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介形类化石保存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4
1
作者 方德庆 张艳芯 徐敬惠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2-46,共5页
尽管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介形类化石的属种相同或相近,但在不同的沉识相区介形类的发育、繁盛和化石的埋藏、保存有着显著差异。依据松辽盆地北部百余口并中的化石资料,研究了介形类化石的种属数量、丰度、分异度、壳体颜色、单... 尽管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介形类化石的属种相同或相近,但在不同的沉识相区介形类的发育、繁盛和化石的埋藏、保存有着显著差异。依据松辽盆地北部百余口并中的化石资料,研究了介形类化石的种属数量、丰度、分异度、壳体颜色、单双壳比例、壳内充填物及在地层中保存状况等特点,探讨上述特点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说明湖生介形类不仅受生存条件的制约,其化石保存也受沉积环境的控制。进而可以根据介形类化石的埋藏、保存指明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介形类 化石保存 沉积环境 古植物学
下载PDF
陕南早寒武世宽川铺组磷块岩成岩作用与化石保存的关系初探
2
作者 王星 《地下水》 2015年第6期174-176,共3页
陕南早寒武世宽川铺组生物群已经报道了大量磷酸盐化的小壳动物及其胚胎化石。其中胚胎化石的内部结构已经是古生物学家分类的重要依据,但是此类磷酸盐化的成岩作用研究相当薄弱。利用激光共振拉曼光谱分析和阴极发光实验,发现构成化石... 陕南早寒武世宽川铺组生物群已经报道了大量磷酸盐化的小壳动物及其胚胎化石。其中胚胎化石的内部结构已经是古生物学家分类的重要依据,但是此类磷酸盐化的成岩作用研究相当薄弱。利用激光共振拉曼光谱分析和阴极发光实验,发现构成化石主体的磷灰石局部经受明显成岩作用改造。初步探讨了陕南早寒武世宽川铺组磷块岩成岩期次与化石保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川铺生物群 成岩期次 磷酸盐化 阴极发光 化石保存
下载PDF
热应力对恐龙化石风化损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尚坤 于学峰 +6 位作者 贾超 杜圣贤 宋香锁 陈诚 刘凤臣 陈军 陈文芳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5期42-48,共7页
由热应力引起的热破裂作用是造成恐龙化石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太阳照射条件下,由于受热不均匀及日照的长久往复循环作用,使得化石表面发生热破裂作用,导致化石表面产生裂缝,加速了恐龙化石风化。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主要针对恐龙化... 由热应力引起的热破裂作用是造成恐龙化石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太阳照射条件下,由于受热不均匀及日照的长久往复循环作用,使得化石表面发生热破裂作用,导致化石表面产生裂缝,加速了恐龙化石风化。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主要针对恐龙化石试件的物理力学受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揭示日光辐射造成的恐龙化石温度差异分布对化石风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恐龙化石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是造成化石内部热应力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热应力的不均匀性导致化石发生热破裂,加速了化石风化受损,因此化石保存要尽量放在恒温环境下,避免化石温度往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 热破裂 温度梯度差异 恐龙化石 风化损坏 化石保存
下载PDF
埋深对恐龙化石的影响效果研究
4
作者 陈诚 贾超 +3 位作者 张尚坤 杜圣贤 罗文强 田京祥 《山东国土资源》 2019年第5期38-42,共5页
已发现的恐龙化石大多数埋藏在不同深度的地层中,不同埋深化石所受风化破坏程度不尽相同。为深入研究恐龙化石的风化机理,探究恐龙化石的保护措施和方法,重点分析埋深产生的侧向压力对恐龙化石强度和破坏特性的影响。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 已发现的恐龙化石大多数埋藏在不同深度的地层中,不同埋深化石所受风化破坏程度不尽相同。为深入研究恐龙化石的风化机理,探究恐龙化石的保护措施和方法,重点分析埋深产生的侧向压力对恐龙化石强度和破坏特性的影响。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揭示埋深因素对恐龙化石保存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围岩对恐龙化石施加的侧向压力是影响恐龙化石变形和强度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弹性变形阶段,恐龙化石的初始强度、峰值强度随侧向压力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应力超过了恐龙化石极限强度后进入塑性变形,其初始强度、峰值强度逐渐减小,最终达到残余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深 恐龙化石 应力应变曲线 三轴压缩模拟实验 化石保存
下载PDF
画蛇添足有新解
5
作者 林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0年第4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耶路撒冷 化石保存 亲缘关系 结构和特征 头盖骨 科学研究 研究人员 退化阶段 身体结构 充分发育
下载PDF
小壳化石型化石在奥陶纪、志留纪的分布规律及其保存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栎蓉 李向东 +1 位作者 黄烈斌 申岑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1-320,共10页
