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介入性化学生物疗法 被引量:5
1
作者 肖恩华 胡国栋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肝癌介入性化学生物疗法是将介入技术与生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是目前治疗肝癌新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就近年来经肝癌供血动脉行导向治疗及生物应答调节剂治疗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介入导向治疗1.靶、载体和弹头肝癌抗原有分泌型... 肝癌介入性化学生物疗法是将介入技术与生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是目前治疗肝癌新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就近年来经肝癌供血动脉行导向治疗及生物应答调节剂治疗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介入导向治疗1.靶、载体和弹头肝癌抗原有分泌型抗原和结构型抗原。前者包括甲胎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性 化学生物疗法 介入导向治疗
下载PDF
“莲必治”并用生物、化学疗法抑制体内肿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振华 陈志琳 +2 位作者 徐立春 王山喜 王树槐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 :研究“莲必治”( LBZ)并用生物、化学疗法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 :制备实体瘤型 S180 瘤小鼠模型 ,以注射 PBS溶液为对照 ,观察“莲必治”与生物、化学疗法并用对肿瘤生长抑制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实验组对肿瘤生长均... 目的 :研究“莲必治”( LBZ)并用生物、化学疗法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 :制备实体瘤型 S180 瘤小鼠模型 ,以注射 PBS溶液为对照 ,观察“莲必治”与生物、化学疗法并用对肿瘤生长抑制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实验组对肿瘤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其中以 L BZ+LAK实验组抑瘤效果为最佳。结论 :莲必治并用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泌治 生物化学疗法 肿瘤生长抑制 效应 治疗
下载PDF
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体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庭路 陈办成 +4 位作者 于波 杨虹 姜彬 邵勇 黄国新 《微生物与感染》 2018年第1期16-20,共5页
解脲脲原体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近年来其耐药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寻找一种全新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体外活性的影响。选取解脲脲原体两种生物群(Parvo生物群及T960生物群)... 解脲脲原体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近年来其耐药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寻找一种全新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体外活性的影响。选取解脲脲原体两种生物群(Parvo生物群及T960生物群)代表菌株,包括标准株及临床株,与系列稀释的2.5~0.039 062 5 mmol/L光敏剂甲苯胺蓝孵育20 min或60 min,再以(633±10)nm红光照射,设置48、102、204和408 m J/cm2共4组能量密度,48 h后判读结果。观察不同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甲苯胺蓝浓度、光照能量密度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灭活解脲脲原体效果的影响,并观察两种生物群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敏感性的差异。结果显示,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在体外对解脲脲原体有明显灭活作用。在光照能量密度及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固定的前提下,这种灭活作用随甲苯胺蓝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单一633 nm红光光源在408 m J/cm^2及以下的能量密度对解脲脲原体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在甲苯胺蓝浓度及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固定的条件下,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的灭活作用随光照能量密度(48~408 m J/cm^2)的增加而增强。随孵育时间(30~60 min)延长,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的灭活作用有增强的趋势。结果提示,两种解脲脲原体生物群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的敏感性相似。本研究证实,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在体外能有效灭活解脲脲原体,有望成为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 解脲脲原体 甲苯胺蓝 耐药
下载PDF
生物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刘健 张其忠 +4 位作者 陈强 叶韵斌 王晓杰 蔡雄超 刘燕珍 《癌症进展》 2003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比较生物化学疗法与单用化疗对晚期肝癌的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36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生物化学疗法(A组)或单用化疗(B组)。A组:5-FU 375mg/m2 iv第1-5天,HCPT 6mg/m2 iv第1-5天,每3周重复,共2周期。化疗间歇期输注总... 目的 比较生物化学疗法与单用化疗对晚期肝癌的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36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生物化学疗法(A组)或单用化疗(B组)。A组:5-FU 375mg/m2 iv第1-5天,HCPT 6mg/m2 iv第1-5天,每3周重复,共2周期。化疗间歇期输注总数2-3×109个的TAK细胞。B组:单用化疗,方案同上。结果 A组有效率23.5%,B组有效率12.5%,(P>0.05)。A、B组主要不良反应分别为:白细胞减少(58.8%和62.5%)、血小板减少(17.6%和12.5%)、血红蛋白减少(35.3%和31.3%)、恶心呕吐(70.6%和68.8%)、脱发(29.4%和25%)、肝功损害(52.9%和43.8%)、肾功损害(5.8%和12.5%)、发热(29.4%和0%)和骨/肌肉酸痛(35.3%和0%)。发热、骨肌肉酸痛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生物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肝癌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疗法 肝癌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修复骨髓炎模型兔的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马金超 刘天盛 +5 位作者 刘爱鹏 王昊 王琪 梁勇健 王琳 狄海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54-1259,共6页
