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9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广仁 韩永智 +1 位作者 黄庚史 李邻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了解化妆品变应原的种类,为预防化妆品过敏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依据。方法对疑似有接触过敏史的患者做斑贴试验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入选599例,其中93例为临床诊断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48例为试验确证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 目的了解化妆品变应原的种类,为预防化妆品过敏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依据。方法对疑似有接触过敏史的患者做斑贴试验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入选599例,其中93例为临床诊断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48例为试验确证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面霜和染发剂是主要的过敏化妆产品。结论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阿莫醇和阿必醇是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
下载PDF
生物共振法与斑贴试验筛查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可疑致病物质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谢小元 赖维 +7 位作者 刘玮 张怀亮 高兴华 李远宏 李子海 杨素莲 区凤仙 谢淑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56-757,共2页
目的:比较生物共振法和斑贴试验筛查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可疑致病物质的一致性,探讨应用MORA生物物理治疗仪进行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可疑致病物质早期筛查的可行性。方法:按卫生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将83例临床可疑为化妆品变... 目的:比较生物共振法和斑贴试验筛查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可疑致病物质的一致性,探讨应用MORA生物物理治疗仪进行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可疑致病物质早期筛查的可行性。方法:按卫生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将83例临床可疑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286个可疑致病物质利用生物共振法进行筛查和斑贴试验。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为77.68%,Kappa指数为0.46。结论:生物共振法检测安全、快速、无创,有可能用于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可疑致病物质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共振法 斑贴试验 接触性皮炎 化妆品
下载PDF
重庆地区193例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莎 邓抒琴 +1 位作者 喻云 顾玉枝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23-426,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主要化妆品成分变应原,以便指导患者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妆品,降低皮炎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193例患者进行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主要化妆品成分变应原,以便指导患者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妆品,降低皮炎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193例患者进行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69.43%,合并2种及2种以上变应原的患者占50.26%,阳性率前5位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十二烷基硫酸钠、尼泊金酯、三乙醇胺和乙二胺;女性斑贴试验阳性率为73.33%,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P<0.05);青年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9,P<0.05)。结论:硫柳汞、十二烷基硫酸钠、尼泊金酯、三乙醇胺和乙二胺5种物质是重庆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主要的致敏成分。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以女性为主,中青年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 变应原
下载PDF
232例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田婷 赵玉磊 +3 位作者 万聪翀 陈铭妍 梅倩云 徐春兴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3期153-157,共5页
目的分析232例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资料。方法应用标准化妆品斑贴试剂盒检测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科232例诊断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分析致敏原及不同致敏部位临床表现之间关联。结果斑贴试验... 目的分析232例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资料。方法应用标准化妆品斑贴试剂盒检测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科232例诊断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分析致敏原及不同致敏部位临床表现之间关联。结果斑贴试验结果显示183例呈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8.88%,面部过敏及一般护肤类化妆品引起的过敏最为多见。居前8位的致敏原依次为:甲基异噻唑啉酮、CL+Me-异噻唑、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虫胶、硫柳汞、叔丁基氢醌、山梨坦油酸酯和没食子酸辛酯,强阳性反应例数居前两位的是甲基异噻唑啉酮和CL+Me-异噻唑。结论化妆品中防腐剂、乳化剂、抗氧化剂、抗菌剂、香料类等是主要的变应原,斑贴试验可以给过敏人群提供购买化妆品的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 过敏原
下载PDF
兰州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星星 杜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兰州地区可疑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主要诱因,指导患者有效预防致敏物质从而减少皮炎的发生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12月—2017年11月疑似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用标准变应原试剂盒行斑贴试验的120... 目的分析兰州地区可疑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主要诱因,指导患者有效预防致敏物质从而减少皮炎的发生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12月—2017年11月疑似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用标准变应原试剂盒行斑贴试验的120例患者。结果总阳性率为71.66%,阳性率前5位分别为氯化镍、硫酸镍、对苯二胺、氯化钴和重铬酸钾,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以青中年组为主,化妆品中的金属盐类、防腐剂类以及对苯二胺是引起兰州地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变应原 斑贴试验
