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石孢粉分析中有机质和无机质清除方法的探讨
1
作者 胡满霞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41-42,共2页
化石孢粉分析中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清除,是孢粉室内处理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即孢粉样品经过室内一系列的酸碱处理、重液浮选以后,在镜下观察除见有孢粉化石外,仍见有相当数量的有机质碎片、木质纤维和矿物颗粒、岩石碎屑等,尤其有机质碎... 化石孢粉分析中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清除,是孢粉室内处理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即孢粉样品经过室内一系列的酸碱处理、重液浮选以后,在镜下观察除见有孢粉化石外,仍见有相当数量的有机质碎片、木质纤维和矿物颗粒、岩石碎屑等,尤其有机质碎块的大量存在,它们往往遮挡了孢子花粉的轮廓、构造和纹饰,使鉴定者难于辨认,直接影响孢粉研究成果的质量。为给孢粉研究者提供一种孢粉较为集中,而又清晰的化石孢粉样品,近些年来,笔者在孢粉分析过程中曾对样品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清除做过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清除方法 化石孢粉 无机质 重液浮选 重矿物颗粒 加工处理 离心管 木质纤维 处理方法
下载PDF
四川螺髻山表土和化石孢粉揭示的环境生态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永飞 李蓓蓓 +5 位作者 许斌 刘水良 凌超豪 许建 肖冰果 董坚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53-3169,共17页
通过四川螺髻山(1984、2017年)表土和化石孢粉与植被的关系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91.0%)占绝对优势,松属、冷杉属、青冈属、常绿栎类、落叶栎类、桤木属、杜鹃花科、禾本科和蒿属为主要花粉类型;人工次生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 通过四川螺髻山(1984、2017年)表土和化石孢粉与植被的关系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91.0%)占绝对优势,松属、冷杉属、青冈属、常绿栎类、落叶栎类、桤木属、杜鹃花科、禾本科和蒿属为主要花粉类型;人工次生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并可指示优势种的存在和人类活动痕迹;针阔混交林花粉组合能较好地反映群落整体特征,花粉类型能与母体植被中优势种较好地对应;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草甸的花粉组合难以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DCA表明,花粉谱的百分含量,能较好地区分人工扰动植被和天然植被,但人工次生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之间以及针叶林和灌丛草甸之间未能区分。30年前后表土孢粉组合变化明显,1984年样品以松属、青冈属和桤木属等花粉为主,而2017年采样分析中松属、桤木属花粉占绝对优势。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部分地区松树和桤木大面积飞播或种植,表土孢粉组合对当地植被指示意义与扰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现生植被与表土孢粉组合的差异能为恢复古植被和古环境提供参考,但原生植被已经被破坏地区的孢粉图谱,就很难作为重建历史时期植被的根据。本研究可以为亚热带山地利用孢粉学恢复第四纪时期植被与气候,探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螺髻山 表土和化石孢粉 孢粉组合 DCA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西昆仑—喀喇昆仑二叠纪加温达坂组孢粉化石新发现 被引量:5
3
作者 姚建新 肖序常 +5 位作者 高联达 韩芳林 崔建堂 彭海练 纪占胜 武桂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0-621,共2页
During recent geological survey of the West Kunlun area, Permian sporopollen genera such as Cordiatina,Limitisporites,Protohaploxypinus and Primuspollenites have been found in of the Jiawendaban Formation, which provi... During recent geological survey of the West Kunlun area, Permian sporopollen genera such as Cordiatina,Limitisporites,Protohaploxypinus and Primuspollenites have been found in of the Jiawendaban Formation,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ge of the clastic rocks of the Jiawendaban Formation,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Permian strata and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West Kunlun-Karakorum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孢粉化石 地质调查 沉积学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块设兴组孢粉化石新发现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纪占胜 杨欣德 +3 位作者 臧文拴 姚建新 吴中海 武桂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28,共6页
