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渤海地区下垫面对北上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邢蕊 邱晓滨 +1 位作者 孙瑜 姚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利用统计分析结合数值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1949—2019年6—9月登陆北上后影响环渤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后统称TC)所经下垫面和强度变化的不同特征,及环渤海地区下垫面对TC强度加强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71年间共有25例TC影响环渤海地区,按... 利用统计分析结合数值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1949—2019年6—9月登陆北上后影响环渤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后统称TC)所经下垫面和强度变化的不同特征,及环渤海地区下垫面对TC强度加强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71年间共有25例TC影响环渤海地区,按照首次登陆点的不同将其分为山东及山东以北登陆(第一类,11个),以及山东以南登陆(第二类,14个)两类,第一类TC北上时路径所经下垫面为先海洋后陆地,发生变性的几率较小且北上后无加强,第二类路径所经下垫面为先陆地后海洋,移入环渤海区域后发生变性的几率增大且存在强度加强现象,其中加强的TC共5例;对第二类TC中强度加强的个例“温比亚(2018)”TC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表明,增加或降低黄渤海的海温时,TC均表现出加强趋势,将黄渤海修改为草地时,TC不再加强,而海陆分布指数的分析表明无论海温如何变化,TC由陆地移入海洋与强度加强趋势之间关系密切。以上表明TC由陆地移入黄渤海是产生强度增强趋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热带气旋 环渤海地区 强度变化
下载PDF
北上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周小珊 杨阳 +1 位作者 杨森 陈家宜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6期1-5,共5页
北上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其带来的大风和暴雨,常常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风灾和水灾。利用建国以来56 a的气象资料,对影响我国的北上热带气旋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平均每年约有3个北上热带气旋... 北上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其带来的大风和暴雨,常常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风灾和水灾。利用建国以来56 a的气象资料,对影响我国的北上热带气旋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平均每年约有3个北上热带气旋,最早出现在5月下旬,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其中以7月和8月为最多;每年6—9月为北上热带气旋登陆季节,7月和8月登陆的热带气旋占85%。从强度上看,能够到达北方的热带气旋一般都是较强的热带气旋,在进入北上热带气旋定义区后,总体强度明显减弱,但在进入黄渤海时仍能够达到台风的强度;与北上热带气旋相比,北上登陆热带气旋的强度更大。统计分析发现,在辽宁和华北登陆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大于在山东半岛登陆的热带气旋。北上登陆热带气旋和北转向、中转向的热带气旋一般均能产生暴雨和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热带气旋 气候分析 强度特征
下载PDF
影响天津地区两次北上热带气旋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史得道 易笑园 +1 位作者 孙密娜 王亚男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3期19-27,共9页
利用FY-2E卫星TBB资料、日本GMS卫星TBB资料及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两次登陆后北上影响天津地区的热带气旋(0421号"海马"和1210号"达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天津地区的两个热带气旋北... 利用FY-2E卫星TBB资料、日本GMS卫星TBB资料及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两次登陆后北上影响天津地区的热带气旋(0421号"海马"和1210号"达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天津地区的两个热带气旋北上之后造成的降水呈不对称分布,分别发生在热带气旋"海马"中心北到西北侧(移动路径前方)和热带气旋"达维"中心东北侧,与动力条件(上升运动)和热力条件(暖平流)的不对称分布有关。两个热带气旋在北上过程中不同程度与西风槽产生相互作用,区别在于热带气旋"海马"遇到的高空槽比较深厚,与槽前偏南急流产生耦合作用,同时高空有高位涡下传至对流层低层,诱使地面气旋发展;而热带气旋"达维"遇到的高空槽比较弱,仅靠近高空槽底部,耦合作用不明显,高空也没有明显的正位涡下传至低层,不利于地面气旋的维持发展,导致热带气旋"海马"在登陆后减弱情况下又发展加强,而热带气旋"达维"则一直减弱直到消散在渤海海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热带气旋 不对称分布 高空槽 位涡
下载PDF
近52年北上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秀萍 梁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6-80,共5页
应用1951—2002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2年来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等若干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特征明显,7—9月是北上热带气旋发生的关键月份,尤其7、8月是高... 应用1951—2002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2年来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等若干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特征明显,7—9月是北上热带气旋发生的关键月份,尤其7、8月是高峰期,1—4月和12月没有北上热带气旋。北上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表现为略有上升的趋势,并以每10年3%的倾向率上升。用Mann-Kendall方法作突变分析,没有明显的突变年。近52年,北上热带气旋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5年的显著年际周期,同时还存在10~12年、20~22年的年代际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热带气旋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气候突变 振荡周期
