陶渊明
下载PDF
元祐词坛审美兼融论
13
作者 刘怀堂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北宋初期,词虽继承花间一路,但词坛尚雅是主流。到了元祐词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突破:被词人不耻的俗词进入词中,改变了初期词坛尚雅的审美情趣,表现为以俗为雅、化俗为雅和雅俗兼融三个方面。正因为元祐词人的努力,使得词坛上雅... 北宋初期,词虽继承花间一路,但词坛尚雅是主流。到了元祐词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突破:被词人不耻的俗词进入词中,改变了初期词坛尚雅的审美情趣,表现为以俗为雅、化俗为雅和雅俗兼融三个方面。正因为元祐词人的努力,使得词坛上雅、俗对立的审美情趣渐渐融合,体现出通达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祐词坛 俗为 化俗为雅 兼融
下载PDF
语言神话的终结——王朔作品中的调侃及其美学功能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一川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0-115,共6页
“王朔神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语言的神话,其具体表现是调侃的运用。调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生存状态,是主人公们独特生存状态的基本标志。调侃的主要美学功能是以俗戏雅,体现出狂欢化、消解和整合等效果。但当调侃成为竞相仿... “王朔神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语言的神话,其具体表现是调侃的运用。调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生存状态,是主人公们独特生存状态的基本标志。调侃的主要美学功能是以俗戏雅,体现出狂欢化、消解和整合等效果。但当调侃成为竞相仿效的流行时尚时也就失去其原初合理性,而王朔在这方面流于自我复制少有创新时,其魅力必然消散;更由于基本价值体系上的虚空,其在整合未来方面自然语调乏力。王朔语言神话走向终结是必然的,既暴露出中国90年代文化在基本价值问题上的贫乏,也体现为王朔语言内部的自我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行为 王朔小说 生存状态 想像界 政治话语 美学功能 象征界 政治国家 化俗为雅 汉语形象
下载PDF
《项脊轩志》:“平常”的魅力
15
作者 江娇 《学语文》 2016年第5期70-71,77,共3页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娓娓道来,在明净、流杨的语言中寄托着深厚的感情.文中无论是对景物的描写,对人事的回忆,还是自我情志的抒发,都以平淡之语自然写出,真挚感人,令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 《项脊轩志》 化俗为雅 平常 真情
下载PDF
艺术百家一九九二年总目录
16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27-130,共4页
关键词 哲学意识 戏曲语言 化俗为雅 美学观念 舞台形象 表演艺术 传统戏剧 导演 延安文艺座谈会 毛泽东
下载PDF
简论黄庭坚的艺术辩证法
17
作者 钟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S2期129-133,共5页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做梦中梦,见身外身。”这首自题石刻小像诗,出自一位冷静的哲人,不倦的学者,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就是北宋的黄庭坚。过去对他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美学思想有过许多研究,唯独对他的艺术辩证法没有多少研究。其实他有...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做梦中梦,见身外身。”这首自题石刻小像诗,出自一位冷静的哲人,不倦的学者,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就是北宋的黄庭坚。过去对他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美学思想有过许多研究,唯独对他的艺术辩证法没有多少研究。其实他有关文艺创作、批评、鉴赏的论述,闪烁着艺术辩证法的光芒,如“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这些命题,便是如此。我认为对黄庭坚的艺术辩证法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历来争议较多的黄庭坚,也有助于当今从事文艺创作的借鉴。 一、“以故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以故为新 艺术辩证法 夺胎换骨 “以俗为 文艺创作 化俗为雅 辩证关系 文艺美学思想 古典诗歌
下载PDF
唐宋诗风转变的综合思考
18
作者 林继中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21-28,20,共9页
本文认勾,唐宋诗风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美学风范从前期向后期过渡。中唐眦臂孵学“中兴”,使洲究个体修养的伦理学日渐主宰了文学,“文章务本”论是其契机。而作为根本动因的.则是世俗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以科举制作为... 本文认勾,唐宋诗风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美学风范从前期向后期过渡。中唐眦臂孵学“中兴”,使洲究个体修养的伦理学日渐主宰了文学,“文章务本”论是其契机。而作为根本动因的.则是世俗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以科举制作为建构官僚体制的手段,从而引起世俗地主知识化运动,造成“由雅八俗”到“化俗为雅”的蜉旋运动。在此过程中,宋诗的自立精神乃寓于时代典范的遵选与改造之中.是黄庭坚最终完成了唐诗向宋诗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风转变 唐宋 中国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 美学风范 官僚体制 化俗为雅 自立精神
下载PDF
一个“乱”字 几多魅力——阅读诗词札记
19
作者 宁源声 《语文知识》 1999年第2期58-59,共2页
诗词,是最高的语言的艺术。阅读诗词作品,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平平常常的文字,到了高明的诗人词家手里,就会化俗为雅,变幻无穷,意义向外延展,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下列一些诗作词章对“乱”字的驱遣,就收到了很好的美学效果。“别来春半... 诗词,是最高的语言的艺术。阅读诗词作品,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平平常常的文字,到了高明的诗人词家手里,就会化俗为雅,变幻无穷,意义向外延展,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下列一些诗作词章对“乱”字的驱遣,就收到了很好的美学效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 艺术魅力 阅读 化俗为雅 美学效果 语言 文字 作品 延展 下落
下载PDF
《聊斋》文言艺术琐议
20
作者 李伯齐 《蒲松龄研究》 1995年第2期71-76,共6页
《聊斋》文言艺术琐议李伯齐《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是中国志怪小说的杰作,并已跻身于世界名著之林,对于它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中外论者都曾给予高度评价。本文试图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探讨《聊斋》文言艺术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聊斋》文言艺术琐议李伯齐《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是中国志怪小说的杰作,并已跻身于世界名著之林,对于它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中外论者都曾给予高度评价。本文试图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探讨《聊斋》文言艺术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一《聊斋》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 语言形式 文言小说 中国文学 中国文 琐议 化俗为雅 口语 中国语言 感情色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