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筛选在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祝祥 李铭刚 +1 位作者 孙秋 文孟良 《云南化工》 CAS 2004年第4期44-46,共3页
 介绍了一种在我国鲜有应用的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的系统筛选途径:化学筛选。并简要介绍了化学筛选样品的制备、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使用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 化学筛选 微生物天然产物 的应用 样品制备 化学筛选数据库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液相色谱-光谱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化学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司端运 钟大放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5-489,共5页
关键词 天然产物 化学筛选 液相色谱-光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蒽环类抗生素的化学筛选与早期鉴别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海滨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1995年第2期34-39,共6页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定性的方法,对34株放线菌进行了化学筛选,其中8株产生蒽环类抗生素。根据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硅胶薄层层析等性质,对这些抗生素进行了早期鉴别。实验结果说明了蒽环类抗生素化学筛选的重要意义和...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定性的方法,对34株放线菌进行了化学筛选,其中8株产生蒽环类抗生素。根据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硅胶薄层层析等性质,对这些抗生素进行了早期鉴别。实验结果说明了蒽环类抗生素化学筛选的重要意义和早期鉴别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抗生素 化学筛选 鉴别 抗生素
下载PDF
β-淀粉样多肽自聚集抑制剂的电化学筛选方法研究
4
作者 张琳 林亲录 阳明辉 《化学传感器》 CAS 2013年第4期23-28,共6页
β-淀粉样多肽(Amyloid beta,Aβ)的聚集物具有神经细胞毒性,可导致神经元凋亡,从而诱导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能够抑制Aβ自聚集行为的化合物称为Aβ自聚集抑制剂。该抑制剂可抑制Aβ有毒聚集物的产生,从而降... β-淀粉样多肽(Amyloid beta,Aβ)的聚集物具有神经细胞毒性,可导致神经元凋亡,从而诱导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能够抑制Aβ自聚集行为的化合物称为Aβ自聚集抑制剂。该抑制剂可抑制Aβ有毒聚集物的产生,从而降低Aβ所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对AD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此,筛选Aβ自聚集抑制剂对于AD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数以千万计的化合物中,要筛选出对Aβ自聚集有抑制效果的化合物需要借助众多的仪器和研究方法。该文总结了筛选Aβ自聚集抑制剂的几种方法,重点综述了几种低成本、快速、灵敏的电化学筛选方法。Aβ自聚集抑制剂的筛选对临床上AD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治疗AD病这一复杂科学问题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多肽 自聚集抑制剂 阿尔茨海默病 化学筛选方法
下载PDF
TLC化学筛选新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郭健 李铭刚 +2 位作者 董媛 刘微 李艳 《中国西部科技》 2015年第9期98-100,105,共4页
TLC是化学筛选的重要手段,而在生物信息学中,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用树结构的形式表示生物间的进化关系。本研究中,使两种方法结合,利用MEGA软件将TLC信息整合,构建的代谢产物结构树,可以比较清晰地显示出各个菌株代谢产物的差... TLC是化学筛选的重要手段,而在生物信息学中,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用树结构的形式表示生物间的进化关系。本研究中,使两种方法结合,利用MEGA软件将TLC信息整合,构建的代谢产物结构树,可以比较清晰地显示出各个菌株代谢产物的差异性和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C 化学筛选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61株放线菌菌株的化学筛选及目标菌株的抗MRSA活性评价(英文)
6
作者 袁干军 李沛波 +3 位作者 杨慧 吴晓玉 涂国全 魏赛金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从用于抗感染民间药物的泥土中,发现能代谢产多种类似物或结构类型,且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平板法,在改良高氏培养基上进行放线菌菌株的选择性分离,分得菌株用HPLC-UV对... 目的:从用于抗感染民间药物的泥土中,发现能代谢产多种类似物或结构类型,且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平板法,在改良高氏培养基上进行放线菌菌株的选择性分离,分得菌株用HPLC-UV对其进行化学筛选;然后分别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目标菌株发酵提取物的抗MRSA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测定;采用MTT法测定目标菌株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细胞毒性。结果:从采集于湖南省株洲县的土壤样品中分得61株放线菌菌株;HPLC-UV图谱分析显示:目标菌株ZZ027、ZZ021和ZZ044发酵提取物含有很多类似物和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其中菌株ZZ027和ZZ021发酵提取物(500μg)对MRSA指示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9~35mm和17~24mm,最低抑菌浓度(MICS)分别为0.625~1.25mg·mL1和2.50mg·mL1;同时菌株ZZ021发酵提取物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IC50为6.4μg·mL1,而菌株ZZ027和ZZ044发酵提取物的IC50>20μg·mL1。结论:从用于抗感染民间药物的泥土样品中,经选择性分离、化学筛选和抗MRSA活性测定,得到能代谢产多种似物和结构类型,且具有抗MRSA活性的放线菌菌株ZZ027和ZZ021;并且菌株ZZ021发酵提取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化学筛选 抗MRSA 菌株ZZ027 菌株ZZ021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的化学分子设计与筛选方法研究
7
作者 彭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9期29-33,共5页
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化学分子设计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机器学习在化学分子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在第一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机器学习技术,并概述了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在第二... 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化学分子设计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机器学习在化学分子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在第一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机器学习技术,并概述了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在第二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算法在化学分子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分子结构预测、化学反应条件优化和药物分子设计。在第三章中,我们探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化学分子筛选技术,包括基于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在第四章中,我们讨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化学分子设计和筛选方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包括计算性能、数据质量和可用性等方面。在第五章中,我们通过实验结果和案例分析评估了这些方法的效果,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机器学习在化学分子设计中的应用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化学分子设计 化学领域应用 分子结构预测 化学分子筛选
