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老子化胡说”与“西学东源说”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刘继安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4-37,共4页
以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外来文化输入引发的"老子化胡说"与"西学东源说"为研究重点,从认知心理学与文化学诸角度探讨佛教与西学在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引发的冲突与震荡,以对吸收外来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老子
化胡说
西学东源说
认知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子、老子之道与道教的发展──兼论“老子化胡说”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8
2
作者
洪修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2-19,共8页
老子道家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富有魅力的人生哲学而得以绵延不绝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效法自然以实现人生超越的思想是道教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及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事实上,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之学主要地就...
老子道家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富有魅力的人生哲学而得以绵延不绝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效法自然以实现人生超越的思想是道教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及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事实上,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之学主要地就是通过道教而得以延续并发展的。道教利用并神化老子和老子之道,其渲染的“老子化胡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与佛教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传统文化的一种心态,它的最早提出,具有将外来佛教纳入华夏文化系统之中的意义,这与华夏民族历史地形成的自我中心论和大一统观及其在文化观上的表现——华夏文化正统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老子之道
道教
老子
化胡说
华夏文
化
正统论
原文传递
老子化胡说是谁提出的?——我的推测
被引量:
5
3
作者
洼德忠
肖坤华
《宗教学研究》
1985年第S1期74-80,共7页
一中国自南北朝时代以来,佛道二教之间不断进行争论、相互指责.争论的焦点是老子去西方教化“胡”人、即所谓老子化胡说,以及试图阐明以化胡说为内容的《老子化胡经》的真伪。这埸争论一直继续到元代。《老子化胡经》是伪书,通过许多先...
一中国自南北朝时代以来,佛道二教之间不断进行争论、相互指责.争论的焦点是老子去西方教化“胡”人、即所谓老子化胡说,以及试图阐明以化胡说为内容的《老子化胡经》的真伪。这埸争论一直继续到元代。《老子化胡经》是伪书,通过许多先辈的研究和考证已经弄清楚了,但是关于《化胡经》的作者,历来公认或是西晋的王浮,或是道教徒.这种观点至今未引起任何人的怀疑,也没人去研究.柴田宜胜氏曾令人信服地推断,《高僧传》的编者、梁代僧人慧皎,编造了王浮伪作《老子化胡经》的谎言。然而就连柴田宜胜本人亦认为伪造《老子化胡经》的是道士。对有关《老子化胡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化胡说
老子
化
胡经
佛教
太平道
五斗米道
道教
传入中国
南北朝时代
书志学
高僧传
原文传递
汉代老子化胡及地狱图考
被引量:
3
4
作者
姜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85,共13页
新见考古资料证明,东汉时期以浮屠等同黄老因而黄老浮屠同祀的现象,应是老子化胡说流行的结果;新发现的山东费县潘家疃东汉墓门上鸟喙老子与胡人浮屠及窣堵坡组合画像、山东兰陵九女墩汉墓辟邪石兽立柱画像所呈现的"黄老"信...
新见考古资料证明,东汉时期以浮屠等同黄老因而黄老浮屠同祀的现象,应是老子化胡说流行的结果;新发现的山东费县潘家疃东汉墓门上鸟喙老子与胡人浮屠及窣堵坡组合画像、山东兰陵九女墩汉墓辟邪石兽立柱画像所呈现的"黄老"信仰与胡人浮屠组合皆堪与证。史乘所述黄老浮屠同祀现象,不为后人所解,个中原因除了儒生史家语焉不详,更多是由于时人所信老子化胡说,以老子浮屠为同一人在不同时空之"化形",因而将老子浮屠等同且一同祭祀。某些汉墓中黄老浮屠画像一同出现,正是中国思想史和宗教史上这种奇特信仰的图像呈现。新发现的山东微山县东汉画像石椁残石和陕北汉墓画像石则表明,东汉已有佛教地狱信仰在华传播。此类有关东汉佛教传播的墓葬画像资料之发现与认知,亦有助于早期汉译佛经译介时间之断代和汉文化生态变迁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黄老浮屠
老子
化胡说
地狱信仰
早期道教史
早期汉传佛教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都二仙庵刻本《老君历世应化图说》考述
5
作者
胡春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88-92,共5页
成都二仙庵刻本《老君历世应化图说》是老子八十一化图的木刻新版本,其原本是清末苏州刊刻的玛瑙经房刻本。修订后的《老君历世应化图说》一书具有一定的宗教文献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宗教文化思想传播价值。通过梳理可见,此书并非着意强...
