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刚 邱少敏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0例肝癌病人,于介入前后测肝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0例肝癌病人,于介入前后测肝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对患者的影响应引起重视,须加强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肝动脉化学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的睡眠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胥常琴 刘艺薇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4期2052-2055,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的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择期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的120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 目的初步探索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的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择期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的120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困扰症状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功能状态评估量表收集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对象的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120套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为96.67%。本组病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8.28%(56/116);睡眠障碍组患者身体功能状态、抑郁、困扰症状等均差于无睡眠障碍组;肝癌患者TACE术后睡眠障碍与年龄、困扰症状、抑郁有关(P<0.05)。结论年龄、困扰症状、抑郁等因素与肝癌TACE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 睡眠障碍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宏波 邱少敏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对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B超引导下肝脏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治疗肝细胞性肝癌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5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予TACE联合PEI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TACE治疗。结果:治疗组6、12、18... 目的:对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B超引导下肝脏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治疗肝细胞性肝癌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5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予TACE联合PEI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TACE治疗。结果:治疗组6、12、18个月生存率依次为83.33%、54.17%和33.33%,最长生存30个月以上;对照组仅5例生存达12个月以上,生存率为19.2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ACE联合PEI是提高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率较好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 无水乙醇注射 肝细胞性肝癌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24例次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志坚 郑毓荃 +5 位作者 黄介飞 范中杰 杜丽娜 徐政府 徐克成 孟宪镛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02-104,129,共4页
采用碘化油与大剂量阿霉素、丝裂霉素、顺氯铵铂等化学栓塞剂,经导管对癌灶及肿瘤血管进行充分栓塞,并用较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α-干扰素经肝动脉灌注行过继免疫,治疗124例次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包括2例肝癌破裂出血)。其中单纯型Ⅱ期35... 采用碘化油与大剂量阿霉素、丝裂霉素、顺氯铵铂等化学栓塞剂,经导管对癌灶及肿瘤血管进行充分栓塞,并用较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α-干扰素经肝动脉灌注行过继免疫,治疗124例次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包括2例肝癌破裂出血)。其中单纯型Ⅱ期35例次,Ⅲ期2例次;硬化型Ⅱ期82例次,Ⅲ期3例次;炎症型Ⅱ期2例次。经治疗总有效率达93.5%,其中瘤体缩小50%以上者达32.3%。到目前为止,全组治疗后平均生存期达7.6个月。但重复栓塞治疗4次以上的6例中,4例产生侧枝循环,影响了远期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术 中晚期 TACE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护理提供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建生 陆浩 +2 位作者 武海燕 徐逊 吴小东 《医学信息》 2009年第11期2376-237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护理提供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自制的调查表,特质焦虑量表(STAT),对49例肝癌患者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护理提供者进行调查。同时随机选择社区家庭作为对照组。结果肝癌患者术后护理提...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护理提供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自制的调查表,特质焦虑量表(STAT),对49例肝癌患者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护理提供者进行调查。同时随机选择社区家庭作为对照组。结果肝癌患者术后护理提供者在焦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男性护理提供者较女性更具心理障碍(P<0.05)。其焦虑的主要原因与担心预后、生活质量改变、患者情绪渲染、经济因素有关。结论肝癌患者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护理提供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化学栓塞术 护理提供者 心理健康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陈刚 朱西琪 +1 位作者 李宏波 邱少敏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予经导管TACE联合PEI治疗,B组(29例)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予经导管TACE联合PEI治疗,B组(29例)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每次复查AFP、血常规、肝功能与CT,1个疗程后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4个月,分析两组1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术后不良反应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个疗程后复查结果A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8例、进展(PD)14例,B组CR 0例、PR 7例、SD 5例、PD 17例;至随访结束A组失访8例,B组失访5例,共失访13例;术后6、12、18、24个月生存率A组依次为80.09%、58.06%、32.25%、22.27%,B组则分别为78.87%、52.39%、44.65%、37.0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ACE联合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疗效和晚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 经皮无水乙醇注射 肝细胞性肝癌
