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PM_(2.5)化学物种的质量平衡特征 被引量:63
1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4 位作者 马永亮 张强 Cadle S H Chan T Mulawa P A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6-333,共8页
以北京 2个采样点连续采集的样品对PM2 5中的元素、水溶性离子和含碳组分进行分析 .车公庄和清华园PM2 5中有机物的含量分别为 2 7 8%和 30 9% ,是含量最丰富的物种 ,其次是二次无机粒子、土壤尘、元素碳和微量元素 .PM2 5中约有 2 ... 以北京 2个采样点连续采集的样品对PM2 5中的元素、水溶性离子和含碳组分进行分析 .车公庄和清华园PM2 5中有机物的含量分别为 2 7 8%和 30 9% ,是含量最丰富的物种 ,其次是二次无机粒子、土壤尘、元素碳和微量元素 .PM2 5中约有 2 4 %的质量未能鉴别成分 ,相关性分析表明 ,含碳物种的估算所引起的偏差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采暖期重污染周和春季沙尘周PM2 5的化学物种构成悬殊 ,反映了季节性变化的源排放和特殊气象条件的综合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物种 污染源 质量平衡法 分析方法 有机物 微量元素 大气污染
下载PDF
PM_(2.5)的化学物种采样与分析方法 被引量:37
2
作者 杨复沫 段凤魁 贺克斌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20,共7页
对PM2 5的化学物种组成及其采样方法进行了概述,侧重介绍了主要的半挥发性成分硝酸铵与有机碳的采样问题。按照无机多元素、水溶性离子和含碳组分概述了PM2 5主要化学物种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化学物种 PM2.5 环境采样 化学分析
下载PDF
多通道PM_(2.5)化学物种采样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6 位作者 马永亮 时宗波 贾英韬 陈旭 查良镇 范朝 马越超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8-31,共4页
利用自行开发的设计计算软件,完成了PM2.5切割器特性尺寸的精确设计及其切割性能对喷嘴尺寸、采样流量和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分析.铝质切割器的切割粒径为2.42μm,捕集的颗粒物质量浓度与"理想采样器"相差8.1%;采样系统的气密性... 利用自行开发的设计计算软件,完成了PM2.5切割器特性尺寸的精确设计及其切割性能对喷嘴尺寸、采样流量和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分析.铝质切割器的切割粒径为2.42μm,捕集的颗粒物质量浓度与"理想采样器"相差8.1%;采样系统的气密性良好,1min内压力下降小于0.005MPa;累积采样流量偏差小于±5%.实验室验证、与美国同类商业化采样器的平行采样对比以及在三个城市的现场运行均表明,研制的多通道PM2.5采样器的性能满足一次采样供质量浓度、化学物种及单颗粒特征等分析的实际应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采样器 PM2.5 化学物种 多通道采样器
下载PDF
Matlab用于氨法碳捕集化学物种模拟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双忱 藏斌 +3 位作者 车洋 宋卉卉 熊远南 朱思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66-470,共5页
为找到准确表述氨法碳捕集物种分布的方法,阐述了氨法吸收捕集CO2的主要机理,并根据氨水吸收CO2过程中各反应的平衡常数,推导出氨水吸收CO2过程中产生的各主要物种的分布方程,利用计算机软件Matlab获得了该体系的物种分布,拟合了各主要... 为找到准确表述氨法碳捕集物种分布的方法,阐述了氨法吸收捕集CO2的主要机理,并根据氨水吸收CO2过程中各反应的平衡常数,推导出氨水吸收CO2过程中产生的各主要物种的分布方程,利用计算机软件Matlab获得了该体系的物种分布,拟合了各主要物种分布率与pH方程,利用该函数关系可以预测某物种浓度随pH值的变化趋势。为验证理论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将模型计算数据与同等条件下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模拟结果表明,碳酸盐体系物种分布严重依赖于pH值的变化:pH值在7.8左右时,NH4HCO3含量最大;而在pH=10.4时,NH2CO2NH4浓度最高;pH<6时,H2CO3占优;而pH>12时,(NH4)2CO3则占主导地位,可认为该计算模型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 CO2脱除 化学物种 反应机理
下载PDF
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新思路(一)——中药中化学物种形态和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7
5
作者 曹治权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6-40,共5页
