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HPLC同时测定赤芍3种化学成分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克荣 刘荣霞 +1 位作者 许俊博 毕开顺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3-795,共3页
目的 建立了用RP HPLC对赤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以及苯甲酸同时定量的方法 ,并对不同产地赤芍进行考察。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Hypersil C18(2 0 0mm× 4 .6mm ) ,流动相 :乙腈 水 (12∶88) ,磷酸调 pH =3.0 ,流速为 0 .8... 目的 建立了用RP HPLC对赤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以及苯甲酸同时定量的方法 ,并对不同产地赤芍进行考察。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Hypersil C18(2 0 0mm× 4 .6mm ) ,流动相 :乙腈 水 (12∶88) ,磷酸调 pH =3.0 ,流速为 0 .8mL·min-1,检测波长为 2 30nm ,柱温为室温。用内标法同时测定了赤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及苯甲酸的含量。结果 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及苯甲酸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芍药苷为 98.6 % ,RSD为 3.0 % ;芍药内酯苷为 98.6 % ,RSD为 3.1% ;苯甲酸为 96 .3% ,RSD为 3.2 %。结论 本方法测定了 17个不同产地、不同批号赤芍样品中 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该方法分离度好 ,快速 ,简便 ,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测定 赤芍 化学成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苯甲酸
下载PDF
薄叶红厚壳叶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光英 韩长日 +2 位作者 宋小平 黄华容 林永成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3-76,共4页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纯化,从海南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membranaceumGardn.etChamp.)叶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木栓酮(1),β 谷甾醇(2),海棠果醇(3),异海棠果酸...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纯化,从海南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membranaceumGardn.etChamp.)叶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木栓酮(1),β 谷甾醇(2),海棠果醇(3),异海棠果酸(4),穗花杉双黄酮(5),海棠果酸(6)。其中异海棠果酸在药理实验中发现对肝癌细胞和肺癌细胞具有选择性细胞毒性,IC50值分别为9.074和6.372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叶红厚壳 化学成 植物药 药理 肝癌细胞 肺癌细胞 细胞毒性 异海棠果酸 提取
下载PDF
蜂胶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65
3
作者 郭伽 周立东 《中国养蜂》 2000年第2期17-18,共2页
本文综述了蜂胶的化学组成与植物来源,列出了文献中报道的可靠的蜂胶化学成分。在北温带地区的蜂胶中共鉴定出305 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71 个,芳香酸与芳香酸酯59 个,氨基酸25 个,醛与酮类化合物17 个,脂肪酸与... 本文综述了蜂胶的化学组成与植物来源,列出了文献中报道的可靠的蜂胶化学成分。在北温带地区的蜂胶中共鉴定出305 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71 个,芳香酸与芳香酸酯59 个,氨基酸25 个,醛与酮类化合物17 个,脂肪酸与脂肪酸酯50 个,萜类化合物19 个,甾体化合物6 个,糖类化合物9 个,烃类化合物25 个,醇、酚类和其他化合物24 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黄酮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植物来源 化学成
下载PDF
滨海前胡与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兰瑞芳 郑曦 +1 位作者 林少琴 陈子挺 《海峡药学》 2000年第2期45-47,共3页
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系统对滨海前胡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以 SE- 5 4石英毛细管柱共分离出 42个峰 ,鉴定出 2 4个化学成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94.6 8%。并用薄层层析、紫外光谱、脉冲极谱等方法对滨海前胡根、茎叶的... 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系统对滨海前胡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以 SE- 5 4石英毛细管柱共分离出 42个峰 ,鉴定出 2 4个化学成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94.6 8%。并用薄层层析、紫外光谱、脉冲极谱等方法对滨海前胡根、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前胡 白花前胡 挥发油 香豆素 化学成
下载PDF
电化学成桩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冯晓腊 严应征 李玉花 《土工基础》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电化学成桩法的工作原理 ,作者根据武汉杨汊湖小区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 ,通过现场试验及对加固前后场地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 ,对电化学成桩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加固机理和强度增长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化学成桩法 软土地基 加固机理 强度增长
下载PDF
化学成型材料管在黄河滩区的应用
6
作者 李斌 陈生 +1 位作者 陈士俊 庞继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41-42,47,共3页
化学成型材料管是以黄河泥沙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石粉等)、水泥和化学添加剂,利用制管机压制成型的。将该种管用作地埋管是一种新的尝试。为此。
关键词 化学成型材管 黄河滩区 应用
下载PDF
葛洪的医药学和化学成就
7
作者 玲珑 小徐 《中老年保健》 2017年第10期52-53,共2页
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提到葛洪,很多人首先认... 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提到葛洪,很多人首先认为他是古代一位炼丹的道士。对于炼丹,不少人可能会产生质疑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学家 葛洪 化学成 炼丹家 抱朴子
下载PDF