背景: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具有广谱抗菌、起效快和无耐药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浅表局限性感染的治疗。目的:了解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治疗骨髓炎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 背景: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具有广谱抗菌、起效快和无耐药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浅表局限性感染的治疗。目的:了解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治疗骨髓炎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6只,建立左侧胫骨骨髓炎模型,造模28 d后随机分3组处理:空白组胫骨开窗清创后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胫骨开窗清创后在感染胫骨骨髓腔内填入万古霉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实验组胫骨开窗清创后对感染胫骨骨髓腔进行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治疗。术后4,8,12周,分别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培养。实验已通过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0002]。结果与结论:①大体皮肤外观:空白组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组与对照组脓性分泌物消失,皮肤愈合良好;②X射线检查:随着时间的延长,空白组骨髓炎逐渐加重,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骨质破坏逐渐减少,骨质缺损逐渐愈合,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表现无差异;③细菌培养:随着时间的延长,空白组细菌阳性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及对照细菌组阳性率逐渐下降,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骨髓炎方法,可有效控制感染,为骨髓炎临床治疗积累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抗微生物药物 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 万古霉素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髓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
下载PDF
生物化疗、化疗或生物疗法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杜楠 李留树 +4 位作者 肖文华 李秋文 孙君重 赵晖 王如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73-57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恶性黑色素瘤对单纯放、化疗不甚敏感,然而,它是一种免疫原性较高的肿瘤,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因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合理性在于它的综合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观察Ⅲ、Ⅳ...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恶性黑色素瘤对单纯放、化疗不甚敏感,然而,它是一种免疫原性较高的肿瘤,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因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合理性在于它的综合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观察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用生物化学、生物或化学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分析102例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化学治疗(达卡巴嗪、顺铂、福莫司汀)、生物治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α-2b、树突状细胞)或生物化疗(上述两者联合续贯)的临床疗效。中位随访时间2年(1至4年)。结果:近期疗效:生物化疗组36例,有效率(RR)为69.44%,与生物治疗组(34例,RR29.41%)和化学治疗组(32例,RR46.8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生物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2年9个月,与生物治疗组(MST为2年2个月)和化学治疗组(MST为1年2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然而,毒副作用在生物化疗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经一般处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经生物化学治疗可明显提高有效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化学疗法 生物疗法 生物化学疗法
下载PDF
生物化学治疗及细胞诱导分化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储大同 李峻岭 +1 位作者 赵龙妹 王金万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6年第4期82-83,85,共3页
生物化学治疗及细胞诱导分化的临床应用储大同教授李峻岭,赵龙妹,王金万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0021)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向一定广度和纵深发展,肿瘤生物治疗的探索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体细胞如LAK、TA... 生物化学治疗及细胞诱导分化的临床应用储大同教授李峻岭,赵龙妹,王金万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0021)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向一定广度和纵深发展,肿瘤生物治疗的探索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体细胞如LAK、TAK、TIL细胞等的免疫治疗;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生物化学疗法 细胞诱导分化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化疗的临床研究初探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楠 李留树 +5 位作者 肖文华 李秋文 孙君重 朱建华 赵晖 王如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用生物化学治疗、生物治疗或化学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分析82例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化学治疗(顺铂、氮烯咪胺、吉西他滨),生物治疗(白介素2、干扰素α、树突状细胞疫苗)或生物化疗... 目的观察并比较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用生物化学治疗、生物治疗或化学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分析82例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化学治疗(顺铂、氮烯咪胺、吉西他滨),生物治疗(白介素2、干扰素α、树突状细胞疫苗)或生物化疗(上述两者结合)的临床疗效。其中生物化疗组32例、生物治疗组26例、化学治疗组24例。中位随访时间2年(1~4年)。结果近期疗效:生物化疗组有效率(RR)为71.9%,与生物治疗组(RR46.2%)和化学治疗组(RR54.2%)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远期疗效:生物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34个月,与生物治疗组(MST26个月)和化学治疗组(MST14个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40.6%、38.5%和12.5%。生物化疗组毒副作用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经一般处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细胞因子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能明显提高接受化疗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生物疗法 药物疗法 生物化学疗法
下载PDF
肾癌生物治疗和生物化疗10例
9
作者 杨永珍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2年第1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肾癌 生物治疗 生物化学疗法
下载PDF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与生物化疗新进展
10
作者 罗荣城 《中国处方药》 2004年第7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生物化学疗法 淋巴瘤 肺癌 乳腺癌
