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北宋时期河北白瓷装饰工艺的创新发展与历史贡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常樱
-
机构
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
基金
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托项目“河北艺术通史”(项目编号:103/20103128)。
-
文摘
北宋时期,河北陶瓷生产领先全国。无论是以精细白瓷独树一帜的定窑,还是以化妆白瓷自成一家的磁州窑,都成为其他窑场争相模仿的对象,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定窑、磁州窑命名的窑系。从装饰工艺角度看,北宋定窑从学习其他窑场的深剔刻、细线划花走向了自我创新,模制、斜刀(双线)刻划花、满壁印花等新工艺造就了精细白瓷的艺术巅峰。磁州窑则在缺乏优质瓷土的条件下,创新出化妆白瓷划花、剔花、白地黑绘花等装饰工艺,以极高的艺术水准成为了“粗瓷细作”的典范。北宋时期的河北白瓷不但成为当时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和风向标,而且为后世软笔工具创作的青花、五彩等陶瓷装饰工艺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北宋
精细白瓷
化妆白瓷
装饰工艺
-
Keywords
Northern Song Dynasty
white porcelain
white slip stoneware
decorative techniques
-
分类号
J52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霍州陈村窑始烧年代及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于陆洋
朱鑫海
-
机构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
出处
《文物季刊》
2022年第4期87-96,共10页
-
文摘
霍州陈村窑是古代山西地区一处重要窑场。学界对霍州窑产品内涵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其薄胎细白瓷产品,其年代应在金元时期。笔者通过对近年来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对窑址所出一类之前未被关注的粗瓷产品年代进行考定。主要从器型、装饰品种与制作技术三个角度,认为其可能早至北宋时期。并由此对汾河流域窑业格局在宋金之际发生的变动进行推测。
-
关键词
霍州窑
北宋
汾河流域
化妆土白瓷
-
Keywords
Huozhou kiln
The Northern Song
Fenhe river valley
White porcelain with engobe
-
分类号
K87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瓷器化妆土工艺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18
- 3
-
-
作者
秦大树
-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出处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74,共1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非洲出土中国古代外销瓷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项目批准号:15ZDB057)的成果之一
-
文摘
在瓷器上使用化妆土,三国时期首先在南方出现,目的是为了改善器表的粗糙,后期成为改进青瓷釉色的重要方法。而北方地区许多著名的窑场在最初生产白瓷时都采用了化妆土。晚唐到北宋初,始形成以定窑为代表的不施化妆土的精细白瓷,以及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化妆白瓷。二者发展了富有自身特点的装饰。化妆白瓷成为制作日用瓷的主要方法,开创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装饰手法,特别强调了黑白反差,成为宋元时期瓷器中特点鲜明的装饰风格。明代以后,精细白瓷基苓都来自景德镇,北方窑址几乎全部生产化妆白瓷、宋代先后在北方和南方出现了在青瓷器的露胎部分施护胎釉的工艺,护胎釉成为化妆土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
-
关键词
瓷器生产技术
化妆土
化妆白瓷
装饰枝法
护胎釉
-
Keywords
Porcelain-producing Technology
Decorative Slip
Decorated White Ceramic
Decorative Technique
Porcelain-bodyProtective Glaze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邢窑白瓷分类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9
- 4
-
-
作者
杨文山
朱爱茹
-
出处
《中国历史文物》
2007年第4期56-65,共10页
-
文摘
本文根据1980至1994年三个研究部门对邢窑的研究成果,就邢窑白瓷的分类与工艺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根据胎质胎色和釉质釉色应将邢窑白瓷分为四类,并对四类白瓷胎釉的化学组成和烧结后的物理性能与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邢窑白瓷
类雪白瓷
类银白瓷
烘透白瓷
化妆白瓷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
- 5
-
-
作者
秦大树
-
机构
浙大城市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
-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7-48,共12页
-
文摘
磁州窑是宋元明时期北方地区的一个生产水平较高,工艺先进、特征明显,具有广泛影响的窑场。磁州窑存在两个制瓷中心,其产品种类丰富,装饰技法多样。按照考古发掘结果可知,唐末五代到北宋前期是磁州窑的初创阶段,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带装饰的器物很少;北宋中期到金朝前期是磁州窑的发展时期,器形变得丰富,装饰技法有了重大发展;金代中后期是磁州窑的繁荣期,造型、釉色、装饰技法和纹样等方面都达到了全面繁荣;蒙元时期是磁州窑的衰落时期,器物种类单调,产品质量下降,但生产规模却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的延烧阶段,磁州窑的生产开始融入全国的瓷器生产体系。磁州窑在生产技术、装饰工艺、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开创与应用,为中国古代瓷器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关键词
磁州窑
化妆白瓷
装饰技法
制瓷业
宋元时期
-
Keywords
Cizhou kiln
white slip under transparent glaze
decorative techniques
porcelain industry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
分类号
K87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A13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吉林省伊通河、饮马河下游地区辽金时期城址的调查
被引量:4
- 6
-
-
作者
赵里萌
孟庆旭
-
机构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边疆考古研究》
2021年第1期69-113,共4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伊通河、饮马河及西流松花江流域辽金城址发掘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CKG020)成果
-
文摘
一、引言位于吉林省中部的伊通河、饮马河下游地区是松嫩平原的腹地,也是东北平原的十字路口。该地区在辽代属黄龙府管辖,金代属隆州辖境,元代未设建制。伊通河、饮马河均发源于吉林哈达岭,两河并流向北,在农安县靠山镇附近交汇,再流入松花江。周边地形主要是以台地平原为主,气候为半湿润的森林草原气候。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二普")在这一地区共发现了30余座辽金时期城址。受限于时代,这些城址多被草定为辽金沿用,未做进一步断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模糊的认识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对相关历史问题深入讨论的需要。同时,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农业耕作、基础设施建设等自然、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得这些城址的保存现状堪忧,有必要进行新的调查来备份资料。
-
关键词
化妆白瓷
白瓷器
小城子城址
文物志
农安城
伊通河
饮马河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