白芍水提部位化学成分的HPLC-ESI-Q-TOF-MS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东东 徐晓芳 +2 位作者 崔九成 宋小妹 李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60-1765,共6页
该实验通过HPLC-ESI-Q-TOF-MS技术对白芍水提取部分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C18色谱柱(Han-bon LichrospherTM,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 该实验通过HPLC-ESI-Q-TOF-MS技术对白芍水提取部分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C18色谱柱(Han-bon LichrospherTM,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分析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并与相关文献数据比对,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实验利用了HPLC的高效分离和MS的高灵敏检测优势,为阐明白芍水提部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化学成 HPLC—ESI—Q-TOF—MS
原文传递
我国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发展历史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幸凡 《矿产与地质》 2005年第6期592-598,共7页
二十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发展的初期阶段.1976年,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规划制订,我国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进入大规模普查实施的第一阶段;随着一系列新技术规定的颁布执行,1992年开始进入第二阶... 二十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发展的初期阶段.1976年,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规划制订,我国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进入大规模普查实施的第一阶段;随着一系列新技术规定的颁布执行,1992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成矿区带地球化学异常详细检查评价与综合研究;1993年以后,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与详查仍然以寻找金属矿产为主要任务,同时,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成果开始向应用地球化学方向发展,这标志着第三个阶段的开始,即应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成果进行生态环境地球化学与人类健康、综合农林业地球化学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 发展史 综述 应用地球化学 金属矿产
下载PDF
天然气生成的化学机理及其应用
10
作者 刘军 张金川 《海洋地质动态》 1995年第10期4-7,共4页
天然气生成的化学机理是判别其成因类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概述了各种天然气生成模式中的主要化学过程,对台湾海峡地区的气源模式进行了讨论,为天然气的类型判别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天然气 化学机理 因类型 台湾省
下载PDF
化学物质成瘾的管理:美沙酮门诊的职责
11
作者 Char-Nie CHEN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41-343,共3页
对化学物质成瘾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并且还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对每个人的帮助都必须结合各自的生活环境。然而,一般说来还是有一些一般性的准则可以遵循。例如,公共卫生学者们认为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一级... 对化学物质成瘾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并且还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对每个人的帮助都必须结合各自的生活环境。然而,一般说来还是有一些一般性的准则可以遵循。例如,公共卫生学者们认为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措施成为主要的准则。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里,社会科学家们则热衷于降低危险度。这非常有用,尤其在化学物质成瘾方面以减少供应、减少需求和降低危害为目标时非常有用。临床医生是比较注重实效的人,他们喜欢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治疗疾病,尤其当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并非常复杂之时。然而,反复复吸这一长期存在的过程是最让人头疼的难题,对于化学物质成瘾者也一样。这样他们就必须向公共卫生学者们或社会科学家们求助。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化学物质成瘾的初级预防是建立在识别出主要原因的基础之上。通常认为比较突出的两个因素是:第一,某种化学物质的存在;第二,服用这种物质后机体出现渴求效应。我们认为第二个因素引导着第一个因素。可以假设,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渴求就不会再使用它了;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反复强烈的渴求就会持续不断地去寻求这种物质。这大概就是当一个人成瘾后的情形了。但是,实际上,我们更注重铲除非法物质的存在,而不太注重控制个体对这些物质的渴求。最简单的一种解释就是前一种工作更为简单易行。那么,如果一个人不再受化学物质所约束呢?另外,护理人员往往会采用简单的方法,他们帮助吸毒成瘾者脱毒,并天真地认为这样就可以摆脱毒瘾。但经验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脱毒只是对成瘾者管理过程的第一步,许多预防措施(包括预防的复吸、个体和家庭的心理治疗、后期护理等等)以及社会-家庭的支持都是为保持完全戒断的必要步骤。这些都是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措施,这方面医生和非政府组织人员都是专家,但他们需要有足够的财政支持。美沙酮是一种合成的阿片类物质,可用于脱毒,也可用于替代海洛因及其他阿片类药物的成瘾。作为替代药物,它对成瘾者产生的伤害较小,但能保持药物使用者更为稳定的生活功能状态。据了解,吸毒成瘾者更倾向于采取美沙酮维持治疗而不愿意采用脱毒治疗。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看,通过铲除社会中的非法物质以减少其供应和控制个体渴求以降低对物质的需求是第一步中非常重要的两项措施。医院和社区治疗对消除副作用,并对进一步降低个体对非法药物的需求和保持操守是必要的。用美沙酮、丁丙诺啡或LAAM的替代治疗,以及后来采取的清洁针具交换方案都是用于降低危害的。在所有降低危害的措施中,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是国际上较为广泛接受并在2003年后被亚洲国家开始接受的方法。在2003年之前,香港也许是唯一允许开展MMT的亚洲国家。最近几年在亚洲国家MMT的激增表明MMT是受欢迎的。实际上,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传播,MMT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人们普遍认为MMT通过减少或停止非法物质的口服外给药而防止感染艾滋病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这是和化学物质成瘾进一步斗争的砝码,但是否足够呢?MMT对艾滋病的作用是初级预防,但它仅仅是化学物质成瘾的三级预防措施。