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V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cAb含量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周卫凤 朱宇凯 +3 位作者 严家来 杨亮 张浩 杨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期2365-2368,共4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V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cAb含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确诊的HBsAg阳性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分为:<500 IU/ml组(1...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V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cAb含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确诊的HBsAg阳性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分为:<500 IU/ml组(16例)和≥500 IU/ml组(14例)两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cAb含量,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HBcAb含量差异。在<500 IU/ml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分析患者血清HBcAb含量与其它病毒学指标HBsAg、HBeAg相关性;同时在≥500 IU/ml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分析患者血清HBcAb含量与其它病毒学指标HBV DNA、HBsAg、HBeAg相关性。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V DNA高低对HBcAb含量无明显影响。在<500 IU/ml组中,患者血清HBcAb含量与HBsAg呈正相关(r=0.450,P=0.042),而与HBeAg状态无明显相关性;在≥500 IU/ml组中,患者血清HBcAb含量却与HBV DNA呈负相关(r=-0.381,P=0.046),并且与HBsAg也呈显著负相关(r=-0.582,P=0.029),但HBeAg-患者和HBeAg+患者HBcA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结论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V≥500 IU/ml的HBV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cAb含量高低与HBV复制水平、HBsAg分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肝硬化失代偿期 HBV核心抗体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技术对低风险人群HCV感染确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邬林枫 曾劲峰 +2 位作者 孙元璋 龙洁萍 王立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CMIA)技术检测一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反应性样本,通过HCV核酸和蛋白检测参考标准分析CMIA在献血者HCV感染确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ELISA1反应性献血者血液样本补充核酸3项联检、另一种酶联...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CMIA)技术检测一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反应性样本,通过HCV核酸和蛋白检测参考标准分析CMIA在献血者HCV感染确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ELISA1反应性献血者血液样本补充核酸3项联检、另一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补充试验(Western Blot法)和CMIA试验。结果 102例抗-HCV阳性献血者中,32例(31.37%,32/102)HCV RNA反应性样本,50例(49.02%,50/102)ELISA2及Western Blot均为反应性。以HCV核酸检测结果为参考标准,CMIA与之低度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0.395,P<0.01),Kappa检验两者一致性弱(Kappa=0.270,P<0.01)。以ELISA2及Western Blot蛋白检测结果为参考标准,CMIA与之结果高度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0.713,P<0.01),Kappa检验两者高度一致性(Kappa=0.674,P<0.01)。结论 CMIA作为HCV感染后蛋白标记物的检测方法,对低风险人群HCV病毒感染的确证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免疫吸附试验 丙型肝炎病毒 确证感染
下载PDF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时小淋 吴美慧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其假阳性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3年1—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体检、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的11 015份血清标本,均采用CMIA进行初筛,...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其假阳性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3年1—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体检、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的11 015份血清标本,均采用CMIA进行初筛,对S/CO≥1的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复检,以TPPA为确证方法,比较不同S/CO值的CMIA与TPPA阳性标本的符合率。采用Graphpad Prism 9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MIA对梅毒的预测价值。将患者根据年龄分为<40岁组(60例)、40~65岁组(55例)和> 65岁组(26例),计算各组CMIA检测的假阳性率。结果 CMIA的阳性检出率为1.28%,TPPA的阳性检出率为1.07%。当S/CO值为1~2时,假阳性率为93.75%,当S/CO> 10时,假阳性率为1.00%。CMIA的AUC为0.973,95%可信区间(95%CI)为0.948~0.998,CMIA检测梅毒抗体的最佳截断值为4.62,诊断梅毒的敏感度为93.2%,特异度为91.3%。年龄<40岁组、40~65岁组和> 65岁组的CMIA假阳性率分别为18.33%(11/60)、7.27%(4/55)和44.44%(8/26)。结论 CMIA具有高敏感度、高自动化、高通量等特点,可以用于梅毒大规模筛查试验,但CMIA对孕妇和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需同时结合TPPA进行复检,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假阳性 孕妇
下载PDF
管式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人尿液中的雌三醇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国金 方卢秋 +3 位作者 陈惠 李振甲 应希堂 林金明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6,共5页
