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见都城:北宋文学对东京基调声景的书写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4,共8页
有关北宋首都东京的研究成果虽多,独缺乏对声音环境的关注。从声音景观的视角,可以发现汴京声音、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在北宋文学对东京自然声响的描写中,最突出的基调声景是莺啼蝉鸣。莺啼给首都赋予美好平和的意义,其中欧阳修的东京... 有关北宋首都东京的研究成果虽多,独缺乏对声音环境的关注。从声音景观的视角,可以发现汴京声音、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在北宋文学对东京自然声响的描写中,最突出的基调声景是莺啼蝉鸣。莺啼给首都赋予美好平和的意义,其中欧阳修的东京莺声书写尤为重要。蝉鸣声建构了复调的首都声景。北宋文学在莺声蝉声与首都、皇权之间构筑起直接的联系。经过文本叠加和互涉,莺啼蝉鸣声成为东京日常生活的标记,是首都环境的标志物和作者情感的催化剂,弥漫性的声音通过其延展性而营造了空间性。通过北宋文学对东京基调声景的书写,自宋至今的读者得以听见都城。为了完整地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有必要深入研究文学中的声音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文学 东京 基调声景 莺啼 蝉鸣
下载PDF
苏辙对北宋文学的贡献 被引量:4
2
作者 曾枣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1-88,共8页
(一) 苏辙在北宋文坛的声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来就有不同看法。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说: 阁下又谓三苏之中,所愿学者登州(苏轼)为最优,于此犹非也。老苏先生,吾不及识其人;今中书(苏轼)、补阙(苏辙)二公,则仆尝亲事之矣。中书... (一) 苏辙在北宋文坛的声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来就有不同看法。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说: 阁下又谓三苏之中,所愿学者登州(苏轼)为最优,于此犹非也。老苏先生,吾不及识其人;今中书(苏轼)、补阙(苏辙)二公,则仆尝亲事之矣。中书之道如日月星辰,经纬天地,有生之类,皆知仰其高明;补阙则不然,其道如元气,行于混沦之中,万物由之而不知之。故中书尝自谓“吾不及子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苏轼 北宋文学 不良文风 次韵 兄弟 补阙 蜻蜒 北宋中叶 周必大
下载PDF
创意立法 超然独鹜——论欧阳修碑志创作的成就及其对北宋文学革新的意义
3
作者 潘友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23-31,共9页
我国碑志文学的产生由来已久,然而成就卓异者当推宋代古文家欧阳修。方苞云:“退之、永叔、介甫,俱以志铭擅长”。①方氏将欧阳修与韩愈并提,说明欧公的碑志创作足以引起我们注目。欧阳修一生所撰碑志甚丰,《庐陵欧阳文忠公全集》中《... 我国碑志文学的产生由来已久,然而成就卓异者当推宋代古文家欧阳修。方苞云:“退之、永叔、介甫,俱以志铭擅长”。①方氏将欧阳修与韩愈并提,说明欧公的碑志创作足以引起我们注目。欧阳修一生所撰碑志甚丰,《庐陵欧阳文忠公全集》中《居士集》有墓志六十九篇,墓表十四篇,碑铭十一篇,墓碣二篇。《外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文学 碑志文 居士集 文学主张 介甫 石曼卿 尹师鲁 古文家 方氏 古文运动
下载PDF
浪沙淘不尽的千古词人——记北宋文学家苏东坡
4
作者 聂闻 贾睿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05年第12期6-9,共4页
美丽的四川眉山向来以荷花闻名,人们行走在街巷,便可闻到扑鼻而来的清香。池塘,菜畦,种类繁多的果树,一碧千里的翠竹,构成一幅美丽如画的风景。苏东坡就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少年的苏东坡活泼纯朴,却酷爱读书。少时的纯朴,让他一生正直... 美丽的四川眉山向来以荷花闻名,人们行走在街巷,便可闻到扑鼻而来的清香。池塘,菜畦,种类繁多的果树,一碧千里的翠竹,构成一幅美丽如画的风景。苏东坡就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少年的苏东坡活泼纯朴,却酷爱读书。少时的纯朴,让他一生正直、纯真;酷爱读书,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四川 荷花 北宋文学 中国文学 朋友 读书 池塘 果树 少年
下载PDF
苏轼:北宋文学的制高点
5
作者 聂作平 《作文通讯(实用阅读版)》 2009年第2期30-30,共1页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十,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七,出知杭州、颍州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十,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七,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徽宗即位遇赦,次年病死于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文学 苏轼 唐宋八大家 文学 书画家 王安石 眉山 杭州
下载PDF
宋辽夏鼎立格局下的北宋文学进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维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1,共6页
