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藻类化石的垂直分布探讨杭州西湖的演变历程 被引量:4
1
作者 项斯端 赵建康 +1 位作者 周宏 王江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24,共11页
于1994年春在杭州西湖东北面、西面及湖中心小瀛洲3个钻孔共取了70号岩芯样,经浮选、筛选,以显微镜检鉴定化石藻种,并分析其垂直分布,从而探讨西湖的形成历史。西湖自晚更新世以来的6个化石藻带由下而上依次为:轮藻带、微红金颗藻... 于1994年春在杭州西湖东北面、西面及湖中心小瀛洲3个钻孔共取了70号岩芯样,经浮选、筛选,以显微镜检鉴定化石藻种,并分析其垂直分布,从而探讨西湖的形成历史。西湖自晚更新世以来的6个化石藻带由下而上依次为:轮藻带、微红金颗藻-近缘针杆藻-条纹小环藻带、圆筛藻带、圆筛藻-近缘针杆藻-微红金颗藻带、桥穹藻-异极藻-短缝藻带和水花束丝藻带,从而反映了西湖的6个发育时期:淡水古湖沼期、淡咸水过渡期、海湾期、泻湖期、淡水西湖沼泽期和淡水西湖富营养化期。从淡水轮藻组成的古湖沼期的存在,提出西湖起始于淡水湖泪,而不是以泻湖、海湾等海相生境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藻 淡水 古植物 西湖演变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吐依洛克组发现沟鞭藻化石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宪璞 王大宁 +1 位作者 丁孝忠 叶留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4-820,I0003,共8页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吐依洛克组化石罕见,以前依据岩性将其定为晚白垩世。郝诒纯等(2001)、郭宪璞(1990)根据在该组所产的有孔虫、介形虫等化石组合,将该组时代划为古新世,并将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划在该组与依格孜牙组之间。本次在...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吐依洛克组化石罕见,以前依据岩性将其定为晚白垩世。郝诒纯等(2001)、郭宪璞(1990)根据在该组所产的有孔虫、介形虫等化石组合,将该组时代划为古新世,并将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划在该组与依格孜牙组之间。本次在该组命名剖面—吐依洛克剖面上部岩性段发现了20余种沟鞭藻化石,增添了新的古生物门类和生物地层材料,这是带有白垩纪与古近纪过渡色彩的沟鞭藻化石组合,其所反映的古环境是温暖的近岸滨海—浅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鞭化石 吐依洛克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广西、贵州和川东二叠纪生物礁的钙藻化石及其古生态环境 被引量:12
3
作者 范嘉松 吴亚生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7-347,共11页
广西、贵州和川东二叠纪礁相岩石和礁后相岩层内获得了红藻 Solenoporella,Gymnocodium,Permocalcu-lus;绿藻 Anthracoporella,Mizzia以及显微疑难藻类化石 Pseudovermiporella,Tubiphytes等。除了广西隆林有中二叠世茅口期藻类化石外 ... 广西、贵州和川东二叠纪礁相岩石和礁后相岩层内获得了红藻 Solenoporella,Gymnocodium,Permocalcu-lus;绿藻 Anthracoporella,Mizzia以及显微疑难藻类化石 Pseudovermiporella,Tubiphytes等。除了广西隆林有中二叠世茅口期藻类化石外 ,其它均属于晚二叠世乐平世的分子。这些藻类植物一般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正常盐度的浅海水内 ,其水深不大于 3 0 m。川东、鄂西晚二叠世礁属于浅水海绵礁 ,而非深水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贵州 川东 二叠纪 生物礁 化石 古生态环境
下载PDF
胶南地区莱阳群绒枝藻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松梅 程立人 刘典涛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采自山东省胶南地区莱阳群中的部分绒枝藻植物化石 :Actinoporella podolicaAlth ,Salpingoporellasp .,DissocladellacreticaOtt ,TrinocladusperplexusElliott ,其分类位置为绿藻门 ,绒枝藻目 ,绒枝藻科。莱阳盆地中生代沉积物一直被... 采自山东省胶南地区莱阳群中的部分绒枝藻植物化石 :Actinoporella podolicaAlth ,Salpingoporellasp .,DissocladellacreticaOtt ,TrinocladusperplexusElliott ,其分类位置为绿藻门 ,绒枝藻目 ,绒枝藻科。莱阳盆地中生代沉积物一直被认为是陆相沉积 ,而在莱阳群地层中发现有海相成因的海相生物化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群 绒枝化石 胶南地区 中生代 沉积物 莱阳盆地 海相生物化石
