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周灭佛“后遗症”——再论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的合一 被引量:13
1
作者 项阳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83,共12页
佛教在西域诸国应该属政教合一、国家供养者。佛教传入中土,由于没有相应的国家供养制度作为保障,自汉至南北朝走的是一条独立的寺院经济的道路,这保证了供养的实施。北周灭佛,使得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都不成为问题的供养与戒律之间的矛盾... 佛教在西域诸国应该属政教合一、国家供养者。佛教传入中土,由于没有相应的国家供养制度作为保障,自汉至南北朝走的是一条独立的寺院经济的道路,这保证了供养的实施。北周灭佛,使得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都不成为问题的供养与戒律之间的矛盾性得以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土佛教不得不做出适应性调整,随着不空和尚翻译的《焰口仪轨经》、《施诸恶鬼饮食及水法》两部法事中所用经卷的引入,由僧侣所从事的音声法事中采用大量的世俗音调,逐渐取代了原本由寺属音声人所从事的音声供养,在法事中僧侣呗赞和俗曲均有使用,从而实现了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的融合,最终形成音声佛事的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灭佛 寺院经济 图户 音声供养 音声法事
下载PDF
北周灭佛期间佛教徒的弘法活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林魁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周武帝灭佛期间,仍有大批佛教徒弘扬佛法,他们弘法的途径大致有四种:出任通道观学士、还俗后继续佛教活动、隐匿深山弘法、流亡北齐南陈弘法。这些人的弘法活动,不但延续了北朝佛教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民间佛教和山林佛教的兴盛,更促进了... 周武帝灭佛期间,仍有大批佛教徒弘扬佛法,他们弘法的途径大致有四种:出任通道观学士、还俗后继续佛教活动、隐匿深山弘法、流亡北齐南陈弘法。这些人的弘法活动,不但延续了北朝佛教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民间佛教和山林佛教的兴盛,更促进了南北朝佛家的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灭佛 弘法 途径 影响
下载PDF
北周灭佛后佛教的复兴历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林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9-24,共6页
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后不久对宗教政策进行了微调,从而对佛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容忍。灭佛期间,佛教弘法活动并没有完全终止,佛教徒以不同方式延续自己的信仰。这些弘法活动为佛教复兴储备了大量人才。周武帝死后,佛法复兴一事迅速提上议... 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后不久对宗教政策进行了微调,从而对佛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容忍。灭佛期间,佛教弘法活动并没有完全终止,佛教徒以不同方式延续自己的信仰。这些弘法活动为佛教复兴储备了大量人才。周武帝死后,佛法复兴一事迅速提上议事日程。但周宣帝对武帝灭佛政策多有回护,佛法之复兴进展也就非常缓慢。直到宣帝死后,杨坚把持朝政,佛法复兴才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周武灭佛之后,佛教复兴所经历的灭佛期、缓冲期、复兴期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灭佛 法复兴 历程
下载PDF
江西云居山佛教史话述略
4
作者 徐慧茗 《法音》 2021年第3期50-56,共7页
中国汉地佛教经北周灭佛和隋唐之际的战乱,以长安、洛阳、邺都为中心的中原地带,发生过一南一北两次大规模的僧众流动。其中向南一支广布于淮南江表诸郡和荆襄地区,日益发达,最终成为禅宗的发详地。其标志是初唐道信和法融两支禅系的崛起。
关键词 教史 北周灭佛 法融 汉地 禅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