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不同自然带的化学剥蚀过程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炯心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6-314,共9页
化学剥蚀过程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化学剥蚀模数在华南、华中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最高,暖温带半湿润区次之,华北暖温带半干旱区最小,东北寒温带半湿润区又有所回升.气温、降水、流域干湿程度、植被状况是决定化学剥蚀强度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化学剥蚀过程 地带性 溶解物质输移 化学风化
下载PDF
洞庭湖水系离子径流与化学剥蚀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景保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2-251,共10页
本文定量分析了桐庭湖水系江湖离子径流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化学剥妇瞬性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还应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集水面积内水体在流动过程中,离子径流与固体径流之间的物理、化学联系和影响。
关键词 矿化度 离子径流 化学剥蚀 湖泊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长江流域盆地地表化学剥蚀通量剥蚀速率大气CO_2净消耗率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建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2000-2002年期间,笔者对青藏高原东部长江流域溶质载荷分别进行了取样分析并对流域盆地化学剥蚀通量、剥蚀速率和大气CO2净消耗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流域盆地化学剥蚀速率以河源区楚玛尔河最高为2.34×10^6mol/a/km^2,沱沱河最低... 2000-2002年期间,笔者对青藏高原东部长江流域溶质载荷分别进行了取样分析并对流域盆地化学剥蚀通量、剥蚀速率和大气CO2净消耗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流域盆地化学剥蚀速率以河源区楚玛尔河最高为2.34×10^6mol/a/km^2,沱沱河最低为1.40×10^6mol/a/km^2,四大支流雅砻江为1.69×10^6mol/a/km^2,金沙江为1.74×10^6mol/a/km^2,大渡河为1.57×10^6mol/a/km^2,岷江为1.88×10^6mol/a/km^2;流域盆地ФCO2估算结果以大渡河最高为101.81×10^3mol/a/km^2,楚玛尔河最低为7.55×10^3mol/a/km^2,金沙江为44.38×10^3mol/a/km^2,雅砻江为69.64×10^3mol/a/km^2,岷江为81.90×10^3mol/a/km^2,沱沱河为21.90×10^3mol/a/km2^。并对长江流域地表化学剥蚀速率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长江流域 化学剥蚀通量 剥蚀速率 大气CO2净消耗率
下载PDF
湿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以贵州施秉黄洲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何江湖 肖时珍 +6 位作者 曾成 狄永宁 刘梦醒 蓝家程 肖华 朱辉 曾庆睿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4-281,共8页
针对白云岩岩溶作用过程研究较为缺乏、白云岩地区的化学剥蚀速率报道较少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内黄洲河典型白云岩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流域水化学径流法,通过获得的2015年3月~2016年3月水文年内钙、镁离子的... 针对白云岩岩溶作用过程研究较为缺乏、白云岩地区的化学剥蚀速率报道较少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内黄洲河典型白云岩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流域水化学径流法,通过获得的2015年3月~2016年3月水文年内钙、镁离子的月平均浓度和高时间分辨率的流量数据,结合白云岩流域的水化学稳态行为,计算出该白云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为46.91 mm/ka,与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白云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相当,但比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高38%。这主要是因为在自然条件下,亚热带典型白云岩在地域尺度上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溶解平衡态,进而使白云石较高的溶解度成为影响其化学剥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化学剥蚀速率 化学径流法 亚热带 贵州施秉
下载PDF
地表物质迁移的构成特征及其地域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许炯心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1-207,共7页
提出地表物质迁移构成特征的概念及其指标,运用我国东部季风影响范围内近60条河流的资料,探讨了地表物质迁移构成特征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并研究了我国地表物质迁移构成特征随纬度的变化。
关键词 地表物质迁移 机械剥蚀 化学剥蚀 地域变化
下载PDF
风化作用研究动向
6
作者 孙继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矿物、岩石在表生条件下的化学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是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化作用的研究一直受到地球化学家的重视。八十年代以来,对风化作用的研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风化作用 元素地球化学 化学剥蚀 表生 地球化学 八十年代 研究动向 岩石圈 矿物表面 模拟实验
下载PDF
近1.8 Ma以来东亚季风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关系的南海沉积物常量元素记录 被引量:11
7
作者 孟宪伟 夏鹏 +1 位作者 张俊 王相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3328-3332,共5页
东亚季风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南海ODP184航次取得的沉积岩芯为研究长时间尺度的东亚季风演化提供了理想样品.ODP1146站上部185mcd(1.81Ma)细粒(〈4μm)无碳酸盐沉积物的常量元素R型因子结果分析表明... 东亚季风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南海ODP184航次取得的沉积岩芯为研究长时间尺度的东亚季风演化提供了理想样品.ODP1146站上部185mcd(1.81Ma)细粒(〈4μm)无碳酸盐沉积物的常量元素R型因子结果分析表明,常量元素Ti,TFe2O3,MgO,K2O,P,CaO,Al2O3代表了陆源因子,其得分变化受陆源区的化学侵蚀强度的制约,进而能够指示东亚夏季风演化.陆源因子得分分别在-1.3,-0.9和-0.6Ma时呈现阶段式减小,反映了1.8Ma以来东亚夏季风阶段式减弱受第四纪青藏高原整体、阶段式、快速隆升的制约;而-0.6Ma以来陆源因子得分周期性的振荡变化则反映了东亚季风演化自此进入受冰期-间冰期旋回制约的主旋律.与黄土高原记录的东亚季风演化一样,中国南海沉积物记录的长时序东亚季风演化也体现了青藏高原隆升和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复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化学剥蚀 冰期-间冰期旋回 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东亚季风演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