下载PDF
藏南亚东堆纳地区古近纪钙藻化石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3
5
作者 牛晓路 李国彪 王天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3-870,共8页
西藏南部发育着连续的海相古近纪地层,亚东地区是特提斯演化晚期残留海的居留地,保存着西藏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其时代标志着残留海盆消亡的时间。研究最高海相层可以为东特提斯晚期演化及其封闭时限提供良好信息。亚东堆... 西藏南部发育着连续的海相古近纪地层,亚东地区是特提斯演化晚期残留海的居留地,保存着西藏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其时代标志着残留海盆消亡的时间。研究最高海相层可以为东特提斯晚期演化及其封闭时限提供良好信息。亚东堆纳地区古鲁浦剖面宗浦组顶部和遮普惹组含有较丰富的钙藻化石,本研究鉴定出红藻门珊瑚藻科7属11种(含3个未定种),绿藻门粗枝藻科4属4种(含1个未定种)及松藻科1属1种,据其分布特征划分出3个化石组合,自下而上分别为:Lithoporella melobesioides-Lithophyllum carpathicum、Lithoporella melobesioides-Ovulites margaritula、Distichoplex biserialis-Jania denotata组合。推测堆纳地区在晚古新世至始新世时期总体处于浅海陆棚环境,海水逐渐变浅,在始新世晚期海水深度可能已不足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亚东 古近纪 化石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关于紫球藻在红藻系统演化中的地位的探讨
6
作者 张有林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56-58,共3页
关于藻类系统演化问题的研究,从瑞典分类学大师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发表《植物种志》(1753年)列入藻类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90多年来,各家建立的藻类系统数以百计.这些系统在诸如藻类的起源、演化关系、类群的划分等... 关于藻类系统演化问题的研究,从瑞典分类学大师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发表《植物种志》(1753年)列入藻类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90多年来,各家建立的藻类系统数以百计.这些系统在诸如藻类的起源、演化关系、类群的划分等方面争论颇多,至今尚无定论其中关于红藻的起源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的人认为,“红藻和蓝藻可能有亲缘关系,但具体联系尚不明白了”;有的认为红藻的有性生殖过程复杂,而且少有低级体型,因此不能推测它起源于什么原始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演化 林奈 亲缘关系 类学 细胞分化 细胞 化石 载色体 真核
下载PDF
海南岛及新疆菌藻赤铁矿的发现及其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远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1-22,共22页
在海南岛石碌的寒武—奥陶纪赤铁矿石及新疆莫托沙拉的下石炭纪赤铁矿石中发现了铁细菌化石及铁细菌的铁鞘堆积而成的赤铁矿石,作者称之为菌藻赤铁矿(菌赤铁矿)。铁细菌化石有铁球菌属(Siderococcus)、铁线菌属(Sideronema)及球铁菌属(S... 在海南岛石碌的寒武—奥陶纪赤铁矿石及新疆莫托沙拉的下石炭纪赤铁矿石中发现了铁细菌化石及铁细菌的铁鞘堆积而成的赤铁矿石,作者称之为菌藻赤铁矿(菌赤铁矿)。铁细菌化石有铁球菌属(Siderococcus)、铁线菌属(Sideronema)及球铁菌属(Siderosph aera)三种类型。菌赤铁矿是生物成因的。根据含矿岩系的岩相特征、矿石的化学成分及结构特征以及生物区系规律等分析,认为在氧化性大气环境下,过渡沉积区是菌赤铁矿最理想的形成环境。其形成条件是较温暖的气候及清澈而安静的水域环境,并具有较弱的定向流水动力条件。在其形成过程中,气候和水动力因素并非始终稳定不变,其表现在矿石中铁细菌铁鞘的纹层堆积及纹层中铁鞘的局部密集以及三氧化二铝含量曲线特征等。前者是季节更替的反映,后者是水动力作用的局部微弱变化的结果。两矿床除菌赤铁矿外,并有胶体化学成因的赤铁矿石,均属化学沉积及生物沉积成因矿床。