下载PDF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冒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20期44-44,45,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女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使用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女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使用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皮损 化妆品皮肤病
下载PDF
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综合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冬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4期240-240,共1页
目的:探讨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皮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3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本组病例病情得到控制均康复。结论: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以中青年女性发病率最高。在强而有效的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皮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3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本组病例病情得到控制均康复。结论: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以中青年女性发病率最高。在强而有效的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在身体和心理进行双重治疗下,没有出现损容等严重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护理方法 临床护理
下载PDF
疑似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58例斑贴试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结成 徐宁 +3 位作者 张杰 周静 窦侠 于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9-371,379,共4页
目的调查化妆品相关变应原,为疑诊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指导及预防。方法对来自本科门诊的58例疑诊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化妆品系列变应原斑贴试验,部分患者同时进行欧洲标准系列变应原斑贴试验,按国际接触性... 目的调查化妆品相关变应原,为疑诊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指导及预防。方法对来自本科门诊的58例疑诊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化妆品系列变应原斑贴试验,部分患者同时进行欧洲标准系列变应原斑贴试验,按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推荐标准判读结果。结果 58例患者中,化妆品系列斑贴试验阳性率58.62%,最常见的化妆品变应原为卡松CG(31.03%)及甲基异噻唑啉酮(29.31%),在所有的阳性反应中,防腐剂类变应原所占比例最高,为77.59%;欧洲标准系列的化妆品相关变应原中阳性率最高的为卡松CG(21.62%),标准系列中化妆品相关变应原与化妆品系列变应原阳性结果呈中等一致性。结论防腐剂类是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最主要的过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 过敏原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陆畅 方宇辉 +1 位作者 李周娜 金哲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1-993,1003,共4页
目的观察化妆品中常用防腐剂,即尼泊金乙酯和染发剂对苯二胺对辛辣饮食刺激诱导出变态反应动物模型的皮肤反应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和CCR3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组、尼泊金乙酯组、辛辣尼泊金乙... 目的观察化妆品中常用防腐剂,即尼泊金乙酯和染发剂对苯二胺对辛辣饮食刺激诱导出变态反应动物模型的皮肤反应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和CCR3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组、尼泊金乙酯组、辛辣尼泊金乙酯组、对苯二胺组、辛辣对苯二胺组、混合组、辛辣混合组。给小鼠灌胃辣椒煎液和白酒的混合液10m L/(kg.d),连续灌胃7d后建立辛辣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在小鼠腹部涂抹、背部注射防腐剂(尼泊金乙酯)和染发剂(对苯二胺)14d后,利用RT-PCR法检测趋化因子受体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的表达情况并评分。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辛辣组出现明显刺激体征;辛辣食物刺激下,给予尼泊金乙酯和对苯二胺,各组CXCR3,CCR5表达均明显升高,CCR3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辛辣食物可以在小鼠皮肤上诱导出辛辣刺激体征,并增加皮肤中CXCR3,CCR5因子的表达,CCR3未见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CXCR3 CCR5 CCR3 RT-PCR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建波 吴景东 《吉林中医药》 2007年第11期36-36,共1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西药内服外用加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以西药内服外用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西药内服外用加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以西药内服外用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蓝科肤宁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丽芳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8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蓝科肤宁治疗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予尤卓尔软膏及积雪苷霜软膏外用,观察组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冷喷...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蓝科肤宁治疗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予尤卓尔软膏及积雪苷霜软膏外用,观察组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冷喷联合蓝科肤宁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冷喷联合蓝科肤宁外敷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 蓝科肤宁
