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规范化管理探究
1
作者 廖兰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期0134-0137,共4页
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作为材料表面强化的关键技术,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工艺中危险化学品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并强调其对保障员工安全、环境保护和工艺稳定性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碳氮共渗过程中的碳源和氮源化学品特... 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作为材料表面强化的关键技术,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工艺中危险化学品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并强调其对保障员工安全、环境保护和工艺稳定性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碳氮共渗过程中的碳源和氮源化学品特性、辅助化学品的应用以及危险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处理,本文提出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等规范化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危险化学 规范化管理 策略
下载PDF
渗碳—碳氮共渗复合化学热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胥永顺 宋庆阳 罗仁赟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齿轮 农用运输车 摩擦系数 变速箱 -复合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碳-氮共渗对20碳钢飞灰磨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吕萍 郭雷 +1 位作者 赵宪萍 唐宾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99,共3页
主要研究20碳钢表面经过碳-氮共渗热处理后在250℃~500℃的温度范围内受飞灰磨损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表面碳-氮共渗热处理后的20碳钢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仍然具有未处理时的热态磨损规律,即随温度的升高,相对磨损量先减小而后... 主要研究20碳钢表面经过碳-氮共渗热处理后在250℃~500℃的温度范围内受飞灰磨损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表面碳-氮共渗热处理后的20碳钢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仍然具有未处理时的热态磨损规律,即随温度的升高,相对磨损量先减小而后增大,临界温度为331℃。20碳钢经C-N共渗后相对磨损量减小一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磨损 20 热处理 锅炉管 -
下载PDF
硫氮碳共渗加氧化复合处理对4Cr5MoSiV1钢渗层组织与硬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正前 张文华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9-10,28,共3页
对经硫氮碳共渗加氧化复合处理的4Cr5MoSiV1钢进行了金相显微分析和X射线衍射相结构分析,测定了渗层中沿层深方向的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渗层可分为3层。表层由氧化物、硫化物和氮(碳)化合物组成;第二层主要是氮(... 对经硫氮碳共渗加氧化复合处理的4Cr5MoSiV1钢进行了金相显微分析和X射线衍射相结构分析,测定了渗层中沿层深方向的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渗层可分为3层。表层由氧化物、硫化物和氮(碳)化合物组成;第二层主要是氮(碳)化合物;第三层为扩散层。渗层相结构主要由Fe3O4、氮(碳)ε化合物、FeS及γ相构成。选择适当的工艺条件,可以获得表层硬度高达1200HV,沿层深方向硬度分布合理、脆性低的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氮 氧化 组织 硬度 工具钢 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氮碳共渗-渗硫复合层的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5
5
作者 马世宁 胡春华 朱乃姝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采用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制备了氮碳共渗-渗硫复合层,并对未渗及复合渗表面在含硫添加剂液体石蜡润滑下的摩擦学行为及其磨损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含硫添加剂润滑下,复合层与含硫添... 采用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制备了氮碳共渗-渗硫复合层,并对未渗及复合渗表面在含硫添加剂液体石蜡润滑下的摩擦学行为及其磨损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含硫添加剂润滑下,复合层与含硫添加剂产生协同作用,生成钼的化合物、磷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反应膜使复合渗表面的摩擦系数较未渗表面降低了25%,耐磨性较未渗表面提高了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氮-离子 复合层 含硫添加剂 化学反应膜 摩擦学行为
下载PDF
稀土对低温固体硼碳氮共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志荣 李培宁 +1 位作者 谢飞 潘建伟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 ,恒电位仪 ,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 ,研究了低温硼碳氮稀土 (B C N RE)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 ,并与硼碳氮 (B C N)共渗工艺及组织性能进行了比较。在适当范围内 ,稀土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 ;与B C N共渗相比 ,B C N... 采用X射线衍射仪 ,恒电位仪 ,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 ,研究了低温硼碳氮稀土 (B C N RE)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 ,并与硼碳氮 (B C N)共渗工艺及组织性能进行了比较。在适当范围内 ,稀土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 ;与B C N共渗相比 ,B C N RE共渗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提高。对稀土元素的作用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低温 固体 -- 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几种典型低温化学热处理渗层抗咬合、抗疲劳特性的研究
