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物结合水氢同位素指示化学风化程度?
1
作者 杨承帆 杨守业 苏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290-291,共2页
化学风化作为地球表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过程,起着联系地球表层各圈层的纽带作用,在对地球不同圈层中元素进行再分配的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全球气候,因此化学风化与各圈层相互作用研究己成为近年来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 化学风化作为地球表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过程,起着联系地球表层各圈层的纽带作用,在对地球不同圈层中元素进行再分配的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全球气候,因此化学风化与各圈层相互作用研究己成为近年来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Lupker et al., 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程度 氢同位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结合水 圈层相互作用 矿物 地球表层 全球气候
下载PDF
茂陵花岗岩石刻化学风化程度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刚 相建凯 董少华 《文博》 2017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在茂陵陵墓附近采集2块岩性与石刻本体相同的花岗岩样品,首先选取反映岩石风化程度的7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并进行投点比对,然后通过磨制岩石薄片进行镜下观察。发现样品中表层的碱、碱土金属与内部相比有极少量淋失,Fe、Al氧化物并未富集... 在茂陵陵墓附近采集2块岩性与石刻本体相同的花岗岩样品,首先选取反映岩石风化程度的7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并进行投点比对,然后通过磨制岩石薄片进行镜下观察。发现样品中表层的碱、碱土金属与内部相比有极少量淋失,Fe、Al氧化物并未富集,SiO_2表现稳定。在电子显微镜下对样品岩石薄片进行观察,发现只有少量长石表面发生轻微蚀变生成绢云母,而角闪石和黑云母同样没有发现明显蚀变。据此可以确定样品的化学风化程度为微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陵石刻 花岗岩 化学风化程度 风化物质指数
下载PDF
亚热带小流域花岗岩化学风化及CO_(2)消耗速率研究
3
作者 肖洒 赵雨晴 张幼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5-384,共10页
文章选择深圳市的亚热带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采集流域内降水、泉水、岩石及风化残积土样品,分析所有样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探讨流域水体的化学成分组成和主要成分来源以及岩石化学风化程度和风化趋势,结合流域水文气象... 文章选择深圳市的亚热带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采集流域内降水、泉水、岩石及风化残积土样品,分析所有样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探讨流域水体的化学成分组成和主要成分来源以及岩石化学风化程度和风化趋势,结合流域水文气象数据估算了花岗岩化学风化速率及CO_(2)消耗速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主要受控于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花岗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为47.15~57.47,残积土的CIA为59.24~82.71。A-CN-K三角图指示风化初期Na,Ca活泼性元素流失,风化中后期K元素流失,Al元素逐渐富集。花岗岩的平均化学风化速率为14.40 m/Myr。岩性、离子径流通量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可能是造成化学风化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大气酸沉降对岩石风化的贡献约占总化学风化量的11.73%。研究区平均CO_(2)消耗速率为0.59×10^(6) mol/(km^(2) yr),酸雨使得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对大气/土壤中CO_(2)的消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化学风化程度 化学风化速率 CO_(2)消耗率
下载PDF
化学蚀变指数(CIA)及其在新元古代碎屑岩中的应用 被引量:253
4
作者 冯连君 储雪蕾 +1 位作者 张启锐 张同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39-544,共6页
化学蚀变指数(CIA)首先是作为一个判断源区化学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被广泛应用的,它的表达式通常表示为:CIA={x(Al2O3)/[x(Al2O3)+x(CaO*)+x(Na2O)+x(K2O)]}×100,主成分均指摩尔分数,CaO*仅为硅酸盐中的CaO.利用CIA分析湖南石门杨... 化学蚀变指数(CIA)首先是作为一个判断源区化学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被广泛应用的,它的表达式通常表示为:CIA={x(Al2O3)/[x(Al2O3)+x(CaO*)+x(Na2O)+x(K2O)]}×100,主成分均指摩尔分数,CaO*仅为硅酸盐中的CaO.利用CIA分析湖南石门杨家坪剖面的新元古代地层,发现冰期沉积物(南沱组、东山峰组)的CIA值(60~70)和间冰期沉积物(湘锰组)CIA值(70~75)分别反映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化学风化特点,并且根据渫水河组CIA值(55~70)可以判断渫水河组可能也是冰期的沉积产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A-CN-K图解判断沉积岩源岩成分,因为样品点在三角图解中投影点的趋势线与Pl-Ksp连线的交点代表的是源岩斜长石和钾长石的比率.据此初步判断渫水河组源岩成分是南秦岭-扬子地区元古宙TTG岩石.此外,钾交代作用在前寒武纪普遍发育,在A-CN-K图解中表现为样品点的趋势线向右偏离预测的风化趋势线,渫水河组的样品点就表现出这样的特征,可以判断渫水河组钾交代作用发育.样品的选取是进行CIA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首先样品的岩性最好是细屑岩,这样可以排除分选作用对源岩成分的改造;其次,需要考虑去除成岩作用过程中加入的K2O;再次,利用ICV这个化学指标来判断沉积再循环作用对沉积物成分的改造,ICV大于1意味着沉积再循环作用的影响很小,所以选取ICV大于1的细屑岩样品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蚀变指数(CIA) 钾交代 源岩成分 化学风化程度 新元古代 杨家坪剖面
下载PDF
广东惠东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苑鸿庆 李社宏 +2 位作者 缪秉魁 严松 粟阳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7-1275,共9页
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广东惠东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风化壳中元素含量及配分特点总体上取决于母岩,但稀土元素在继承母岩稀土元素的基础上含量进一步富集,且各风化层中元素含量变化与风化作用之... 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广东惠东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风化壳中元素含量及配分特点总体上取决于母岩,但稀土元素在继承母岩稀土元素的基础上含量进一步富集,且各风化层中元素含量变化与风化作用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WIG指数相较于CIA指数能更有效地描述风化壳风化强度,风化壳中稀土元素迁出富集与WIG指数及元素迁移系数具有一定规律性,轻稀土元素多在全风化层上部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在全风化层下部及半风化层明显迁入富集,Ce、Eu均具明显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化学风化程度 元素质量迁移系数 广东惠东地区
下载PDF
广东惠东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6
作者 苑鸿庆 申萍 +1 位作者 李社宏 郑佳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417-418,共2页
