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届全国标记技术学术讨论会概况
1
作者 田玲 《医学研究杂志》 1990年第1期5-9,共5页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会及医学微生物免疫学会、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免疫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标记技术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7~20日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309名代表(包括化学、生化、免疫、微生物及临床等专...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会及医学微生物免疫学会、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免疫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标记技术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7~20日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309名代表(包括化学、生化、免疫、微生物及临床等专业)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68篇(综述14篇、论文160篇、刊题论文94篇),其中大会报告13箱,分组发言126篇,代表们就免疫荧光和发光、免疫酶、免疫酶及颗粒吸附,DNA探针及放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标记技术 中国微生物学 免疫学会 免疫荧光 医学微生物 中华医学会 免疫细胞化学 DNA 军事医学科学院
下载PDF
细胞间邻近标记技术在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艾蓝蓝 赖安丽 +4 位作者 覃小桓 刘兵城 李劼 王建祥 朱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3-549,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化学生物学邻近标记技术(Interaction-dependent fucosyl-biotinylation,FucoID),捕获血液恶性肿瘤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显微镜成像确定FucoID适用于血液肿... 目的探讨应用化学生物学邻近标记技术(Interaction-dependent fucosyl-biotinylation,FucoID),捕获血液恶性肿瘤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显微镜成像确定FucoID适用于血液肿瘤CML的实验条件。选取14例CML慢性期患者初诊样本,利用流式细胞术及FucoID对其外周血样本进行肿瘤细胞与T细胞的分离、共孵育与邻近标记,实现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的表型鉴定,并探讨FucoID在CML中的诊治价值。结果研究首先确定了FucoID适用于血液肿瘤CML的实验条件。患者CD3^(+)T细胞比例为(8.96±6.47)%,远低于正常供者的(38.89±22.62)%。患者间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占比存在差异[(3.34±4.49)%]。CD4^(+)T细胞中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比例为(3.95±1.72)%,普遍低于CD8^(+)T细胞中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比例[(5.68±2.18)%]。相比肿瘤抗原非反应性T细胞,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中高度富集CCR7^(-)CD45RA^(-)效应记忆性T细胞以及CCR7^(-)CD45RA^(+)效应性T细胞。患者肿瘤免疫反应性强度与其外周血中WBC及HGB水平显著相关(P值均<0.05),与其他临床基线特征无相关性。结论FucoID结合流式细胞术可快速鉴定及分离CML中肿瘤抗原特异反应性T细胞,该方法在CML中的成功应用提示其在血液肿瘤领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学邻近标记技术 血液恶性肿瘤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肿瘤抗原反应性T细胞 免疫表型
原文传递
分子标记中植物DNA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塔斯 林丽美 +2 位作者 龚力民 胡胜全 王燕 《中南药学》 CAS 2005年第6期370-373,共4页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分子生物学大量运用于植物研究领域后,DNA分子标记不仅在农业上对植物选种、育种和改良等方面的应用稳步增长,而且在中药资源、鉴定、栽培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在一般情况下,DNA分子标记技术涉及的分子生物学...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分子生物学大量运用于植物研究领域后,DNA分子标记不仅在农业上对植物选种、育种和改良等方面的应用稳步增长,而且在中药资源、鉴定、栽培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在一般情况下,DNA分子标记技术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原理比较简单,实验方法也不复杂,但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并有效地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仍有许多问题值得重视.其中,如何有效地提取高质量的植物DNA已成为生物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最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DNA的提取应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操作,如不能有效地完成DNA提取,那就无法进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植物DNA的有效提取,根据不同研究需要,应保证结构的相应完整性;应尽量排除其他大分子成分的污染(蛋白质、多糖及RNA等);应保证提取样品中不含对酶有抑制作用的有机溶剂及高浓度的金属离子,尽可能少地降解.提取DNA的质量一般采用核酸蛋白质分析仪检测.植物DNA的有效提取,它是进行任何DNA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分子标记技术 DNA提取方法 植物 分子生物学原理 分子生物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研究 生物化学研究 生物信息分子 20世纪 中药资源
下载PDF
RNA化学标记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振天 卢子昂 +2 位作者 方鑫 翁小成 周翔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6-336,共11页
RNA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基础物质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在细胞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成为生命科学中兴起的热点。然而,RNA存在时间短且不稳定的特点,造成RNA研究的困难。RNA的空间分布、转录调控机制以及RNA和其他... RNA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基础物质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在细胞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成为生命科学中兴起的热点。然而,RNA存在时间短且不稳定的特点,造成RNA研究的困难。RNA的空间分布、转录调控机制以及RNA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都需要有效的标记分析方法。随着化学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RNA化学标记技术被开发出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研究RNA相关功能。该文主要介绍RNA体外标记技术、RNA代谢标记以及RNA邻近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发展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体外标记 RNA代谢标记 RNA邻近标记 化学生物学
原文传递
绿色荧光蛋白中的化学问题
5
作者 肖中荣 《化学教学》 CAS 2009年第10期61-63,共3页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OsamuShimomura和Martin Chalfie。他们研制和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将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下面将与绿色荧光蛋白有关的化学问题编制成题,以飨读者。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化学问题 诺贝尔化学 神经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标记技术 化学
下载PDF
免疫标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瑶 田亚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8期159-161,共3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和免疫化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仪器分析广泛应用,免疫标记技术得到不断完善和更新。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免疫标记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类检测微量和超微量生物...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和免疫化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仪器分析广泛应用,免疫标记技术得到不断完善和更新。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免疫标记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类检测微量和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免疫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在医学和其他生物学研究领域及临床检验上得到了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标记技术 分子生物学 化学分析技术 生物活性物质 细胞生物学 基础免疫学 免疫化学 仪器分析
原文传递
p14ARF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刘辉 罗丽明 +3 位作者 倪国文 李华 郭建国 周中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观察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14ARF基因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结果:癌组织p14ARF基因的...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观察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14ARF基因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结果:癌组织p14ARF基因的阳性表达相对含量(PU)(9.57±1.03)明显低于癌旁(28.17±5.26,t=2.51,P=0.02<0.05)和正常组织(43.76±7.14,t=3.61,P=0.006<0.01);癌旁凋亡指数(AI)(8.51±2.63%)高于癌组织凋亡指数(AI)(5.65±1.76%, t=2.18.P=0.04<0.05);p14ARF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组比较各组间无明显区别; 按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比较,低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C+D期组的p14ARF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低于高分化组(7.93±1.89 vs 12.76±2.28, t=2.36,P=0.03<0.05)、无淋巴结转移组(7.21±1.95 vs 13.12±2.33.t=2.34,P=0.03<0.05)和Dukes A+B期组(7.87±1.18 vs 12.03±2.15,t=2.36,P=0.03<0.05). 结论:p14ARF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从而抑制大肠癌的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p14ARF基因的表达下调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4ARF基因 表达及 DUKES分期 恶性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蛋白表达 P14ARF 细胞凋亡 正常组织 阳性表达 凋亡指数 表达下调 大肠癌患者 TdT介导 生物学意义 淋巴结转移 大肠癌组织 原位观察 标记技术 dUTP 癌旁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