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3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产国际、中共与北伐战争期间的蒋唐之争
1
作者 杨阳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52-68,共17页
北伐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势力急遽崛起,蒋介石的军事领导地位发生动摇。共产国际与联共(布)中央希望维持蒋介石在国民革命军的首领地位,中共中央虽赞成“扶蒋”政策,但反对“抑唐”,有意在北伐军内部寻求蒋唐“均势... 北伐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势力急遽崛起,蒋介石的军事领导地位发生动摇。共产国际与联共(布)中央希望维持蒋介石在国民革命军的首领地位,中共中央虽赞成“扶蒋”政策,但反对“抑唐”,有意在北伐军内部寻求蒋唐“均势”。江西作战结束后,蒋介石日益右倾,唐生智的战略地位降低,苏联顾问仍只将唐生智作为迫使蒋介石左转的外部压力使用。由于中共中央对唐生智的好感加深,要求苏联顾问改变对唐生智的消极态度,破除军事上“以蒋为中心”的局面。随着蒋唐交恶与赣汉冲突加剧,鲍罗廷作出抬唐代蒋的新决策,引发其他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顾问反对。共产国际、中共对蒋唐之争的策略因应与分歧,折射出南方革命阵营内部新旧各势力关系变更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战争 中共中央 共产国际 蒋介石 唐生智
下载PDF
诸葛亮北伐得失的人文地理因素探讨
2
作者 王曦 《地理教育》 2024年第S01期78-79,共2页
一、诸葛亮北伐过程概述北伐曹魏,攘除奸凶,还于旧都,实现分久必合之国之大统,是诸葛亮构建的长期战略规划。但从当时的地理条件、人口数量、经济条件等方面来看,要以蜀汉偏隅一己之力,消灭强大的曹魏,如同蝼蚁撼树,很难实现。但诸葛亮... 一、诸葛亮北伐过程概述北伐曹魏,攘除奸凶,还于旧都,实现分久必合之国之大统,是诸葛亮构建的长期战略规划。但从当时的地理条件、人口数量、经济条件等方面来看,要以蜀汉偏隅一己之力,消灭强大的曹魏,如同蝼蚁撼树,很难实现。但诸葛亮并未放弃北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曹魏 人口数量 战略规划 分久必合 蜀汉 诸葛亮北伐 过程概述
下载PDF
论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拖”死
3
作者 高燕 《文史杂志》 2024年第5期101-103,共3页
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规划了夺取中原,“兴复汉室”,恢复社会安定的正确策略。荆州之失与夷陵惨败,大伤了蜀汉元气。诸葛亮惨淡经营几年后,从原作为偏师以呼应的秦川出兵进行北伐。从第四次北伐开始,诸葛亮遇上了司马懿。善于隐忍和... 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规划了夺取中原,“兴复汉室”,恢复社会安定的正确策略。荆州之失与夷陵惨败,大伤了蜀汉元气。诸葛亮惨淡经营几年后,从原作为偏师以呼应的秦川出兵进行北伐。从第四次北伐开始,诸葛亮遇上了司马懿。善于隐忍和低调的司马懿,在了解了诸葛亮的情况后,采取了最老谋深算的办法——坚守不战,硬是“拖”死了诸葛亮的北伐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谋划 孙吴 北伐 坚守不战
下载PDF
从“北伐论”到“北学论”——试论李氏朝鲜对清朝态度的转变 被引量:8
4
作者 刁书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清崇德元年(1636),“丙子之役”李朝由明朝的藩属国正式变为清朝的藩属国。这一转变形式上看似简单,但就李朝的思想观念而言,却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痛苦磨合过程。其过程具体表现为从“反清复明”的“北伐论”到“力学中国”的“北学... 清崇德元年(1636),“丙子之役”李朝由明朝的藩属国正式变为清朝的藩属国。这一转变形式上看似简单,但就李朝的思想观念而言,却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痛苦磨合过程。其过程具体表现为从“反清复明”的“北伐论”到“力学中国”的“北学论”的转变。本文对李朝这一转变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李氏朝鲜“北伐论”“北学论”
原文传递
北伐太平军“裹胁”问题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池子华 崔岷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9-94,共6页
关键词 北伐 太平军 太平天国 丞相 述论 标的 部队 战略目标 力量 北京
下载PDF
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的文化与政治 被引量:13
6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8-143,共6页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出现一个具有诡论意味的现象:一方面很多人因为对政府甚至政治的整体失望,转而探索“文化”方面的深层变革;另一方面,学生运动又使前此大受青睐的“个人”开始淡出,思想和行动都转而朝着强调群体的方向发展,不少知识...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出现一个具有诡论意味的现象:一方面很多人因为对政府甚至政治的整体失望,转而探索“文化”方面的深层变革;另一方面,学生运动又使前此大受青睐的“个人”开始淡出,思想和行动都转而朝着强调群体的方向发展,不少知识精英关注的重心开始由文化向政治转移。到五卅运动之后,此前处于竞争中的各倾向基本有了结果:群体压倒了个人,政治压倒了文化,行动压倒了言论,可以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其间文化与政治的关联互动,应结合起来考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五四学生运动 北伐战争 文化史 政治史
下载PDF
论元颢、陈庆之北伐与南朝在中国统一进程中的地位 被引量:6
7
作者 薛海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9-156,共8页