中药 (单味药、复方 )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是中药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关键。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中药有效化学成分 (ECC)研究应根据中药ECC的配位化学学说 ,以中药中的化学物种形态为核心 ,以有机成分 (OC)和微量... 中药 (单味药、复方 )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是中药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关键。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中药有效化学成分 (ECC)研究应根据中药ECC的配位化学学说 ,以中药中的化学物种形态为核心 ,以有机成分 (OC)和微量元素 (TE)的相互作用为基础 ,来开展中药ECC的研究工作 ,才能真正解决有效化学成分在中药中的地位和实质 ,才能正确和全面认识中药ECC的生物活性 ,从而为筛选、开发中药配合物新药提供正确思路。据此 ,还介绍了中成药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毒性研究方法 ,证明仅仅依据测定其重金属含量评判毒性和制定限量标准是不科学的 ,应当以重金属的物种形态及其与有机成分的配合作用为基础开展相关研究 ,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可信的重金属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物种形态 化学成分 微量元素
下载PDF
食品风味与化学物种及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雄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09-112,共4页
食品的风味是由食品的香味和滋味表现出来,常见水果、蔬菜、乳制品和肉的香味是由特定的化学物种散发出来的,食物的甜、苦、酸、咸、辣和涩等滋味也是由特定的化学物种决定的.从化学角度分析了食品的香味与滋味的化学物种组成及化学结... 食品的风味是由食品的香味和滋味表现出来,常见水果、蔬菜、乳制品和肉的香味是由特定的化学物种散发出来的,食物的甜、苦、酸、咸、辣和涩等滋味也是由特定的化学物种决定的.从化学角度分析了食品的香味与滋味的化学物种组成及化学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风味 化学物种 化学结构
下载PDF
Co(Ⅱ),Ni(Ⅱ)和Cu(Ⅱ)与L-多巴和1,10-菲咯啉在低介电介质中三元配合物体系的化学物种(英文)
7
作者 Ramaraju R Santhee Devi K V Nageswara Rao G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5-794,共10页
对M髤[M=Co,Ni and Cu]与L-多巴(L)和1,10-菲咯啉(X)在的1,4-二氧杂环己烷(DOX)-水混合物【0~60%(V/V)】三元配合物体系在(303.0±0.1)K和离子强度为0.16 mol.L-1情况下进行pH滴定。结果表明:对Co髤和Cu髤而言,三元物种... 对M髤[M=Co,Ni and Cu]与L-多巴(L)和1,10-菲咯啉(X)在的1,4-二氧杂环己烷(DOX)-水混合物【0~60%(V/V)】三元配合物体系在(303.0±0.1)K和离子强度为0.16 mol.L-1情况下进行pH滴定。结果表明:对Co髤和Cu髤而言,三元物种为MLX2H,MLXH,ML2X和MLX,但对Ni髤而言,三元物种为MLX2H,MLXH和MLX。三元物种的稳定性和浓度随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变化趋势根据静电和非静电力作出解释。同时还给出了物种在不同pH值的DOX-水混合物中的分布图。根据滴定曲线推论了各种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用两种方法解释了三元配合物比对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常数 pH-滴定 化学物种 金属 配体 1 4-二氧杂环己烷
下载PDF
氨合成铁催化剂上化学吸附物种的in-situ FTIR谱
8
作者 廖代伟 林种玉 蔡启瑞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34-738,共5页
应用原位傅里哀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分别在400~450℃、常压、高空速(12000~14400h.s.v.g.)的H2、N2/3H2或N2气氛的动态条件下,检测了双促进氨合成铁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物种,并分别在D2、N2... 应用原位傅里哀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分别在400~450℃、常压、高空速(12000~14400h.s.v.g.)的H2、N2/3H2或N2气氛的动态条件下,检测了双促进氨合成铁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物种,并分别在D2、N2/3D2或15NH3/H2气氛中,进行了常规同位素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主要含氮化学吸附物种是分子态的N2.ad,其u(N-N)=2036cm-1(s),2012cm-1(w)和1935cm-1(w),而不是原子态的Nad,其u(Fe-N)=1087cm-1(vw),和NHad其u(Fe-N)=886cm-1(vw),表面有相当量的化学吸附氢存在,其v(Fe-H)=2056cm-1(s),1950cm-1(ms),1931cm-1(m),1902cm-1(w),915cm-1(s,桥式)等.作为与报道过的激光拉曼光谱的互补研究,本结果支持了以缔合式途径为主、解离式途径为次的平行竞争缔合式合成氨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催化反应机理 化学吸附物种 同位素验证 铁催化剂 原位傅里叶变换 红外光谱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一种新型化学检测方法的原理 被引量:8