拉萨地体的典中 那玛剖面设兴组上部新发现孢粉组合 ,其特征为 :孢粉化石多为第三纪常见分子 ,未发现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特征分子。因此样品产出的层位不可能属于白垩纪的沉积。孢粉组合以落叶、阔叶植物为主体 ,主要为桦科的桤木粉 (A... 拉萨地体的典中 那玛剖面设兴组上部新发现孢粉组合 ,其特征为 :孢粉化石多为第三纪常见分子 ,未发现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特征分子。因此样品产出的层位不可能属于白垩纪的沉积。孢粉组合以落叶、阔叶植物为主体 ,主要为桦科的桤木粉 (Alnipollenites)、桦粉 (Betulaepollenites)、枥粉 (Carpiniptes) ,山毛榉科的栎粉 (Quercoidites)胡桃科的胡桃粉 (Juglans pollenites) ,榆科的榆粉 (Ulmipollenites) ,椴科的椴粉 (Tiliapollenites)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孢粉少量出现 ;草本植物花粉出现很少 ,如晚第三纪常见的藜科 (Chenopodiaceae) ,菊科 (Compositae) ,禾本科 (Gramineae)及蓼科 (Polygonaceae)等 ,指示了样品所在层位沉积时的气候并不干旱 ;早第三纪早期大量出现的三孔沟 ,网面三孔沟等花粉少量出现 ;孢粉总的面貌反映了温凉、湿润的温带气候 ,指示了落叶、阔叶森林广泛分布。孢粉组合更接近于早第三纪中晚期的面貌 ,其时代可能属于始新世 渐新世。本次孢粉的面貌与伦坡拉盆地的牛堡组中段孢粉化石面貌有些相似 ,与牛堡组上段和牛堡组之上的丁青组 (渐新统 )孢粉面貌相差甚远。因此推测 ,典中 那玛剖面设兴组产出孢粉的层位与牛堡组中段可能处于大致相同的时代或稍晚的时代。典中 那玛剖面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孢粉化石 拉萨地块 设兴组 典中-那玛剖面 第三纪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站地区营城组孢粉化石的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万传彪 乔秀云 +2 位作者 孔惠 金玉东 杨建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14,共3页
提出松辽盆地营城组自下而上应划分为 3段 ,即中基性火山岩及含煤碎屑岩段、酸性火山岩段、含煤碎屑岩及中基性火山岩段。其中酸性火山岩段中的流纹岩是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岩性。首次在松辽盆地三站地区深层中发现孢粉化石 ,其孢粉... 提出松辽盆地营城组自下而上应划分为 3段 ,即中基性火山岩及含煤碎屑岩段、酸性火山岩段、含煤碎屑岩及中基性火山岩段。其中酸性火山岩段中的流纹岩是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岩性。首次在松辽盆地三站地区深层中发现孢粉化石 ,其孢粉组合特征可与松辽盆地东南缘九台地区、北部北安地区营城组孢粉组合对比。孢粉组合中出现了Appendisisporitessp 、Aequitriraditessp 、Pilo sisporitessp 、Klukisporitessp 等早白垩世特有或在早白垩世繁盛的分子 ,特别是Cicatricosisporitesaustraliensis (Balme)Potonie的含量高达 31 8% ,以及没有出现原始被子类花粉这一特征 ,可将三站地区营城组时代进一步确定为早白垩世中期 (大致相当巴列姆期 )。据孢粉化石所属母体植物的生态特征 ,推测该区营城组沉积时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站地区 早白垩世 孢粉化石 古植被 古气候 地质时代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东昆仑纳赤台群晚二叠世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郭宪璞 王乃文 +2 位作者 丁孝忠 赵民 刘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5-485,551,共2页
东昆仑造山带是我国西部一条规模宏大的造山带,它的形成时代及其演化格局涉及青藏高原构造格架和隆升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它北隔柴达木盆地与祁连造山带相望,南与可可西里-羌塘地块为邻,西与西昆仑造山带相连,东与秦岭-大别造... 东昆仑造山带是我国西部一条规模宏大的造山带,它的形成时代及其演化格局涉及青藏高原构造格架和隆升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它北隔柴达木盆地与祁连造山带相望,南与可可西里-羌塘地块为邻,西与西昆仑造山带相连,东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相接,地质位置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晚二叠世 孢粉化石 纳赤台群 构造演化 地质年代
下载PDF
山东章丘地区石千峰群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时代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庆平 王世进 +4 位作者 王继广 杨恩秀 张春池 朱继托 徐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6-350,共5页
山东省石千峰群为一套陆相红色碎屑岩系,一直缺乏生物依据。笔者对该地层剖面重新测制,首次发现了孢粉化石,其时代为三叠纪。
关键词 山东章丘 石千峰群 孢粉化石 三叠纪
下载PDF
孢粉化石的信息函数与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任来义 符俊辉 +1 位作者 林桂芳 张东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6-508,共3页
介绍了利用化石孢粉信息函数进行古环境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方法。研究表明 :影响孢粉化石丰富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古气候、古地貌、沉积环境等 ;通过对孢粉化石丰度、分异度的研究 ,即可恢复古环境。