小壳化石型(Small Shelly Fossils-style)化石作为产出于寒武纪以后,个体微小、原生或次生矿化(以磷酸盐化为主)的后生动物遗骸,常常以微体内核(microsteinkern)形式保存。它们的保存与寒武纪小壳化石的保存方式相同,可能都与古海洋的... 小壳化石型(Small Shelly Fossils-style)化石作为产出于寒武纪以后,个体微小、原生或次生矿化(以磷酸盐化为主)的后生动物遗骸,常常以微体内核(microsteinkern)形式保存。它们的保存与寒武纪小壳化石的保存方式相同,可能都与古海洋的环境变化存在密切的联系,为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本文在综合整理已有文献基础上,分析了自寒武纪以后,此类型化石组合的地史分布及物种变化规律,可看出与寒武纪小壳化石组合相比,虽然此类化石组合在全球多地均有记录,但数量及物种多样性均显著下降,其物种组成以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为主。同时,文中结合云南永善地区发现的志留纪小壳化石型化石组合,与寒武纪小壳化石进行对比,总结了此类化石的保存特征,为从微观角度研究早古生代时期生命演化及其埋藏模式提供了又一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壳化石保存 保存特征 化石组合 地史分布
原文传递
秦皇岛石炭纪粪化石 被引量:8
7
作者 龚一鸣 张立军 吴义布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21-1428,共8页
报道的粪化石发现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剖面石炭纪本溪组上部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层内.粪化石呈芝麻粒状,两端浑圆、等大,粪粒长2.2mm,宽0.6mm,腹面扁平,背面光滑、微凸,发育一条由串珠状等直径小坑构成的轴向中沟.粪化石呈正弦曲... 报道的粪化石发现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剖面石炭纪本溪组上部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层内.粪化石呈芝麻粒状,两端浑圆、等大,粪粒长2.2mm,宽0.6mm,腹面扁平,背面光滑、微凸,发育一条由串珠状等直径小坑构成的轴向中沟.粪化石呈正弦曲线状的带状集合体产出,多数粪粒具有定向排列,其长轴大都垂直或近于垂直带状集合体的边缘,粪粒在带状集合体内密度分布大体均匀.粪粒的内部保存有未被完全消化的动、植物残渣和以此为生长基形成的大量含硫异形方解石有机矿物集合体.推断其造迹者为细小(数厘米)的杂食性动物,可能为类似于现生的泥鳅或鱼类.造迹动物的排便行为发生在水与沉积物界面之下的沉积层内部.粪化石排出时具有较高的黏度和强度,由于微生物的作用,粪化石的成岩作用发生较围岩早和快.石炭纪本溪组沉积期高的大气氧分压背景、湿热气候条件下淡化的泻湖环境、低水动能、常氧的造迹环境和缺氧、缺少其他宏体生物破坏的特殊埋藏环境使得粪化石得以超常保存.粪化石寄主地层的还原色(深灰色)形成于富氧、高生产力的沉积环境和还原的早期成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石炭纪 本溪组 超常保存化石 秦皇岛 华北
原文传递
山东莒南左山岭恐龙足迹化石考察
8
作者 唐永刚 《生物进化》 2007年第1期52-57,共6页
在山东省的东部有一条长约600公里、宽约50公里的中生代白垩纪地层。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位于这条狭长地带的莱阳市发掘出中国第一具建国以来最早、最完整的鸭嘴龙化石骨架——棘鼻青岛龙。
关键词 足迹化石 恐龙足迹 山岭 山东省 岩石 鸭嘴龙 中生代 脚印 化石保存 岩层
原文传递
氧气对生物早期降解影响的实验模拟——以小型鱼类肠道微生物降解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伟 叶法丞 +5 位作者 尚庆华 刘静 盖永华 刘欣春 曹长群 陈孝政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6-538,共13页
一般研究中,通常将类似澄江动物群或关岭动物群为代表的生物软体印痕化石保存归因为与缺氧环境等有关的特异条件。本文关注到通常与化石降解和埋藏有关的缺氧环境推测并没有表达机理和成立条件;生物体内自身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可能对生物... 一般研究中,通常将类似澄江动物群或关岭动物群为代表的生物软体印痕化石保存归因为与缺氧环境等有关的特异条件。本文关注到通常与化石降解和埋藏有关的缺氧环境推测并没有表达机理和成立条件;生物体内自身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可能对生物的降解作用需要得到重视。为证实水体中氧气含量与生物非矿化组织印痕保存间的关系,本文通过设计条件控制(太湖银鱼,30℃,无菌纯净水、无外界微生物)进行有氧和缺氧环境的对比实验。该条件下的模拟对比实验研究证实:1)总体来说生物降解过程在有氧和缺氧环境下具有相似的降解速度;2)两者的降解实验在前期有短暂的差异,而144小时(6天)后有氧和无氧环境具有基本一致的降解速度和程度,其中较多样本6天后在缺氧环境的降解速度略高于有氧环境,短时间(6天)的降解差异是否会造成矿化差异有待研究;3)生物体本身携带的以肠道微生物为主的好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足以使生物以蛋白质为代表的器官结构产生相似的破坏性降解,在本研究中是主要的降解因素;4)实验中所检出的生物体肠道内普遍存在的兼性厌氧微生物,可能是导致有氧和缺氧环境具有相似降解过程的主要原因;5)生物降解过程早期由于蛋白质的降解,微环境趋向于弱碱性而非一般推测的酸性;6)在实验设定条件下的有氧环境和缺氧环境对化石的形成和保存的早期过程相似,其他理化条件下的降解过程和结论需要进一步实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实验模拟 微生物 缺氧环境 化石特异保存 澄江动物群 关岭动物群
原文传递
神秘海底人鱼之谜
10
作者 余庆 《小学生生活》 2008年第9期49-50,共2页
老普利尼是一位记述过"人鱼"生物的自然科学家,他在其不朽著作《自然历史》中写道:"至于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她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粗糙,遍体有鳞。"
关键词 美人鱼 生物 科学家 南斯拉夫 证据 化石保存 化石 骨骼 发现 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