7
《机电新产品导报》 1994年第4期115-115,共1页
本项目是针对机械产品零件广泛存在的擦伤、咬合与疲劳而早期失效的问题,选择能显著提高零件抗咬合、抗疲劳性能且能耗低、变形小的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如气体渗氮、离子渗氮、盐浴硫氮碳共渗、气体氮碳共渗和低温电解渗硫等,综合研究... 本项目是针对机械产品零件广泛存在的擦伤、咬合与疲劳而早期失效的问题,选择能显著提高零件抗咬合、抗疲劳性能且能耗低、变形小的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如气体渗氮、离子渗氮、盐浴硫氮碳共渗、气体氮碳共渗和低温电解渗硫等,综合研究五种工艺的参数与渗层深度、组织结构、硬度与硬度分布、表面应力状态与抗咬合、抗疲劳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化学热处理 抗疲劳特性 离子 热处理工艺 硫氮 抗疲劳性能 气体氮 气体 层深度 抗咬合性能
下载PDF
原材料化学成分对碳氮共渗心部硬度的影响
8
作者 任利珍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0年第19期33-34,共2页
某零件用热轧酸洗钢带QSTE500,厚度3.5mm,其化学成分为:wC≤0.12%、wSi≤0.5%、wMn≤1.7%、wS≤0.025%、wP≤0.03%。碳氮共渗淬火后要求心部硬度170~210HV1,但是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常出现心部硬度超差情况。由于零件的装炉方式及热处理... 某零件用热轧酸洗钢带QSTE500,厚度3.5mm,其化学成分为:wC≤0.12%、wSi≤0.5%、wMn≤1.7%、wS≤0.025%、wP≤0.03%。碳氮共渗淬火后要求心部硬度170~210HV1,但是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常出现心部硬度超差情况。由于零件的装炉方式及热处理工艺参数一直保持不变,本文分析了原材料化学成分的波动对热处理后心部硬度的影响,并重新确定了该材料各化学元素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部硬度 化学成分 原材料 生产过程 工艺参数 化学元素 热处理
下载PDF
加压气体渗氮和氮碳共渗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涛 陈彬南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8,共4页
采用多功能气体渗氮炉,试验研究了加压气体渗氮和氮碳共渗的工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炉内压力的提高,氨分解率降低,氨消耗量减少,工艺效果明显增强。渗氮速度比常规工艺提高60%,并在大装炉量(130m2/m3)和较高温度(... 采用多功能气体渗氮炉,试验研究了加压气体渗氮和氮碳共渗的工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炉内压力的提高,氨分解率降低,氨消耗量减少,工艺效果明显增强。渗氮速度比常规工艺提高60%,并在大装炉量(130m2/m3)和较高温度(680℃)下,气体氮碳共渗均可获得优良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 气体 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氮碳共渗处理的几种新工艺
10
作者 Lasd.,SB 欧阳三山 《国外金属加工》 1989年第3期27-31,共5页
关键词 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稀土在模具氮碳共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洪振声 尹付成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77-81,共5页
研究了稀土在模具氮碳共渗中的作用机理、共渗工艺、渗层组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稀土在模具氮碳共渗中不仅具有较强的催渗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表面强化效果.经稀土氮碳共渗后的热作模具,其使用寿命可提高1~2倍,且工艺... 研究了稀土在模具氮碳共渗中的作用机理、共渗工艺、渗层组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稀土在模具氮碳共渗中不仅具有较强的催渗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表面强化效果.经稀土氮碳共渗后的热作模具,其使用寿命可提高1~2倍,且工艺简单,成本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 稀土元素 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稀土氮碳硼共渗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赫莹 李德高 +1 位作者 孙晶 尹仲魁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在以往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研究了稀土氮碳硼共渗新工艺.试验发现,应用650℃×3h冷至 570℃×3 h的稀土氮碳硼共渗工艺处理后的 45钢表面,其最高硬度可达 1050 Hv,最大层深可达 0.40 mm,耐... 在以往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研究了稀土氮碳硼共渗新工艺.试验发现,应用650℃×3h冷至 570℃×3 h的稀土氮碳硼共渗工艺处理后的 45钢表面,其最高硬度可达 1050 Hv,最大层深可达 0.40 mm,耐磨性、耐蚀性获得了明显提高,电子探针检测证实,稀土元素深入了钢的表面,起到了明显的摧渗、改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化学热处理 耐蚀性
下载PDF
稀土氮碳硼共渗对45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赫莹 王涛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1年第2期16-19,共4页
通过对 45钢不加稀土与加稀土氮碳硼共渗层组织及相结构的分析,说明稀土对共渗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当渗剂中稀土加入量一定时,可显著提高 45钢表面的耐磨、耐蚀和抗疲劳性能 .