因此,MMT在防止HIV的传播感染上可能可以带来重大的收获,但在成瘾的预防中则只是一项被动的举措。在后者中,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或者,在社会科学家看来,应该减少非法物质的供应和需求。在这些任务中,政府无疑该加强阻止非法药物供应的措施。如何控制个体对非法物质的需求,并对成瘾者加强临床、社会家庭的管理?这些任务需要成瘾这一特殊领域中的临床医师(精神科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以及临床心理学家的共同努力。换言之,对于政府而言,重要的是控制非法药物的需求并停止非法物质的供应,而且MMT也有助于以降低危害,保持社会功能以及阻止HIV通过血液传播蔓延。但是,还必须有足够的专家和适当的处理设施对成瘾的个体进行管理,并帮助预防其复吸。否则,可能在遏制成瘾蔓延上就没有效果。这可能间接地增加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初级预防机构的MMT门诊的负担并致使其难以有效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质 管理 美沙酮门诊
下载PDF
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
12
作者 师岩 高涵 +2 位作者 张春晶 李淑艳 王宏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7期2116-2117,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生命科学 化学相关 基础医学 化学成
下载PDF
CAD/CAM的电化学微细加工技术
13
作者 李洪友 江开勇 +1 位作者 田磊 陈向智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将CAD/CAM技术和电化学加工技术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金属零件或模具表面微细花纹、图案、文字(或商标)的三维电化学展成微细加工技术,得到较为满意的初步实验结果.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既可用于金属零件表面的微细槽加工和微细... 将CAD/CAM技术和电化学加工技术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金属零件或模具表面微细花纹、图案、文字(或商标)的三维电化学展成微细加工技术,得到较为满意的初步实验结果.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既可用于金属零件表面的微细槽加工和微细螺纹件加工,又适用其它复杂形状和结构的微加工和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加工 CAD/CAM 化学加工
下载PDF
Why the abnormal phenomena of D-band center theory exist?A new BASED theory for surface catalysis and chemistry
14
作者 Zelong Qiao Run Jiang +1 位作者 Jimmy Yun Dapeng Ca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9期44-53,共10页
Since the D-band center theory was proposed,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surface chemistry by almost all researchers,due to its easy understanding,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relative accuracy.However,with th... Since the D-band center theory was proposed,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surface chemistry by almost all researchers,due to its easy understanding,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relative accuracy.However,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systems and modification strategies,researchers have gradually found that D-band center theory is usually effective for large metal particle systems,but for small metal particle systems or semiconductors,such as single atom systems,the opposite conclusion to the D-band center theory is often obtained.To solve the issue above,here we propose a bonding and anti-bonding orbitals stable electron intensity difference(BASED)theory for surface chemistry.The newly-proposed BASED theory can not only successfully explain the abnormal phenomena of D-band center theory,but also exhibits a higher accuracy for prediction of adsorption energy and bond length of intermediates on active sites.Importantly,a new phenomenon of the spin transition state 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observed based on the BASED theory,where the active center atom usually yields an unstable high spin transition state to enhance its adsorption capability 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intermediates when their distance is about 2.5Å.In short,the BASED theory can be considered as a general principle to understand catalytic mechanism of intermediates on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chemistry Surface catalysis D-band center theory Bonding orbital Anti-bonding orbital
下载PDF
乙酸正丁酯绿色化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惠芳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8期20-20,38,共2页
文章采用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替代腐蚀性很强的硫酸,作为乙酸正丁酯合成的催化剂,对有机化学实验中乙酸正丁酯的合成方法进行绿色化改进。考察了催化剂用量、乙酸与正丁醇摩尔比及反应时间对乙酸正丁酯收率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重... 文章采用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替代腐蚀性很强的硫酸,作为乙酸正丁酯合成的催化剂,对有机化学实验中乙酸正丁酯的合成方法进行绿色化改进。考察了催化剂用量、乙酸与正丁醇摩尔比及反应时间对乙酸正丁酯收率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优化的实验条件为:冰醋酸15 mL(0.263 mol),正丁醇48 mL(0.526 mol),催化剂用量2.5 g,反应时间45 min。乙酸正丁酯产率可达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绿色化合 乙酸正丁酯
