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球增暖1.5℃和2℃北太平洋年代际尺度振荡的差异
被引量:
1
1
作者
冯静
李春
范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2-452,共11页
基于CESM模式对1.5℃和2℃两种增暖情景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在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与工业革命前、历史时期在强度和周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PDO和N...
基于CESM模式对1.5℃和2℃两种增暖情景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在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与工业革命前、历史时期在强度和周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PDO和NPGO的强度均比历史时期弱,且主周期缩短,这可能与全球增暖情景下海洋层结增强导致的Rossby波变快有关。PDO的强度和周期在全球增暖1.5℃和2℃这两种情景下没有明显差异;而NPGO的强度在全球稳定增暖2℃时期比1.5℃时有明显减弱,且周期缩短1 a左右。因此,0.5℃升温差异对PDO的强度和周期影响较小,而对NPGO的强度和周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太平洋
年代际
振荡
(PDO)
北
太平洋
涡旋
振荡
(
npgo
)
ROSSBY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季北太平洋海温主模态在1990年前后调整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凯
祝从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6-940,共15页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是北太平洋(20°~60°N,120°E^120°W)海温(SST)的EOF前两个模态,本文通过比较1990年前后北太平洋冬季SST EOF前两个模态,揭示了PDO和NPGO在1990年前后特征,并从关键区...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是北太平洋(20°~60°N,120°E^120°W)海温(SST)的EOF前两个模态,本文通过比较1990年前后北太平洋冬季SST EOF前两个模态,揭示了PDO和NPGO在1990年前后特征,并从关键区海温变化、北太平洋涛动(NPO)、赤道太平洋中部变暖(CPW)和北极涛动(AO)的影响,揭示了北太平洋主模态在1990年之后调整的成因。我们发现,1990年之前,北太平洋SST场的EOF前两个模态与PDO和NPGO的空间结构类似,但是在1990年之后,SST的EOF第一模态的最大荷载中心向日界线移动,40°N以北的太平洋被正的SST异常控制,表现出与NPGO模态的负位相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而EOF第二模态由偶极子演变成了三极子结构。北太平洋中部(28°~36°N,152°~178°W)和北太平洋北部(44°~49°N,151°~177°W)海温距平在1990年之后呈显著的负相关变化,是导致在1990年之后冬季NPGO成为主模态的内部原因,而NPO在1990年之后的显著增强则是重要的外部原因。分析显示,NPO在1980年开始表现出增强趋势,通过风生流机制,NPO可以增强北太平洋45°N附近的气压梯度和西风异常幅度,从而导致了1990年之后NPGO海温模态的加强。虽然CPW和AO对NPO的南支(夏威夷)和北支(阿拉斯加)的海平面气压异常中心加强有贡献,但是上述两个因子与NPGO之间的关系在1990年之前并不明显。因此,CPW和AO与NPGO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物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年代际
振荡
北
太平洋
涡旋
振荡
年代际调整成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太平洋涡旋振荡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3
作者
张立凤
吕庆平
张永垂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43-1149,共7页
从观测事实和动力机制两方面,对近年发现的新的气候模态———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NPGO的空间结构表现为北太平洋上海表高度异常(SSHA)的正负中心呈南北偶极子分布,当NPGO位于正位相时,南北涡流都加强,这种...
