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丁富贵(综述) 禹蓉 董卫国(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85-888,共4页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特征是结直肠发生数百个腺瘤性息肉,如果不进行治疗,终生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高达100%。目前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定期内镜下监测并切除较大息肉以及预防性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手术后多...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特征是结直肠发生数百个腺瘤性息肉,如果不进行治疗,终生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高达100%。目前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定期内镜下监测并切除较大息肉以及预防性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手术后多发生储袋炎、吻合口狭窄、继发硬纤维瘤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化学预防药物或延迟其病情进展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二十碳五烯酸、姜黄素、二甲双胍等可能成为有希望的化学预防剂。文章对近年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化学预防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化学预防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紫草素化学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黄彩梅 陈建凤 +2 位作者 余思云 李铭旸 胡国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06-612,619,共8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E_(2)相关因子2(Nrf2/NQO1)信号通路探讨紫草素(SK)对子宫内膜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SK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抑制作用;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 目的:基于核因子E_(2)相关因子2(Nrf2/NQO1)信号通路探讨紫草素(SK)对子宫内膜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SK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抑制作用;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K对Ishikawa细胞NQO1、Nrf2、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构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分为SK组、甲地孕酮组、对照组。计算各组的肿瘤抑制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QO1、Nrf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m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实验表明SK对Ishikawa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雌激素环境下SK具有促进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体内结果表明SK组对Ishikawa细胞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RT-PCR法结果显示表明SK在体内能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SK参与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Nrf2/NQO1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通过防止雌激素氧化还原反应发挥化学预防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紫草素 氧化应激 Nrf2/NQO1信号通路 ISHIKAWA细胞 裸鼠移植瘤 化学预防 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下载PDF
肝癌化学预防新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婧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97-600,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即使是在外科根治术后,其复发率亦极高。对高危人群控制这种肿瘤的高发率是化学预防的目标。癌的化学预防,是指用特定的天然或合成的化学制剂去逆转、抑制阻止癌的发生,作为一种癌控制的新方法,...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即使是在外科根治术后,其复发率亦极高。对高危人群控制这种肿瘤的高发率是化学预防的目标。癌的化学预防,是指用特定的天然或合成的化学制剂去逆转、抑制阻止癌的发生,作为一种癌控制的新方法,可获得显著成效。本文综述了维甲酸类、干扰素、奥替普拉、COX-2抑制剂、硒、姜黄素及叶绿酸在肝细胞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化学预防是肿瘤学中出现的一个新领域,人类将会从中受益匪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化学预防 化学预防
下载PDF
肝癌的化学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汪芸 段小娴 《四川肿瘤防治》 2005年第4期277-280,共4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全球有500,000新发病例,5年死亡率超过95%,且50%以上新发肝癌病例在我国大陆[1].尽管医学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肝癌的死亡率并未下降,且近20年...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全球有500,000新发病例,5年死亡率超过95%,且50%以上新发肝癌病例在我国大陆[1].尽管医学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肝癌的死亡率并未下降,且近20年来还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化学预防 化学预防
下载PDF
肝癌化学预防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华 孙昌盛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26-27,共2页
化学预防是癌症预防的新策略 ,自 80年代以来肝癌化学预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从癌症化学预防理论依据、肝癌化学预防剂、化学预防 (干预 )试验等方面对肝癌化学预防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癌 化学预防 化学预防 疾病控制
