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对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的响应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炜 宋文玲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5-286,共12页
利用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变化对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夏、秋季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存在持续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性... 利用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变化对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夏、秋季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存在持续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性在年代际尺度上较年际尺度更为显著。这种联系与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关键区海温在对流层中低层激发出的一种类似北美—大西洋—欧亚遥相关型波列有关。当前期关键区海温偏高(低)时,其激发的波列使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弱(强),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强),导致贝加尔湖以南大部地区受正(负)高度距平控制,亚洲地区中高纬以纬(经)向环流为主,有利于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低)。研究表明,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通过激发出一个从关键海区到我国北方地区的跨越东西半球的遥相关型波列,引发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影响北方冬季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东部 遥相关波列 乌拉尔山阻塞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冬季气温
下载PDF
冬季海温异常影响北太平洋东部型风暴轴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小娇 朱伟军 +1 位作者 曾鼎文 孙思远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6-406,共11页
最强中心出现在160°W以东地区的北太平洋风暴轴定义为东部型风暴轴,针对这种短期气候异常现象,利用大气环流模式CAM 3.0对其可能的外部强迫机制进行探究,主要关注赤道中东部和黑潮海区正、负海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道海区负... 最强中心出现在160°W以东地区的北太平洋风暴轴定义为东部型风暴轴,针对这种短期气候异常现象,利用大气环流模式CAM 3.0对其可能的外部强迫机制进行探究,主要关注赤道中东部和黑潮海区正、负海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道海区负海温异常对风暴轴东部型的出现有重要意义,当该海区海温为负(正)异常且黑潮海区海温正(负)异常时,风暴轴表现为东(西)部型。风暴轴在中、东太平洋地区低层斜压性的增强,是太平洋风暴轴中、东端天气尺度涡动活动增强的主要原因。当出现东部型时,北太平洋东部区域急流强度增强,涡动斜压增长偏强,涡动的热量和动量输送加强,风暴轴和急流的反馈也加强;反之亦然。冬季赤道海区引起的大气响应范围较广,而黑潮海区的影响较为局地,尤其是黑潮海区的负异常主要影响风暴轴入口区域,表现为关于海温异常强迫的符号非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东部型风暴轴 海表温度异常 数值试验
下载PDF
北太平洋中东部2个海区柔鱼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峰 陈新军 +2 位作者 陆化杰 刘必林 钱卫国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9-764,共6页
根据2010年4-7月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采集的854尾柔鱼样本,分东经海域(170°E~180°E)和西经海域(170°W~180°W)分析其胴长组成、性别比、性成熟度和性成熟指数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西经海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组... 根据2010年4-7月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采集的854尾柔鱼样本,分东经海域(170°E~180°E)和西经海域(170°W~180°W)分析其胴长组成、性别比、性成熟度和性成熟指数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西经海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组为25~29 cm和35~43 cm,平均胴长为32.9 cm;雄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23~27 cm,平均胴长为24.5 cm。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35~43 cm,平均胴长为36.9 cm,雄性个体仅1尾。体重-胴长关系表明,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性,尤其是西经海域。渔获物中性别组成均不符合1∶1。西经海域雌性个体以性成熟度Ⅰ、Ⅱ期为主,占总数的97.9%,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3~27 cm、35~43 cm,Ⅲ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为45~49 cm;雄性个体的性成熟度为Ⅰ、Ⅱ期,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3~27 cm和25~27 cm。东经海域雌性个体性成熟以Ⅰ、Ⅱ期为主,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9~35 cm和35~43 cm。西经海域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47.3 cm和50.7 cm。分析认为,调查海域渔获均为秋生群,东经海域主要以大型群为主体,存在少量的小型群;而西经海域小型群和大型群并重。研究亮点:分析比较了4-7月北太平洋中东部西经和东经海域的柔鱼生物学。东经海域以大型群为主体,存在少量的小型群;西经海域小型群和大型群并重。渔获个体均以性成熟度Ⅰ、Ⅱ期为主。西经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47.3 cm和50.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生物学 太平洋东部
原文传递
The Oscillation between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North Pacific:Evidence and Possible Impact on Winter Climate in China 被引量:2
4
作者 HU Kai-Ming HUANG G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年第1期57-63,共7页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 variation of boreal winter sea level pressure (SLP) over the North Pacific is out-of-phase with SLP fluctuation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on both the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 variation of boreal winter sea level pressure (SLP) over the North Pacific is out-of-phase with SLP fluctuation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on both the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time scales.Subsequently,a SLP between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North Pacific (TIO-NP) oscillation index is defined to indicate the variation of such out-of-phase fluctuation.Moreover,the simultaneou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Chin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IO-NP oscillations.Below-norm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northern and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and less rainfall in southern China,correspond to positive TIO-NP oscillation phase with negative SLP anomalies in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positive anomalies in North Pacific.The TIO-NP oscillation affects China's winter climate anomalies,possibly through modulating the northeast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Pacific tropical Indian Ocean oscilla- tion China's clim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