成都二仙庵刻本《老君历世应化图说》是老子八十一化图的木刻新版本,其原本是清末苏州刊刻的玛瑙经房刻本。修订后的《老君历世应化图说》一书具有一定的宗教文献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宗教文化思想传播价值。通过梳理可见,此书并非着意强调佛道之争的历史,而是梳理道教渊源以及重启道教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庵刻本
《老君历世应
化
图说》
化胡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学季刊》述评
被引量:
4
6
作者
张越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75,80,共6页
《国学季刊》述评张越一、《国学季刊》的编辑、出版《国学季刊》是由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于1923年1月编辑创刊的。编辑者为: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会。二十年代初的北京大学,学制分为预科、本科、研究所三级。研究所是为本...
《国学季刊》述评张越一、《国学季刊》的编辑、出版《国学季刊》是由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于1923年1月编辑创刊的。编辑者为: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会。二十年代初的北京大学,学制分为预科、本科、研究所三级。研究所是为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而设立的。1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季刊》
整理国故
述评
国学门
老子
化胡说
国学研究
胡适
史学研究
学术文
化
顾颉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民俗佛教之基本形态略探
7
作者
源正
《中国佛学》
2012年第1期33-49,共17页
佛教最早传入中土的时间,因史料缺载,难以详考。楚王英奉佛一事,梁启超称这是正史中最古、最真之佛教记载。刘英祠祀浮屠乃中国民俗佛教的开端。本文以史料的考察为基础,参考'黄老'之学的内在结构,将黄老信仰与神仙信仰两种形...
佛教最早传入中土的时间,因史料缺载,难以详考。楚王英奉佛一事,梁启超称这是正史中最古、最真之佛教记载。刘英祠祀浮屠乃中国民俗佛教的开端。本文以史料的考察为基础,参考'黄老'之学的内在结构,将黄老信仰与神仙信仰两种形态的佛教熔于一炉,以探源、开端、发展、完成四个方面把早期佛教的事迹联系成有序的脉络和有机的整体。汉代的民俗佛教也因此得以较为完整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屠经
刘英奉佛
襄楷上疏
老子
化胡说
汉代佛教画像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夏道教新探
8
作者
司家民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162,共6页
道教曾影响西夏的统治阶层与民间社会,甚至能参与到西夏储君的培养之中。考察《天盛律令》所载道经,老子在西夏道教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些道经的内容显示,西夏道教受到了“老子化胡说”的影响。宋夏之世,“化胡说”代表了一种宗教信仰格...
道教曾影响西夏的统治阶层与民间社会,甚至能参与到西夏储君的培养之中。考察《天盛律令》所载道经,老子在西夏道教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些道经的内容显示,西夏道教受到了“老子化胡说”的影响。宋夏之世,“化胡说”代表了一种宗教信仰格局,即道教代表中原,党项及周边的民族则敬奉佛教。西夏创建时,其建国策略有意保持党项民族特性,最终导致道教在西夏遭受冷落,佛教则愈加兴盛。佛道二教的不同境遇,尤其是西夏道教的衰落,是理解西夏利用宗教文化资源实现其政治目的一个具体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道教
政教关系
老子
化胡说
原文传递
《混元圣纪》与《太上老君实录》
被引量:
5
9
作者
定阳子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34-37,共4页
《混元圣纪》与《太上老君实录》定阳子本文通过对《混元圣纪》和《太上老君实录》两部道书中序文、内容的对勘,指出二者基本相同,并对《太上老君实录》于何时被删后,书为《混元圣纪》,作了分析。作者定阳子,原名石衍丰,四川大学...