关键词 孢粉化石 信息函数 复合分异度 古环境分析 吐哈盆地 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彩参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及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满郎 顾新元 +1 位作者 张琴 詹家祯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对准噶尔盆地彩参 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研究表明 ,八道湾组具有deltoidospora cycadopites protoconiferus classopollis组合 ,三工河组具有cyathidites osmundacites pinuspollenites classopollis组合 ,西山窑组为cyathidites dic tyoph... 对准噶尔盆地彩参 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研究表明 ,八道湾组具有deltoidospora cycadopites protoconiferus classopollis组合 ,三工河组具有cyathidites osmundacites pinuspollenites classopollis组合 ,西山窑组为cyathidites dic tyophyllidites cycadopites perinopollenites组合 ,石树沟群为cyathidites klukisporites classopollis concentrisporites组合 ,它们对地层时代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对孢粉古生态和沉积岩颜色、岩性及粘土矿物成分综合研究表明 ,研究区八道湾为暖温带潮湿气候 ;三工河早期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三工河中晚期至西山窑期为亚热带潮湿气候 ;石树沟群早期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 ,但发生过两次时潮时旱的气候波动 ,石树沟群晚期气候干旱炎热 ,并促使湖盆急剧收缩、消亡。侏罗系可划分为 6个层序 ,层序界面附近的孢粉丰度及分异度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纪 孢粉化石 古气候 层序地层 彩南油田
下载PDF
孢粉化石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勘 宋倩倩 陈建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0-212,226,共4页
孢粉化石的研究与石油勘探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石油勘探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石油钻探所取的岩心比较小,大化石往往不易发现,而孢粉化石个体微小,数量众多,其种类和组合特征常用来判断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地质时代;同时原油中也可能含有... 孢粉化石的研究与石油勘探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石油勘探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石油钻探所取的岩心比较小,大化石往往不易发现,而孢粉化石个体微小,数量众多,其种类和组合特征常用来判断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地质时代;同时原油中也可能含有孢粉化石,可以据其推断石油运移的路径,寻找新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地层划分与对比 石油成熟度 生烃能力
下载PDF
南极乔治王岛海军湾亨内克角早第三纪晚期孢粉化石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段威武 曹流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根据乔治王岛海军湾亨内克角群上部凝灰质砂泥岩夹层中的孢粉化石组合特征,讨论其时代归属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亨内克角群上部火山沉积岩中孢粉化石共40余种,主要成分为冈瓦纳早第三纪群落,属Weddelian生物地理区,No... 根据乔治王岛海军湾亨内克角群上部凝灰质砂泥岩夹层中的孢粉化石组合特征,讨论其时代归属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亨内克角群上部火山沉积岩中孢粉化石共40余种,主要成分为冈瓦纳早第三纪群落,属Weddelian生物地理区,Nothofagidites为代表分子,其中N.cf.saraensis和N.cf.flemingi的存在以及Proteaciditesspp.的缺失,提示含化石地层时代可能属渐新世,沉积环境为近中低山区的湖沼环境,气候温暖潮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乔治王岛 早第三纪 孢粉化石 地层学
下载PDF
黄河源区第三系贵德群孢粉化石组合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锋英 喻建新 王永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6,T002,共5页
研究了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哈拉山第三系贵德群剖面的孢粉化石 ,分析得出其孢粉化石组合为麻黄属 -拟白刺粉属 -藜粉属组合 .通过对该区孢粉组合特征的讨论及与国内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 ,认为研究区贵德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第三纪渐新世... 研究了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哈拉山第三系贵德群剖面的孢粉化石 ,分析得出其孢粉化石组合为麻黄属 -拟白刺粉属 -藜粉属组合 .通过对该区孢粉组合特征的讨论及与国内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 ,认为研究区贵德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第三纪渐新世中晚期 .据孢粉组合特征推测研究区在这一时期为炎热干旱的气候 ,植被为灌丛和草原混生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贵德群 第三纪 黄河源区 青海 地质时代