下载PDF
获199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煤成油的形成环境和成烃机理
16
《中国科技奖励》 1998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奖 环境 有机地球化学 有机岩石学 二等奖 烃机理 油地球化学 藏条件 油理论
下载PDF
山合欢皮的生药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干国平 朱红 刘焱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1-282,共2页
关键词 山合欢皮 生药鉴定 豆科植物 药理作用 药物资源 化学成 开发利 生药学
下载PDF
陕西黄土高原500 ka BP的古土壤与气候带迁移 被引量:26
18
作者 赵景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3-331,共9页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 ,确定了长武和西安地区第 5层古土壤的 Ca CO3和 Fe2 O3已迁出了古土壤 ,该层古土壤为酸性淋溶土壤。长武和西安第 5层古土壤剖面构型分别为 Bts- Cs- Cl-Bk- C型和 Bts- Cf- Cs- Cl- Bk- C型。该层古土壤底部...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 ,确定了长武和西安地区第 5层古土壤的 Ca CO3和 Fe2 O3已迁出了古土壤 ,该层古土壤为酸性淋溶土壤。长武和西安第 5层古土壤剖面构型分别为 Bts- Cs- Cl-Bk- C型和 Bts- Cf- Cs- Cl- Bk- C型。该层古土壤底部之下发育了有 Fe2 O3淀积的深部风化层 ,表明当时风化作用至少已开始进入铁铝氧化物迁移的化学风化中期阶段。 Fe2 O3、 Ca CO3迁移特征、孢粉、粘土矿物和深部风化层等 6项指标显示距今 50 0 ka BP前后亚热带气候迁移到了黄土高原中部 ,当时年均降水量显著增加。在比今明显温暖的典型间冰期 ,秦岭已失去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古土壤性质 化学成迁移 深部风化层 气候带迁移 陕西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of TA2/TA15 graded structural material by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被引量:29
19
作者 钱婷婷 刘栋 +2 位作者 田象军 刘长猛 王华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2729-2736,共8页
TA2/TA15 graded structural material(GSM) was fabricated by the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LAM) proces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as-deposited GSM were investigated. The ... TA2/TA15 graded structural material(GSM) was fabricated by the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LAM) proces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as-deposited GSM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A2 part of exhibiting near-equiaxed grains was Widmanst?tten α-laths microstructure. The TA15 part containing large columnar grains was fine basket-weave microstructure. The graded zone was divided into four deposited layers with 3000 μm in thickness.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TA2 part increases, the alloy element contents and the β phase volume fraction increase, the α phase volume fraction decreases and the microstructure shows the evolution from Widmanst?tten α-laths to basket-weave α-laths gradually. The micro-hardness increases from the TA2 part to the TA15 part due to the solid solution strengthening and grain boundary strength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A2/ TA15 graded structural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chemical composition
下载PD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Roots of Semiaquilegia adoxoides 被引量:12
20
作者 牛锋 谢光波 +2 位作者 崔征 陈发奎 屠鹏飞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6年第4期251-254,共4页
Semiaquilegia adoxoides ( DC. ) Makino ( Chinese name ''Tian-Kui-Zi'' ) , theonly species of genus Semiaquilegia, belongs to the Ranunculaceae family. As a perennial herbaceousplant, both the aerial pa... Semiaquilegia adoxoides ( DC. ) Makino ( Chinese name ''Tian-Kui-Zi'' ) , theonly species of genus Semiaquilegia, belongs to the Ranunculaceae family. As a perennial herbaceousplant, both the aerial parts and the roots are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differentmedications. The roots are often used to treat inflammation, snake bite, bruises and injuries,tonsillitis, mastitis, scrofula, and cancer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dantineoplastic activities. The aerial parts ar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mastitis, bruises, andheart diseases, such as endomyocarditis. The medicinal usage of this plant prompted us toinvestigate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s a result, nine compounds 1-9 ( see Figure 1) were isolatedfrom the roots of S. adoxoides. Among them, compounds 1-7 and 9 were isolated from the genusSemiaquilegia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quilegia adoxoid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