元颢、陈庆之北伐,实际上是梁武帝在军力无法跨过淮河、通货膨胀无法控制、举国奉佛的形势下,企图控制北魏政局的军事政治投机。元颢、陈庆之北伐前后,萧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危机和民众对其统治的普遍不满,而非北伐中... 元颢、陈庆之北伐,实际上是梁武帝在军力无法跨过淮河、通货膨胀无法控制、举国奉佛的形势下,企图控制北魏政局的军事政治投机。元颢、陈庆之北伐前后,萧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危机和民众对其统治的普遍不满,而非北伐中原。元颢、陈庆之北伐虽短暂占领洛阳,但却是导致尔朱荣集团盛极而衰、六镇豪帅崛起、北朝政局巨变的重要诱因。北方世家大族不支持元颢、陈庆之,其原因在于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已被视为华夏文化的正统代表,在文化和心理上都无法认可一个由南朝扶植的傀儡皇帝。元颢、陈庆之北伐从侧面反映出,南朝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难以承担完成中国统一的历史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武帝 元颢 陈庆之 北魏 北伐
下载PDF
试论二十年代初孙中山的两次北伐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宪林 朱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先生曾于1922年和1924年领导过两次北伐。对于这一重要问题,国内外史学研究者很少论及。本文试作述论。一剖析我国辛亥革命以后到20年代初的时代背景和阶级关系,可以看到,孙中山在1922年之所以提出北伐,是由多种... 本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先生曾于1922年和1924年领导过两次北伐。对于这一重要问题,国内外史学研究者很少论及。本文试作述论。一剖析我国辛亥革命以后到20年代初的时代背景和阶级关系,可以看到,孙中山在1922年之所以提出北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1、辛亥以后的中国政局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并没确解决。当时,中国政治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夺辛亥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反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武人的摧残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表现 孙中山 多种因素 革命根据地 北伐 湘鄂战争 领导 军队 江西 武装叛乱
下载PDF
北伐前夕中国政治中文武关系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天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8-124,共7页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 ,“偃武修文”呼声高涨。在地方政治层面 ,“文治”倾向表现明显。中央政府也采取措施 ,恢复“文治”。不过 ,对于北伐前夕北方军阀统治区域内文武关系的变化 ,尚不宜估计过高。军阀标榜“文治”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 ,“偃武修文”呼声高涨。在地方政治层面 ,“文治”倾向表现明显。中央政府也采取措施 ,恢复“文治”。不过 ,对于北伐前夕北方军阀统治区域内文武关系的变化 ,尚不宜估计过高。军阀标榜“文治”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姿态。在实际政治操作中 ,主张“文治”的人往往是将实施文治的希望寄托在具有“文”的色彩的军阀身上。中国政治因此出现了相当普遍的军阀政客相互为恶的局面。与北方形成对照 ,南方国民政府统治区域内则出现了顾维钧所说的“文武合流”的重要变化 ,“民军”、“党军”乃至“国军”的概念被慎重提了出来 ,“文治”开始有了某些实质性内容。国民革命军北伐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应该能够从这一差别中获得部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前夕 文武关系 变化
下载PDF
论刘宋文帝元嘉时期北伐失败之影响与原因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永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3-154,共12页
宋文帝元嘉时期面对北魏不断南进的压力,为收复河南,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北伐失利,招致北魏进军江淮,直抵建康北岸之瓜步。宋文帝诸次北伐的失败,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军事装... 宋文帝元嘉时期面对北魏不断南进的压力,为收复河南,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北伐失利,招致北魏进军江淮,直抵建康北岸之瓜步。宋文帝诸次北伐的失败,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军事装备和人员损失严重;魏军南侵,江淮地区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刘宋国势转衰;刘宋与北魏的对抗从此处于被动状态;军事失败加剧了刘宋内部社会心理危机和政治斗争。宋文帝北伐何以遭到失败呢?究其内因,主要有:宋文帝在北伐决策方面固执己见,导致战略性错误;刘宋疏于淮北边镇的经营,导致劳师北征得不偿失;宋文帝疏于军备筹措与军队组织、训练,以致北伐中张皇失措;战争中宋文帝"遥制兵略"等不合理的军事制度限制了前线将领的主动性;刘宋长期诛害精英良将、自毁长城,而文帝尤不善择将,诸将无能,遇战则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文帝 元嘉北伐 北魏南侵 拓跋焘
下载PDF
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后的对辽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晓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0-106,共7页