下载PDF
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化学栓塞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铁峰 李先锋 +1 位作者 林兰 张菊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观察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 2 8例妇科恶性肿瘤进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并进行栓塞。结果  2 8例患者共 81次介入治疗 ,最少 1次 ,最多 6次。CR 2例 ,PR11例 ,MR 9例 ,S... 目的 观察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 2 8例妇科恶性肿瘤进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并进行栓塞。结果  2 8例患者共 81次介入治疗 ,最少 1次 ,最多 6次。CR 2例 ,PR11例 ,MR 9例 ,SD 1例 ,PD 3例 ,无法评价疗效 2例。有效率 (CR +PR)为 5 0 .0 % ( 13/ 2 6 )。半年存活 2 3例 ,占 88.5 % ;1年存活 19例 ,占 73.1% ;2年存活 8例 ,占 30 .8%。结论 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术对妇科中晚期恶性肿瘤可限制其发展 ,减轻痛苦 ,延长生命 ,提高生存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内动脉插管化学栓塞术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药物 治疗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昱思 朱秀丽 丁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4-696,共3页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评价原发性肝癌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的疗效。方法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ACE治疗后1个月行彩超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组织血供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超声造影和彩超在评估肿瘤大小方...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评价原发性肝癌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的疗效。方法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ACE治疗后1个月行彩超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组织血供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超声造影和彩超在评估肿瘤大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肿瘤内血供特征,彩超显示37例患者肿瘤具有活性,超声造影显示46例患者肿瘤具有活性。结论超声造影能够确切地反映TACE治疗后肿瘤血管栓塞情况,客观地评价TACE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化学栓塞术可作为肝癌病人的治疗选择
9
作者 郑南浩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3年第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化学栓塞术 肝癌 治疗
下载PDF
胆囊动脉滋养的肝细胞癌可采用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
10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4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 胆囊动脉 临床疗效
下载PDF
^(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肝动脉灌注化学疗法栓塞术对肝癌患者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维 张瑞鹏 +1 位作者 南李刚 王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3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肝动脉灌注化学疗法栓塞术(TACE)对肝癌患者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82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将入组患者分为接受单纯TACE治疗的对照组患者45例... 目的:探讨^(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肝动脉灌注化学疗法栓塞术(TACE)对肝癌患者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82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将入组患者分为接受单纯TACE治疗的对照组患者45例、接受^(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TACE治疗的观察组患者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血管新生指标、凋亡分子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血管新生指标、凋亡分子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铁蛋白(Ferritin)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内皮抑素(ES)、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凋亡分子p53、Fas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TACE治疗晚期肝癌,可有效降低肿瘤恶性程度、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125I粒子 肝动脉灌注化学栓塞 血管新生 凋亡
下载PDF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中实时多模影像融合和双期C臂锥形束CT对改善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曾帅 王嵇 +4 位作者 程杰军 赵亮 管逊 马鋆 郭哲中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对术前双期多模影像(增强CT和MRI)与实时双期C臂锥形束CT(DPCBCT)融合图像和单期单一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比较,评估多模融合影像对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提高。方法选择肝脏占位病灶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5~63岁,平... 目的对术前双期多模影像(增强CT和MRI)与实时双期C臂锥形束CT(DPCBCT)融合图像和单期单一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比较,评估多模融合影像对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提高。方法选择肝脏占位病灶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术前均接受肝脏增强CT或MRI扫描,得到双期图像。