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浊毒方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无溶栓机会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国良 史春林 +4 位作者 陈建权 张海生 刘冬梅 刘大水 王玉超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4期691-693,共3页
目的观察化浊毒方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无溶栓机会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及出院时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进行统... 目的观察化浊毒方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无溶栓机会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及出院时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72.50%(P<0.05),出院时病残程度0级、1级、2级、3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4级、5级、6级、7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化浊毒方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无溶栓机会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毒方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 无溶栓机会 预后
下载PDF
基于大鼠肝星状细胞氧化应激探讨化浊解毒补肾方治疗绝经后女性肝纤维化机制
2
作者 郭敏 刘素彤 +6 位作者 张永华 张丽慧 徐文倩 杨竹青 刘镇亚 姚翠翠 王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88,I0009,I0010,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氧化应激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方治疗绝经后女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制备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和正常血清。将肝星状细胞... 目的通过研究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氧化应激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方治疗绝经后女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制备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和正常血清。将肝星状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氟维司群(ICI 182780,以下简记为ICI)组、中药组、中药+ICI组、雌二醇(estradiol,E2)组、E2+ICI组,随后按照分组处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环氧化酶-Ⅰ(cyclooxygenase-Ⅰ,COX-Ⅰ)、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ROS、MDA水平和α-SMA、collagenⅠ蛋白表达以及α-SMA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P<0.0001,P<0.001),SOD水平、cytochrome C、COX-Ⅰ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E2组ROS、MDA水平和α-SMA、collagenⅠ蛋白表达以及α-SMA平均荧光强度均有明显降低(P<0.0001,P<0.001,P<0.01,P<0.05),SOD水平、cytochrome C、COX-Ⅰ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001);与中药组和E2组比较,在各自加入ICI处理后,对应的ROS、MDA水平和α-SMA、collagenⅠ蛋白表达以及α-SMA平均荧光强度均有明显升高(P<0.0001,P<0.001,P<0.05),SOD水平和cytochrome C、COX-Ⅰ蛋白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0.001,P<0.05,P<0.01)。结论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可通过雌激素受体降低ROS、MDA水平和α-SMA、collagenⅠ蛋白表达以及α-SMA平均荧光强度,提高SOD水平和cytochrome C、COX-Ⅰ蛋白表达,从而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最终起到防治绝经后女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肝星状细胞 雌激素受体 肝纤维 应激
下载PDF
自拟化浊解毒疏肝方治疗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关婕婷 张秋香 +1 位作者 陈红艳 徐荣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7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根据徐荣谦教授的从肝论治的学术经验自拟化浊解毒疏肝方治疗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顺义医院符合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61例... 目的探讨根据徐荣谦教授的从肝论治的学术经验自拟化浊解毒疏肝方治疗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顺义医院符合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61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常规降糖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化浊解毒疏肝方,1剂/d,水煎300 mL,分2次服用,两组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血脂、BMI指数、WHR[腰围/臀围(cm)],B超检查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降低(P<0.05),BMI、餐后2 h血糖(2hPG)降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水平较低(P<0.05),中医证候评分较低(P<0.05)。结论自拟化浊解毒疏肝方治疗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血脂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疏肝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脂 血糖
下载PDF
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对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晓利 王志坤 +2 位作者 刘启泉 张纨 张娜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观察小归芍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 目的观察小归芍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及病理学积分,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胃脘胀闷、嗳气、嘈杂、寐差、胃凉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 05)。治疗组治疗后黏膜病变积分均降低(P <0. 05),且治疗组在改善黏膜白或花斑、血管透见及隆起结节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在改善萎缩、肠化积分及病理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PG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小归芍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病理组织学表现,调节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小归芍 胃蛋白酶原 内蕴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
原文传递
化浊解毒消痈方及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娄莹莹 李佃贵 +2 位作者 赵亚萍 孙润雪 霍耐月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消痈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柳氮磺胺吡啶组、化浊解毒消痈全方组、化浊方组、解毒方组、每组10只。以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建...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消痈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柳氮磺胺吡啶组、化浊解毒消痈全方组、化浊方组、解毒方组、每组10只。以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予化浊解毒消痈方31.8g/kg、化浊方19.3g/kg、解毒方19.3g/kg灌胃,SASP组予柳氮磺胺吡啶(0.5 g/kg)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每日以蒸馏水10ml/kg灌胃,均连续14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组织病理学、SOD含量、血清及结肠组织IFN-γ、IL-4、IFN-γ/IL-4变化情况。结果:化浊解毒消痈全方(31.8g/kg)、化浊方(19.3g/kg)、解毒方(19.3g/kg)和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0.5g/kg)可改善大鼠的一般情况,降低DAI评分,提高SOD含量,同时能降低血液及结肠组织中IFN-γ水平,提高IL-4水平,降低IFN-γ/IL-4比值,其中以化浊解毒消痈全方组(31.8g/kg)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化浊解毒消痈方药能显著改善造模大鼠症状,通过下调Th1细胞因子分泌和上调Th2细胞因子水平,恢复Th1/Th2平衡,发挥抗炎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痈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IFN-γ
原文传递