下载PDF
癌化学预防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林 黄星培 康忠玉 《职业卫生与病伤》 1999年第1期52-54,共3页
癌化学预防是用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剂逆转、控制或阻断癌变的发生和发展,减少恶性肿瘤生成。〔1~4〕近年来,癌经学预防成为癌症控制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已有几十种化学预防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癌化学预防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癌化学预防是用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剂逆转、控制或阻断癌变的发生和发展,减少恶性肿瘤生成。〔1~4〕近年来,癌经学预防成为癌症控制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已有几十种化学预防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癌化学预防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癌化学预防剂从70年代始,迄今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化学预防 研究进展 化学预防 药理机制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癌的化学预防作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付招娣 曹玉 +2 位作者 王凯风 徐少锋 韩锐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69-873,共5页
背景与目的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药食两用植物中,其开发利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依据癌发生、发展的多阶段理论,选用经典的动物模型,从多个靶点探讨白藜芦醇对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抗Ames法、抗微核法检测白藜芦醇抗... 背景与目的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药食两用植物中,其开发利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依据癌发生、发展的多阶段理论,选用经典的动物模型,从多个靶点探讨白藜芦醇对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抗Ames法、抗微核法检测白藜芦醇抗突变作用。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胀和小鼠表皮组织中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来判断其抗促癌作用。通过检测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二阶段乳头状瘤模型全面观察其对肿瘤发生的抑制作用。结果白藜芦醇可以明显减少致癌剂诱发的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0回复突变菌落数,每皿用量100μg对甲基磺酸甲酯作用的抑制率达42.2%,每皿200μg对苯并芘作用的抑制率达91.8%。提前灌喂白藜芦醇可以显著对抗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增加,并呈现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将白藜芦醇以每日30mg/kg剂量灌喂6天,能有效减轻致炎剂引起的小鼠耳部急性炎性反应。以每日180mg/kg剂量给药3天,对巴豆油激发的小鼠表皮组织鸟氨酸脱羧酶活性增高抑制率达69.3%。应用白藜芦醇可以推迟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发生时间,降低肿瘤发生率,减少平均荷瘤数。结论白藜芦醇在癌发生的突变、促癌及演进各阶段均可发挥积极的对抗作用。作为癌化学预防剂,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化学预防 抗始发突变 抗促癌
下载PDF
食管癌的化学预防 被引量:15
8
作者 林培中 陈志峰 +7 位作者 侯浚 刘恬格 王继信 丁镇伟 郭黎平 李绍森 孟凡书 杜成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3-418,共6页
目的  为在扩大的人群中验证和推广河南林县河顺乡“七五”攻关成果 ,自1 992年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省磁县 9个乡 ,进行食管癌前病变的药物阻断治疗研究。方法  通过 40~ 6 5岁人群的食管细胞学普查 ,检出食管重增 3990例 ,轻增 5 34 ... 目的  为在扩大的人群中验证和推广河南林县河顺乡“七五”攻关成果 ,自1 992年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省磁县 9个乡 ,进行食管癌前病变的药物阻断治疗研究。方法  通过 40~ 6 5岁人群的食管细胞学普查 ,检出食管重增 3990例 ,轻增 5 34 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重增和轻增治疗组分别服用中药增生平片和核黄素钙片 ,对照组均服用安慰剂。服药 3年后食管细胞学复查。结果  重增治疗组癌变相对危险度( RR) =0 .5 0 ,95 % CI=0 .33~ 0 .75 ,抑癌率 49.9% ;同时根据细胞学五级六类分级标准计算整体疗效 ,以对照组为标准组 ,其 Ridit=0 .5 8,95 % CI=0 .5 6~ 0 .6 0。轻增组的结果分别为 Ridit=0 .5 9,95 % CI=0 .5 7~ 0 .6 1 ;RR=0 .80 ,95 % CI=0 .5 2~ 1 .2 2 ,抑癌率 2 0 .4%。结论  本次结果与河南省林县大人群的阻断结果一致 ,表明增生平阻断食管癌前病变、预防食管癌的效果是肯定的。整体疗效显示 ,轻增人群服用核黄素钙片也有一定的潜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化学预防 增生平 核黄素
下载PDF
大肠癌化学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明武 沈志祥 邓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关键词 大肠癌 化学预防 研究进展 抗氧化剂 化学预防 中间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茶叶和茶多酚与肿瘤的化学预防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潘宏铭 郑树 吴金民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6-49,共4页
茶叶和茶多酚与肿瘤的化学预防作用潘宏铭,郑树,吴金民浙江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杭州310009)茶叶(Tea,Camelliasinensis)首先由我国发现和利用,现已有30多个国家栽培,每年生产茶叶250万吨,行销... 茶叶和茶多酚与肿瘤的化学预防作用潘宏铭,郑树,吴金民浙江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杭州310009)茶叶(Tea,Camelliasinensis)首先由我国发现和利用,现已有30多个国家栽培,每年生产茶叶250万吨,行销世界各地,是世界上最受人们推崇的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肿瘤 化学预防 预防