DPCBCT则在TACE术初期进行采集,完成采集后在控制室立即将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图像与已有的双期图像分别进行融合,对融合后动脉期或门静脉期的肝脏占位病灶的多模图像并排显示,进行检测和评估。并分别计算单模影像和多模融合影像的检出率、漏诊率和误诊率。融合精度则在TACE术后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基于实时多模融合影像进行的病灶分析显示,确定116个动脉期和149个门静脉期病灶。术前单模影像(增强CT或MRI)的动脉期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7.9%、12.1%、0.0%,而DPCBCT则分别为95.7%、5.1%、0.9%;在门静脉期增强CT/MRI分别是77.2%、22.8%、0.0%,而门静脉期DPCBCT分别为97.3%、26.8%、0.0%。融合影像与单模影像相比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尤其是较术前CT/MRI图像而言。DPCBCT对于病灶的检测更敏感,但相较增强CT/MRI具有更高的病灶误诊率。多模融合的精确度为95%。结论双期DPCBCT和增强CT/MRI多模融合是可行可靠的。该方法可以改善肝脏占位病灶的检测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施术者更精确地定位病灶,优化TACE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转移癌 双期C臂锥形束CT(DPCBCT)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 多模影像融合
下载PDF
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学疗法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海霞 崔红凯 +2 位作者 王红坡 丁晓丽 杨瑞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887-89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学疗法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疗效。方法选择GTT患者29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9例。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加静脉化学治疗,并定期复查及随访,观...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学疗法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疗效。方法选择GTT患者29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9例。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加静脉化学治疗,并定期复查及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9例患者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血管造影全部成功。1例合并大出血者因合并子宫穿孔行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后行子宫全切,其余28例经1~3次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加静脉化学治疗后临床痊愈。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后8例患者出现轻中度恶心、呕吐,经补液、止吐、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经解痉治疗3d后好转。静脉化学治疗后20例患者出现中重度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8例化学治疗3d后出现骨髓抑制现象,经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15例患者出现严重脱发;1例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停药保肝治疗1周后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学治疗GTT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尤其对子宫原发灶或阴道转移灶所致的出血和难治性病例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 静脉化学治疗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血清脂多糖、Toll样受体4和肠道微生态改变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开才 吕维富 +2 位作者 周春泽 成德雷 方伟伟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80-782,共3页
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可以通过免疫、代谢和营养等途径影响肝脏病变的发展,甚至可能促进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形成。同时,慢性肝病不仅会造成肠道黏膜的损伤,还会导致肠道内部菌群失调及其代谢异常。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改变 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化学栓塞术 TOLL样受体4 脂多糖 后血清 CARCINOMA 代谢异常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PEBP4和CD146表达与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元丰 沈涛 +1 位作者 宋蒨 巢浩强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PEBP4)和CD146表达与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术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接受TACE术治疗的80例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PEBP4)和CD146表达与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术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接受TACE术治疗的80例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中PEBP4、CD14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HC患者的EBP4、CD146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TACE术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PEBP4高表达率为32.50%(26/80),低表达率为67.50%(54/80);CD146高表达率为37.50%(30/80),低表达率为62.50%(50/80)。PEBP4高表达组更多见于低分化、浸润深度更深、Ⅲ~Ⅳ期的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CD146高表达组更多见于低分化、合并血管内癌栓、浸润深度更深的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EBP4低表达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53.70%(29/54),高于PEBP4高表达组[38.46%(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9,P=0.007)。CD146低表达组的2年生存率为62.00%(31/50),高于CD146高表达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3,P=0.02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PEBP4、CD146为影响PH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PEBP4和CD146低表达组经TACE术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均<0.05)。