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回族服饰:历史的承继,时代的风貌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宏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12-113,共2页
回族文化是由伊斯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相交织、相融汇而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复杂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以此为依托的回族服饰也是一样,它既不是纯粹的"伊斯兰化"的,更不是完全"中国化"的,而是"回族化"的。... 回族文化是由伊斯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相交织、相融汇而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复杂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以此为依托的回族服饰也是一样,它既不是纯粹的"伊斯兰化"的,更不是完全"中国化"的,而是"回族化"的。《北京回族服饰文化研究》一书沿着回族文化多样性的线索在研读回族,展现回族。书中所展示的北京回族服饰,既包含着历史的承继,也蕴含着时代的风貌,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北京回族 回族文化 回族服饰
下载PDF
明清时期北京回族世家——宛平改氏和大兴金氏简述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大业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32-38,共7页
我国回族在内地与汉族杂居,但又自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有些世家大族,在回族中威望狠高,又与汉族关系又十分密切,其影响值得人们研究。北京宛平改氏和大兴金氏是两个典型家族。对这两个家族中的人物,常有人提及,但其家... 我国回族在内地与汉族杂居,但又自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有些世家大族,在回族中威望狠高,又与汉族关系又十分密切,其影响值得人们研究。北京宛平改氏和大兴金氏是两个典型家族。对这两个家族中的人物,常有人提及,但其家世系统不清。今就所见资料,对这两个家族的源流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北京回族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改琦 金克 《清史稿》 北京牛街 图书馆 孙嘉淦 平改
下载PDF
浅谈北京回族文化的特点
3
作者 申常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第29期18-19,共2页
北京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多远文化混合共生的世界型大都市。自元代在北京建都,它就成为中国的核心城市。经过此后历代王朝的入住,直到民国时期,整个城市或多或少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并在这些变化中,城市逐渐扩大起来。同时,... 北京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多远文化混合共生的世界型大都市。自元代在北京建都,它就成为中国的核心城市。经过此后历代王朝的入住,直到民国时期,整个城市或多或少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并在这些变化中,城市逐渐扩大起来。同时,自元朝开始,对于市内不同身份居住区域的划分,就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这个城市里,回族从进入、定居到发展,最终成为"北京文化"这个"地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这个"地域文化"中,始终保持本民族的特点,自己的传统,成为没有被同化,也没有被现代文化所吞噬的民族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文化 北京回族的文化 清真寺与回族聚居
下载PDF
城市交通干线发展对少数民族社区演变的影响——以北京马甸回族社区为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尚意 朱立艾 +1 位作者 王雯菲 范芝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33-39,50,共8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区 城市交通干线 发展 演变 影响 北京马甸回族社区
下载PDF
北京回族教育八十年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年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49,103,共17页
清末,王浩然在北京牛街首倡“教育普及”,提倡经书文两通,北京回族教育在艰难困苦中起步发展。建国后,北京回族教育获得新生,80年代以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关键词 北京回族 学校教育 近现代 当代
原文传递
北京的回族
6
作者 刘盛林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1-77,58,共8页
北京回族的来源和居民分布北京的回族,和北京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原北京城垣的西南角,约当今天宣武区辖境的范围,是唐代幽州藩镇城的旧址。五代时,后晋的石敬瑭为换取契丹人的支持,把燕云十六州割给辽王朝,其中就包括幽州藩镇城在内... 北京回族的来源和居民分布北京的回族,和北京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原北京城垣的西南角,约当今天宣武区辖境的范围,是唐代幽州藩镇城的旧址。五代时,后晋的石敬瑭为换取契丹人的支持,把燕云十六州割给辽王朝,其中就包括幽州藩镇城在内。辽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辽把幽州镇城升为陪都,改称南京。因辽与回鹘的关系密切,说辽太袒述律后的先人是回鹘人;兴宗时契丹公主嫁给回鹤主。据此推断,回回可能于辽时进入北京。记载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人口 回民 北京回族 回鹘人 礼拜寺 历史关系 清真寺 伊斯兰教 康熙年间 穆斯林
下载PDF
北京回族的经济生活变迁
7