待测尿液中的雌三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雌三醇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兔抗雌三醇抗体在均相体系中发生竞争性免疫反应,再加入用羊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微粒,反应生成物结合在磁微粒上,在磁场中经分离、洗涤后加发光底物,检测发... 待测尿液中的雌三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雌三醇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兔抗雌三醇抗体在均相体系中发生竞争性免疫反应,再加入用羊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微粒,反应生成物结合在磁微粒上,在磁场中经分离、洗涤后加发光底物,检测发光强度(RLU),测定尿液中雌三醇的含量。通过对检测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人尿液中雌三醇的方法,并对正常男性、女性和孕妇的尿液中雌三醇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00μg/L,检出限为0.25μg/L,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批内相对标准偏差<14%;批间相对标准偏差<7%,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三醇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磁性微粒子 尿液
下载PDF
UniCel DXI8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性能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佳 蔡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目的对Beckman公司新推出的UniCel DXI8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性能评价。方法通过测定甲胎蛋白(AFP)、睾酮(T)、游离甲状腺素(FT4),对UniCel DXI800免疫分析系统进行重复性、灵敏度、回收、干扰试验,并与Acce... 目的对Beckman公司新推出的UniCel DXI8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性能评价。方法通过测定甲胎蛋白(AFP)、睾酮(T)、游离甲状腺素(FT4),对UniCel DXI800免疫分析系统进行重复性、灵敏度、回收、干扰试验,并与Access2免疫分析系统进行相关性试验。结果AFP、T、FT4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回收率在97%~104%之间,检测低限分别达到0.659ng/ml、0.124ng/ml、3.73ng/L,脂浊、溶血、黄疸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度均小于3.0%,DXI800与Access2两系统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8。结论该系统具有检测结果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抗生物性干扰物影响能力强,及良好的系统检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性能评价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葛金莲 唐婧 +1 位作者 罗德梅 孟存仁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226-3228,共3页
目的研究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住院患者350例血清标本,依照临床诊断分为丙型肝炎病例组(128例)和非丙型肝炎对照组(222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CMIA... 目的研究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住院患者350例血清标本,依照临床诊断分为丙型肝炎病例组(128例)和非丙型肝炎对照组(222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CMIA、PCR-荧光探针法和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丙型肝炎病例组的ELISA,CMIA及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阳性率高于非丙型肝炎对照组,RIBA则较低。CMI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5.3%、95.5%、92.4%、97.3%、95.4%和90.8%。CMIA与ELISA比较,CMIA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符合率和约登指数比ELISA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A与PCR比较,CMIA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和约登指数比PCR-荧光探针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比PCR-荧光探针法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A与RIBA比较,CMIA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比RIBA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比RIBA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IA具有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符合率高,约登指数高且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分子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PCR-荧光探针法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薛海玲 曾昭伟 +1 位作者 孙兰菊 常艳敏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1期46-50,共5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丙肝病毒抗体(HCV-Ab)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0例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收集空腹促凝血,分别采用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采用RFQ-RT-PCR检测HCV RNA。529例健康查...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丙肝病毒抗体(HCV-Ab)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0例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收集空腹促凝血,分别采用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采用RFQ-RT-PCR检测HCV RNA。529例健康查体者,收集空腹促凝血,分别采用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精密度试验分析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精密度,绘制浓度与S/CO曲线分析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灵敏度。特异度实验分析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特异度。根据719例份(190例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529例健康查体者)空腹促凝血HCV-Ab检测结果,比较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阴性、阳性一致率及总一致率。结果 190例份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中,CMIA法检测HCV-Ab阳性、阴性分别为190、0例,ELISA法分别为145、45例。529例份健康查体者标本中CMIA法检测阳性、阴性分别为0、529例,ELISA法分别为156、563例。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批内精密度水平1分别为4. 70%±0. 27%、7. 11%±0. 90%(P <0. 05),水平2分别为19. 10%±0. 59%、22. 08%±2. 22%(P <0. 05),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批间精密度水平1分别为4. 64%±0. 16%、6. 71%±0. 81%(P <0. 05),水平2分别为19. 11%±0. 48%、21. 39%±1. 67%(P <0. 05)。CMIA法检测HCV-Ab的灵敏度高于ELISA法(P <0. 05)。CMIA法与ELISA法检测HCV-Ab阴性一致率为97. 92%,阳性一致率为72. 32%,总一致率为92. 21%,两者一致率比较,χ2=4. 400,P <0. 05;CMIA与ELISA法HCV 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4. 21%和46. 32%,CMIA法的HCV RNA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法(χ2=51. 045,P <0. 05)。结论与ELISA法比较,CMIA法测定HCV-Ab的精密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丙肝病毒 丙肝病毒抗体