从观测事实和动力机制两方面,对近年发现的新的气候模态———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NPGO的空间结构表现为北太平洋上海表高度异常(SSHA)的正负中心呈南北偶极子分布,当NPGO位于正位相时,南北涡流都加强,这种加强是由风应力旋度及风生涌流所驱动的。关于NPGO的机制研究发现,NPGO是中纬太平洋大气在海洋的表现,且热带与中纬度之间的大气、海洋耦合动力机制对NPGO波动的产生也有影响。并初步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北太平洋气候模态空间结构的改变问题;大气与NPGO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NPGO在生态迁移中所起的作用;NPGO对我国天气气候低频变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
太平洋
涡旋
振荡
气候模态
年代际变化
原文传递
题名
全球增暖1.5℃和2℃北太平洋年代际尺度振荡的差异
被引量:
1
1
作者
冯静
李春
范磊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2-452,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3801)。
文摘
基于CESM模式对1.5℃和2℃两种增暖情景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在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与工业革命前、历史时期在强度和周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PDO和NPGO的强度均比历史时期弱,且主周期缩短,这可能与全球增暖情景下海洋层结增强导致的Rossby波变快有关。PDO的强度和周期在全球增暖1.5℃和2℃这两种情景下没有明显差异;而NPGO的强度在全球稳定增暖2℃时期比1.5℃时有明显减弱,且周期缩短1 a左右。因此,0.5℃升温差异对PDO的强度和周期影响较小,而对NPGO的强度和周期影响较大。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太平洋
年代际
振荡
(PDO)
北
太平洋
涡旋
振荡
(
npgo
)
ROSSBY波
Keywords
Global warming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
North Pacific Gyre Oscillation(
npgo
)
Rossby wave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7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季北太平洋海温主模态在1990年前后调整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凯
祝从文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6-940,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057
41221064
+2 种基金
4137602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0Z001
2013Z002
文摘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是北太平洋(20°~60°N,120°E^120°W)海温(SST)的EOF前两个模态,本文通过比较1990年前后北太平洋冬季SST EOF前两个模态,揭示了PDO和NPGO在1990年前后特征,并从关键区海温变化、北太平洋涛动(NPO)、赤道太平洋中部变暖(CPW)和北极涛动(AO)的影响,揭示了北太平洋主模态在1990年之后调整的成因。我们发现,1990年之前,北太平洋SST场的EOF前两个模态与PDO和NPGO的空间结构类似,但是在1990年之后,SST的EOF第一模态的最大荷载中心向日界线移动,40°N以北的太平洋被正的SST异常控制,表现出与NPGO模态的负位相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而EOF第二模态由偶极子演变成了三极子结构。北太平洋中部(28°~36°N,152°~178°W)和北太平洋北部(44°~49°N,151°~177°W)海温距平在1990年之后呈显著的负相关变化,是导致在1990年之后冬季NPGO成为主模态的内部原因,而NPO在1990年之后的显著增强则是重要的外部原因。分析显示,NPO在1980年开始表现出增强趋势,通过风生流机制,NPO可以增强北太平洋45°N附近的气压梯度和西风异常幅度,从而导致了1990年之后NPGO海温模态的加强。虽然CPW和AO对NPO的南支(夏威夷)和北支(阿拉斯加)的海平面气压异常中心加强有贡献,但是上述两个因子与NPGO之间的关系在1990年之前并不明显。因此,CPW和AO与NPGO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物理联系。
关键词
太平洋
年代际
振荡
北
太平洋
涡旋
振荡
年代际调整成因
Keywords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North Pacific Gyre Oscillation
Decadal change and causes
分类号
P4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太平洋涡旋振荡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3
作者
张立凤
吕庆平
张永垂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43-114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编号:2007CB411800)资助
文摘
从观测事实和动力机制两方面,对近年发现的新的气候模态———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NPGO的空间结构表现为北太平洋上海表高度异常(SSHA)的正负中心呈南北偶极子分布,当NPGO位于正位相时,南北涡流都加强,这种加强是由风应力旋度及风生涌流所驱动的。关于NPGO的机制研究发现,NPGO是中纬太平洋大气在海洋的表现,且热带与中纬度之间的大气、海洋耦合动力机制对NPGO波动的产生也有影响。并初步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北太平洋气候模态空间结构的改变问题;大气与NPGO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NPGO在生态迁移中所起的作用;NPGO对我国天气气候低频变异的影响。
关键词
北
太平洋
涡旋
振荡
气候模态
年代际变化
Keywords
North Pacific
Gyre oscillation
Climate modes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分类号
P732.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球增暖1.5℃和2℃北太平洋年代际尺度振荡的差异
冯静
李春
范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冬季北太平洋海温主模态在1990年前后调整及其成因初探
刘凯
祝从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北太平洋涡旋振荡研究进展
张立凤
吕庆平
张永垂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