化浊解毒方对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HGF/c-Met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彦刚 吕静静 周盼盼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为浊...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在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拉坦五味丸,每日2次,每次1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一剂,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情况变化,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胃黏膜组织c-Me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其作用机制是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调控HGF、c-Met的表达水平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 内蕴证 HGF C-MET
原文传递
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IL-6、IL-10含量及结肠黏膜中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博林 贾雪梅 +6 位作者 才艳茹 郭芮彤 何芳 景璇 杨倩 胡婧楠 李刚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含量及结肠黏膜中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化浊解毒方组。采用2,4,6-三硝基苯...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含量及结肠黏膜中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化浊解毒方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建立UC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及相应药物。计算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IL-6、IL-10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血清IL-6含量、结肠黏膜中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10含量及结肠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与化浊解毒方组大鼠DAI评分、血清IL-6含量、结肠黏膜中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L-10含量及结肠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拉嗪组与化浊解毒方组大鼠结肠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6含量,升高血清抑炎因子IL-10含量,调节结肠黏膜T淋巴细胞的表达,从而减轻、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活动指数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CD4+ CD8+ 大鼠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化浊解毒软坚方对H22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IL-6和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美美 毛启远 +2 位作者 宋梦蝶 李晓宁 毛宇湘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软坚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H22肝癌荷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每组8只。在接种H22肝癌细胞24 h后中药组予化浊解毒软坚方配方颗粒水溶液0. 2 ml (含生药量752. 7 mg)灌...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软坚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H22肝癌荷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每组8只。在接种H22肝癌细胞24 h后中药组予化浊解毒软坚方配方颗粒水溶液0. 2 ml (含生药量752. 7 mg)灌胃,西药组给予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注射液0. 4 ml,联合组予化浊解毒软坚方配方颗粒水溶液灌胃和腹腔注射(剂量同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0. 2 ml灌胃。连续7天后,比较各组小鼠瘤重并计算抑瘤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 (IL-6)及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3 (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抑瘤率分别为48. 78%、53. 65%、71. 81%,联合组抑瘤作用更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瘤重、肿瘤组织中IL-6、STAT3蛋白表达均降低,并且联合组较中药组、西药组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化浊解毒软坚方可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从而有效调节肿瘤炎症微环境有关,可能为其治疗原发性肝癌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软坚 白细胞介素6 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3
原文传递
化浊解毒润肠方治疗热积型功能性便秘患者36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叶珊 陆庆革 +5 位作者 李凤红 李小海 胡泽 陈彤君 白国民 王清贤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45-850,共6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润肠方治疗热积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热积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治疗,服用方法:A剂、B剂各1包,同溶于125...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润肠方治疗热积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热积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治疗,服用方法:A剂、B剂各1包,同溶于125 ml温水中,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润肠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症状评分量表(KES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72 h结肠排出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及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为(5.08±1.54)h,对照组为(9.08±1.38)h,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KES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72 h结肠残留率及血清VI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5-HT、MOT水平及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润肠方可以增加热积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改善便秘症状,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5-HT、MOT、VIP水平及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热积型 润肠 肠道菌群 首次排便时间 72 h结肠残留率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连-佩兰药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湃 王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7期8-11,I0004,I0005,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连-佩兰药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连-佩兰药对有效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通过OMMI、GeneCards、TTD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胰岛素抵抗相关靶点。利用VLOOKUP...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连-佩兰药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连-佩兰药对有效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通过OMMI、GeneCards、TTD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胰岛素抵抗相关靶点。利用VLOOKUP函数获取二者共同靶点,并应用STRING平台得到核心蛋白相互关系图。运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GO富集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将结果可视化呈现。运用ZINC数据库及PDB数据库获得蛋白3D结构,利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采用PyMOL将结果可视化处理。结果共获得黄连-佩兰药对有效化学成分16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92个,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有效活性物质与MAPK1、JUN、AKT1、TP53、APP等靶点相互作用,调控TNF、HIF-1、PI3K-Akt、p53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5个核心靶点与其对应的活性成分表现出良好的亲和力。结论黄连-佩兰药对通过干预炎性反应、脂肪细胞因子、细胞缺氧等作用途径改善脂肪组织、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同时具有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胰岛素抵抗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佩兰 胰岛素抵抗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