关键词 稀土 多元 组织 相结构 45钢 耐磨性 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离子硫氮碳共渗层硫化物组织分析及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飞 马宝钿 +1 位作者 何家文 张建林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1996年第5期30-33,共4页
研究了离子硫氮碳共渗层硫化物组织形貌特点与相结构,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共渗层硫化物组织形态与相结构随处理气氛硫势变化而变化。在气氛硫势不太高时,硫化物层为以硫化物颗粒组成的疏松多层层状结构;内层硫化物为Fe_7S_8外层... 研究了离子硫氮碳共渗层硫化物组织形貌特点与相结构,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共渗层硫化物组织形态与相结构随处理气氛硫势变化而变化。在气氛硫势不太高时,硫化物层为以硫化物颗粒组成的疏松多层层状结构;内层硫化物为Fe_7S_8外层为Fe_(1-x)S,由内向外,颗粒变大;表面硫化物颗粒随硫势增高而变大。当硫势很高时,表面硫化物为粗大片状,与内层结合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硫氮 硫化物 化学热处理 硫氮
下载PDF
两段法气体氮碳共渗新工艺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俊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化学热处理 金相组织
下载PDF
低温气体碳氮(氮碳)共渗复合催渗工艺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晓嫦 吴纯 《国外金属热处理》 2004年第4期32-33,共2页
研究了在低温碳氮共渗过程中采用催渗剂进行复合催渗的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在降低共渗温度、缩短共渗时间的同时 ,能获得更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
关键词 低温气体 复合催 化学热处理 热处理
下载PDF
气体氮碳共渗——现行工艺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解挺 朱元吉 +1 位作者 王晓枫 尹延国 《国外金属热处理》 1997年第4期27-31,共5页
工件处理前的表面状况(粗糙度、污染状况、钝化情况、冷加工或机加工的影响)以及炉内气体反应动力学的波动都会影响到处理结果偏离气体氮碳共渗的最佳结果。本文介绍了几个实例和对策。
关键词 化学热处理 气体氮 气体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高速钢圆拉刀氮碳硫氧共渗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泉华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1-13,35,共4页
研究了连杆圆拉刀的氮碳硫氧共渗与去氢处理工艺,以及渗层组织结构、渗层深度、性能、渗层含氮量与拉刀寿命的关系。生产应用表明,该工艺提高拉刀耐用度一倍以上。
关键词 圆拉刀 硫氧 高速钢 刀具 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奥氏体碳氮共渗工艺及其组织形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斌 《煤矿机械》 2000年第12期32-34,共3页
讨论并研究了奥氏体碳氮共渗的各种工艺 。
关键词 组织结构 奥低体钢 形成机理 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化学热处理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俊 楼芬丽 周述积 《国外金属热处理》 2003年第5期6-7,共2页
在热处理工业中 ,渗碳、渗氮和氮碳共渗是使零件获得高硬度表面的最重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工业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不断地促进了这些工艺的提高。本文介绍了关于工艺。
关键词 化学热处理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