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泛菌的生长特性及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荣成博
宋爽
赵爽
谷彤彤
崔玉进
宋庆港
刘宇
-
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
出处
《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59-63,37,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701975)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协同创新中心(KJCX201915)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CARS-20)。
-
文摘
[目的]研究分析了杏鲍菇软腐病病原菌北京泛菌的生长特性以及病原菌的快速鉴定方法,从而为杏鲍菇软腐病的防控打下基础。[方法]测定了北京泛菌在不同温度、不同种类抗生素、不同浓度的杀菌剂二氧化氯的生长情况,以及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病原菌。[结果]北京泛菌生长的最适温度28℃,对硫酸链霉素、羧苄青霉素等7类抗生素敏感,在含有50 mg/L的杀菌剂二氧化氯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引物对hrp LF/R、wzx CF/R、tua GF/R和lps DF/R在北京泛菌能够扩增出目的条带。[结论]明确了北京泛菌的生长特性,50 mg/L的杀菌剂能够有效杀灭病原菌,并开发了4对特异性引物用于病原菌的快速、准确鉴定,为杏鲍菇软腐病的防控打下基础。
-
关键词
杏鲍菇
软腐病
北京泛菌
病原菌鉴定
-
Keywords
Pleurotus eryngii
soft rot disease
Pantoea beijingensis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
分类号
S567.31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刺芹侧耳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机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赖亮民
胡晶晶
王艳
莫宇丽
姜子德
王杰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出处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9,共11页
-
基金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B020206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020)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04010388)。
-
文摘
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的软腐病样品中分离纯化病原菌,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理化特征分析及分子鉴定,并通过分析病原菌对刺芹侧耳菌丝生长和防御酶活性等的影响,研究软腐病的致病机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北京泛菌(Pantoea beijingensis),在实验范围内,病原菌J2和F1在pH为6.0、8.0和6.0、7.0时生长速度较快;温度为24、28℃时J2的生长速度较快,F1在温度为24℃时生长速度较快。J2的生长速度总体上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F1的生长速度在NaCl质量浓度低于2.0%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之后生长速度呈下降趋势。两种病原菌均能分泌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其菌体和代谢物均可抑制刺芹侧耳菌丝生长,导致菌丝形态异常。与正常子实体相比,病原菌侵染的子实体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在初期(0.5 d)较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前期(1.5 d)较高,后期(2 d和3 d)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则在1~2.5 d显著降低(P<0.05),推测这两种病原菌通过破坏细胞壁和影响主要防御酶活性侵染刺芹侧耳。
-
关键词
刺芹侧耳(杏鲍菇)
软腐病
病原菌
致病机制
假单胞菌
北京泛菌
-
Keywords
Pleurotus eryngii
soft rot disease
pathogen
pathogenic mechanism
Pseudomonas sp.
Pantoea beijingensis
-
分类号
S436.4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