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啤酒化学物理稳定性的几点看法
1
作者 郝晶心 《酿酒科技》 2002年第3期55-56,共2页
啤酒的稳定性分为生物稳定性、化学物理稳定性和风味稳定性。化学物理稳定性的原因和机理、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和多酚络合形成复合物是形成混浊的重要原因 ,其中β-葡聚糖是形成混浊的一种重要物质。提高啤酒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工艺措施... 啤酒的稳定性分为生物稳定性、化学物理稳定性和风味稳定性。化学物理稳定性的原因和机理、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和多酚络合形成复合物是形成混浊的重要原因 ,其中β-葡聚糖是形成混浊的一种重要物质。提高啤酒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工艺措施有 :(1)优质的原料及合理的搭配 ;(2)合理的麦汁煮沸 ;(3)适合的发酵强度 ;(4)低温长时间存贮 ;(5)适当有效的过滤方式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化学物理稳定性 原因 机理
下载PDF
温度对冻干脂质体物理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蔡明志 王昆 黄复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 研究温度对冻干脂质体物理化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激光粒度仪检测冻干脂质体水化后的粒径变化 ,评价其物理稳定性 ;通过检测脂质二级过氧化物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吸光度和滴定分析脂质水解产物棕榈酸的方法 ,观察其化学... 目的 研究温度对冻干脂质体物理化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激光粒度仪检测冻干脂质体水化后的粒径变化 ,评价其物理稳定性 ;通过检测脂质二级过氧化物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吸光度和滴定分析脂质水解产物棕榈酸的方法 ,观察其化学稳定性。 2 5d内 ,分别对以密闭闭光形式分别储存于 -18、4、2 5、40℃等条件下的冻干脂质体氧化、水解和粒径等性质进行观察。结果 冻干脂质体在 40℃条件下时氧化程度明显高于 -18、4、2 5℃ ,随着温度的升高 ,氧化速度有升高的趋势 ;4种条件下的冻干脂质体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虽然都有一定程度升高 ,但变化较小 ,且没有明显差异。粒径在 40℃、第 2 5天时变化较大 ,其它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温度对冻干脂质体的化学稳定性影响较大 ,而对物理稳定性影响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冻干脂质体 物理化学稳定性 影响 研究 脂质体过氧化
下载PDF
发芽糙米蛋白-葡聚糖共价接枝复合物的开发及其物理化学性能、乳液稳定性的评价(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雪 侯占群 +3 位作者 苑鹏 柳嘉 段盛林 孙爱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54,共9页
将发芽糙米蛋白(germinated brown rice protein,GBRP)和葡聚糖通过美拉德反应开发一种新型的乳化剂。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发芽糙米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germinated brown riceprotein-dextran conjugate,GBRP-... 将发芽糙米蛋白(germinated brown rice protein,GBRP)和葡聚糖通过美拉德反应开发一种新型的乳化剂。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发芽糙米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germinated brown riceprotein-dextran conjugate,GBRP-Dex Con)。结果表明,通过与葡聚糖共价结合,相比于GBRP,GBRP-Dex Con的溶解度提高了10%(pH 7.0);变性温度(122.2 ℃)提高了14.7 ℃(GBRP为107.5 ℃);GBRP-Dex Con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总还原能力显著提高(P<0.05)。通过测定美藤果油乳状液的粒径及物理稳定性发现,GBRPDexCon在稳定乳状液比GBRP、发芽糙米蛋白-葡聚糖混合物(GBRP-Dex Mix)以及作为常规乳化剂的大豆分离蛋白更为有效。本方法制备的乳化剂GBRP-Dex Con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应用到食品工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蛋白 葡聚糖 共价复合物 粒径 物理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藻蓝蛋白色素稳定性及其递送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奇科 高彦祥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9-364,共16页
藻类作为一类具有经济价值的养殖对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培养。藻类藻胆体中的光能色素--藻蓝蛋白以天然的蓝色、广泛的生理功能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生理功能已被充分验证。然而,纯化的藻蓝蛋... 藻类作为一类具有经济价值的养殖对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培养。藻类藻胆体中的光能色素--藻蓝蛋白以天然的蓝色、广泛的生理功能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生理功能已被充分验证。然而,纯化的藻蓝蛋白水溶后易发生沉淀或解离,对温度、pH值、光照、离子等环境因素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在其色泽稳态方面,通过颗粒、乳液等纳米结构提高藻蓝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在食品加工、生产和储运等过程中保持稳定。在其活性保持方面,通过对藻蓝蛋白进行物理、化学改性,或通过构建纳米载体递送藻蓝蛋白,以提高藻蓝蛋白的生物可利用度。此外,藻蓝蛋白具备荧光大分子的特性,在纳米壁材、金属纳米颗粒、荧光探针等领域有较大的应用空间。本综述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为藻蓝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物理化学稳定性 生理活性 纳米递送 光反应蛋白
下载PDF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过程中吸附剂的选择与性能评价
5
作者 韩鹏举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15期37-39,共3页
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DRM)过程中,吸附剂的选择和性能至关重要。吸附剂需具备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高吸附容量与选择性、适宜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以及可再生性和经济性。常见吸附剂类型包括金属氧化物、沸石和活性炭等,它们各有特... 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DRM)过程中,吸附剂的选择和性能至关重要。吸附剂需具备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高吸附容量与选择性、适宜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以及可再生性和经济性。常见吸附剂类型包括金属氧化物、沸石和活性炭等,它们各有特点和性能。吸附剂性能评价方法多样,包括实验室评价方法如吸附等温线、热重分析(TGA)和微量热法,以及模拟与计算评价方法如分子模拟和过程模拟。这些评价方法有助于优化吸附剂的选择和DRM过程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物理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在化学试剂工艺上使用氟聚合物的生态问题
6
作者 E.A.PЯБEHКО 穆焕文 《有机氟工业》 CAS 2001年第2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化学试剂 工艺 氟聚合物 物理化学稳定性 扩散渗透性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7
作者 汪洪武 刘艳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356,共4页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新型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高、吸附选择性独物、不受无机物存在的影响、再生简便、解吸条件温和、使用周期长、宜于构成闭路循环、节省费用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新型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高、吸附选择性独物、不受无机物存在的影响、再生简便、解吸条件温和、使用周期长、宜于构成闭路循环、节省费用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大孔吸附树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抗生素、生化药物、天然产物等领域的分离、纯化和中成药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等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应用研究进展 物理化学稳定性 高分子聚合物 吸附选择性 使用周期 医药领域 生化药物 天然产物 研究领域 质量控制 无机物 抗生素 中成药