下载PDF
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治疗体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鹏 葛海燕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18-322,共5页
由于世界范围内微生物的耐药性发展迅速,难治性的感染性疾病不断增多,目前迫切需要新的针对耐药微生物的治疗方法。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是基于光动力疗法的原理,通过光激活光敏剂以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新的抗感染方式。这种治疗方式是... 由于世界范围内微生物的耐药性发展迅速,难治性的感染性疾病不断增多,目前迫切需要新的针对耐药微生物的治疗方法。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是基于光动力疗法的原理,通过光激活光敏剂以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新的抗感染方式。这种治疗方式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治疗难治性感染性疾病的新策略。本文为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体内感染,尤其是难治性微生物感染研究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抗微生物化学疗法 感染
原文传递
生物—化学疗法治疗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
12
作者 杨文华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1年第5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晚期鼻咽癌 治疗 生物-化学疗法 疗效
原文传递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ubtypes differ in body awareness,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biochemical stress markers 被引量:8
13
作者 Elsa M Eriksson Kristina I Andrén +1 位作者 Henry T Eriksson Gran K Kurlber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1期4889-4896,共8页
AIM: To elucidate the differences in somatic, psyc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ttern between the subtyp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METHODS: Eighty IBS patients, 30 diarrhoea pre-dominant (D-IBS), 16 constipa... AIM: To elucidate the differences in somatic, psyc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ttern between the subtyp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METHODS: Eighty IBS patients, 30 diarrhoea pre-dominant (D-IBS), 16 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C-IBS) and 34 alternating IBS (A-IBS) underwent physi-otherapeutic examinations for dysfunctions in body movements and awareness and were compared to an apparently healthy control group (AHC). All groups an-swered questionnaires for gastrointestin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Biochemical variables were analysed in blood. RESULTS: The D-IBS group showed less body aware-ness, less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 more normal sense of coherence and psychosocial rating as well as higher C-peptide values. C-IBS had a higher degree of body dysfunction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s well as the lowest sense of coherence compared to controls and D-IBS. They also demonstrated the most elevated prolactin levels. A-IBS had the lowest degree of body disturbance, deterior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affected bi-ochemical pattern. All subtypes had higher pain scores compared to controls. In addition they all had signifi -cantly increased triglycerides and elevated morning cortisol levels, however,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 ca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CONCLUSION: IBS subtypes showed different pro-files in body awareness, somatic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in biochemical variables. D-IBS differed compared to the other groups by lowered body aware-ness, less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a higher sense of coherence and elevated C-peptide values. C-IBS and A-IBS subtypes suffered more fro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quality of life. These differences may be important and will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our treatment of thes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ubtypes PHYSIOTHERAPY Body awareness STRESS BIOCHEMISTRY
下载PD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past,progress and future 被引量:8
14
作者 Kathryn Field Lara Lipt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8期3806-3815,共10页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stage IV) 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a common challenge faced by surgeons and physicians. The last decade has seen exciting develop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CRC, with signif...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stage IV) 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a common challenge faced by surgeons and physicians. The last decade has seen exciting develop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CRC,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prognosis fo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tage IV disease. Treatment options have expanded from 5-fluorouracil alone to a range of pharmaceutical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improving survival, and providing a cure in selected cases. 