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感染初始体温峰值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汪梅花 赵康 葛繁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3期1413-141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初始体温峰值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0例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急性白血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初始体温不同,分为高温组(体温...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初始体温峰值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0例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急性白血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初始体温不同,分为高温组(体温高于38℃)48例和低温组(体温低于38℃)112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细胞功能变化,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的160例粒细胞缺乏感染患者中,低温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9.3±3.3d;高温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为7.8±4.5d;高温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平均时间低于低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低温组,高温组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功能更高,MDSC细胞功能更高,血清IL-6水平更高,血清IL-8含量更低,差异均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患者,当初始体温峰值高于38℃时,其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体温成反比,可能与高温状态下MDSCs细胞功能抑制,促炎症因子IL-6的大量释放及IL-8表达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后感染 初始体温 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免疫因子检测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海燕 唐岚 +2 位作者 廖春淑 罗源 林晓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39-242,251,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免疫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化疗治疗的132例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免疫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化疗治疗的132例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检测三组受试者的血清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8(IL-8)]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IgA、IgG及IgM对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74例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71.62%),感染类型以细菌性感染为主(90.54%);74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8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92%);感染组的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且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感染组的CRP、PCT、IL-8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且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IgA、IgG、IgM水平诊断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AUC和截断值分别为0.827、2.31 g/L,0.921、13.87 g/L,0.834、1.56 g/L。结论: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并以革兰阴性菌占大多数;血清免疫因子IgA、IgG、IgM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 中性粒细胞缺乏 感染 临床特征 免疫因子
下载PDF
肿瘤患者化疗致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及感染的调查分析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红艳 林颉 +1 位作者 宋文立 罗红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2期3495-3497,共3页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化疗致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及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因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的肿瘤患者,对其中发生的发热及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二者之间关系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384例患者中,发热154例(40.1%),感...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化疗致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及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因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的肿瘤患者,对其中发生的发热及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二者之间关系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384例患者中,发热154例(40.1%),感染69例(18.0%);发热者体温(39.0±0.6)℃;感染部位主要见于咽部(43.5%)、口腔(20.3%)和下呼吸道(14.5%)。发热与感染患者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4572(P<0.001),一致率为0.7630。结论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发热与感染呈中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粒细胞缺乏 发热 感染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儿童感染相关性粒细胞缺乏症27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广义 曾文前 +3 位作者 吴正东 姚炳华 张亚明 金英姬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2534-2536,共3页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血液中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低于0.5&#215;109/L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粒细胞缺乏常给患者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如继发严重的细菌、真菌感染等。因此,一旦发生,要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本研究收集2010年2月...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血液中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低于0.5&#215;109/L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粒细胞缺乏常给患者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如继发严重的细菌、真菌感染等。因此,一旦发生,要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本研究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感染相关性粒细胞缺乏症56例,27例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 S F )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缺乏 真菌感染 相关性 临床研究 治疗 儿童 临床综合征
下载PDF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预防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细胞中度减少时相关性腹泻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为光 程开 +1 位作者 于广晴 徐玥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年第7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预防血液肿瘤化疗后中度中性粒细胞(ANC)减少期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192例血液肿瘤化疗后ANC减少至1.0×109/L的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98例,对照组94例。预防组: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预防血液肿瘤化疗后中度中性粒细胞(ANC)减少期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192例血液肿瘤化疗后ANC减少至1.0×109/L的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98例,对照组94例。预防组: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2粒/次,3次/日,出现化疗相关性腹泻,仍继续服用;对照组:出现化疗相关性腹泻后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2粒/次,3次/日。结果预防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χ=26.84,P<0.005),预防组的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t=9.65,P<0.001);化疗相关性腹泻治疗效果比较,预防组总有效率(94.99%)高于对照组(84.31%)(2χ=7.70,P<0.05),治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血液肿瘤化疗后中度ANC减少期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中性粒细胞 化疗相关性腹泻
下载PDF
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与患者特异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群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的相关特异性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3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两次化疗后的粒细胞缺乏情况以及相应的特异性危险因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的相关特异性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3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两次化疗后的粒细胞缺乏情况以及相应的特异性危险因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138例患者共276次化疗,粒细胞缺乏总发生率明显高于粒细胞缺乏总未发生率。年龄≥60岁、首次化疗有粒细胞缺乏、肿瘤分期Ⅲ~Ⅳ期以及食欲下降患者的粒细胞缺乏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年龄〈60岁、首次化疗无粒细胞缺乏、肿瘤分期Ⅰ~Ⅱ期以及食欲良好患者的粒细胞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与年龄、既往史、肿瘤分期及食欲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粒细胞缺乏 特异性危险因素