9
作者 吴世康 汪鹏飞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近年来,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现象、由于在金属纳米材料研究以及在作为灵敏检测不同化学和生化物种信号的报告器方面有着特殊的应用价值,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较详细的介绍了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的形成机制,特别对如何利用本方法作为... 近年来,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现象、由于在金属纳米材料研究以及在作为灵敏检测不同化学和生化物种信号的报告器方面有着特殊的应用价值,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较详细的介绍了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的形成机制,特别对如何利用本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种检测报告器的有关问题做了较系统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金属纳米材料 化学物种检测 倏逝波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的过程监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晖 左然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9-856,共8页
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CVD)过程监测的内容。根据CVD过程的特点和薄膜生长的要求,在CVD中需要被实时监测的主要过程参数是温度、化学物种和流体流动。对现有监测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对比。重点介绍了常用监测方法以及原位实验监测... 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CVD)过程监测的内容。根据CVD过程的特点和薄膜生长的要求,在CVD中需要被实时监测的主要过程参数是温度、化学物种和流体流动。对现有监测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对比。重点介绍了常用监测方法以及原位实验监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过程监测 温度 化学物种 流体流动
下载PDF
MnO_(2)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用于CO低温催化氧化的研究
11
作者 许文建 贾宏鹏 +1 位作者 陈金 李晓兰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4期189-197,共9页
利用双氧水驱动促进贵金属沉淀的方法在MnO_(2)上负载贵金属制备了一系列Pd/MnO_(2)、Ru/MnO_(2)、Ag/MnO_(2)、Pt/MnO_(2)催化剂。通过对比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负载量3.0%)催化氧化CO的活性,得到如下结果:3.0%Pd/MnO_(2)>3.0%Ru/MnO... 利用双氧水驱动促进贵金属沉淀的方法在MnO_(2)上负载贵金属制备了一系列Pd/MnO_(2)、Ru/MnO_(2)、Ag/MnO_(2)、Pt/MnO_(2)催化剂。通过对比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负载量3.0%)催化氧化CO的活性,得到如下结果:3.0%Pd/MnO_(2)>3.0%Ru/MnO_(2)>MnO_(2)>3.0%Ag/MnO_(2)>3.0%Pt/MnO_(2)。为了探究催化剂活性与材料结构特性之间的关系,分别使用球差电镜、XRD、Raman、H_(2)-TPR、O_(2)-TPD和XPS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表面贵金属的粒径尺寸、晶体结构、缺陷结构、低温还原性、活性氧物种以及金属元素价态分布等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和分析。研究发现,负载了Ag或Pt的催化剂仅仅改善了MnO_(2)的低温还原性,由于在CO催化氧化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贵金属被快速还原,因此催化活性有所下降。相反地,负载了Pd或Ru的MnO_(2)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的活性显著提高,这是材料良好的低温还原性与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之间的协同促进作用所致。由于3.0%Pd/MnO_(2)具有更好的低温还原性和更多的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其能够在10℃条件下完全催化氧化CO气体(浓度为1%CO/4%O_(2),GHSV=40000 mL/(g·h))。通过分析不同催化氧化反应过程,推测Pd/MnO_(2)催化氧化CO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L-H)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nO_(2) CO氧化 催化剂 低温还原性 化学吸附氧物种