菌赤铁矿是一种取决于一定环境因素的特定沉积产物,具有良好的指相意义,同一类型的沉积铁矿显然是受环境因素的严格控制。两矿床虽处于不同的地质时代和地理位置,但其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则是一致的,因而沉积了同一类型铁矿床。作者在粤东大顶等地的磁铁矿石及赤铁矿石中,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在东鞍山赤铁矿层中均发现有铁细菌化石,多与本文论述者类似,这对研究我国铁矿成因及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球发展的历史中,早自太古代末期(33亿年前)就开始有菌、藻出现,从而在地球上开始了生物沉积作用。以致于在各个地质时期都可以找到生物岩和生物成因的沉积矿床,并在许多地层及沉积矿床中广泛分布有菌、藻化石。虽然对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有不少文献报导,而对生物沉积矿床的发现和研究国内则颇为少见。作者自1976年及1977年相继在海南岛石碌及新疆莫托沙拉古生代沉积赤铁矿石中,发现有大量的菌、藻化石,其与铁矿床的成因关系很密切,常成为菌藻赤铁矿。本文试图根据石碌及莫托沙拉的菌藻赤铁矿及菌、藻化石的研究,对菌藻赤铁矿的形成做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石 铁矿床 化石 铁细菌 沉积矿床 生物成因 含矿岩系 岩相特征 地质时期
下载PDF
皖西白大山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毕治国 李玉发 +1 位作者 汤加富 侯明金 《安徽地质》 1994年第Z1期135-140,共6页
皖、豫交界的白大山-茶庵一带,出露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以往被置于青白口系八公山群。近期笔者等赴该地再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该群地层组合内含有大量球藻类和植物碎片化石,这些微古植物分子在国内外多见于下古生代... 皖、豫交界的白大山-茶庵一带,出露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以往被置于青白口系八公山群。近期笔者等赴该地再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该群地层组合内含有大量球藻类和植物碎片化石,这些微古植物分子在国内外多见于下古生代。并从岩石组合特征对比分析,认为该套地层属志留-泥盆系的可能性最大。对这套地层及微古植物的发现,具有两方面重要的地质意义:1.过去对华北地台南缘从未见有这个时代地层的报导,这就为该区地层填补了一个空白;2.从已采获的微古植物组合及岩性组合特征等分析,这有可能对华北地台南缘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地史发展等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改写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代地层 球面化石 岩相古地理 华北地台南缘 皖-豫交界地区
下载PDF
西藏亚东堆纳地区始新世钙藻化石 被引量:2
9
作者 牛晓路 李国彪 +6 位作者 韩子晨 修迪 李兴鹏 赵胜楠 贾志霞 张晓蓓 李新发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1-371,共11页
始新世是西藏特提斯消亡的时期,因此在该地史时期形成了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最高海相层的时代代表了残留海盆消亡的时间。藏南亚东地区保存着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遮普惹组。通过对亚东堆纳地区日阿东剖面遮普惹组中灰岩段的... 始新世是西藏特提斯消亡的时期,因此在该地史时期形成了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最高海相层的时代代表了残留海盆消亡的时间。藏南亚东地区保存着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遮普惹组。通过对亚东堆纳地区日阿东剖面遮普惹组中灰岩段的上部和砂页岩段的中下部灰白色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夹层中的钙藻化石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共鉴定出18属27种(包括红藻门6属9种,绿藻门12属18种),据其分布特征划分出3个化石组合:1 Jania denotata-Amphiroa iraquensis组合,2 Ovulites margaritula-Fucoporella diplopora组合,3 Lithoporella melobesioides-Polygonella minima组合。