结论PHC患者的PEBP4、CD146表达状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且PEBP4、CD146是PH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EBP4和CD146低表达的患者经TACE术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 CD146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经导管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研究──附47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黎建军 徐国良 +3 位作者 罗广裕 古模发 单宏波 张蓉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联合经导管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癌)的疗效,探讨HIFU治疗肝癌的价值,探索HIFU联合TACE序贯治疗肝癌... 目的:通过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联合经导管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癌)的疗效,探讨HIFU治疗肝癌的价值,探索HIFU联合TACE序贯治疗肝癌的新方法。方法:对47例接受HIFU联合TACE序贯治疗(联合组)和12例单纯行HIFU(单纯HIFU组)的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HIFU治疗前52例(联合组42例,单纯HIFU组10例)甲胎蛋白升高,治疗后甲胎蛋白呈不同程度下降,均为P<0.05。HIFU治疗后CT或磁共振复查59例治疗区域呈典型的凝固性坏死表现。联合组的有效率为60%(28/47),优于单纯HIFU组的25%(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HIFU序贯治疗后碘化油沉积率超过50%者的有效率为67%(12/18),优于碘化油沉积等于或小于50%者的27%(4/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联合TACE治疗肝癌具有协同作用。碘化油沉积多者其HIFU疗效好。HIFU联合TACE序贯治疗可望成为部分肝癌患者的新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高强度聚焦超声 经导管动脉化学治疗栓塞 超声治疗
下载PDF
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学药物栓塞术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波 倪才方 +3 位作者 刘一之 金泳海 朱晓黎 邹建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学药物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TACE术前1天,术后第3、7、28...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学药物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TACE术前1天,术后第3、7、28天血清HGF浓度,分析TACE前后血清HGF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10例健康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结果:肝癌患者TACE术前血清HGF浓度为[(0.63±0.28)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7±0.04)ng/mL]、慢性肝炎组[(0.35±0.08)ng/mL]以及肝硬化组[(0.39±0.09)ng/mL](P<0.05)。TACE术后血清HGF浓度上升高峰出现在术后第3天[(1.37±0.21)ng/mL],术后第7天逐渐下降[(0.79±0.14)ng/mL],术后第28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0.66±0.19)ng/mL]。TACE术后有肿瘤转移的肝癌患者,其术前血清HGF水平显著高于无肿瘤转移的患者[(0.94±0.18)ng/mLvs(0.51±0.23)ng/mL,P<0.05]。栓塞范围超过1/2肝脏体积的肝癌患者术后第3天血清HGF水平上升更明显[(1.74±0.16)ng/mLvs(1.16±0.17)ng/mL,P<0.05]。结论:血清HGF水平可作为肝癌诊断和TACE治疗后随访的肿瘤标记物之一,肝癌患者TACE术后血清HGF水平的持续升高可能与术后肿瘤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经导管动脉化学药物栓塞
下载PDF
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罡 宁路江 +1 位作者 李光炜 王岩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实行TACE治疗;3周后实行3D-CRT治疗,平均48 Gy;然后再实行2次TACE治疗,治疗间隔4周。结果病情完全缓解者占20%(12/...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实行TACE治疗;3周后实行3D-CRT治疗,平均48 Gy;然后再实行2次TACE治疗,治疗间隔4周。结果病情完全缓解者占20%(12/60),部分缓解者占38.3%(23/60),总有效率为58.3%(35/60);病情稳定者占35%(21/60);病情进展者占6.7%(4/60)。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 被引量:1
19
作者 涂强 饶荣生 +2 位作者 周新文 何均 温时来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43例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ACE治疗的同时行PS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并观察肝脏肿瘤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1个...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43例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ACE治疗的同时行PS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并观察肝脏肿瘤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复查血常规,WBC和PLT有显著升高(P<0.01),RBC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个月复查CT示肝脏病灶内均有碘油沉积,脾脏有脾实质梗死区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 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 部分脾动脉栓塞
下载PDF
子宫动脉化学药物栓塞术预防疤痕妊娠清宫术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柏秋 张涵 郑昌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学药物栓塞术(UACE)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SP)清宫术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长春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需行清宫术30例,采用UACE栓塞子宫动脉远端,分析治...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学药物栓塞术(UACE)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SP)清宫术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长春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需行清宫术30例,采用UACE栓塞子宫动脉远端,分析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30例CSP患者全部栓塞成功,过程顺利,栓塞后48~72小时行清宫术,术中约有30~120m L的出血量,都没有发生大出血,术后病理都现绒毛组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降至正常时间为10~22d,平均(13.7±4.5)d。随访6个月无再次大出血、闭经及卵巢早衰征象。结论:UACE能有效预防CSP清宫术大出血,此方法操作方便,临床应用价值肯定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化学药物栓塞 剖宫产 疤痕妊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