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艺学系谱——从艺文志分说
被引量:
1
1
作者
栾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5-7,14,共4页
文艺学系谱是对该学科刨根问底的寻思。艺文与文艺的字序、内涵及其演变的背景掩藏着学科征候群的根由。在中国文化史上,真正的根学术话题和元学科分类是“艺文志”。“艺文志”第一次将艺文整合,第一次将“志”的意义发挥透彻,第一次...
文艺学系谱是对该学科刨根问底的寻思。艺文与文艺的字序、内涵及其演变的背景掩藏着学科征候群的根由。在中国文化史上,真正的根学术话题和元学科分类是“艺文志”。“艺文志”第一次将艺文整合,第一次将“志”的意义发挥透彻,第一次将艺文志三字合称,创造性地建立了根元式的学术格局和大人文的艺文术语。根学术是指文史哲互根,元学科是指科教文一家。这种特点不利于披坚执锐的进取,却有助于化感通变的和合。在学科林立且壁垒森严的当今文教体制下,应提倡文史哲沟通中的化感通变和艺文志隐秀间的启蔽归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文志”
文艺学
根学术
元学科
有疆无疆
化感通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象美学建构:本体论误置与现象学重释
被引量:
9
2
作者
何光顺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72,共9页
当代美学家叶朗、朱志荣等注重从本体论角度建构中国的意象美学理论,提出"美在意象""美是意象"说,认为"意象"是美的"动态本体",其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种嫁接中西方美学理论话语的尝试充满着...
当代美学家叶朗、朱志荣等注重从本体论角度建构中国的意象美学理论,提出"美在意象""美是意象"说,认为"意象"是美的"动态本体",其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种嫁接中西方美学理论话语的尝试充满着难于调和的矛盾,"本体—现象"是西方哲学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二元对立关系,本体是绝对、静止和恒定的,现象则是动态、生成和过程化的。当借用本体论以界定"意象"时,就混淆了本体和现象的差异,就造成了本体论的误置。实际上,中国美学中的意象是反西方本体论的,是契合于西方现象学而又独具中国民族特征的化感通变思维,其在庄禅美学中体现为以物观物的天人合一的意象创造,在儒家美学统绪中却体现为以我观物的天人关系渐趋裂变中的意象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美在意象
美是意象
现象本体论
化感通变
思维
原文传递
题名
文艺学系谱——从艺文志分说
被引量:
1
1
作者
栾栋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出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5-7,14,共4页
文摘
文艺学系谱是对该学科刨根问底的寻思。艺文与文艺的字序、内涵及其演变的背景掩藏着学科征候群的根由。在中国文化史上,真正的根学术话题和元学科分类是“艺文志”。“艺文志”第一次将艺文整合,第一次将“志”的意义发挥透彻,第一次将艺文志三字合称,创造性地建立了根元式的学术格局和大人文的艺文术语。根学术是指文史哲互根,元学科是指科教文一家。这种特点不利于披坚执锐的进取,却有助于化感通变的和合。在学科林立且壁垒森严的当今文教体制下,应提倡文史哲沟通中的化感通变和艺文志隐秀间的启蔽归藏。
关键词
“艺文志”
文艺学
根学术
元学科
有疆无疆
化感通变
Keywords
yiwenzhi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t
racine academic learning
meta-discipline
frontier-non-frontier
co-interpretation and innov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象美学建构:本体论误置与现象学重释
被引量:
9
2
作者
何光顺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中文学院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72,共9页
基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度标志性成果培植课题“跨文化视域下的魏晋南北朝诗学主题词比较研究”(16BZCG0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学科科研创新团队“中外文化关键词互训研究”(299-X5217440)
文摘
当代美学家叶朗、朱志荣等注重从本体论角度建构中国的意象美学理论,提出"美在意象""美是意象"说,认为"意象"是美的"动态本体",其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种嫁接中西方美学理论话语的尝试充满着难于调和的矛盾,"本体—现象"是西方哲学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二元对立关系,本体是绝对、静止和恒定的,现象则是动态、生成和过程化的。当借用本体论以界定"意象"时,就混淆了本体和现象的差异,就造成了本体论的误置。实际上,中国美学中的意象是反西方本体论的,是契合于西方现象学而又独具中国民族特征的化感通变思维,其在庄禅美学中体现为以物观物的天人合一的意象创造,在儒家美学统绪中却体现为以我观物的天人关系渐趋裂变中的意象创造。
关键词
审美意象
美在意象
美是意象
现象本体论
化感通变
思维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艺学系谱——从艺文志分说
栾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意象美学建构:本体论误置与现象学重释
何光顺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