北宋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宋辽接着又进行了几次战争。宋太宗及群臣从战争的现实中逐步改变了对辽策略,终于从战略进攻完全转为战略防御,并采取了若干较为有效的防御措施。同时,又积极主动去谋求对辽和平。宋太宗对辽策略的重大转变,... 北宋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宋辽接着又进行了几次战争。宋太宗及群臣从战争的现实中逐步改变了对辽策略,终于从战略进攻完全转为战略防御,并采取了若干较为有效的防御措施。同时,又积极主动去谋求对辽和平。宋太宗对辽策略的重大转变,应予以充分肯定。本文在论述此观点的同时,亦意在纠正流行的对这一策略的否定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宗 战略防御 辽代 宋辽战争 雍熙 北伐
下载PDF
农民运动讲习所与北伐战争 被引量:8
12
作者 薛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37,30,共4页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办的,一所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在北伐战争前夕和北伐战争期间,农讲所为广东和全国培养了一批农运干部,为推动北伐战争的进展,在全国各地...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办的,一所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在北伐战争前夕和北伐战争期间,农讲所为广东和全国培养了一批农运干部,为推动北伐战争的进展,在全国各地开展农民运动,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正是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运动讲习所 北伐战争
下载PDF
试析北伐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赤化”和“反赤化”的评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建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54,共10页
北伐时期,南北双方不仅在军事战场进行激烈的对抗,还在思想战场上进行着无形的"观念竞争"。为应对南方国民革命军的"反帝"、"反军阀"口号,张作霖、孙传芳等人树起"反赤化"旗帜为自身行动确立... 北伐时期,南北双方不仅在军事战场进行激烈的对抗,还在思想战场上进行着无形的"观念竞争"。为应对南方国民革命军的"反帝"、"反军阀"口号,张作霖、孙传芳等人树起"反赤化"旗帜为自身行动确立正当性与合法性。但中国共产党凭借自身在政治宣传方面的优势,主动出击,在思想领域一方面反驳"反赤"一方对"赤化"的指责,另一方面努力确立"赤化"的合理性,由此导致现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对于"赤化"和"反赤化"的评述多出自中共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 赤化 反赤化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喧嚣的“左翼”——1920年代末北伐革命与上海世界主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建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47,共15页
20世纪,中国"左翼"思潮不绝如缕。它既是世界革命浪潮冲荡之产物,亦是知识阶级为解救劳苦大众的乌托邦情怀所致。在20年代的上海,由于北伐革命的推动,左翼思想迅速扩展,与租界的印刷资本、文化机制渗透交合,产生民族主义与世... 20世纪,中国"左翼"思潮不绝如缕。它既是世界革命浪潮冲荡之产物,亦是知识阶级为解救劳苦大众的乌托邦情怀所致。在20年代的上海,由于北伐革命的推动,左翼思想迅速扩展,与租界的印刷资本、文化机制渗透交合,产生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张力与融合。从思想、政治及印刷、影视传播的角度举田汉、卢梦殊、刘呐鸥、周瘦鹃等人为例,略述他们的左翼倾向,可见中外文艺的脉络跨越地缘政治、党派社团与图文想象而交相错综,藉此重构富于活力与多元的"情感结构"的历史风景,并着重探讨具世界主义的"先锋"形式革新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商业机制之间的拉锯角逐,或有助于消解文学史、电影史中"正典"的迷思及新/旧、雅/俗的惯用观念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 北伐 世界主义 革命机制 民国文学文化
下载PDF
北伐中的宣传战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7-164,共8页
北伐军出师后节节获胜,离不开广大民众的支持。为了动员民众,北伐宣传队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其中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未必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动员作用。在大势所趋下,北方也仿效南方设立宣传机构,开始反赤宣... 北伐军出师后节节获胜,离不开广大民众的支持。为了动员民众,北伐宣传队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其中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未必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动员作用。在大势所趋下,北方也仿效南方设立宣传机构,开始反赤宣传,其初期亦取得相当效果,但后来则逐渐偃旗息鼓。实际上,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的民众,他们体认更多的是交战双方的所作所为,而绝非仅是宣传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 民众动员 宣传 北军
下载PDF
北伐前后国共两党的政治口号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建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9,共9页