《混元圣纪》与《太上老君实录》定阳子本文通过对《混元圣纪》和《太上老君实录》两部道书中序文、内容的对勘,指出二者基本相同,并对《太上老君实录》于何时被删后,书为《混元圣纪》,作了分析。作者定阳子,原名石衍丰,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混元圣纪》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录》
老君
陈傅良
藏外道书
老子之道
《史记》
司马迁
《顺宗实录》
老子
化胡说
蔡元定
原文传递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的道教人物考
被引量:
5
10
作者
信立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6-24,共9页
关键词
摩崖造像
孔望山
道教人物
老子
化胡说
人物图像
宗教神话
佛教图像
关令尹
东汉时期
佛教内容
原文传递
题名
“老子化胡说”与“西学东源说”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刘继安
机构
安徽大学历史系
出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4-37,共4页
文摘
以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外来文化输入引发的"老子化胡说"与"西学东源说"为研究重点,从认知心理学与文化学诸角度探讨佛教与西学在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引发的冲突与震荡,以对吸收外来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老子
化胡说
西学东源说
认知模式
Keywords
Buddhism originated from Taoism
western culture rooted in eastern culture
cognitivemodel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子、老子之道与道教的发展──兼论“老子化胡说”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8
2
作者
洪修平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2-19,共8页
文摘
老子道家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富有魅力的人生哲学而得以绵延不绝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效法自然以实现人生超越的思想是道教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及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事实上,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之学主要地就是通过道教而得以延续并发展的。道教利用并神化老子和老子之道,其渲染的“老子化胡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与佛教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传统文化的一种心态,它的最早提出,具有将外来佛教纳入华夏文化系统之中的意义,这与华夏民族历史地形成的自我中心论和大一统观及其在文化观上的表现——华夏文化正统论有关。
关键词
老子
老子之道
道教
老子
化胡说
华夏文
化
正统论
分类号
B95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老子化胡说是谁提出的?——我的推测
被引量:
5
3
作者
洼德忠
肖坤华
出处
《宗教学研究》
1985年第S1期74-80,共7页
文摘
一中国自南北朝时代以来,佛道二教之间不断进行争论、相互指责.争论的焦点是老子去西方教化“胡”人、即所谓老子化胡说,以及试图阐明以化胡说为内容的《老子化胡经》的真伪。这埸争论一直继续到元代。《老子化胡经》是伪书,通过许多先辈的研究和考证已经弄清楚了,但是关于《化胡经》的作者,历来公认或是西晋的王浮,或是道教徒.这种观点至今未引起任何人的怀疑,也没人去研究.柴田宜胜氏曾令人信服地推断,《高僧传》的编者、梁代僧人慧皎,编造了王浮伪作《老子化胡经》的谎言。然而就连柴田宜胜本人亦认为伪造《老子化胡经》的是道士。对有关《老子化胡经》
关键词
老子
化胡说
老子
化
胡经
佛教
太平道
五斗米道
道教
传入中国
南北朝时代
书志学
高僧传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代老子化胡及地狱图考
被引量:
3
4
作者
姜生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85,共13页
文摘
新见考古资料证明,东汉时期以浮屠等同黄老因而黄老浮屠同祀的现象,应是老子化胡说流行的结果;新发现的山东费县潘家疃东汉墓门上鸟喙老子与胡人浮屠及窣堵坡组合画像、山东兰陵九女墩汉墓辟邪石兽立柱画像所呈现的"黄老"信仰与胡人浮屠组合皆堪与证。史乘所述黄老浮屠同祀现象,不为后人所解,个中原因除了儒生史家语焉不详,更多是由于时人所信老子化胡说,以老子浮屠为同一人在不同时空之"化形",因而将老子浮屠等同且一同祭祀。某些汉墓中黄老浮屠画像一同出现,正是中国思想史和宗教史上这种奇特信仰的图像呈现。新发现的山东微山县东汉画像石椁残石和陕北汉墓画像石则表明,东汉已有佛教地狱信仰在华传播。此类有关东汉佛教传播的墓葬画像资料之发现与认知,亦有助于早期汉译佛经译介时间之断代和汉文化生态变迁问题研究。
关键词
汉墓
黄老浮屠
老子
化胡说
地狱信仰
早期道教史
早期汉传佛教史
分类号
K871.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都二仙庵刻本《老君历世应化图说》考述
5
作者
胡春涛
机构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出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88-92,共5页
基金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道教图像学研究:以元明时期道教版刻图像为中心”(15DF4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道教三清、四(六)御图像与结构研究”(2016M602682)。
文摘
成都二仙庵刻本《老君历世应化图说》是老子八十一化图的木刻新版本,其原本是清末苏州刊刻的玛瑙经房刻本。修订后的《老君历世应化图说》一书具有一定的宗教文献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宗教文化思想传播价值。通过梳理可见,此书并非着意强调佛道之争的历史,而是梳理道教渊源以及重启道教信心。
关键词
二仙庵刻本
《老君历世应
化
图说》
化胡说
分类号
K892.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学季刊》述评
被引量:
4
6
作者
张越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75,80,共6页
文摘
《国学季刊》述评张越一、《国学季刊》的编辑、出版《国学季刊》是由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于1923年1月编辑创刊的。编辑者为: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会。二十年代初的北京大学,学制分为预科、本科、研究所三级。研究所是为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而设立的。1922...
