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戏曲小说批评中的“化身”说及相关话语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进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80,共7页
明清戏曲小说批评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概念——"化身"及相关话语,通过梳理和分析这些话语,可以辨明它们在创作中的指称意义和创作动力学、艺术思维学性质,认识"化身"说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 明清 戏曲小批评 化身说 相关话语
下载PDF
计量的化身——谈天·说地·漫话计量
2
作者 全贻智 《标准计量与质量(广西)》 2003年第5期9-9,共1页
关键词 《计量的化身——谈天·地·漫话计量》 全贻智 散文 计量
下载PDF
Philosophy and Fiction Tattoo of the Counter-culture Crossing the Brazilian Dictatorship
3
作者 Marcus Pereira Novaes Luciano Victor Barros Maluly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4年第9期565-571,共7页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ore connections between some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nd the movie Tattoo (Brazil, 2013), directed by Hilton Lacerda. This movie approaches the Slash movies, a kind of Brazilian movies that us...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ore connections between some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nd the movie Tattoo (Brazil, 2013), directed by Hilton Lacerda. This movie approaches the Slash movies, a kind of Brazilian movies that use the humor and the mockery as ways of resistance to interrogate political, philosophical, and moral questions. The concepts of fabulation and the potency of the false will be thought in its connections with the Arts to think the force of this movie with its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tics (sound, image, performance...) in touching ethics, polit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of the past and update them to think the Brazilian contemporary society. We also want to point out the possibilities of this movie operating a micro-political resistance, using the humor and irony as tools to cause effects in the reality. In Tattoo, the violence (and, the oppression itself) is fought by the tasting and experimentation of another culture providing other ways of life, enabling other effectuations and desires, even if the sanction was going to rep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y of difference CINEMA fabulation IRONY resistance
下载PDF
清代巴蜀地区“川主二郎神”信仰新考 被引量:4
4
作者 盖建民 高大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3-91,共9页
巴蜀地区"川主二郎神"信仰由川主崇拜与二郎神信仰互渗互融而形成,具有显著的多源耦合特征。考察散布各处的清代巴蜀碑文和文人著作,可以发现清代巴蜀地区一直在为整合"川主二郎神"信仰、消除其多源耦合性而作种种... 巴蜀地区"川主二郎神"信仰由川主崇拜与二郎神信仰互渗互融而形成,具有显著的多源耦合特征。考察散布各处的清代巴蜀碑文和文人著作,可以发现清代巴蜀地区一直在为整合"川主二郎神"信仰、消除其多源耦合性而作种种努力;然而"川主二郎神"的身份定位却依然难以统一,同时也产生了"悬置说""主辅说""化身说"等整合理论。清代以来,仙道文化的融摄、道教徒的参与、灵验故事的传播等道教因素推动了巴蜀地区"川主二郎神"信仰的发展。四川夹江二郎庙将三位"二郎神"共祀一殿,又是清代以来巴蜀地区整合"川主二郎神"信仰的创新形式。二郎神信仰文化圈已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主二郎神 二郎庙 清源妙道真君 化身说 二郎神信仰文化圈
原文传递
「私語」から「虚語」へ——五山における楊貴妃故事受容の位相 被引量:1
5
作者 岩山泰三 《日本学研究》 2010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十四世纪末五山制度完善后,五山僧人的很多诗作都涉及到了杨贵妃的故事。中古时代以来,日本文学关于杨贵妃故事的素材主要来自于《长恨歌》。基于净土教思想,这些作品一贯将《长恨歌》中描绘的世界看成应当挣脱的迷执的世界,这一影响在... 十四世纪末五山制度完善后,五山僧人的很多诗作都涉及到了杨贵妃的故事。中古时代以来,日本文学关于杨贵妃故事的素材主要来自于《长恨歌》。基于净土教思想,这些作品一贯将《长恨歌》中描绘的世界看成应当挣脱的迷执的世界,这一影响在《太平记》等中世假名作品中可见一斑。而五山诗作中取材于《长恨歌》的作品却很少,当时五山诗作的主要素材来自于《海棠春睡》、《开元天宝遗事》。此外还有《热田明神化身说》。不难看出十四世纪以前的五山诗作对这些素材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十五世纪以后,他们将《开元天宝遗事》描写的“开元至化”年代理想化,“毫无悲悯之心”地叙述杨贵妃的惨死。十五世纪后半期,开始有很多作品论及《长恨歌》中的“私语”。他们认为“私语”就是“虚语”。这些作品为了将已经渗透到日本日常景物的中国古典要素理想化,于是把无法渗透的要素认定为“虚语”,这表现出五山文学吸纳中国古典文学时的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長恨歌 楊妃睡海棠 開元天寶遺事 熱田明神化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