自北宋立国到靖康前的170年间,中国境内的民族关系格局大体呈宋、辽、夏三朝鼎立之势。这一局势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到文学发展的走向,它对于实用主义文学观和北宋文学精神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文学审美风格的形成及变化之间也有着... 自北宋立国到靖康前的170年间,中国境内的民族关系格局大体呈宋、辽、夏三朝鼎立之势。这一局势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到文学发展的走向,它对于实用主义文学观和北宋文学精神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文学审美风格的形成及变化之间也有着深刻的联系。基于这一民族关系格局而产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和促进了北宋诗文的革新。宋辽"澶渊之盟"订立和宋夏议和之后,中国境内的三个主要民族的关系由对抗走向了和解,文学创作也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特别是随着诗文革新的深入和成功,宋代文学逐渐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文学 民族关系 审美风格 民族忧患意识
原文传递
论宋夏战争与北宋文学创作格局的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艳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7,共6页
北宋是诗歌新变、词体成熟、散文繁盛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新型文学格局的形成深受特定民族关系格局的影响。在北宋167年的发展历程中,民族之间的纷争与融合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导内容,而历经百余年的宋夏战争则是北宋民族关系的一... 北宋是诗歌新变、词体成熟、散文繁盛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新型文学格局的形成深受特定民族关系格局的影响。在北宋167年的发展历程中,民族之间的纷争与融合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导内容,而历经百余年的宋夏战争则是北宋民族关系的一条主线。北宋自始至终都没有摆脱过宋夏战争的困扰,文人也因此深受这场持久战争的影响。在宋夏战争的影响和支配下,北宋文人有了更多的时代感受与历史经验,文学创作因之有了更加广阔的现实内容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文学 宋夏战争 创作格局 民族关系 社会政治生活 北宋文人 诗歌新变 历史阶段
原文传递
在平实中推进——读田耕宇《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有感
8
作者 曾明 王发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5-277,共3页
《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一书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有别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常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制约文化和文艺的单一的"反映论"的研究方法,紧扣中唐至北宋这一文化转型期的特点,以"文学转型&q... 《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一书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有别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常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制约文化和文艺的单一的"反映论"的研究方法,紧扣中唐至北宋这一文化转型期的特点,以"文学转型"和"文化要素"等语作为中心,论题鲜明集中,在"文学是人学"这一潜意识的指导下,从文化与文学之间绝对不可缺少的中介——文学创作的主体的本质变化——"人的觉醒",即"人的转型"(包含政治品格、思想观点、思维模式、个人生活、审美倾向)——这一关键环节来探索文学转型时期文化要素。对"复合型创作主体与社会关注意识的强化"、"政治转型"、"近代商业经济形态"与文学转型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加以翔实论述并从"创新与建构"入手,对其间的文化背景及文学主流进行深入而平实的论述,从而获得了这一阶段文学变迁转型的系统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外研究不足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 文化学研究文学 平实深入
原文传递
北宋文学家马存考论
9
作者 张培锋 黄文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41,共11页
马存是北宋中后期一位具有独特思想和风格的重要文学家,在两宋时期有着较大影响。由于被列入"元祐党人",其文集在北宋崇宁年间被禁毁。后人重编的文集又屡遭磨难并最终失传,导致马存文名不显。除了一度被误认为"唐人&qu... 马存是北宋中后期一位具有独特思想和风格的重要文学家,在两宋时期有着较大影响。由于被列入"元祐党人",其文集在北宋崇宁年间被禁毁。后人重编的文集又屡遭磨难并最终失传,导致马存文名不显。除了一度被误认为"唐人"外,在宋代文学研究中,仅有学者关注到其诗歌创作而少有全面考察其文章者,《全宋文》对马存文章失收即是证明。对马存生平作出考索,对其存世佚文作出全面收集,对其文集编散过程及其诗文创作的特色等作出细致描述和评价,可以为宋代文学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资料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存 马子才 北宋文学 《全宋文》
原文传递
博学多能 一代文宗──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