下载PDF
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提取液中高通量筛选细菌β-内酰胺酶抑制物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静 周杰 +4 位作者 丁铁林 朱玉洁 陈才法 周生亮 孙东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1-326,331,共7页
目的采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中筛选细菌β-酰胺酶抑制剂。方法克隆β-内酰胺酶KPC-2、TEM-10和NDM-1基因至表达载体pET28;纯化重组蛋白质,以此为药靶,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库中高通量筛选β-内酰胺酶抑制物;检测效... 目的采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中筛选细菌β-酰胺酶抑制剂。方法克隆β-内酰胺酶KPC-2、TEM-10和NDM-1基因至表达载体pET28;纯化重组蛋白质,以此为药靶,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库中高通量筛选β-内酰胺酶抑制物;检测效应物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增效效应。结果成功克隆了3个目的基因,纯化了重组蛋白质至纯度80.95%;从3752种真菌提取液中筛选确定了5个对3种纯化的β-内酰胺酶活性均有抑制的效应物,其中效应物PF000,212能够使美罗培南对3株携带NDM—l基因的临床分离“超级细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降低8~16倍。结论以β-内酰胺酶为药靶,以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为材料,应用生物化学方法进行高通量筛选,是获得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物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KPC-2 NDM-1 植物内生真菌 生物化学筛选
下载PDF
基于整体观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0
9
作者 吴茜 毕志明 +1 位作者 李萍 齐炼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9-293,共5页
中药及其复方发挥疗效具有整体性、多靶点和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诠释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技术是由生命科学与色谱、质谱分离鉴定技术交叉形成的一种综合技... 中药及其复方发挥疗效具有整体性、多靶点和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诠释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技术是由生命科学与色谱、质谱分离鉴定技术交叉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在国内外取得了瞩目的进展,当前已逐渐发展成为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近年来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技术的发展做了简要综述,主要介绍了生物色谱法、脂质体平衡透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细胞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微透析生物取样/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原理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 生物色谱 脂质体平衡透析 细胞固相萃取 微透析
下载PDF
应用ASE-LC-ESI-MS法快速筛选肿节风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永东 林培玲 +1 位作者 吴水生 梁一池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第12期29-31,共3页
目的:为肿节风药材化学成分的快速筛选提供一种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快速溶剂萃取结合液质联用技术,采用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检测肿节风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结果:提取特征准分子离子峰,同时根据化合物液相色谱行为,推断出22种化合物的分子... 目的:为肿节风药材化学成分的快速筛选提供一种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快速溶剂萃取结合液质联用技术,采用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检测肿节风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结果:提取特征准分子离子峰,同时根据化合物液相色谱行为,推断出22种化合物的分子量。通过与对照品的质谱行为比较和相关文献分析,鉴定了肿节风药材9个主要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是一种较好的肿节风药材的化学成分的快速筛选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药材 ASE-LC-ESI-MS 化学成分快速筛选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etection Methods for Capture and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Rate of Bacterial Nascent RNA
11
作者 LI Yuan-Yuan WANG Yu-Ting +8 位作者 WU Zi-Chun LI Hao-Xuan FEI Ming-Yue SUN Dong-Chang GUALERZI O.Claudio FABBRETTI Attilio GIULIODORI Anna Maria MA Hong-Xia HE Cheng-Guang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49-2260,共12页
Objectiv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NA synthesis in cells is a widely used technique for monitoring cell viability,health,and metabolic rate.After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stimuli,both the internal reference g... Objectiv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NA synthesis in cells is a widely used technique for monitoring cell viability,health,and metabolic rate.After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stimuli,both the internal reference gene and target gene would be degraded.As a result,it is imperative to consider the accurate capture of nascent RNA and the detection of transcriptional levels of RNA following environmental stimulation.This study aims to create a Click Chemistry method that utilizes its property to capture nascent RNA from total RNA that was stimulated by the environment.Methods The new RNA was labeled with 5-ethyluridine(5-EU)instead of uracil,and the azido-biotin medium ligand was connected to the magnetic sphere using a combination of“Click Chemistry”and magnetic bead screening.Then the new RNA was captured and the transcription rate of 16S rRNA was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molecular beacon(M.B.)and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Results The bacterial nascent RNA captured by“Click Chemistry”screening can be used as a reverse transcription template to form cDNA.Combined with the fluorescent molecular beacon M.B.1,the synthesis rate of rRNA at 37℃is 1.