下载PDF
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12
《化工时刊》 CAS 2011年第3期18-18,共1页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L.Lavoisier,1743.8.26-1794.5.8),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燃烧的氧学说"的提出者。1743年8月26日生于巴黎,因其包税官的身份在法国大革命时的1794年5月8日于巴黎被处死。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L.Lavoisier,1743.8.26-1794.5.8),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燃烧的氧学说"的提出者。1743年8月26日生于巴黎,因其包税官的身份在法国大革命时的1794年5月8日于巴黎被处死。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化学 拉瓦锡 法国大革命 命名原则 化学物种 物种分类 化学实验 化学
下载PDF
中国典型超高硫煤有机相中分子氯存在的实验证据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汉东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5-389,共5页
运用高性能静态二次离子质谱从中国贵州六枝超高硫无烟煤有机相中观测到分子氯 (Cl2 )的团簇负离子 ,从而首次获得分子氯在原煤中存在的实验证据。结合不久前从相同原煤有机相观测到元素硫 (S8)的研究结果 ,表明易挥发性元素能够以其化... 运用高性能静态二次离子质谱从中国贵州六枝超高硫无烟煤有机相中观测到分子氯 (Cl2 )的团簇负离子 ,从而首次获得分子氯在原煤中存在的实验证据。结合不久前从相同原煤有机相观测到元素硫 (S8)的研究结果 ,表明易挥发性元素能够以其化学单质状态在原煤有机相中稳定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氯 实验证据 超高硫煤 二次离子质谱 团簇负离子 CL2 有机相 化学物种 有害元素
下载PDF
化学修饰针尖对STM成像及物种识别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庆敏 万立骏 +1 位作者 王琛 白春礼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65-469,共5页
化学修饰的STM(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针尖可以改变STM图像的反差 ,影响STM成像 ,这一功能现已被发展用于成分及物种识别。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成像质量 结构 针尖 化学修饰 物种识别 STM 化学物种
原文传递
Co~Ⅱ,Ni~Ⅱ和Cu~Ⅱ与L-组氨酸和L-谷氨酸在1,4二氧六环-水混合物中混合配体配合物的生成平衡(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Raju S Bharath Kumar +2 位作者 Naik K Anand Kumar B Nageswara Rao G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90-1798,共9页
在303.0 K维持离子强度为0.16 mol.L-1,体积比为0.0~60.0%的1,4二氧六环-水混合体系中用pH滴定法研究了CoⅡ,NiⅡ和CuⅢ离子与L-组氨酸和L-谷氨酸混合配体配合物的生成平衡。对不同的金属(M)与L-组氨酸(L)、L-谷氨酸(X)比(cM∶cL∶cX=1... 在303.0 K维持离子强度为0.16 mol.L-1,体积比为0.0~60.0%的1,4二氧六环-水混合体系中用pH滴定法研究了CoⅡ,NiⅡ和CuⅢ离子与L-组氨酸和L-谷氨酸混合配体配合物的生成平衡。对不同的金属(M)与L-组氨酸(L)、L-谷氨酸(X)比(cM∶cL∶cX=1∶2.5∶2.5,1∶2.5∶5.0,1∶5.0∶2.5)的体系进行了碱量滴定。计算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用MINIQUAD75对各种模型进行了优化。根据统计数据和残差分析结果选取了最合适的化学模型。检测到的物种:对CoII而言为MLX2H2-和MLX23-,对NiⅡ和CuⅡ而言为MLXH,MLX2H2-和MLX23-。就有关浓度和稳定性对三元物种与二元物种进行了比较。三元物种的额外稳定性可归因于电荷中和,鳌合效应,堆叠作用和氢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种 混合配体配合物 氨基酸 组氨酸 谷氨酸
下载PDF
名词术语释义——人造原子
16
作者 张立德 牟季美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3年第2期34-38,共5页
