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瘀理论探讨补虚化瘀法在药物不全流产中的应用
1
作者 吕秀花 李辉 王丽娟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5期116-118,共3页
药物流产因操作简便且创伤小等诸多优点,常作为早期妊娠终止方式之一在临床广泛使用,但药物不全流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女性对药物流产的接受度,尤其当部分残留蜕膜组织滞留宫腔日久,且组织物较多或机化需要清宫处理时,更是对女性身心再... 药物流产因操作简便且创伤小等诸多优点,常作为早期妊娠终止方式之一在临床广泛使用,但药物不全流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女性对药物流产的接受度,尤其当部分残留蜕膜组织滞留宫腔日久,且组织物较多或机化需要清宫处理时,更是对女性身心再次造成巨创。文章基于对药物流产过程及产后生理特点分析,认为流产时失血伤津、元气受损,发生不全流产的根本原因为冲任受损,血不收摄;瘀行不尽,停留胞宫;或因虚致瘀,瘀血内阻既是病理产物,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呈现虚中兼瘀,虚实夹杂的特点。综上可知,药物不全流产的病机为产后虚损,瘀阻冲任。鉴于此,文章提出药物不全流产的治疗应以补虚化瘀为根本原则,主要治法:①补虚固本、补气养血,使冲任得固,同时补气兼行滞,以防因虚致瘀;②活血化瘀行滞,但不宜峻攻,也不可过早止血;③攻补兼施,补虚祛瘀,以补虚不留瘀为原则,通过补气养血,祛瘀生新,使旧血不滞,新血得宁。总之,结合药物不全流产病因病机特点,给予补虚化瘀治疗可促进残留妊娠组织排出及子宫复旧,减少不全流产的发生,兼顾保护女性生殖及身心健康、保护生育力方面,发挥了中医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不全
下载PDF
补虚化瘀方及其拆方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景如斌 袁文洁 张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7-201,I0004,共6页
目的 观察补虚化瘀方及其拆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细胞外基质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炎症病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补虚组、化瘀组... 目的 观察补虚化瘀方及其拆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细胞外基质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炎症病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补虚组、化瘀组、补虚化瘀方组,每组12只。补虚组、化瘀组、补虚化瘀方组分别灌以相应中药水煎液,空白组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2周,灌胃结束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将不同处理因素的HIBEC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μg/mL脂多糖)、补虚组、化瘀组、补虚化瘀方组;CCK8法筛选最佳干预浓度,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检测各组NF-κB激活-核转运状态;Western blot检测各组TLR4、MyD88、NF-κB p65、P-NF-κB p65目的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8、MCP-1、CXCL10的含量。结果 (1) CCK8结果显示,15%含药血清为最佳干预浓度;与正常组及模型组相比,化瘀组细胞活力增加(P<0.05),补虚化瘀方组细胞活力增加明显(P<0.01);(2)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κB亚基从细胞浆大量转运到细胞核内,光密度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补虚组、化瘀组相比,补虚化瘀方含药血清组转运到细胞核内的NF-κB亚基明显减少,光密度减弱(P<0.01);(3)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LR4、MyD88、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虚组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减少(P<0.01),化瘀组P-NF-κB p65蛋白表达减少(P<0.01),补虚化瘀方组TLR4、MyD88、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4) 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6、IL-8、MCP-1、CXCL10分泌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虚组、化瘀组IL-6、MCP-1、CXCL10分泌减少(P<0.01),补虚化瘀方组IL-6、IL-8、MCP-1、CXCL10分泌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 相对于模型组、补虚组、化瘀组,补虚化瘀方全方组能增加HIBEC的细胞活力,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IBEC中IL-6、IL-8、MCP-1、CXCL10的分泌,方中补虚、化瘀两组药物存在协同作用,全方可发挥最大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HIBEC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补虚化瘀组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效果
3
作者 张祯捷 黄洋 张玮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90-94,共5页
目的探究补虚化瘀组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中医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单双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 目的探究补虚化瘀组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中医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单双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补虚化瘀组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腹胀、胁肋疼痛、乏力、皮肤瘙痒及大便不调)、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免疫功能[免疫细胞(CD4^(+)、CD8^(+))、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及皮疹)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6个月内,治疗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应答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虚化瘀组方可以改善PBC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增强患者免疫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方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中医临床症状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五脏相关”的补虚化瘀解毒法辨治慢性乙型肝炎