关键词
《国学季刊》
整理国故
述评
国学门
老子
化胡说
国学研究
胡适
史学研究
学术文
化
顾颉刚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民俗佛教之基本形态略探
7
作者
源正
机构
中国佛学院
出处
《中国佛学》
2012年第1期33-49,共17页
文摘
佛教最早传入中土的时间,因史料缺载,难以详考。楚王英奉佛一事,梁启超称这是正史中最古、最真之佛教记载。刘英祠祀浮屠乃中国民俗佛教的开端。本文以史料的考察为基础,参考'黄老'之学的内在结构,将黄老信仰与神仙信仰两种形态的佛教熔于一炉,以探源、开端、发展、完成四个方面把早期佛教的事迹联系成有序的脉络和有机的整体。汉代的民俗佛教也因此得以较为完整的呈现。
关键词
浮屠经
刘英奉佛
襄楷上疏
老子
化胡说
汉代佛教画像石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夏道教新探
8
作者
司家民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162,共6页
文摘
道教曾影响西夏的统治阶层与民间社会,甚至能参与到西夏储君的培养之中。考察《天盛律令》所载道经,老子在西夏道教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些道经的内容显示,西夏道教受到了“老子化胡说”的影响。宋夏之世,“化胡说”代表了一种宗教信仰格局,即道教代表中原,党项及周边的民族则敬奉佛教。西夏创建时,其建国策略有意保持党项民族特性,最终导致道教在西夏遭受冷落,佛教则愈加兴盛。佛道二教的不同境遇,尤其是西夏道教的衰落,是理解西夏利用宗教文化资源实现其政治目的一个具体案例。
关键词
西夏道教
政教关系
老子
化胡说
分类号
B95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混元圣纪》与《太上老君实录》
被引量:
5
9
作者
定阳子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34-37,共4页
文摘
《混元圣纪》与《太上老君实录》定阳子本文通过对《混元圣纪》和《太上老君实录》两部道书中序文、内容的对勘,指出二者基本相同,并对《太上老君实录》于何时被删后,书为《混元圣纪》,作了分析。作者定阳子,原名石衍丰,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混元圣纪》全...
关键词
《实录》
老君
陈傅良
藏外道书
老子之道
《史记》
司马迁
《顺宗实录》
老子
化胡说
蔡元定
分类号
B956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的道教人物考
被引量:
5
10
作者
信立祥
机构
中国历史博物馆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6-24,共9页
关键词
摩崖造像
孔望山
道教人物
老子
化胡说
人物图像
宗教神话
佛教图像
关令尹
东汉时期
佛教内容
分类号
K879.2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老子化胡说”与“西学东源说”的比较研究
刘继安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老子、老子之道与道教的发展──兼论“老子化胡说”的文化意义
洪修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8
原文传递
3
老子化胡说是谁提出的?——我的推测
洼德忠
肖坤华
《宗教学研究》
1985
5
原文传递
4
汉代老子化胡及地狱图考
姜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成都二仙庵刻本《老君历世应化图说》考述
胡春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国学季刊》述评
张越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汉代民俗佛教之基本形态略探
源正
《中国佛学》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西夏道教新探
司家民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9
《混元圣纪》与《太上老君实录》
定阳子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7
5
原文传递
10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的道教人物考
信立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7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