10
作者 玉阁 《江西教育(管理版)(A)》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9-49,共1页
博学多能一代文宗──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玉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沙溪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宋景德四年(1007年)生于江苏泰州,其时父欧阳观任泰州军事判官。四岁,... 博学多能一代文宗──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玉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沙溪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宋景德四年(1007年)生于江苏泰州,其时父欧阳观任泰州军事判官。四岁,父亡,家境清贫,“无一瓦之复,一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一代文宗 北宋文学 博学多能 政治家 范仲淹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宋代诗文革新 《崇文总目》 “庆历新政
原文传递
北宋贬谪诗文论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尚义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北宋遭受迁徙、贬谪之苦的诗文家众多。北宋人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诗文,在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上与前人(特别是唐代)的有所不同,大多表现出高旷平远、淡泊闲吟、乃至戏谑调侃的特征,实现了对传统贬谪诗文以悲为美、且多表现哀怨愁苦的超越。
关键词 北宋文学 贬谪文学 诗歌流变
下载PDF
怎样写好《中国文学史》的一点建议——读宋人三大笔记有感
12
作者 张启成 周健自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3期65-72,共8页
编写《中国文学史》,总爱用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来评价古代的文学家与他们的作品,这当然是必要的,因为学术总得与时俱进。但阅读评论古代的作品,必须知其人,而知其人,又必须论及世。我们对那些特定的时代是否能有正确深入的了解,光靠泛... 编写《中国文学史》,总爱用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来评价古代的文学家与他们的作品,这当然是必要的,因为学术总得与时俱进。但阅读评论古代的作品,必须知其人,而知其人,又必须论及世。我们对那些特定的时代是否能有正确深入的了解,光靠泛泛而言的所谓时代背景介绍是不够的,因此通过宋人的记载与议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以及领会当时的思想与眼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贴近那个时代,较为正确认识这些作家与作品,以及其时发生的种种事件。本文企图通过宋人三大笔记的相关记载与议论,谈谈北宋文学史的编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助宋人精美的著作 穿越时间的隧道 加深对北宋文学与时代的理解
下载PDF
苏轼之后的北宋词坛
13
作者 张叔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6-30,共5页
天才词人苏轼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词风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为当时绮丽的词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然而,在当时和稍后却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同。苏轼之后的北宋词坛主要活跃着两类创作主体,一是以贺铸为典范的都会  名士,一是以周邦彦为代... 天才词人苏轼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词风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为当时绮丽的词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然而,在当时和稍后却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同。苏轼之后的北宋词坛主要活跃着两类创作主体,一是以贺铸为典范的都会  名士,一是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府人。他们并没有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而是沿袭原有的道路,使词的创作重新陷入艳科的泥沼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北宋文学 创作风格
下载PDF
宋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14
作者 鲁青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5期40-45,共6页
我们从宋代(960—1279)文学发展变化的历程可以看出这样的基本轮廓:宋代文学经历了变革、鼎盛、分化、振兴、徘徊五个阶段。北宋可分为变革时期、鼎盛时期、分化时期。南宋可分为振兴时期、徘徊时期。某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变化总是和当时... 我们从宋代(960—1279)文学发展变化的历程可以看出这样的基本轮廓:宋代文学经历了变革、鼎盛、分化、振兴、徘徊五个阶段。北宋可分为变革时期、鼎盛时期、分化时期。南宋可分为振兴时期、徘徊时期。某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变化总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变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北宋文学 古文运动 柳开 有为而作 西昆体 苏门四学士 永嘉四灵 秦观 柳永词