下载PDF
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人血清中雌三醇 被引量:8
8
作者 吴丹凝 王栩 +2 位作者 林金明 李振甲 应希堂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755-2760,共6页
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将磁性微粒子应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人体血清内的雌三醇(E3)含量进行了测定.磁性微粒子分别作为固相一抗包被材料和二抗分... 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将磁性微粒子应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人体血清内的雌三醇(E3)含量进行了测定.磁性微粒子分别作为固相一抗包被材料和二抗分离剂参与反应.两种方法检测雌三醇浓度的线形范围均为0.6~60ng/mL.其中,固相一抗法的批内变异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11%和15%,回收率为90%~116%,健全性系数为0.9987.二抗分离法的批内变异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8%和10%,回收率为88%~118%,健全性系数为0.9974.两种方法分别与经典板式化学发光法对比,检测人血清样本,结果相关性较好,且磁性微粒子法更为省时、简便,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三醇 磁性微粒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人血清
下载PDF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在检测甲肝病毒抗体IgM中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金燕萍 贾莉 +3 位作者 部小霞 石玉惠 王杰英 鄢盛恺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检测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IgM。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349份门诊或体检患者血清(包括10份含干扰物质的血清),同时用MEIA和CMIA进行甲肝病毒抗体IgM检测,结果进...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检测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IgM。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349份门诊或体检患者血清(包括10份含干扰物质的血清),同时用MEIA和CMIA进行甲肝病毒抗体IgM检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统计。结果MEIA和CMIA检测的349份标本,两者之间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均为100%,一致性高,统计学上无差异。同时干扰实验显示:RF因子、高血脂、重度溶血、黄疸及急性乙肝感染(HBc—IgM抗体阳性)对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检测无明显影响。结论MEIA法检测HAV抗体IgM与已荻认可批准上市的CMIA法具有临床等效性,可以用于HAV抗体IgM的检测,为临床甲型肝炎感染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1245例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中 张国元 +2 位作者 凡瞿明 周彤 邓仁兵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83-84,共2页
乙型肝炎是当今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1][2].乙型肝炎血清学标记物检查仍作为目前临床诊断、治疗、分析和判断乙肝病毒感染者病程及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过去人们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模式分析已见报道[3][4]... 乙型肝炎是当今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1][2].乙型肝炎血清学标记物检查仍作为目前临床诊断、治疗、分析和判断乙肝病毒感染者病程及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过去人们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模式分析已见报道[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技术 检测 乙肝两对半 乙型肝炎 血清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在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平 李志艳 +2 位作者 冯珍如 闫存玲 阎振林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9期1077-1079,1085,共4页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用于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筛查的价值,并制定合理的TP-Ab血清学筛查方案.方法 收集在我院进行TP-Ab筛查的患者标本,共计30,100例,对于CMIA为阴性者直接报告结果,CMIA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用于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筛查的价值,并制定合理的TP-Ab血清学筛查方案.方法 收集在我院进行TP-Ab筛查的患者标本,共计30,100例,对于CMIA为阴性者直接报告结果,CMIA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并同时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分析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在30100例筛查标本中,CMIA阳性者402例(1.3%),样本吸光度与临界质控吸光度比值(S/CO)在1.05~40.56之间.CMIA结果>10 S/CO的标本共178例,TPPA阳性比例为100%,RPR阳性63例;在6-10 S/CO之间的标本共计50例,RPR阳性8例,TPPA阳性比例92%;在3~6 S/CO之间的标本59例,RPR阳性者5例,TPPA阳性的比例66.1%;在1~3 S/CO之间的标本115例,RPR均为阴性,TPPA阳性的比例仅为20%.结论 CMIA筛查TP-A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相对较低,采用CMIA进行TP-Ab筛查,并根据其S/CO值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采用另外一种高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验进行确认,是TP-Ab筛查理想的方案,确认方法可以选择TPPA等试验.确认阳性者,应报告RPR结果,辅助临床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梅毒螺旋体抗体 筛查 梅毒
下载PDF