下载PDF
ENSO循环对7月~8月北上热带气旋及对航海的影响
5
作者 廖木星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1,共4页
对 195 0年~ 1992年COADS资料和 7月~ 8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路径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从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来看 ,在厄尔尼诺 (拉尼娜 )现象出现后 ,赤道中、西太平洋纬向风正 (负 )异常 ,近赤道地区 (10°N... 对 195 0年~ 1992年COADS资料和 7月~ 8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路径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从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来看 ,在厄尔尼诺 (拉尼娜 )现象出现后 ,赤道中、西太平洋纬向风正 (负 )异常 ,近赤道地区 (10°N~ 2 0°N)中、西太平洋出现纬向风负 (正 )异常 ,Hadley环流加强 (减弱 ) ,副热带高压增强 (减弱 ) ,因此 ,7月~ 8月西北太平洋北上热带气旋出现的次数少 (多 )。该规律已被 1997年~ 2 0 0 0年北上热带气旋的数目所证实。热带气旋是影响船舶航行安全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远洋运输船舶可以根据上述规律对相应季节的航线设计、船舶载重线、船舶操纵、运输途中的货物保管及港口装卸等都要做相应的调整和采取适当的措施 ,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热带气旋 ENSO循环 SST异常 热带高压 航海 航行安全
下载PDF
北上热带气旋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河北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宿海良 费晓臣 王福侠 《河南科学》 2020年第6期966-972,共7页
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资料,对1949—2018年北上热带气旋(NMTC)的主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近70年来,NMTC的频数呈略增加的趋势,进入关键区的NMTC频数随年代总体呈略减少趋势;②北上时段集中在7—9月,8月份最多;③N... 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资料,对1949—2018年北上热带气旋(NMTC)的主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近70年来,NMTC的频数呈略增加的趋势,进入关键区的NMTC频数随年代总体呈略减少趋势;②北上时段集中在7—9月,8月份最多;③NMTC在整个生命史中,最多的是超强台风,进入定义区后,强热带风暴占比最大,强度在台风以上的NMTC,首次登陆地点一般在浙江及以北地区;④进入关键区以热带风暴为主,强度维持台风级别的NMTC,首次登陆地点一般在山东及以北地区;⑤70年间进入河北地区的NMTC共有8个,其强度与其初次登陆时的强度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⑥对河北造成的影响是远距离NMTC与中纬度西风槽相互作用主要产生暴雨洪涝灾害,而近距离或受其直接影响,风灾可能更多;⑦NMTC造成的风暴潮若与天文大潮叠加,则潮灾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热带气旋 气候特征 频数变化 强度分布 灾害分析
下载PDF
1949—2015年北上热带气旋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松影 赵婷婷 +4 位作者 宋丽丽 孟振雄 罗箭宇 徐璐璐 何宝财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323,共11页
利用1949—2015年CMA-STI热带气旋(TC:Tropical Cyclone)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2.5°×2.5°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资料,对北上TC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49—2015年进入北上定义区的TC共计91个,占西北太平洋(包含南海)TC总数4.... 利用1949—2015年CMA-STI热带气旋(TC:Tropical Cyclone)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2.5°×2.5°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资料,对北上TC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49—2015年进入北上定义区的TC共计91个,占西北太平洋(包含南海)TC总数4.1%,年平均1.4个;进入定义区最早5月,最晚9月,最多8月,但7月北上几率最大。依据TC运动形态特征将北上TC路径分为转向北上和直接北上两大类,其中转向北上TC转向之后路径与转向点密切联系,这对北上TC路径预报有重要意义。北上TC生成源地主要在8°~25°N,122°~155°E,不同路径北上TC源地纬度、经度分布有差异,源地偏北的TC未来转向点偏北和直接北上的可能性大。北上TC一般在定义区外20°N左右达到生命史最大强度,进入定义区后强度大多减弱为热带风暴,强度越强减弱速度越快;进入影响区后发生变性的TC明显增加。北上TC路径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主体位置、形态和强度有关,副高西端高脊的引导气流决定北上TC未来路径是转向还是北上,西脊点的位置决定北上TC未来转向点的位置。不同路径北上TC暴雨和大风天气区分布存在差异,中纬转向、高纬转向和直接北上路径是造成北方强烈降水和大风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热带气旋 路径分类 天气气候特征
下载PDF
影响日照附近海域的北上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8
作者 安宝利 刘大刚 《中国海事》 2020年第2期51-54,共4页