惠东地区位于广东东南部,燕山期花岗岩较为发育,在温润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花岗岩在地表易发生风化作用,稀土元素以离子形式淋滤至风化壳下部并吸附在矿物粘土表面,当稀土到具有开采价值的品位时,便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前人对... 惠东地区位于广东东南部,燕山期花岗岩较为发育,在温润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花岗岩在地表易发生风化作用,稀土元素以离子形式淋滤至风化壳下部并吸附在矿物粘土表面,当稀土到具有开采价值的品位时,便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前人对该矿床形成岩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广泛的讨论(岳书仓等,1989;陈炳辉等,1995),相对于成矿岩体,该区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显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化学风化程度 元素质量迁移系数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雀儿沟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6
7
作者 谢飞 梅惠杰 王幼平 《文物世界》 1996年第4期4-5,7-10,共6页
泥河湾盆地雀儿沟遗址试掘简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图一雀儿沟遗址地理位置图雀儿沟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桑干河北岸,在河北阳原县东城镇西水地村东约500米处。其东北距虎头梁村1000米,南距桑干河30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 泥河湾盆地雀儿沟遗址试掘简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图一雀儿沟遗址地理位置图雀儿沟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桑干河北岸,在河北阳原县东城镇西水地村东约500米处。其东北距虎头梁村1000米,南距桑干河30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0°09′56″,东经11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泥河湾层 石制品原料 文化遗址 旧石器时代中期 化学风化程度 旧石器遗址 叠层石 文化遗物 半锥体
下载PDF
湘西北南华系渫水河组寒冷气候成因的新证据 被引量:26
8
作者 冯连君 储雪蕾 +3 位作者 张启锐 张同钢 李禾 姜能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72-1178,共7页
杨家坪剖面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自从1980年以来,该剖面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关于渫水河组形成的古气候环境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渫水河组沉积的碎屑岩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渫水河组与其上覆的古城组(又称东山峰组)和南沱组的冰成... 杨家坪剖面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自从1980年以来,该剖面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关于渫水河组形成的古气候环境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渫水河组沉积的碎屑岩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渫水河组与其上覆的古城组(又称东山峰组)和南沱组的冰成岩石具有相似的CIA(化学蚀变指数)和CIW(化学风化指数)值.这意味着渫水河组和南沱组、古城组的沉积岩在沉积前具有相近的低等化学风化程度.因此,渫水河组也可能是在寒冷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属于冰期记录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杨家坪剖面 渫水河组 古城冰期 化学风化程度 古气候 寒冷气候 化学蚀变指数 化学风化指数
原文传递
Chemical weathering in Malay Peninsula and North Borneo:Clay mineralogy and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river surface sediments 被引量:4
9
作者 WANG Hao LIU ZhiFei +3 位作者 Edlic SATHIAMURTHY Christophe COLIN LI JianRu ZHAO YuL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Weathering products of silicate rocks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evaluating the continental chemical weathering on the Earth's surface and its mechanism.Clay mineralogy and major-element geochemistry of surface s... Weathering products of silicate rocks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evaluating the continental chemical weathering on the Earth's surface and its mechanism.Clay mineralogy and major-element geochemistry of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in major rivers of Malay Peninsula and North Borneo in the tropical Southeast Asian region are used to study the present chemical weathering process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ropical reg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lay mineral assemblage in Malay Peninsula consists dominantly of kaolinite(average 80%) and minor illite(average 17%),almost without chlorite and smectite,whereas in North Borneo it consists mainly of illite and chlorite,with minor amounts of kaolinite(average 14%) and no smectite.Total contents of illite and chlorite in both Northwest and Northeast Borneo are 84% and 87%,respectively.Major-element geochemical results of both bulk and clay-fraction sediments show intensive chemical weathering degree for both areas.Relatively,the chemical weathering degree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from Northeast Borneo,Northwest Borneo,to Malay Peninsula,and it is extremely intensive in Malay Peninsula.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in the tropical Southeast Asian region exampled by Malay Peninsula and Borneo,climatic condition of tropical warm temperature and East Asian monsoon rainfall is the first-order controlling factor on the chemical weathering,resulting in intensive chemical weathering throughout tropical areas,and tectonic activity and lithology of parent rocks are subordinate factors,which st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weathering products,forming completely different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between Malay Peninsula and Borne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minerals major elements fluvial sediments chemical weathering Malay Peninsula BORNE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