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研究甲钴胺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荣生 李晓光 +1 位作者 翟所迪 张现化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建立甲钴胺人体内血药浓度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方法,并对口服甲钴胺制剂后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本试验建立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甲钴胺的浓度,并对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单剂量1 500μg甲钴... 目的建立甲钴胺人体内血药浓度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方法,并对口服甲钴胺制剂后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本试验建立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甲钴胺的浓度,并对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单剂量1 500μg甲钴胺胶囊后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口服试验制剂甲钴胺胶囊和参比制剂后的mρax分别为(511.30±172.71)和(580.15±194.46)ng.L-1;血清中甲钴胺浓度增加量的△mρax分别为(192.10±58.44)和(235.35±90.33)ng.L-1;tm ax分别为(4.33±2.61)和(4.55±2.94)h;t1/2分别为(18.09±5.56)和(19.26±7.56)h;△AUC0?t分别为(5 566.35±2620.19)和(5 411.78±2 676.79)ng.h.L-1,△AUC0?∞分别为(6 724.17±2 098.16)和(6 324.02±1 978.00)ng.h.L-1;口服甲钴胺试验制剂后相对生物利用度F0?t和F0?∞分别为(106.49±28.90)%和(107.81±26.10)%。经拟合,口服甲钴胺制剂后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权重因子为1/C2的口服二室模型。结论本试验建立的甲钴胺人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简便、可靠,测定灵敏度高,试验制剂甲钴胺胶囊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甲钴胺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秀琴 傅杭州 张晓俐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04-105,共2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与酶联免疫法(ELISA)两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灵的敏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筛选的低浓度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107例。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福建省临检中心...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与酶联免疫法(ELISA)两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灵的敏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筛选的低浓度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107例。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福建省临检中心提供的不同浓度HBsAg质控品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CMIA法测定灵敏度为0.05 IU/ml,ELISA法测定灵敏度为0.25 IU/ml。107例CMIA法检测阳性标本中ELISA法检出阳性88例。结论CMIA法的检测性能大大优于ELISA法,尤其是对低浓度的HBsAg检测,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 乙肝表面抗原 灵敏度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比对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双艳 赵克斌 杨泽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753-755,共3页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诱导产生,在乙肝病毒(HBV)感染恢复期或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是机体对HBV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标志。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众多方法应用于血清HBs Ab的检测,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诱导产生,在乙肝病毒(HBV)感染恢复期或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是机体对HBV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标志。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众多方法应用于血清HBs Ab的检测,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应用最广泛,随着近年来中国检验技术的进步,化学发光法也逐步被中国市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 微粒子 免疫分析 乙肝病毒 市场推广 乙肝表面抗体 浓度值 特异性免疫 试剂盒
下载PDF
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维生素B_(12)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安崇文 李海霞 +2 位作者 孟群 胡建平 徐向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评估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 目的:评估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C28-A3c方法评价CMIA检测VitB12的精密度、正确度、抗干扰性、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告范围(CRR)、生物参考区间。采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有证参考物质SRM 1955、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发放的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评估CMIA系统检测VitB12正确度。结果:VitB12在108.84~874.43 pmol/L时,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厂家声明的标准。正确度验证显示测定有证参考物质NIST SRM1955,结果符合验证要求;检测CAP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显示,结果均符合CAP校准验证/线性评价误差界限所规定的标准,VitB12浓度在89~1 057 pmol/L范围内通过线性验证,95%验证区间也包含其指定均值,相对偏差均小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TEa:靶值±25%)。抗干扰性评估显示在TG≤20 mmol/L、Bil≤300μmol/L、Vit C≤1.5 g/L时对VitB12检测系统(CMIA)无显著干扰。AMR验证判断最佳拟合方程为二元一次多项式,VitB12浓度在0~1 107 pmol/L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CRR上限为110 700 pmol/L,最大稀释倍数为100倍。生物参考区间验证显示本研究选择的参考个体VitB12水平符合厂家试剂说明书给定参考区间,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无显著差异。结论:CMIA检测血清VitB12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满足实验室要求,其可为实验室提供可靠的VitB12结果,为实验室评价人群VitB12营养状况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筛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范婷婷 张婷 +1 位作者 欧阳立杰 万舒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0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 IA )联合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 PPA )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抗体(TP-Ab),探讨CMIA在筛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MIA对住院和门诊患者进... 