下载PDF
茶多酚在树肝癌形成中的化学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骥 李瑗 +8 位作者 张丽生 苏建家 欧超 杨春 班克臣 段小娴 岳惠芬 韦薇 欧胜敬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黄曲霉素B1(AFB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发树肝细胞癌作用的影响。方法 成年树分成三组:A组(AFB1+HBV+茶多酚组)、B组(AFB1+HBV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实验期间定期抽血检查HBV感染标志和进行剖腹手术取肝组织活...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黄曲霉素B1(AFB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发树肝细胞癌作用的影响。方法 成年树分成三组:A组(AFB1+HBV+茶多酚组)、B组(AFB1+HBV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实验期间定期抽血检查HBV感染标志和进行剖腹手术取肝组织活检,观察各组肝癌发生率、肝癌出现时间、HBV感染持续时间,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形成过程中p53、bcl- 2、bax、survivin、GSTA1、SOD1、IL -2和SCF等蛋白在各组各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实验第90、105、120、135、150、165周各个时段中,A组的肝癌发生率均低于B组;A组首例肝癌出现时间及肝癌平均出现时间均晚于B组;A组HBV感染标志(HBsAg,HBeAg和HBcAb)的平均持续时间短于B组;在诱癌中期(实验第60 周)及肝癌组织内突变型p53、凋亡抑制基因bcl -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均为A组低于B组。但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大部分无显著性。结论 茶多酚对黄曲霉毒素B1和HBV诱发树肝癌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树体内的HBV感染标志的消除。茶多酚可能是通过促进终致癌物的解毒、抗氧化作用、提高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起到预防树肝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肝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化学预防 树嗣
下载PDF
槲皮素的癌化学预防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罗玲 吴凯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8-379,共2页
化学预防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的发生或使肿瘤细胞分化逆转。对近 5年来槲皮素的癌化学预防作用及其机制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 槲皮素 肿瘤 化学预防作用 天然化合物
下载PDF
食管癌的化学预防 被引量:5
13
作者 连小赟 陈谦 +2 位作者 张小智 李明众 吴向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5-166,169,共3页
关键词 食管癌 化学预防 异硫氰酸盐 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剂 茶多酚
下载PDF
植物活性成分与癌症的化学预防 被引量:20
14
作者 卢志强 娄红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3-566,共4页
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有效的抑制癌变过程 ,其作为潜在的化学预防药物开发前景广阔。综述了几类主要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癌症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活性成分 癌症 化学预防
下载PDF
鼻咽癌前病变及癌的化学预防与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海英 赵明伦 +5 位作者 唐慰萍 沈淑静 王辉云 卢圣贤 区宝祥 黄培垠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癌的诊断与治疗虽有很大进展,但均在癌发生后进行,当前国际趋向致力于癌前的化学预防(Chem-ical Prevention),鼻咽癌前的化学预防与治疗国际上极少报道,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鼻咽粘膜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研... 癌的诊断与治疗虽有很大进展,但均在癌发生后进行,当前国际趋向致力于癌前的化学预防(Chem-ical Prevention),鼻咽癌前的化学预防与治疗国际上极少报道,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鼻咽粘膜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研究鼻咽粘膜的不典型增生及癌变过程,以及寻找预防癌变的药物,以降低癌前病变的癌变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化学预防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四神丸对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化学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曹阳 赵丹玉 +1 位作者 柴纪严 田振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化学预防作用。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神丸口服给药组和四神丸灌肠给药组4组。以40mg/g 1,2-二甲肼(DMH)腹腔注射、20g/L右旋葡聚糖苷钠(DSS)饮用水诱导小鼠...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化学预防作用。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神丸口服给药组和四神丸灌肠给药组4组。以40mg/g 1,2-二甲肼(DMH)腹腔注射、20g/L右旋葡聚糖苷钠(DSS)饮用水诱导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模型。口服和灌肠四神丸组分别给予0.2mL四神丸浸膏剂(生药浓度2g/mL),共21周后,观察小鼠脾脏、胸腺、结肠质量,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和四神丸对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四神丸可以明显改善小鼠DMH+DSS诱癌过程中胸腺等组织的改变和恶病质状态,同时四神丸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并降低成癌率。但口服和灌肠两种给药方式对结果没有影响。结论:四神丸能抑制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 结肠炎 结肠癌 化学预防
下载PDF