北伐前后,政治宣传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了军事对抗当中,"师出有名"成为战争发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南方的国共两党建立了专门的宣传队伍,逐渐形成了一套阐释自身军政行为合法性的政治理论,并将其简化为通俗有力的政治口号,利用这... 北伐前后,政治宣传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了军事对抗当中,"师出有名"成为战争发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南方的国共两党建立了专门的宣传队伍,逐渐形成了一套阐释自身军政行为合法性的政治理论,并将其简化为通俗有力的政治口号,利用这一有效"载体",作为宣传自身政治主张、打击敌手的重要手段。作为对立面的直、奉、皖等系亦不甘人后,也纷纷推出个性鲜明的宣传口号,博取社会舆论的支持。口号的大规模使用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政治现象,但急遽演变的时局迅速陷入了口号狂热之中,政治口号的应用面临许多无法解释的悖论与难题,国共两党有意识地对口号的宣传策略进行了调整,但效果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口号 反帝 反赤化 北伐
下载PDF
地方意识兴起与中国政治的区域化——北伐前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天宏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10,共6页
北伐前夕 ,随着中央政权在直系及反直政治军事同盟之间交替 ,新的权力中心无法形成 ,中央政权名存实亡 ,地方自治思潮兴起 ,中国政治出现了明显区域化倾向。地方实力派纷纷实施与中央若即若离的区域性统治 ,所提出的政治口号体现了强烈... 北伐前夕 ,随着中央政权在直系及反直政治军事同盟之间交替 ,新的权力中心无法形成 ,中央政权名存实亡 ,地方自治思潮兴起 ,中国政治出现了明显区域化倾向。地方实力派纷纷实施与中央若即若离的区域性统治 ,所提出的政治口号体现了强烈的地方意识 ,由此形成了中央权力的弱小和地方权力的强大的政治格局。在这种情况下 ,中央政权只能依靠各实力派之间的“均势”来维持统治。如果说 ,19世纪末 ,中国的地方主义是一种“分”是为了“合”的“中央方向上的地方主义” ,那么 ,此时的地方主义显然已经偏离了以前所具有的“中央方向”。“三·一八”事件之后 ,中国事实上已处于无中央政府状态。这为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成功 ,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 地方意识 政治区域化 中国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下载PDF
论诸葛亮北伐的战略目的——兼及“奇谋为短”说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华语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1-24,共4页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自己的德行和事功,受到当时和后世的普遍赞誉。在古代历史人物中,这是不多见的。诸葛亮一生作了两件大事:一是辅佐刘备父子建立和巩固蜀国;二是出师北伐以图消灭曹魏,统一全国。他完成了第...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自己的德行和事功,受到当时和后世的普遍赞誉。在古代历史人物中,这是不多见的。诸葛亮一生作了两件大事:一是辅佐刘备父子建立和巩固蜀国;二是出师北伐以图消灭曹魏,统一全国。他完成了第一件事,却没能完成第二件事。于是人们在共仰诸葛亮的同时,也出现了微辞。特别针对他的军事才能,议论颇多。陈寿说他“治戎为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政治家 兵力 北伐 三国时期 敌国 军事才能 战略目标 政权 军事家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借助北伐记忆重塑政党形象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发建 叶欣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北伐记忆与言说,重塑了团结合作形象、群众拥护形象和革命领导形象。这些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为宣传抗战主张、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振抗战信心、进行抗战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北伐记忆与言说,重塑了团结合作形象、群众拥护形象和革命领导形象。这些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为宣传抗战主张、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振抗战信心、进行抗战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重塑北伐形象的基本经验在于注重党的建设、坚持思想与实践统一、借鉴历史记忆,此三项经验对于新时期推进党的形象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北伐形象 政党形象
下载PDF
浅析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原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国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82-85,共4页
1853~1855年间,为了直捣北京,推翻清政府,太平天国实施了北伐的战略行动。由于诸多条件并不具备,北伐失败。其原因有:政权尚未稳定、政治条件不成熟;兵力不足、攻坚能力薄弱;经济力量脆弱、补给困难;自然环境恶劣、行军道路艰险;孤军深... 1853~1855年间,为了直捣北京,推翻清政府,太平天国实施了北伐的战略行动。由于诸多条件并不具备,北伐失败。其原因有:政权尚未稳定、政治条件不成熟;兵力不足、攻坚能力薄弱;经济力量脆弱、补给困难;自然环境恶劣、行军道路艰险;孤军深入,缺乏后援,补给滞后;通讯联络不畅、缺乏信息沟通。实施北伐是必要的,其作用应该肯定,但北伐付出的惨痛代价和教训应深刻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北伐 林凤祥 李开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