通常,把仅包含几个到数百个原子的聚集体或尺度小于1nm的粒子称为“簇”或“原子团簇”。 原子团簇是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化学物种,它是介于相对独立的单个原子与固体之间的原子集合体。它不同于有特定形状和大小的分子、分子间... 通常,把仅包含几个到数百个原子的聚集体或尺度小于1nm的粒子称为“簇”或“原子团簇”。 原子团簇是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化学物种,它是介于相对独立的单个原子与固体之间的原子集合体。它不同于有特定形状和大小的分子、分子间以弱的结合力结合的松散分子团簇和周期性很强的晶体,原子团簇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尚未形成规整的晶体,除了惰性气体外,它们都是以化学键紧密结合的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团簇 纳米微粒 化学物种 化学 名词术语
下载PDF
放射性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17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0-41,共2页
X591 200402823 水草中99Tc的摄取、生物转化和去除=Uptake,bio—transformation,and elimination of 99Tc in duckweed [刊,英]/Jasper Hattink…//Sci.Total Environ..- 2003,312(1/3).-59—65 国图水生植物在解决长期存活的放射性废... X591 200402823 水草中99Tc的摄取、生物转化和去除=Uptake,bio—transformation,and elimination of 99Tc in duckweed [刊,英]/Jasper Hattink…//Sci.Total Environ..- 2003,312(1/3).-59—65 国图水生植物在解决长期存活的放射性废物99Tc 的环境归宿中起重要作用。水生植物显示对Tc 的强的积累和滞留,即使是已死亡植物也如此。本研究用水生水草中的生物有机Tc成分解释积累和滞留。在生物体中化学物种形成的改变暗示有不同的归宿和行为,用一适度的分离方法区别还原的Tc和TcO4-。积累试验表明还原TcⅦO4- 及随后的复杂混合作用是水草中Tc积累中占主要地位。水草中TcO4-浓度在24h内达到稳定, 但总Tc浓度不断增加,仅一小部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物质污染 水生植物 放射性废物 生物转化 环境归宿 分离方法 长期存活 化学物种 混合作用 占主要地位
下载PDF
环境空气动力学
18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8-8,共1页
关键词 气溶胶 街道峡谷 污染物扩散 停滞期 混合状态 环境空气动力学 质量浓度 加利福尼亚 化学物种 硝酸盐
下载PDF
不同的WO3掺杂量对CeO_(2)的NH_(3)-SCR催化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赫遥 周曙光 +5 位作者 王晓祥 杨鸣刚 王瑜钢 潘淑萍 李素静 李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248,共7页
针对二氧化铈(CeO_(2))活性低、活性温度范围窄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浸渍法合成不同三氧化钨(WO_(3))掺杂量的CeO_(2)催化剂的方法,发现4%WO_(3)/CeO_(2)(催化剂中W物质的量为Ce物质的量的4%)为最佳WO_(3)掺杂量的铈基催化剂。结果表明,该... 针对二氧化铈(CeO_(2))活性低、活性温度范围窄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浸渍法合成不同三氧化钨(WO_(3))掺杂量的CeO_(2)催化剂的方法,发现4%WO_(3)/CeO_(2)(催化剂中W物质的量为Ce物质的量的4%)为最佳WO_(3)掺杂量的铈基催化剂。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150~425℃的宽温度区间表现出了90%以上的NO_(x)转化率和N_(2)选择性,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抗SO_(2)和H_(2)O中毒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4%WO_(3)掺杂能增加CeO_(2)表面化学活性氧物种,从而大幅提高中、低温催化活性。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结果表明,4%WO_(3)掺杂能丰富CeO_(2)的表面酸性位、提高其酸性位强度,有利于反应物种的吸附和活化。因此,适量WO_(3)掺杂改性能够有效增强CeO_(2)的SCR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掺杂 二氧化铈 化学活性氧物种 表面酸性
下载PDF
稀土文献快报
20
《稀土信息》 2022年第5期42-44,共3页
二维磁铁超越单层极限领域:磁性材料题目:Two-Dimensional Magnets beyond the Monolayer Limit团队:俄罗斯国家研究中心期刊:ACS Nano(impact factor:14.6)1区进展:固有的二维(2D)磁性已经在各种材料中被证明缩小到单一的单层。然而,... 二维磁铁超越单层极限领域:磁性材料题目:Two-Dimensional Magnets beyond the Monolayer Limit团队:俄罗斯国家研究中心期刊:ACS Nano(impact factor:14.6)1区进展:固有的二维(2D)磁性已经在各种材料中被证明缩小到单一的单层。然而,问题是二维磁性是否超出了单层的限制,延伸到由稀疏但规则的磁性原子二维阵列形成的化学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种 二维阵列 磁性原子 单层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