作者 彭年 《回族研究》 CSSCI 1993年第3期31-39,共9页
元中统四年(公元1259年)时,大都的回回已达2953户,人口达万人以上,其中“多系富商大贾、势要兼并之家”。当时回回的经济状况虽无从查考,但这里所提的“富商大贾”,也足可说明回回人在经济生活上的显赫地位。不过经营珠宝玉石、香料的... 元中统四年(公元1259年)时,大都的回回已达2953户,人口达万人以上,其中“多系富商大贾、势要兼并之家”。当时回回的经济状况虽无从查考,但这里所提的“富商大贾”,也足可说明回回人在经济生活上的显赫地位。不过经营珠宝玉石、香料的回回商人,活跃于北京则是有史可查的。明代,回回仍以善经商而著名,北京的回回除经营珠宝玉石外,王回回膏药、马思远药锭、制香的“香儿李家”等,也颇负盛名。回回经营的牛羊行业也有较大发展。据明代张萱著《西园闻见录》载:宣武门外多回夷聚居,以宰牛为业者有上万人之多。而到了清代,这一行业有了更大发展。牛街《冈志》载,康熙十五年前后“西街每日午后宰牛羊数百,血流成渠,各色人等嘈杂喧闹,执刀者、缚者、吹者、剥者、杠者、执秤者;又有接血者、接皮者、卖肉者……凡十余行,无虑数千家,莫不饱食暖衣,仰给于牛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回族 经济生活变迁 牛街 牛羊肉 珠宝玉石 回民 清真 胡同 小商贩 摊商
原文传递
北京牛街回族姓氏定语的民族学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青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7年第1期94-96,共3页
本文通过对牛街这一都市回族聚居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的解析,透视都市回族的经济生活、社会地位,揭示影响回族发展的深层社会原因,提示人们注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北京牛街回族 姓氏定语 解析
下载PDF
清宫回族御医赵士英和刘裕铎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大业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6-126,共1页
清太医院有两位杰出的御医——赵士英、刘裕铎,都是回族,北京牛街人,医术高明,一任院使,另一为院判,均有著作传世。 赵士英,世医,约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约卒于乾隆二年(1737),享年约60岁。康熙年间已在太医院供职。雍正元年湖广总督... 清太医院有两位杰出的御医——赵士英、刘裕铎,都是回族,北京牛街人,医术高明,一任院使,另一为院判,均有著作传世。 赵士英,世医,约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约卒于乾隆二年(1737),享年约60岁。康熙年间已在太医院供职。雍正元年湖广总督杨宗仁患病,雍正帝派他去诊治,并在杨的奏折上批“赵士英是朕深知的好大夫”。赵去湖广不仅仅看病,还带去了密旨。八年被任命为院使后,即以顺天府全体回民的名义上折谢恩,署名为“回民太医院院使兼光禄寺卿臣赵士英。然而好景不长,不知何故,不到半年即被撤职。著有《冈志》一书存世,是一部记载北京回族聚居的牛街地区情况的志书,所叙时间为康熙末至雍正初。是书对研究北京回族史参考价值颇高,且作为专门记载一个民族聚居地区的街道志,在清代方志中也是仅见的。嘉庆年间,即有手抄本传世。 刘裕铎,在《冈志》中即有记载:“刘裕铎,字铺仁,裕锡从弟,精医学,充太医院吏目,后补知州。”志中仅有早年活动记载,其后在清代档案中却有不少。乾隆五年《上谕档》中就记载为乾隆看病。是年“三月初二日内阁奉上谕:今年二月,朕躬偶尔感冒,陈止敬、吴谦、刘裕铎敬谨调理,甚属勤劳。今朕躬全[痊]愈,且奏效甚速。陈止敬、吴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裕 太医院 北京回族 御医 北京牛街 民族聚居地区 雍正帝 清代档案 乾隆二十二年 吴谦
下载PDF
《京韵第一鼓》的映衬艺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耻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3-64,共2页
曾四次荣获全国文学创作奖的北京回族女作家霍达,在《文艺报》(89年9月2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京韵第—鼓》(下称《第一鼓》),被89年11期《小说选刊》遴载于头条地位,十分引人注目。 《第一鼓》的艺术魅力,不是来源于鲜为人知的事件、... 曾四次荣获全国文学创作奖的北京回族女作家霍达,在《文艺报》(89年9月2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京韵第—鼓》(下称《第一鼓》),被89年11期《小说选刊》遴载于头条地位,十分引人注目。 《第一鼓》的艺术魅力,不是来源于鲜为人知的事件、刀光剑影的场面、荒诞离奇的情节、曲折惊险的故事,而是来源于作家可贵的审美感知,从生活的平凡中发现奇崛。从题材的单调中发现丰富。 因此,从审美角度考察,《第一鼓》的美学特色是:用层层衬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赋予作品一种烘云托月的映衬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回族 女作家 美学特色 光剑 霍达 京韵大鼓 艺术魅力 晚会 剧场 审美感知
下载PDF
回族作家李士杰作品研讨会召开
11
作者 郑莹莹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1-91,共1页
9月15日,《民族文学》杂志社和北京作协少数民族创作委员会共同召开了李士杰作品研讨会。李士杰是北京回族作家,一直笔耕不辍。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小说《政协委员》、《政协委员和他们的提案》等,因题材独特、贴近现实在文学圈引起反... 9月15日,《民族文学》杂志社和北京作协少数民族创作委员会共同召开了李士杰作品研讨会。李士杰是北京回族作家,一直笔耕不辍。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小说《政协委员》、《政协委员和他们的提案》等,因题材独特、贴近现实在文学圈引起反响,刚刚推出的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长篇爱情小说《非爱不可》更是取得了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突破。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以及北京作协副秘书长王升山,作家、评论家赵大年、何振邦、关纪新及新闻界人士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讨会 民族文学 吉狄马加 作家 少数民族 作品 政协委员 北京回族 语言结构 表现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