文中根据对1972年以来北上热带气旋的统计,对北上影响日照附近海域的热带气旋,从北上路径、经过日照时热带气旋的强度、日照本站的风力等方面进行了特征分析。同时,给出了适于日照港港口安全管理部门使用的热带气旋预报信息的来源。论... 文中根据对1972年以来北上热带气旋的统计,对北上影响日照附近海域的热带气旋,从北上路径、经过日照时热带气旋的强度、日照本站的风力等方面进行了特征分析。同时,给出了适于日照港港口安全管理部门使用的热带气旋预报信息的来源。论文的结论可供进一步加强日照港防抗北上热带气旋工作,保障日照港防抗台期间船舶和海上作业安全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海气象 海事作业安全保障 北上热带气旋 特征分析
下载PDF
登陆北上东路热带气旋对南通市暴雨影响对比分析
9
作者 张琪 王坤 +2 位作者 陈铁 吴彩霞 顾天真 《陕西气象》 2023年第2期21-27,共7页
利用《热带气旋年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ECMWF 1°×1°再分析资料,统计1992—2020年南通市热带气旋暴雨气候特征,对登陆北上东路路径下,南通市出现和未出现暴雨的热带气旋进行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月和9月南通市受... 利用《热带气旋年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ECMWF 1°×1°再分析资料,统计1992—2020年南通市热带气旋暴雨气候特征,对登陆北上东路路径下,南通市出现和未出现暴雨的热带气旋进行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月和9月南通市受热带气旋影响产生暴雨的次数最多,登陆北上东路类的热带气旋产生暴雨的概率最大,为72.2%;此路径下出现暴雨时,200 hPa南亚高压存在多个中心,中纬度地区有一支≥28 m/s的西风大风速带,500 hPa副高西伸脊点在120°E附近,南通市处在热带气旋东南侧,气旋北部有西风槽东移,850 hPa上在华东沿海存在两支较强的西南风和东南风大风速带,在热带气旋中心和南通市之间建立了水汽和能量的输送通道;暴雨发生期间,南通市上空维持着高能高湿的充沛能量,水汽通量≥18 g/(cm·hPa·s),1000~700 hPa均为水汽通量的辐合区,整层大气均为上升运动,垂直速度中心位于400 hPa附近,最大上升速度为-400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市 北上东路热带气旋 暴雨 合成分析
下载PDF
全国各省市气象科技期刊文章摘编(29)
10
作者 张红雨 《山西气象》 2008年第1期47-48,共2页
1 中尺度模式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识别云降水方法《气象科学》2007年第4期胡雯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30061降水潜力区的确定和可降水云的识别是科学预报降水强度和落区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北上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 集合预报 路面抗滑性能 气象灾害 文章 释用 数值模式 暴雨灾害 摘要 季节内振荡 预报性能 灰色关联度方法 天气雷达 测雨雷达 气象雷达
下载PDF
The upper ocean response to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analyzed with Argo data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增宏 许建平 +2 位作者 朱伯康 孙朝辉 张立峰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3-131,共9页
A large number of autonomous profiling floats deployed in global oceans have provided abundant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of the upper ocean. Many floats occasionally profile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passage of ... A large number of autonomous profiling floats deployed in global oceans have provided abundant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of the upper ocean. Many floats occasionally profile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passage of tropical cyclones. These in-situ observations are valuable and useful in studying the ocean’s response to tropical cyclones, which are rarely observed due to harsh weather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upper ocean response to the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during 2000–2005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Argo profiling float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assage of tropical cyclones caused the deepening of mixed layer depth (MLD), cooling of mixed layer temperature (MLT), and freshening of mixed layer salinity (MLS). The change in MLT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wind speed. The cooling of the MLT extended for 50–150 km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yclone track. The change of MLS is almost symmetrical in distribu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track, and the change of MLD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pre-cyclone initial M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ocean tropical cyclone mixed layer Argo data northwestern Pacif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