下载PDF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变应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蔡永莲 刘润秋 +2 位作者 施辛 张静 黎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6-589,共4页
目的调查化妆品变应原种类,为化妆品过敏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依据。方法对89例门诊疑诊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采用49种欧洲化妆品系列变应原及5种中国筛查系列化妆品变应原进行斑贴试验,按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推荐标准判读... 目的调查化妆品变应原种类,为化妆品过敏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依据。方法对89例门诊疑诊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采用49种欧洲化妆品系列变应原及5种中国筛查系列化妆品变应原进行斑贴试验,按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推荐标准判读结果。结果89例患者中,61例对1种或1种以上化妆品变应原过敏,阳性反应率68.5%。其中阳性率较高的有香料33.7%,防腐剂30.3%,对苯二胺25.8%,阿莫醇10.1%。结论香料、防腐剂、对苯二胺、阿莫醇等是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主要致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化妆品过敏 变应原 检测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 对苯二胺 斑贴试验 阳性率
原文传递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丹妮 索雅力·齐齐格 +1 位作者 丛赟 朱雅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696-703,共8页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CCD)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最主要类型,它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现如今随着人们对化妆品种类、功能的要求及化妆品需求量的上升,使得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面部作为最常接触化妆品的部位...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CCD)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最主要类型,它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现如今随着人们对化妆品种类、功能的要求及化妆品需求量的上升,使得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面部作为最常接触化妆品的部位,故其也是最容易发生CCD的部位。另外该病发病机制较复杂,初步的诊断主要是依靠患者自述的病史及现有的临床表现,但由于人们对CCD认知的缺乏,使得从问诊阶段的病史描述不清到治疗阶段的依从性差都对诊疗工作形成了干扰。特别是对于CCD的治疗,患者自行预防才是最重要的,故该病的宣传以及相关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从病史追踪、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面分析CCD发生的特点,为开展化妆品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不良反应 接触性皮炎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马齿苋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皮肤瘙痒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霞 樊官伟 +5 位作者 陈云志 王艳 孔祥艳 李倩 陈梦璐 蒲翔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0-170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讨马齿苋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皮肤瘙痒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筛选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获取ACD和皮肤瘙痒的靶点,Venny2.1平台获取马齿苋与...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讨马齿苋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皮肤瘙痒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筛选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获取ACD和皮肤瘙痒的靶点,Venny2.1平台获取马齿苋与ACD及皮肤瘙痒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分析交集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以及重要靶点相互作用图,DAVID数据库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糠酸莫米松乳膏组、空白基质乳膏组和马齿苋低、高剂量乳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运用2,4-二硝基氯苯(DNCB)构建ACD皮肤瘙痒模型,各组给予相应乳膏外涂14 d后观察小鼠背部皮损以及抓挠情况,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损伤,ELISA法检测血清IL-6、CXCL8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TNF-α、JNK、p-JNK、c-Jun、p-c-Jun蛋白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马齿苋活性成分181个,ACD靶点1314个,皮肤瘙痒靶点4113个,三者相交靶点103个,核心靶点有TNF-α、c-Jun、IL-6、CXCL8等,涉及TNF-α、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表明马齿苋可减轻ACD小鼠背部皮损以及抓挠次数,下调血清IL-6、CXCL8水平以及皮肤组织TNF-α、JNK、p-JNK、c-Jun、p-c-Jun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马齿苋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干预ACD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JNK/c-Jun信号通路,减少炎性介质IL-6、CXCL8释放,缓解皮肤瘙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瘙痒 网络药理学 炎性介质 TNF-α/JNK/c-Jun信号通路
下载PDF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探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海涛 何聪芬 董银卯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8年第5期23-26,共4页
分别讨论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的发病机理。ACD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原特异性皮肤过敏反应,以抗原刺激后局部皮肤出现一系列的皮肤炎症细胞浸润... 分别讨论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的发病机理。ACD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原特异性皮肤过敏反应,以抗原刺激后局部皮肤出现一系列的皮肤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为特征,属于迟发IV型变态反应,而ICD是不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皮肤炎症;防腐剂、香料香精、乳化剂是引起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致敏物的三类主要致敏源,并讨论了人们对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认识的几个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发病机理 致敏物