下载PDF
吡罗昔康涂膜剂的研制
8
作者 茹建华 《海峡药学》 2004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研制吡罗昔康涂膜剂。 方法  以 PVA及透皮促进剂等为材料制备吡罗昔康涂膜剂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 ,对其物理化学稳定性进行考察 ,并在改良 FRANZ扩散池上进行离体透皮试验。结果  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 10 1.7%... 目的  研制吡罗昔康涂膜剂。 方法  以 PVA及透皮促进剂等为材料制备吡罗昔康涂膜剂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 ,对其物理化学稳定性进行考察 ,并在改良 FRANZ扩散池上进行离体透皮试验。结果  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 10 1.7%± 1.3 2 ,RSD为 1.3 %。其稳态透皮速率为 5 .41μg/cm2 /h,2 4h累积药物扩散量为 688.0± 10 5 .6μg/cm2。 结论  吡罗昔康涂膜剂为一新颖的外用透皮制剂 ,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罗昔康涂膜剂 稳态透皮速率 PVA 透皮促进剂 物理化学稳定性 抗炎镇痛药
下载PDF
First Principles Study of AI-L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被引量:1
9
作者 Hai-li Yu Xiao-hui Duan +1 位作者 Yong-jun Ma Min Ze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59-665,I0003,共8页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heats of formation, elastic propert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four compositions of binary A1-Li intermetallics, A13Li, A1Li, A12Li3, and A14Li9, are ana- lyzed in detail by using dens...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heats of formation, elastic propert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four compositions of binary A1-Li intermetallics, A13Li, A1Li, A12Li3, and A14Li9, are ana- lyzed in detail by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calculated formation heats indicate a strong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A1 and Li for all the A1-Li intermetallics. In partic- ular, in the Li-rich A1-Li compounds, the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of intermetallics linear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Li. According to the computational single crystal elastic constants, all the four A1-L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considered here are mechani- cally stable. The polycrystalline elastic modulus and Poisson's ratio have been deduced by using Voigt, Reuss, and Hill approximations, and the calculated ratios of bulk modulus to shear modulus indicate that the four compositions of binary A1-Li intermetallics are brittle materials. With the increase of Li concentration, the bulk modulus of A1-Li intermetallics decreases in a linear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 principles A1-Li intermetallic compound Mechanical property Forma-tion heat Elastic properties
下载PDF
Ionic liquid crystal-based electrolyte with enhanced charge transport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被引量:4
10
作者 PAN Xu WANG Meng +3 位作者 FANG XiaQing ZHANG ChangNeng HUO ZhiPeng DAI SongYu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1463-1469,共7页
A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crystal, 1-dodecyl-3-ethylimidazolium iodide (C12EImI), and an ionic liquid, 1-decyl-3- ethylimidazolium iodide (Cl0EImI), have been synthesized, characterized and employed as the e... A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crystal, 1-dodecyl-3-ethylimidazolium iodide (C12EImI), and an ionic liquid, 1-decyl-3- ethylimidazolium iodide (Cl0EImI), have been synthesized, characterized and employed as the electrolyte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how that a smectic A (SmA) phase with a lamellar structure is formed in CIzEImI. Both C^2EImI and Cl0EImI have good electrochemical and thermal stability facilitating their use in DSSC. The steady-state voltammograms reveal that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I3- in C^2EImI is larger than that in CmEImI, which is at- tributed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SmA phase in Ca2EImI. Because the iodide species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layers of imidazo- lium cations in CjzEImI, exchange reaction-based diffusion is increased with a consequent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diffusion.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um reveals that charge recombination at the dyed TiOJelectrolyte interface of a C12EImI-based DSSC is reduced due to the increase in I3- diffusion, resulting in higher open-circuit voltage. Moreover, both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and fill factor of the Cl2EImI based DSSC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the increasing transport of I3 in C^2EImI. Consequently,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2EImI-based DSSC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l0EImI-based DS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c liquid crystal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ELECTROLYTE smectic A phase exchange re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