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 pathways most important in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has l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drugs showing promise in advanced disease. It is hoped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the treatment paradigm of metastatic CRC will be analogous to that of a chronic illness, rather than a rapidly terminal condition. This overview discusses the epidemiology of advanced CRC and currently available therapeutic options including medical, surgical, ablative and novel modalit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ES CHEMOTHERAPY ONCOLOGY Biological therapies
下载PDF
Role of chemotherapy and novel biological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4
15
作者 Gerardo Rosati Domenico Bilanci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812-1822,共11页
Patients older than 65 years are the fastest growing segment of the cancer popula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within 20 years over 75% of cases and 85% of death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CRC) will be in this setting. Con... Patients older than 65 years are the fastest growing segment of the cancer popula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within 20 years over 75% of cases and 85% of death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CRC) will be in this setting. Concerns about cancer treatment in the elderly relate to comorbidities, which increase proportionally with age, physi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ging which may influence drug metabolism and toxicity, and diminishing life expectancy, which particularly impacts decisions surrounding the benefits of adjuvant therapies. Over the last 10 year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RC with combination therapy have been made. The randomized trials which have defined these improvements did not exclude elderly patients. However, the median age of patients in these trials has generally been approximately 60 years. Thus, it appears that some degree of selection is involved with younger and presumably fitter patients being the subjects in most of the pivotal trials. The availability of new molecularly targeted agents and newly improved existing agents has expanded the range of treatment options available. This variety gives greater flexibility in dealing with different subsets of patients, such as the elderly. However, some fit elderly patients seem to tolerate combination therapy reasonably well, while studies on unfit elderly subjects are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VACIZUMAB CHEMOTHERAPY CETUXIMAB Colorectal cancer Elderly patients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治疗和生物化疗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玉升 屈凤莲 +3 位作者 李峻岭 崔成旭 王金万 储大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0-431,共2页
目的 观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应用生物治疗或生物化学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 10 5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手术治疗后加或不加 (简称± )放射治疗 ,±化疗 ,±生物治疗或生物化疗的临床疗效。中位随访时间 3年 (... 目的 观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应用生物治疗或生物化学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 10 5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手术治疗后加或不加 (简称± )放射治疗 ,±化疗 ,±生物治疗或生物化疗的临床疗效。中位随访时间 3年 (1至 5年 )。结果 全组总的中位生存时间 (MST) 2年3个月 (2至 5年 ) ,其中术后生物治疗 +生物化疗组 5 7例 ,MST为 2年 8个月 (1年 1个月至 6年 ) ;术后放疗 +化疗组 48例 ,MST为 1年 8个月 (2个月至 4年 )。相同治疗方法中 ,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肿瘤部位患者的MST相似。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给予生物治疗和生物化学治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治疗 黑色素瘤/药物疗法 生物疗法 生物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的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澍 刘天军 洪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光和光敏剂产生的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技术。近年发现,对皮肤局部微生物感染疗效显著,称为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PACT),针对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 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光和光敏剂产生的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技术。近年发现,对皮肤局部微生物感染疗效显著,称为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PACT),针对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多重耐药菌等。在光动力治疗中,光敏剂的选择对抗菌疗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抗菌作用 CHEMOTHERAPY 金黄色葡萄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光动力治疗 生物化学疗法 铜绿假单胞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