下载PDF
富集孢粉化石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秀云 金玉东 万传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9-50,共2页
本文论述了孢粉、沟鞭藻化石与矿物颗粒相互分离的方法,并与传统的氢氟酸冷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摒弃有毒重液,提高了化石收获率。
关键词 孢粉 筛选淘洗 重液 孢粉化石 石油地质 沟鞭藻
下载PDF
新疆阿图什市木吉地区木吉群孢粉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建新 肖序常 +4 位作者 侯静鹏 白典 王世炎 纪占胜 武桂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木吉地区邻近帕米尔,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应力最集中的地区,地层变质和变形强烈,研究基础薄弱。木吉群由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石英岩、钙质石英岩、变粒岩、二云石英片岩、大理岩等组成,一直未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木吉地区邻近帕米尔,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应力最集中的地区,地层变质和变形强烈,研究基础薄弱。木吉群由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石英岩、钙质石英岩、变粒岩、二云石英片岩、大理岩等组成,一直未发现任何化石。最近,笔者在木吉乡的喀拉足克沟和阿拉木陶沟的粉砂岩、钙质粉砂岩中发现了一些植物管胞片和孢粉化石:Gran-ulatisporites sp.,Cycloranisporites sp.,Verrucosisporites sp.,Pityosporites sp.,Punetatosporites sp.,Leiotriletes sp.,Apicu-latisporites sp.,Platysaccus sp.,Cycodopites sp.等。从地层接触关系和孢粉化石的整体面貌看,木吉地区含上述孢粉化石的木吉群的时代可能为泥盆纪—石炭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木吉群 阿图什地区 新疆
下载PDF
汤原断陷白垩纪孢粉化石组合的发现及地层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玉龙 张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29,共6页
通过对汤D3井孢粉化石及岩石地层学的研究,发现该井下部含有特征明显的白垩纪孢粉化石组合,为汤原地区地层层序的建立、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及地质时代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汤原断陷 白垩纪 孢粉化石 油气地质 地层层序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部宝日勿苏地区宝D1井早白垩世孢粉化石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秋红 姚玉来 +2 位作者 王杰 李晓海 李文博 《地质与资源》 CAS 2018年第3期235-242,共8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南部宝日勿苏地区地质调查井宝D1井井深22~255.70 m井段发现的孢粉化石的系统分析研究,共获得孢粉化石47属65种(包括未定种).根据孢粉化石属种类型及其含量和变化特征,将孢粉化石组合划为Lycopodiacidites-Densoisporit...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南部宝日勿苏地区地质调查井宝D1井井深22~255.70 m井段发现的孢粉化石的系统分析研究,共获得孢粉化石47属65种(包括未定种).根据孢粉化石属种类型及其含量和变化特征,将孢粉化石组合划为Lycopodiacidites-Densoisporites-Piceaepollenite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孢粉化石赋存地层相当于白音高老组.通过系统分析孢粉组合中主要孢粉属种及其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推测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在早白垩世早期为暖温带-亚热带气候条件.同时旱生植物的大量出现,表明该区在早白垩世早期受到了干旱气候的影响,但与典型的干旱环境不同,推断与当时的火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早白垩世 宝D1井 大兴安岭中南部