下载PDF
ABCB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付正传 钱芳 +3 位作者 杨旭环 宫素红 程曙光 刘思海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05-230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B亚家族成员1(ABCB1)基因多态性与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AC)联合化疗所致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2015年接受AC联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18例,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B亚家族成员1(ABCB1)基因多态性与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AC)联合化疗所致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2015年接受AC联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18例,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进行ABCB1 2677G>T/A、3435C>T基因多态性检测,考察患者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临床分期、基因型等各因素与AC联合化疗所致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18例乳腺癌患者中,罹患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共170例,占78.0%。ABCB1 2677G>T/A基因多态性中,GT或GA基因型,TT、TA或AA基因型及GG基因型在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6%、86.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B1 3435C>T基因多态性中,TT、CT及CC基因型在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6.4%、78.4%、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及ABCB1 2677G>T/A基因多态性均与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P<0.05),且ABCB1 2677G>T/A基因多态性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比值比=3.875,95%置信区间(1.555,9.922),P=0.008]。结论:ABCB1 2677G>T/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患者AC联合化疗所致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B1基因多态性 乳腺癌 多柔比星 环磷酰胺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相关性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毛原飞 游建华 +4 位作者 张莉娜 李啸扬 刘钊 沈杨 李军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入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入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无医院感染组(n=68)、临床诊断医院感染组(n=84)和病原学诊断医院感染组(n=62)。三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68.22%。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住院季节、白细胞计数<0.8×109/L和感染前未使用抗生素预防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于原发病为AML、夏秋季住院化疗和化疗后白细胞计数最低值<0.8×109/L的患者予以抗生素预防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粒细胞缺乏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慧清 黎伟超 +3 位作者 李卫华 林淑华 黄贵年 牛晓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7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108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种类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真菌感染发...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108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种类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真菌感染发生的部位以肺部、血液最常见,在成功培养分离的菌种中以白色念珠菌(38.9%)、热带念球菌(19.6%)和曲霉菌(14.8%)为主。108例感染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7例,总有效率为71.3%;31例死亡,死亡率为28.7%。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率高,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缩短了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早期预防性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粒细胞缺乏 真菌感染
下载PDF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邱国超 高建飞 饶智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探讨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60例肿瘤患者中因化疗导致粒细胞缺乏后死亡的10例患者为病例组,粒细胞缺乏后治愈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60例肿瘤患者中因化疗导致粒细胞缺乏后死亡的10例患者为病例组,粒细胞缺乏后治愈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粒细胞缺乏发现时ECOG PS评分>2分,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合并Ⅲ-Ⅳ度消化道反应,粒细胞缺乏后最低中性粒细胞<0.1×109/L以及粒细胞缺乏时食欲差是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粒细胞缺乏发现时PS评分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00、0.044)。结论:粒细胞缺乏发现时PS>2分,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是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粒细胞缺乏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EG-rhG-CSF预防卵巢癌、宫颈癌化疗中性粒细胞缺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毕春燕 任国平 袁社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卵巢癌、宫颈癌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卵巢癌、宫颈癌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应...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卵巢癌、宫颈癌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卵巢癌、宫颈癌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应用rhG-CSF,研究组应用PEG-rhG-CSF,两组均化疗两个周期,评估患者两个周期不同时间血常规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值(ANC)水平、ANC不同数量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第一个化疗周期第5 d、第7 d、第10 d和第14 d及第二个化疗周期第3 d、第5 d、第7 d、第10 d和第14 d血ANC分别为(3.19±0.32)×109/L、(1.93±0.35)×109/L、(2.08±0.39)×109/L、(2.11±0.36)×109/L和(2.79±0.40)×109/L、(2.44±0.33)×109/L、(1.68±0.34)×109/L、(1.71±0.37)×109/L、(1.92±0.34)×109/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第一个和第二个化疗周期ANC<1.5×109/L、ANC<1.0×109/L和ANC<0.5×109/L发生率分别为23.53%(16/68)、8.82%(6/68)、2.94%(2/68)和29.41%(20/68)、10.29%(7/68)、5.88%(4/6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第一个和第二个化疗周期ANC<1.5×10 9/L、ANC<1.0×10 9/L和ANC<0.5×10 9/L持续时间分别为(3.50±0.18)d、(2.17±0.23)d、(2.06±0.29)d和(4.08±0.22)d、(4.62±0.29)d、(4.11±0.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中、重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9%(7/68),低于对照组23.53%(1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应用PEG-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卵巢癌、宫颈癌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卵巢癌 宫颈癌 化疗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下载PDF
PEG-rhG-CSF对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患者挽救性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凤鹏 张明 +5 位作者 王军 李娜 程云杰 刘青 杨香然 万欣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3382-3385,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PEG-rhG-CSF)对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患者挽救性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其在临床中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05例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试验...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PEG-rhG-CSF)对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患者挽救性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其在临床中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05例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试验组包括:PEG-50组38例、PEG-100组26例、 PEG-R组21例,给药方式依次为PEG-rhG-CSF 50μg/kg 单次皮下注射,100μg/kg 单次皮下注射, PEG-rhG-CSF 50μg/kg 单次皮下注射+rhG-CSF 5μg· kg -1· d -1皮下注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2.0×109/L后停用rhG-CSF;对照组为R组20例,即rhG-CSF 5μg· kg-1· d-1皮下注射,ANC≥2.0×109/L后停用。对上述4组患者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增殖率、时间-ANC值、粒细胞缺乏所致不良症状的缓解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05),各试验亚组的临床效应发挥均始于用药12~24 h,于24 h左右达到改善粒细胞缺乏的治疗目的, P-50组与P+R组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和时间-ANC值无明显差异( 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缓解因粒细胞缺乏所致临床症状所需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PEG-rhG-CSF对于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挽救性治疗推荐剂量为单次50μg/kg皮下注射,其效应发挥时间始于12~24 h之后,如果在此期间ANC值无明显提高,无需加用rhG-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同步放化疗 Ⅲ度粒细胞缺乏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关联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史丽君 邓明洪 +2 位作者 马中锐 余霞 姜薇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0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处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根据是否...