下载PDF
传媒视角,求真精神——读内山精也《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
15
作者 杨曦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内山精也的《传媒与真相》,以印刷传媒为视角,以苏轼、王安石为中心,对北宋士大夫文学作了重新考察。他认为,乌台诗案的根源是御史台对印刷传媒兴起的恐惧。这一视角相当新颖,但也未免夸大了印刷传媒的作用。诗案发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 内山精也的《传媒与真相》,以印刷传媒为视角,以苏轼、王安石为中心,对北宋士大夫文学作了重新考察。他认为,乌台诗案的根源是御史台对印刷传媒兴起的恐惧。这一视角相当新颖,但也未免夸大了印刷传媒的作用。诗案发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北宋中期以来专制集权体制的发展。他也从形式角度考察苏轼诗词,进而苏轼与陶渊明的关系,但似乎忽视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识存在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苏轼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宜混为一谈。他对于王安石《明妃曲》的考察则能折衷众说,遵循'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原则,探求作者本意,真正为文学史提供了思想史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传媒 北宋士大夫文学 苏轼 乌台诗案
下载PDF
文学居士知多少
16
作者 邓守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3年第24期34-35,共2页
我国古代一些文学家、书画家,往往以“居士”自称。居士在古代有多种含义,可以指有才学但隐而不仕的人,可以指不出家的信佛的人,也可以用作自命清高的人的自称。现将古代一些文人墨客的“居士”别号辑录如下: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居士 书画家 文学 南宋文学 别号 含义 唐代诗人 北宋文学 北宋
下载PDF
中国文学文化常识中的“二”
17
作者 李嗣粳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2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化常识 谢灵运 唐诗人 拍案惊奇 文学 元散曲 东晋书法 李商隐 北宋文学
下载PDF
文学居士知多少
18
作者 王钻又 《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2期23-23,共1页
我国古代有些文学家、书画家自命清高,往往自称“居士”。如: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李白;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关键词 居士 我国古代 北宋文学 唐代诗人 欧阳修 书画家 白居易 清代文学 李白 南宋诗人
下载PDF
何忧直干不扶天——记“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浩歌
19
作者 陈钧 《神州》 2011年第A6期59-63,共5页
但假根深常得地,何忧直干不扶天。北宋文学家王令的《广陵先生文集·松》中有此佳句。意思是:假如能把根深深地扎在地里,还怕枝干不能长得和天一样高吗?说咱基础巩固,才能兴旺发达。其诗奇崛豪放,直书抱负,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假根深常得地,何忧直干不扶天。北宋文学家王令的《广陵先生文集·松》中有此佳句。意思是:假如能把根深深地扎在地里,还怕枝干不能长得和天一样高吗?说咱基础巩固,才能兴旺发达。其诗奇崛豪放,直书抱负,对后世颇有影响。"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浩歌,就是长期把根深深扎在农村现实生活的土壤里的一位通俗文学艺术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浩 艺术大家 中国通俗文艺 广陵先生文集 终身成就奖 北宋文学 刘绍棠 中国作家协会 申万胜 胡絜青
下载PDF
但假根深常得地——在“第五届‘浩歌杯’全国乡土文学颁奖会暨刘浩歌当代文学馆建馆15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20
作者 赵焕军 《神州》 2011年第A8期63-64,共2页
各位领导、同行、朋友们:很荣幸参加今天的盛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神州》杂志社,对本次活动及刘浩歌先生表示诚挚的祝福,对20位获奖选手表示热烈的祝贺!在这里,特别需要说明一点,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陈钧会长,由于爱... 各位领导、同行、朋友们:很荣幸参加今天的盛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神州》杂志社,对本次活动及刘浩歌先生表示诚挚的祝福,对20位获奖选手表示热烈的祝贺!在这里,特别需要说明一点,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陈钧会长,由于爱人重病住院,无法抽出时间来滕出席活动。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俗文艺 刘浩 当代文学 颁奖会 获奖选手 团体会员 广陵先生文集 相知相惜 一本 北宋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