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at 15℃.The 16S rRNA gene and cspI gene can be detected by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it was found that the measured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t 25℃and 16℃when analyzed with nascent RNA rather than total RNA,enabling accurate detection of RNA transcription rates.Conclusion Compared to other article reported experimental methods that utilize screening magnetic columns,the technical schem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is more suitable for bacteria,and the operation steps are simple and easy to implement,making it an effective RNA capture method for researc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cent RNA selection Click Chemistry fluorescence molecular beacon
下载PDF
新型结构活性天然产物的识别与获取新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屈晶 方唯硕 +1 位作者 庾石山 于德泉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12,共7页
天然产物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发现新型结构的活性化合物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新型结构的活性天然化合物仍是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天然产物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新方法,对天然资源样品... 天然产物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发现新型结构的活性化合物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新型结构的活性天然化合物仍是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天然产物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新方法,对天然资源样品进行快速分析,在微克级水平高效、快速地鉴定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天然化合物结构。LC/MS(LC/MSn)、LC/NMR、LC/NMR/MS、LC/SPE/NMR/MS等色谱-波谱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是对天然产物进行化学筛选的有效手段,能够达到快速识别和锁定并有针对性地分离获取新型结构化合物的目的。将亲和色谱法与色谱-波谱联用技术结合起来,即将活性筛选与化学筛选在线集成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活性天然产物发现的效率和几率,加快药物先导化合物和创新药物的研制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研究 色谱-波谱联用技术 化学筛选 亲和色谱
下载PDF
微生物来源先导化合物的研究策略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辂 褚以文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2-167,共6页
随着基因组研究、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先导化合物重要来源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如何发掘其化学结构多样性并提高发现效率成为开发微生物药物的重点。针对微生物来源先导化合物发现流程的主要环节,从产生菌、发酵... 随着基因组研究、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先导化合物重要来源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如何发掘其化学结构多样性并提高发现效率成为开发微生物药物的重点。针对微生物来源先导化合物发现流程的主要环节,从产生菌、发酵培养、供筛样品库的建立模式、生物活性筛选和化学筛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初步探讨了建立国家微生物代谢产物筛选联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先导化合物 发酵 排重 生物筛选 化学筛选
下载PDF
红树林放线菌分离鉴定及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弯弯 任建 +1 位作者 王蔷 洪葵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4年第2期51-58,共8页
以采集自四个红树林地点的16份混合土壤为研究材料,选用7种选择性培养基,共分离获得330株放线菌。其中217株菌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近75%菌株属于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其他还包括多形态孢菌属(Polymorphospora),疣孢菌属(V... 以采集自四个红树林地点的16份混合土壤为研究材料,选用7种选择性培养基,共分离获得330株放线菌。其中217株菌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近75%菌株属于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其他还包括多形态孢菌属(Polymorphospora),疣孢菌属(Verrucosispora)等小单孢菌科的2个属和非小单孢菌科的9个属。采用美蓝酶标仪法对所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共50株菌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51650)、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有不同程度抗性。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有生物活性的菌株进行化学筛选,最后确定了5株可能产新颖化合物的小单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 选择性分离 抗菌活性 化学筛选
下载PDF
表观遗传调控滇重楼内生真菌活性物质的合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上川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9-25,共7页
提出化学表观筛选——分子遗传平台策略,利用表观遗传理论调控滇重楼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化学表观遗传筛选是对真菌进行高通量化学表观抑制剂的筛选,旨在经济快捷地获得抗菌活性物质合成受到表观调控的菌株;建立分子遗传平台... 提出化学表观筛选——分子遗传平台策略,利用表观遗传理论调控滇重楼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化学表观遗传筛选是对真菌进行高通量化学表观抑制剂的筛选,旨在经济快捷地获得抗菌活性物质合成受到表观调控的菌株;建立分子遗传平台是根据同源基因克隆真菌的相关表观遗传酶类基因,靶向改变表观遗传酶类的表达,旨在获得遗传稳定性高的改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调控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物质 化学表观筛选 分子遗传平台
下载PDF
抗生素和干扰素
16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交沙霉素 微载体培养 细胞系 金羊毛链霉菌 抗真菌剂 青霉 离子交换柱层析 次级代谢物 化学筛选 离心沉淀
下载PDF
埕北油田弱碱三元复合驱可行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义刚 卢祥国 +1 位作者 张运来 王晓燕 《海洋石油》 CAS 2009年第3期31-36,共6页