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处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n=64)和未感染组(n=56)。比较两组化疗前、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实验室指标水平(PCT、CRP),分析各实验室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的效能,分析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结果化疗前,感染组和未感染组PCT、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感染组PCT、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和联合方案均是诊断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的有效指标(P<0.05),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住院时间更长(P<0.05),白细胞最低计数<0.8×109者占比更高(P<0.05),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更低和血小板最低值更高(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均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伴感染的有效指标,且是影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粒细胞缺乏期伴感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粒细胞缺乏 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汪玉芳 陈世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性霉素B组和卡泊芬净组,...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性霉素B组和卡泊芬净组,分别采用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性霉素B组总有效率(72.0%)与卡泊芬净组患者(76.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性霉素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0%)明显高于卡泊芬净组(P<0.05)。结论卡泊芬净早期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中性粒细胞缺乏 真菌感染 卡泊芬净
下载PDF
非化疗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毅 刘文励 +2 位作者 邓金牛 张东华 周剑锋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4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化疗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 (粒缺 )的临床特点 ,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0例非放、化疗所致粒缺的临床资料。结果 :粒缺多发生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和解热镇痛药物之后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粒 单核细胞... 目的 :探讨非化疗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 (粒缺 )的临床特点 ,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0例非放、化疗所致粒缺的临床资料。结果 :粒缺多发生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和解热镇痛药物之后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粒 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治疗粒缺可明显缩短粒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 ,使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泰能 )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较非泰能组明显缩短。结论 :病原学检查在粒缺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效广谱的抗生素联合G CSF和/或GM CSF对粒缺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粒缺的恢复似乎无明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物 粒细胞缺乏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冬荷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901-902,共2页
目的 探讨普通单间病房进行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 3 6例经化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粒细胞缺乏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普通单间病房条件下 ,2 2例次设置RF型水平层流化疗床患者 ,平均... 目的 探讨普通单间病房进行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 3 6例经化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粒细胞缺乏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普通单间病房条件下 ,2 2例次设置RF型水平层流化疗床患者 ,平均隔离时间为 12d ,18例次出现感染 ,18例次普通单间隔离病房患者平均隔离时间为 12d ,15例出现感染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从感染部位分析 ,使用层流化疗床患者上呼吸道感染 2例次 ,未使用者 8例次 ,有 2例次合并肺炎 ,说明层流化疗床在预防呼吸道感染方面作用显著。结论 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隔离方式 ,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方案 ,可以减少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感染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大剂量 化疗 粒细胞缺乏 护理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叶惠 刘永华 +2 位作者 曲志刚 刘淑萍 周晔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8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患者68例进行血清PCT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患者68例进行血清PCT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血培养阴性组、G^+菌感染组及G^-菌感染组,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血培养阳性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G^-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血培养阳性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合并细菌感染中,血清PCT可作为判断患者的感染类型、感染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的指标,为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白血病 化疗 粒细胞缺乏 细菌感染 临床应用
下载PDF
1例肺癌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苏颖 张程亮 桂玲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10期1906-1908,共3页
目的:对1例肺癌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进行分析,为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药学服务和技术支持。方法:临床药师结合患者各项检查及诊疗经过,对患者用药进行分析并向医师提供用药建议... 目的:对1例肺癌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进行分析,为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药学服务和技术支持。方法:临床药师结合患者各项检查及诊疗经过,对患者用药进行分析并向医师提供用药建议,确保患者抗感染治疗中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确保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结论:临床药师应结合患者情况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体现药学服务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抗感染治疗
下载PDF
2518例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及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卫军 胡海波 +2 位作者 朱伟 葛晋源 张鲁勤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431-434,共4页
目的:分析25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与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对25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与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院内感染部位、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25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与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对25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与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院内感染部位、相关危险因素和感染病原菌的特点。结果:25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粒细胞减少为436例,占17.3%;其中出现院内感染为182例,占41.7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不明部位和消化道为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患者ECOG评分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呈正相关。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第一位,其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其次是为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患者化疗出现粒细胞缺乏后易继发院内感染,缩短粒细胞缺乏的时间及合理预防应用抗生素,可降低院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化疗 院内感染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晓波 谢佳 +5 位作者 王浩 李光 任婧婧 高飞 戴进前 宋艳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PCT、CRP、IL-6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L患者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下及感染情况,可促进患者恢复,加强患者自身的体质及功能状态,进而提高化疗的耐受性,因此该治疗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白血病 化疗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