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喜马拉雅东段金锑多金属成矿作用、矿床类型与成矿时代 被引量:30
1
作者 郑有业 孙祥 +5 位作者 田立明 郑海涛 于淼 杨万涛 周天成 耿学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通过大量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北喜马拉雅东段金锑多金属矿带发育3期成矿作用(同沉积、同碰撞、陆内造山期)和5种矿床类型(喷流沉积-改造型、卡林型-类卡林型、热泉型、次火山岩浆热液型、造山型)。... 通过大量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北喜马拉雅东段金锑多金属矿带发育3期成矿作用(同沉积、同碰撞、陆内造山期)和5种矿床类型(喷流沉积-改造型、卡林型-类卡林型、热泉型、次火山岩浆热液型、造山型)。提出控矿"四要素"分布或叠加的地区,是北喜马拉雅地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指出羊卓雍错-哲古错被动大陆边缘裂谷(陷)盆地周缘的盆山转换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金矿床主要受近EW向拆离构造及其次级构造控制;锑、金锑多金属矿床主要受近SN向走滑正断系统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特别是EW向拆离系统与SN向走滑正断系统的交汇部位更是寻找锑、金锑多金属矿床的最有利部位。据此划分出3个受近SN向走滑正断层系统控制和2个受EW向拆离构造或韧-脆性剪切构造控制的矿化集中区,为该带进一步的找矿工作部署与突破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喜马拉雅东段 金锑多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矿床类型 成矿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