丹酚酸B对口腔癌的化学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娅 邹德荣 周曾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二甲基苯丙蒽(DMBA)诱导的金地鼠颊囊黏膜癌变的化学预防作用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金地鼠随机分四组。连续6周(每周3次)在A组(n=20)和B组(n=20)动物右侧颊囊黏膜涂搽DMBA诱发口腔癌,C组(n=10)动物右侧...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二甲基苯丙蒽(DMBA)诱导的金地鼠颊囊黏膜癌变的化学预防作用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金地鼠随机分四组。连续6周(每周3次)在A组(n=20)和B组(n=20)动物右侧颊囊黏膜涂搽DMBA诱发口腔癌,C组(n=10)动物右侧颊囊黏膜涂搽丙酮,D组(n=10)动物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从第7周开始B组和D组动物每天给予丹酚酸B溶液灌胃(10 mg/kg),干预癌变过程;A组和C组动物每天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2周。实验结束时处死所有动物,取颊囊黏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对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后计数血管密度。结果丹酚酸B能显著降低金地鼠颊囊黏膜癌的发生率(P<0.01),并能抑制癌变过程中新生血管的形成(P<0.005)。结论丹酚酸B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口腔癌化学预防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口腔癌 化学预防 血管生成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大肠癌化学预防 被引量:8
18
作者 梅俏 于皆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9-502,共4页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 ,长期服用NSAIDs可以预防大肠肿瘤的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NSAIDs抑制Cox 2合成PG有关 ,另外促进凋亡和抗氧化等也是NSAIDs作用机制之一 ,无胃肠道副作用的新的选择性Cox 2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大肠肿瘤的化...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 ,长期服用NSAIDs可以预防大肠肿瘤的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NSAIDs抑制Cox 2合成PG有关 ,另外促进凋亡和抗氧化等也是NSAIDs作用机制之一 ,无胃肠道副作用的新的选择性Cox 2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大肠肿瘤的化学预防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大肠癌 化学预防 环氧酶
下载PDF
8-烯丙基山竹醇在口腔鳞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海涛 曹菁 +3 位作者 韩超明 宿颖 张辛燕 陈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评估8-烯丙基山竹醇在口腔鳞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以不同浓度的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细胞,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建立对二甲... 目的评估8-烯丙基山竹醇在口腔鳞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以不同浓度的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细胞,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建立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地鼠颊囊异常增生模型,阴性对照为不做处理,阳性对照为左侧颊囊涂DMBA 3周,实验组为涂DMBA 3周后分别涂0. 5、1. 0 mmol/L山竹醇或8-烯丙基山竹醇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左侧颊囊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均可抑制CAL27细胞增殖,且呈一定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药物作用72 h,8-烯丙基山竹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 13±2. 55)μmol/L,明显低于山竹醇的(32. 20±3. 24)μmol/L (t=8. 008,P=0. 001);两种药物同种浓度作用效果相比,8-烯丙基山竹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山竹醇,以10 (24 h:t=8. 012,P=0. 001; 48 h:t=5. 939,P=0. 001; 72 h:t=12. 551,P=0. 001)和20μmol/L (24 h:t=8. 887,P=0. 001; 48 h:t=9. 324,P=0. 002; 72 h:t=5. 361,P=0. 002)浓度时差异最为显著。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用药组20μmol/L浓度时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4. 1±0. 4)%和(23. 6±0. 6)%,明显低于10μmol/L浓度时(55. 6±2. 8)%(t=6. 894,P=0. 019)和(31. 0±0. 6)%(t=15. 556,P=0. 001); 10 (t=14. 682,P=0. 003)和20μmol/L (t=51. 514,P=0. 001)浓度时8-烯丙基山竹醇对CAL27细胞菌落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山竹醇。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用药12 h时,10和20μmol/L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16. 00±4. 55)%(t=3. 139,P=0. 026)和(3. 00±3. 16)%(t=6. 608,P=0. 001),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0. 33±7. 64)%; 10和20μmol/L 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16. 25±3. 86)%(t=3. 245,P=0. 023)和(6. 00±2. 65)%(t=5. 214,P=0. 006),也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0. 33±7. 64)%。用药24 h时,10和20μmol/L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23. 75±4. 57)%(t=4. 718,P=0. 005)和(5. 75±1. 50)%(t=10. 432,P=0. 