下载PDF
141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焦红 关蕾 +5 位作者 战静 程树军 毕英杰 赖唯 任美玲 陈晓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759-1762,共4页
目的:检测分析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的致敏原种类,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2月,对临床诊断的141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病例采用患者自用可疑化妆品和欧洲标准27种系列抗原进行斑贴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 目的:检测分析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的致敏原种类,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2月,对临床诊断的141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病例采用患者自用可疑化妆品和欧洲标准27种系列抗原进行斑贴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患者对可疑化妆品斑贴阳性率48.22%(68/141),阳性反应化妆品为45.69%(90/197),导致患者阳性率高的化妆品依次是:香体喷雾(80,%44/55,)祛斑霜(56,%14/25),水剂产品(38.89,%7/18),清洁用品(31.58,%6/19)和护肤面霜(乳)(25.62,%31/121)。141例患者对欧洲标准27种系列抗原中至少1种过敏者123例,总阳性率87.2%;引起阳性率高的过敏源是:重铬酸钾(43.97%)、硫酸镍(43.26%)、氯化钴(36.17%)、对羟基苯甲酸类混合物(23.40%)、香料混合物(20.57%)、甲基二溴戊二腈(16.31%)、4-苯二胺碱基(15.60%)、苯唑卡因(14.90%)、甲醛(14.89%)、5-氯-2-甲基-4-异噻唑啉(13.48%)、芳香混合物Ⅱ(10.64%)。结论:化妆品原料中精炼不良带入的重金属、混合防腐剂、混和香料等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可能过敏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 过敏原 防腐剂
下载PDF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1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频 史永俭 张春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化妆品 接触性皮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丽娟 陈惠荣 +1 位作者 葛新红 马欣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7期838-840,共3页
目的了解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变应原的种类,为预防化妆品过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标准系列变应原试剂盒和自用可疑化妆品做斑贴试验,并对检测结果显示,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对标准系列抗原斑贴试验1560次,阳性过敏反应231次,其... 目的了解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变应原的种类,为预防化妆品过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标准系列变应原试剂盒和自用可疑化妆品做斑贴试验,并对检测结果显示,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对标准系列抗原斑贴试验1560次,阳性过敏反应231次,其中芳香族混合物阳性率最高(43.59%),其次为对苯二胺(38.46%)和甲醛(35.90%);对自带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防晒霜阳性率最高(43.59%),其次是润肤乳(35.90%)和洗护产品(30.77%)。结论化妆品原料中添加的香料混合物、防腐剂、抗氧化剂,防晒霜中带入的重金属等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可能致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梁杨丽 蒋献 毛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8年第9期92-92,共1页
针对女性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抽取一定数量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研究结果来对比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可行性。结果 通过各项数... 针对女性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抽取一定数量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研究结果来对比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可行性。结果 通过各项数据的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通过治疗后症状都有了不出程度的改善,但是,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能够有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在临床上可以进行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疗效
原文传递
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余圆圆 黄琳 陆东庆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接触变应原的分布。方法:应用标准变应原斑贴试剂盒检测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可疑致敏原,并比较是否伴有特应性素质者斑贴试验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230例患者中女性占87.... 目的:分析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接触变应原的分布。方法:应用标准变应原斑贴试剂盒检测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可疑致敏原,并比较是否伴有特应性素质者斑贴试验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230例患者中女性占87.83%,21~50岁占76.09%,文员占38.26%,大部分(57.46%)由一般护肤品引起。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中斑贴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有173例,阳性率为75.22%,位列前6位的致敏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25.22%)、硫酸镍(23.04%)、Cl+Me-异噻唑(20.86%)、氯化钴(19.13%)、重铬酸钾(10.43%)、甲醛(8.70%)。伴有特应性素质者55例,斑贴试验阳性率(58.18%)明显低于无特应性素质者(8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5,P<0.05)。结论: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文员最多见,一般护肤品为主要的可疑致敏化妆品;最常见的致敏原是芳香混合物和防腐剂;伴有特应性素质的患者可能对接触致敏原的反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 致敏原 特应性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