埕北油田具有原油黏度高、油层渗透能力强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储量大,而生产平台工作时间已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急需高效、快速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埕北油藏地质、流体性质和开发现状,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 埕北油田具有原油黏度高、油层渗透能力强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储量大,而生产平台工作时间已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急需高效、快速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埕北油藏地质、流体性质和开发现状,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了聚合物溶液、三元复合体系和改性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和调驱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三元复合体系相比较,添加入Cr^3+后得到的改性三元复合体系在黏度和界面张力性质方面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在化学费用相近条件下,“调剖+三元复合驱”和改性三元复合驱要比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好,采收率增幅可以达到15%以上。推荐埕北油田采用弱碱三元复合驱,三元复合体系配方组成为“大庆超高”聚合物(CP=1600~1800mg/L)+弱碱Na2CO3(CA=0.6%~1.0%)+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Cs=0.10%~0.15%)+有机铬(聚:Cr^3+=120:1~240:1)”,段塞组合方式为“0.025~0.05 PV Cr^3+聚合物凝胶+0.12~0.15PV三元复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复合驱 化学筛选 黏度 界面张力 调驱效果 实验研究
下载PDF
Kinetics of Hydrogenolysis of Glycerol to Propylene Glycol over Cu-ZnO-Al2O3 Catalysts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志明 李浔 +3 位作者 曾天鹰 洪闻彬 程振民 袁渭康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84-390,共7页
A series of Cu-ZnO-Al2O3 catalysts with various metal compositions of Cu/Zn/Al were prepared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and screened for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to propylene glycol.The catalyst with a Cu/Zn/Al mol... A series of Cu-ZnO-Al2O3 catalysts with various metal compositions of Cu/Zn/Al were prepared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and screened for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to propylene glycol.The catalyst with a Cu/Zn/Al molar ratio of 1:1:0.5 exhibi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glycerol hydrogenolysis,and thus selected for kinetic investigation.Under elimination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diffusion limitation,kinetic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an isothermal fixed-bed reactor at a hydrogen pressure range of 3.0-5.0 MPa and a temperature range of 493-513 K. Based on a dehydration-hydrogenation two-step hydrogenolysis mechanism,a two-site Langmuir-Hinshelwood kinetic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glycerol,acetol and propylene glycol was proposed and successfully fitted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between observed and predicted outlet concentrations of glycerol and propylene glycol were 6.3%and 7.6%,respectively.The kinetic and adsorption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fourth-order Runge-Kutta method together with the Rosenbrock algorithm.The activation energies for dehydration and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were 86.56 and 57.80 kJ·mol-1,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TICS HYDROGENOLYSIS GLYCEROL propylene glycol catalyst
下载PDF
Enhancing recovery of uranium column bioleaching by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kinetic modeling 被引量:5
19
作者 H. ZARE TAVAKOLI M. ABDOLLAHY +1 位作者 S. J. AHMADI A. KHODADADI DARBA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691-2703,共13页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nhance the column bioleaching recovery of uranium ore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Seven factor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significance on bioleaching using a Plackett-Burman factorial desig...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nhance the column bioleaching recovery of uranium ore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Seven factor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significance on bioleaching using a Plackett-Burman factorial design.Four significant variables([Fe2+]initial,pH,aeration rate and inoculation percent)were selected for the optimization studies.The effect of these variables on uranium bioleaching was studied using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The optimal values of the variables for the maximum uranium bioleaching recovery(90.27±0.98)%were as follows:[Fe2+]initial=2.89g/L,aeration rate420mL/min,pH1.45and inoculation6%(v/v).[Fe2+]initial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parameter.The maximum uranium recovery from the predicted models was92.01%.This value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experimental value.The analysis of bioleaching residue of uranium ore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confirmed the formation of K-jarosite on the surface of minerals.By using optimal conditions,uranium bioleaching recovery is increased at column and jarosite precipitation is minimized.The kinetic model showed that uranium recovery has a direct relation with ferric ion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umn bioleaching uranium ore SCREENING optimization kinetic model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下载PDF
实验室内原油脱水及其对原油物性的影响
20
作者 刘丽华 《中国化工贸易》 2012年第7期167-167,共1页
在原油分析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原油脱水,特别是稠油特稠油其脱水难度更大,综合脱水法是实验室内原油脱水中比较理想的方法,不同的原油脱水方法会对原油某些物性产生影响,本文探索了不同实验方法对原油部分物性的影响.
关键词 原油脱水 稠油 特稠油 原油物性 化学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