001),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45. 33±7. 64)%; 10和20μmol/L 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23. 50±2. 38)%(t=5. 529,P=0. 003)和(11. 67±2. 31)%(t=7. 308,P=0. 002),也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45. 33±7. 64)%。20μmol/L浓度作用24 h时,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明显低于8-烯丙基山竹醇(t=4. 151,P=0. 009)。凋亡实验结果显示,10μmol/L时,山竹醇组的早期凋亡率为(5. 00±0. 1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 57±0. 21)%(F=70. 950,P=0. 001)。20μmol/L时,山竹醇组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分别为(5. 90±0. 78)%(t=39. 384,P=0. 001)和(9. 73±1. 67)%(t=10. 101,P=0. 001),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早期凋亡率为(4. 63±1. 1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t=4. 511,P=0. 041)。同种浓度作用效果相比较,8-烯丙基山竹醇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明显弱于山竹醇(10μmol/L:t=5. 982,P=0. 004; 20μmol/L:t=8. 578,P=0. 001)。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0. 5 mmol/L山竹醇处理组(t=2. 546,P=0. 031)、0. 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3. 485,P=0. 008)、1. 0 mmol/L山竹醇处理组(t=4. 556,P=0. 001)和1. 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5. 393,P=0. 001)地鼠的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面积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0. 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2. 130,P=0. 046)、1. 0 mmol/L山竹醇处理组(t=3. 434,P=0. 010)和1. 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 518,P=0. 004)地鼠的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面积也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1. 0 mmol/L山竹醇处理组(t=2. 793,P=0. 023)和1. 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 997,P=0. 001)均明显低于0. 5 mmol/L山竹醇处理组。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t=7. 563,P=0. 001)、0. 5 mmol/L山竹醇处理组(t=2. 862,P=0. 029)、0. 5 mmol/L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 693,P=0. 002)、1. 0 mmol/L山竹醇处理组(t=5. 071,P=0. 002)和1. 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5. 133,P=0. 001)地鼠的BrdU增殖指数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0. 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3. 724,P=0. 007)、1. 0 mmol/L山竹醇处理组(t=7. 000,P=0. 001)和1. 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 413,P=0. 003)均明显低于0. 5 mmol/L山竹醇处理组。结论 8-烯丙基山竹醇可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对DMBA诱导的地鼠口腔颊囊异常增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与山竹醇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竹醇 8-烯丙基山竹醇 口腔鳞癌 化学预防
下载PDF
Zyflamend对实验性口腔癌前病变化学预防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芳 孙正 +2 位作者 吴洪儒 陈晓欣 李宁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通过局部应用抗炎中药混合制剂Zyflamend,观察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benz[α]anthracene,DMBA)诱发金黄地鼠口腔癌前病变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实验分5组:阴性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用0.5%的DMBA涂于左侧颊囊,每周3次,涂3周,再随... 目的通过局部应用抗炎中药混合制剂Zyflamend,观察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benz[α]anthracene,DMBA)诱发金黄地鼠口腔癌前病变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实验分5组:阴性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用0.5%的DMBA涂于左侧颊囊,每周3次,涂3周,再随机分为4组,阳性对照组不用药物治疗,其余3组用低、中、高浓度Zyflamend进行治疗,每周涂药3次,第4周末处死动物,处死前2h腹腔注射50mg/kg的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取左侧颊囊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低、中、高浓度Zyflamend治疗后,每平方毫米炎症细胞的数量分别为54.70±38.73、36.90±8.63和35.23±15.13,各组与阳性对照组(158.65±56.12)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增生的灶数分别为2.31±0.94,1.40±1.31和1.16±0.52,对照组为4.60±3.63;异常增生的灶数分别为2.10±1.78,1.80±0.94和1.03±0.97,对照组为3.47±2.03。中、高浓度治疗组BrdU增殖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抗炎中药混合制剂Zyflamend对DMBA诱发的金黄地鼠口腔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和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flamend 口腔癌前病变 炎症 化学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