下载PDF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布太尔地区二叠纪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建新 肖序常 +5 位作者 高联达 王乃文 计文化 王世炎 王永 迟振卿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1-326,共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太尔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结合部的西昆仑造山带,是研究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质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由于西昆仑地区处于中亚腹地的高寒缺氧地带,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十分困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太尔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结合部的西昆仑造山带,是研究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质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由于西昆仑地区处于中亚腹地的高寒缺氧地带,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十分困难,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达布太尔地区沉积地层中一直没有获得可靠微体化石证据。经笔者的室内、外地质调查与研究,在达布太尔地区发现了内点囊三缝孢EndosporitespunctatusGao,雅致韦氏粉Wilsonitesdelicatus(Kosanke)Kosanke,多孔柯达粉Cordaitinaspongiosa(Luber)Samolovich,马什阿里粉AlisporitesmathalensisClarke,卵形侧囊粉Sulcatisporitesovatus(BalmeandHennelly)Balme,以及光面和点状孢子Leiotriletes和Punctatisporites等二叠纪孢子花粉化石。从上述化石组合特征看,这些孢子花粉化石基本属于华夏植物地理区类型。结合前人对该区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可以认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太尔地区原划为二叠纪的碎屑岩沉积地层可能为包含了志留纪、二叠纪及其它时代岩层的混杂地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塔什库尔干县 达布太尔地区 二叠纪 孢粉化石 混杂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什库尔干 地质意义 野外地质调查
下载PDF
西藏新生代秋乌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建国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秋乌组含煤沉积中的孢粉化石。孢粉植物群主要由 Quercoidites,具孔类及三孔沟类花粉组成 ,包括 12科 2 6属及一些未定类群。组合中产有少量的 Graminidites及 Tsugaepolleni-tes。植物群的总体特... 本文首次报道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秋乌组含煤沉积中的孢粉化石。孢粉植物群主要由 Quercoidites,具孔类及三孔沟类花粉组成 ,包括 12科 2 6属及一些未定类群。组合中产有少量的 Graminidites及 Tsugaepolleni-tes。植物群的总体特征显示其时代可能为渐新世至早中新世。秋乌组沉积早期的环境比较温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新生代 秋乌组 孢粉化石 渐新世 早中新世
下载PDF
琼西长坡-王五盆地鹿母湾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龙文国 汪迎平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0年第4期28-35,共8页
在研究区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 ,于该区鹿母湾组中发现孢粉化石。其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孢子 ( 4 9.2 8% )和裸子植物花粉 ( 4 7.82 % )为主 ,此外尚有少量被子植物花粉 ( 2 .9% )。该孢粉组合特征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早白垩世... 在研究区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 ,于该区鹿母湾组中发现孢粉化石。其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孢子 ( 4 9.2 8% )和裸子植物花粉 ( 4 7.82 % )为主 ,此外尚有少量被子植物花粉 ( 2 .9% )。该孢粉组合特征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早白垩世中晚期孢粉组合特征基本相似。据此可确认 ,本区鹿母湾组的地质时代应属早白垩世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早白垩世 孢粉组合特征 地层时代 海南
下载PDF
浙江寿昌组的孢粉化石及其区域对比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黎文本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24-729,824,共6页
浙江寿昌组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又处于侏罗-白垩系的临界层位,一直为地质工作一者所重视。然而,自刘季辰、赵亚曾发表“浙江西部之地质”(1927)以来,经60年的反复研究,寿昌组的时代问题仍在争论之中。古生物工作者曾从各自所研究的... 浙江寿昌组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又处于侏罗-白垩系的临界层位,一直为地质工作一者所重视。然而,自刘季辰、赵亚曾发表“浙江西部之地质”(1927)以来,经60年的反复研究,寿昌组的时代问题仍在争论之中。古生物工作者曾从各自所研究的化石门类对寿昌组的时代提出过各种意见。将之归入上侏罗统的有顾知微(1962,1980,1982,1983),张璐瑾(1978),张弥曼和周家健(1977),马其鸿(1980);归入上侏罗统一下白垩统的有余汶、潘华璋(1980)和林启彬(1980);归入上侏罗统(?)一下白垩统的有叶春辉等(1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寿昌组 区域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