4
作者 陈海洋 张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主要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1])。研究表明,CHB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差于健康人群,且存在焦虑、抑郁、状态^([2]),而焦虑、抑郁状态等情绪因素会降低转氨酶复常率和病毒学应答率^([... 慢性乙型肝炎(CHB)主要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1])。研究表明,CHB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差于健康人群,且存在焦虑、抑郁、状态^([2]),而焦虑、抑郁状态等情绪因素会降低转氨酶复常率和病毒学应答率^([3])。中医药在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中,能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率,提高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作用,极大程度改善临床状态,截断病情发展^([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五脏相关 解毒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补虚化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脂、血清CRP和IL-6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秀秀 郎小飞 虞燕婷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虚化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0例)和补虚化瘀通痹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组(中药组,40例),连续用药2个月后评... 目的:观察自拟补虚化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0例)和补虚化瘀通痹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组(中药组,40例),连续用药2个月后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指标(TC、TG、HDL、LDL),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CRP含量,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加用补虚化瘀通痹汤中药组患者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均P<0.05),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均P<0.05);血脂指标TC、TG、LDL明显降低(均P<0.05),HDL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炎性指标CRP、IL-6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加用补虚化瘀通痹汤中药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改善均明显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自拟补虚化瘀通痹汤可提高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调节血脂和改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通痹汤 血脂 CRP IL-6
下载PDF
中医抗郁,重在补虚化瘀
6
作者 张美娴 徐碧云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4年第8期28-29,共2页
“孩子出生1个多月,不是湿疹就是黄疸,我觉得我根本照顾不好孩子,不是一个好妈妈。”30岁的黄女士出月子后,经常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急起来甚至会打自己。家人觉得不妥,陪她到徐碧云医师的门诊。作为广东省中医院睡眠障碍科医师,徐碧云... “孩子出生1个多月,不是湿疹就是黄疸,我觉得我根本照顾不好孩子,不是一个好妈妈。”30岁的黄女士出月子后,经常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急起来甚至会打自己。家人觉得不妥,陪她到徐碧云医师的门诊。作为广东省中医院睡眠障碍科医师,徐碧云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抑郁症。产后抑郁,也是她常接诊的病症。对产后抑郁,中医有什么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广东省中医院 抑郁症 睡眠障碍 黄疸 中医 医师
下载PDF
从补虚化瘀论治糖尿病肾病及相关研究
7
作者 钟欣宇 徐洪涛 郅扶旻 《中医学》 2023年第3期632-638,共7页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其复杂的发病机制,有效治疗本病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医学认为脏腑虚损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内在原因,瘀血作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形成瘀的关键因素是虚,涉及脏腑本...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其复杂的发病机制,有效治疗本病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医学认为脏腑虚损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内在原因,瘀血作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形成瘀的关键因素是虚,涉及脏腑本虚、阴虚、气阴两虚及阳虚。现代医学认为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也从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思路中发现中医瘀血理论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本文通过阐述“虚”、“瘀”是糖尿病肾病致病因素,结合“瘀血”的现代研究,提出补虚化瘀同治的治疗原则,以及对应用补虚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脏腑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从虚瘀毒辨治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8
作者 陈敏 吴琪琪 王倩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7期690-693,共4页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病位主要在肾,涉及心肺肝脾和膀胱、三焦等脏腑,以脏腑虚损、瘀毒互结为基本病机,虚、瘀、毒三者相互转化,据此确立了补虚化瘀解毒治疗原则,临床多采用炎调方加减,收效甚佳。附验案一则。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解毒
下载PDF