根据所含钙藻化石组合的相关特征,推测堆纳地区在始新世处于浅海陆棚环境,海水深度最深不超过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沉积环境 遮普惹组 始新世 亚东 西藏 中国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含油气盆地渐新世—上新世沟鞭藻化石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祝幼华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和北部湾盆地是我国南海北部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微体古生物在各盆地生物地层框架建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上述盆地已发表的渐新世—上新世沟鞭藻化石有关文献,简要评述了沟鞭藻化石的研究现状,并... 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和北部湾盆地是我国南海北部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微体古生物在各盆地生物地层框架建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上述盆地已发表的渐新世—上新世沟鞭藻化石有关文献,简要评述了沟鞭藻化石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鞭化石 渐新世—上新世 含油气盆地 南海北部
原文传递
新奇视界
11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5年第8期60-61,共2页
瓦斯卡兰国家公园秘鲁瓦斯卡兰国家公园是世界上位于热带山脉地区海拔最高的一座公园,它的最高点即瓦斯卡兰雪山,海拔6768米。深峡谷、冰川湖以及各种各样的植物,构成公园独特的生态系统。比亚沃维耶扎原始森林波兰-白俄罗斯边境的比亚... 瓦斯卡兰国家公园秘鲁瓦斯卡兰国家公园是世界上位于热带山脉地区海拔最高的一座公园,它的最高点即瓦斯卡兰雪山,海拔6768米。深峡谷、冰川湖以及各种各样的植物,构成公园独特的生态系统。比亚沃维耶扎原始森林波兰-白俄罗斯边境的比亚沃维耶扎原始森林是曾经覆盖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一个巨大原始森林的唯一存迹。这里的常绿植物和阔叶林为山猫、水獭和欧洲野牛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野牛 比亚 维耶 卡兰 生态系统 针尖状 化石 堆积物 贝玛 拉哈
下载PDF
中国震旦纪冰碛层及其对地层划分的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曰伦 《地质学报》 EI CAS 1955年第4期327-360,438-439+446-447,共38页
一.引言1904年美人维理斯及布拉克威尔德在湖北宜昌南沱发现古老的冰碛层,他们认为是古生代初期的一个在南沱的特别层,以为是局部的现象,因而没有沿着走向到远处追寻。1915年丁格兰(F.R.Tegengreen)去贵州调查汞矿。
关键词 灰岩 东冶 南沱 石英岩 变质岩 砂岩 碎屑岩 化石 震旦纪 新元古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甘肃文县震旦纪锰矿石中古菌藻的发现及其意义
13
作者 冯永忠 曹志霖 《甘肃地质》 1990年第11期71-77,T002,共8页
关键词 震旦纪 锰矿 矿石 古菌 化石
原文传递
植物的演变
14
作者 夏虫 《旅游纵览》 2015年第9期6-9,共4页
随着地球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断变迁,植物界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一定的地质时期中占支配地位的植物,其优势总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较为先进的另一类植物所取代。随着新生植物不断取代原来的植物,植物界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一个... 随着地球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断变迁,植物界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一定的地质时期中占支配地位的植物,其优势总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较为先进的另一类植物所取代。随着新生植物不断取代原来的植物,植物界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类群的灭绝常伴随着新类群的形成,植物界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时期 发展阶段 肾蕨 自然地理环境 化石 树蕨 内在条件 光合生物 中上元古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