目的: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 IA )联合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 PPA )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抗体(TP-Ab),探讨CMIA在筛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MIA对住院和门诊患者进行TP-Ab筛查,阳性标本再进行TPPA和TRUST 的检测,对比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检验结果的符合率。结果25030例血清标本经CM IA筛查共检出T P-Ab阳性732例,检出率为2.9%。以TPPA和TRUST对阳性标本进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7%、37.2%。以 TPPA为标准参考方法, CM IA S/CO在1~<9的阳性符合率为29.7%~90.1%,S/CO≥9的阳性符合率为100.0%。结论 CM IA可取代传统的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于高通量梅毒抗体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筛查梅毒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克迪 苏建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仪(i2000)进行梅毒筛查,并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进行确证,对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仪(i2000)进行梅毒筛查,并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进行确证,对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LIA)法筛查梅毒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36 000例标本均经过CLIA检测,以S/CO值大于1.0为阳性,阳性者进行TPPA确证,计算CLIA方法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以TPPA作为参考标准,CLI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9.7%、68.3%和100%,当S/CO值为1.08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100%,特异度94.8%。结论 CLIA法是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初筛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促甲状腺激素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范婵 陈姝 龚国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8期61-64,共4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NA)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性能。方法:每天选取临床样本8份,包括门诊与住院患者,排除溶血、脂血及用药情况。分别用CMIA与ECLINA测定样本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连续测定7 d,记录检...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NA)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性能。方法:每天选取临床样本8份,包括门诊与住院患者,排除溶血、脂血及用药情况。分别用CMIA与ECLINA测定样本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连续测定7 d,记录检验结果。去除离群点,以电化学发光法为对比方法作为X轴,化学发光微粒子法为实验方法为Y轴,计算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偏差评估。结果:CMIA与ECLINA测定促甲状腺激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7863X+0.0632,相关系数r2=0.9946,两种检测方法的测定值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P<0.01)。两种实验方法均存在随着结果增高偏差增大现象,但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结论:ARCHITEC和ECLINA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以建立相关方程,在某一方法不能满足实验室而参考值又不能变换时可以用另一方法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化学发光 性能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廖冰洁 周迎春 +2 位作者 何惠 郭卫真 卢东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33-434,共2页
目的通过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对比分析,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在梅毒螺旋体(TP)感染血清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CMIA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进行梅毒筛查,阳性标本进一... 目的通过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对比分析,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在梅毒螺旋体(TP)感染血清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CMIA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进行梅毒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TPPA和TRUST检测。结果 8 560例血清标本经CMIA筛查共检出阳性283例。283例阳性标本经TPPA法检测阳性247例,阳性检出率为87.27%;而TRUST检测172例,阳性检出率为60.77%。TRUST检出率与CMIA和TPP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MIA检出率和TPP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CMIA浓度>1~5 S/CO 67例,TPPA和TRUST阳性分别为38例和7例;CMIA浓度>5~10S/CO 35例,TPPA和TRUST阳性分别为30例和12例;CMIA浓度>10 S/CO 181例,TPPA和TRUST阳性分别为179例和153例。结论 CMIA敏感性优于临床常用的TPPA,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梅毒初筛,阳性标本应结合TP-PA及临床资料确诊;TRUST滴度可用于临床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伦军 丁晓琳 朱安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临床标本作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对筛选出的86例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CMI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临床标本作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对筛选出的86例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CMI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并将CMIA测定值与甲苯胺红不加血清热试验(TRUST)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6例ELISA试验阳性标本中,经TPPA确证试验,阳性84例,阴性2例,ELISA试验符合率为97.67%;而CMIA和TPPA检测符合率为100%。TRUST假阴性率较高,且随着CMIA的检测值增高,TRUST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ELISA法筛查梅毒存在一定的假阳性,CMIA可以作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试验,TRUST可用于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