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晓红 张红石 +3 位作者 袁洪平 杨晓慧 高颍 王富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5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8月龄W istar雌性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即假手术组,其它40只做去势手术。3个月后将去势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针刺组、针刺加雌激素...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8月龄W istar雌性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即假手术组,其它40只做去势手术。3个月后将去势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针刺组、针刺加雌激素组、雌激素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取大鼠股骨做Ⅰ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实验表明,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Ⅰ型胶原mRNA在成骨细胞内表达明显,且细胞数目增多。经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反映面积与灰度测值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可增强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针法 Ⅰ型胶原mRNA
下载PDF
浅谈补虚化瘀治疗高度近视 被引量:5
10
作者 莫亚 王万杰 王明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25,共2页
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在-6.00D以上,眼轴逐渐延长,近视度数持续加深,后期常常出现黄斑退变、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而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形成法定盲。
关键词 高度近视 中医治法
下载PDF
张玮运用补虚化瘀法辨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慧慧 张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9期25-27,共3页
介绍张玮教授运用补虚化瘀法辨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经验。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阻络征象,气虚血瘀为病机关键,补虚化瘀为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基本治法。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临床经验 张玮
下载PDF
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红石 高颖 王富春 《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取卵巢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经骨密度检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针刺组、针刺加雌激素组、雌激素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骨密度、股骨力学。结...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取卵巢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经骨密度检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针刺组、针刺加雌激素组、雌激素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骨密度、股骨力学。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其力学特性有所恢复。骨密度检测指标出现了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与雌激素疗效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针法 骨力学 大鼠
下载PDF
补虚化瘀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茂荣 王甜 +2 位作者 冯彦江 王方 孙利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17期1927-1930,共4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以雌激素缺乏为主,合并多种原因引起,以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女性1/3以上的寿命将在绝经后期度过,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雌...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以雌激素缺乏为主,合并多种原因引起,以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女性1/3以上的寿命将在绝经后期度过,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妇女内分泌紊乱,骨转换增加及骨量丢失加速。骨质疏松症疼痛的发生主要是由骨吸收增加所引起,在骨吸收过程中,骨小梁的破坏、消失以及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均会引起全身骨痛,其中以腰背痛最为常见。长期骨痛及其所致的运动功能受限甚至抑郁症等心理症状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健脾 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补虚化瘀法对高度近视患者视野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莫亚 王红义 黄秀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1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法对高度近视患者视野的影响。方法将39例(72眼)高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39眼)口服补虚化瘀中成药,对照组19例(33眼)未用药物治疗,观察2个月。比较2组治疗/观察前后视野、矫正视力及中医证候积...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法对高度近视患者视野的影响。方法将39例(72眼)高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39眼)口服补虚化瘀中成药,对照组19例(33眼)未用药物治疗,观察2个月。比较2组治疗/观察前后视野、矫正视力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用药2个月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和中医证候积分均小于用药前(P<0.05)。结论补虚化瘀法能使高度近视眼的光敏感度增加,提高视网膜功能,改善中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野
下载PDF
谢萍运用补虚化瘀法论治产后抑郁经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玉珊 谢萍 +2 位作者 张月 吕景 江雯 《四川中医》 2016年第2期5-6,共2页
介绍谢萍教授治疗产后抑郁的经验,谢师认为产后抑郁作为产后诸多疾病之一,"多虚多瘀"同样是其主要的发病基础。由此,提出"多虚多瘀"为产后抑郁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以"补虚化瘀"为治疗大法,治以益气养血... 介绍谢萍教授治疗产后抑郁的经验,谢师认为产后抑郁作为产后诸多疾病之一,"多虚多瘀"同样是其主要的发病基础。由此,提出"多虚多瘀"为产后抑郁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以"补虚化瘀"为治疗大法,治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其中以大补气血为重,综合权衡,随症施治,临床收效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名医经验 谢萍
下载PDF
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红 袁洪平 +2 位作者 张红石 高颖 王富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它40只做去势手术。3个月后将去势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针组、针加雌组、雌激素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它40只做去势手术。3个月后将去势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针组、针加雌组、雌激素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取大鼠的股骨I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治疗各组其胶原纤维排列趋于整齐走向较为规则,胶原阳性染色度较高,阳性分别面积较大,说明成骨细胞对原胶原的分泌较为旺盛,细胞外Ⅰ型胶原的合成率较高。经图像分析系统对目标图像进行分析,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其阳性反映面积和灰度值均较高,经统计学分析存在差异,P<0.05或P<0.01。结论:"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可增强Ⅰ型胶原蛋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针法 Ⅰ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补虚化瘀法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婷 莫亚 +2 位作者 陈莉苹 黄秀蓉 曹斌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补虚化瘀法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 ERG)的影响,探讨具有补虚化瘀功效的中药制剂八珍颗粒是否对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视网膜功能有影响。方法将16... 目的通过观察补虚化瘀法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 ERG)的影响,探讨具有补虚化瘀功效的中药制剂八珍颗粒是否对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视网膜功能有影响。方法将16只3周龄豚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补虚化瘀组,每组各8只,右眼为剥夺眼,采用半透明眼罩遮盖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左眼不予处理,为对照眼。补虚化瘀组予八珍颗粒混悬液1.12 g/(kg·d),每天同一时间灌胃1次,模型组予蒸馏水1 m L灌胃1次。所有动物在造模前与造模4周后进行带状检影,造模后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 (1)经过4周形觉剥夺,豚鼠右眼向近视转变,与造模前比较,豚鼠右眼近视屈光度有显著改变(P<0.05),而模型组右眼屈光度与补虚化瘀组右眼屈光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形觉剥夺4周后,模型组右眼1、2环N1波峰时,1、2环P1峰时较模型组左眼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右眼总波、1、2、3环N1波反应密度,总波、1、2、3、4环P1波反应密度较模型组左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虚化瘀组右眼1环N1波峰时,总波、2环P1波峰时较模型组右眼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制剂八珍汤颗粒组右眼总波、2、3环N1波反应密度,总波、1、2、3、4环P1波反应密度均较模型组右眼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虚化瘀法有助于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视网膜mf ERG反应密度、峰时及其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形觉剥夺近视模型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补虚化瘀法在慢性肝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21-323,共3页
在肝病发展过程中肝郁耗气、年老体弱、用药不当、饮食内伤等原因均可损耗肝气,使肝"体"亏损而致肝气虚,气虚久延,渐至肝"用"不足而致瘀血,气虚血瘀是肝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病机。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肝气 用药不当 病因病机
下载PDF
补虚化瘀法调控Th17紊乱治疗肝性骨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辰 张玮 +1 位作者 李莹 王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证实补虚化瘀法方可通过调节Th17的平衡,改善气虚血瘀证的肝性骨营养不良。方法:将肝性骨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补虚化瘀方药,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钙磷代谢指... 目的:证实补虚化瘀法方可通过调节Th17的平衡,改善气虚血瘀证的肝性骨营养不良。方法:将肝性骨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补虚化瘀方药,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钙磷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及外周血中IL-17表达。结果:①骨代谢指标:治疗后治疗组β-CTX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1,25-(OH)2D 3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②骨密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情况优于治疗前(P<0.05)。③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高于治疗后(P<0.01)。④IL-17:治疗组治疗后IL-17浓度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虚化瘀方系“从肝论治”,能调控Th17紊乱,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生化指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骨营养不良 白细胞介素 IL-17 骨密度 中医证候
下载PDF
重视补虚化瘀中药对肝硬化肝脏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成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21-323,共3页
关键词 肝纤维肝硬 微血管病变 中药新药 肝脏 抗肝纤维 随机临床试验 中医药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