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的黄门北寺狱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共10页
东汉的黄门北寺狱是设在宫禁之内的诏狱,囚禁对象主要是反对宦官专权的朝野士大夫。狱内审讯、监管由宦官负责,经常非刑虐杀犯人。该狱囚犯经历的司法审判程序和其他诏狱有别,多是宦官矫诏或唆使皇帝直接下诏拘捕,以避开外朝官员的审查... 东汉的黄门北寺狱是设在宫禁之内的诏狱,囚禁对象主要是反对宦官专权的朝野士大夫。狱内审讯、监管由宦官负责,经常非刑虐杀犯人。该狱囚犯经历的司法审判程序和其他诏狱有别,多是宦官矫诏或唆使皇帝直接下诏拘捕,以避开外朝官员的审查覆议。外戚、士大夫针对宦官把持的这所监狱采取了争夺与反制措施。“党锢之祸”后,随着汉末政治形势演变,黄门北寺狱的地位与作用逐渐下降,直至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门 北寺 宦官 外戚 士大夫 党人 诏狱
下载PDF
西藏萨迦南寺普巴拉康佛殿所藏北寺部分藏文藏书 被引量:5
2
作者 熊文彬 张建林 《中国藏学》 CSSCI 2007年第1期92-105,F0003,共15页
萨迦寺向来以丰富的藏书而著称于世,其藏书种类丰富,卷帙浩繁,但其内容一直鲜为人知。2005年,随着萨迦寺被列为西藏的三大维修工程之一,在西藏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萨迦北寺进行了考古清理,其中清理出了大量的古代藏... 萨迦寺向来以丰富的藏书而著称于世,其藏书种类丰富,卷帙浩繁,但其内容一直鲜为人知。2005年,随着萨迦寺被列为西藏的三大维修工程之一,在西藏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萨迦北寺进行了考古清理,其中清理出了大量的古代藏书。此批藏书由写本和刻本两部分组成;文字涉及藏文、汉文和梵文;时间跨度大,从吐蕃时期一直持续到近现代;内容十分广泛,除大量的宗教文献外,还涉及不少社会文书,是研究萨迦和西藏政治、宗教、社会和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历史的重要材料。有鉴于此,笔者对其中部分藏书进行了笔录和整理,便于学术界对萨迦寺藏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萨迦北寺 古代藏书 种类 内容 特点
下载PDF
保定市清真北寺概况
3
作者 马骏良 张英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7-27,共1页
保定市清真北寺位于后卫街44号,全寺占地三亩多。据原碑文记载,本寺始建于清朝乾隆癸酉年(公历1753年)。寺内共有瓦房二十六间(不包括大殿)前后两层院落,步入大门,前院北侧九间房是水房子南侧有房四间为教室、“架子房”、红白事务用具... 保定市清真北寺位于后卫街44号,全寺占地三亩多。据原碑文记载,本寺始建于清朝乾隆癸酉年(公历1753年)。寺内共有瓦房二十六间(不包括大殿)前后两层院落,步入大门,前院北侧九间房是水房子南侧有房四间为教室、“架子房”、红白事务用具储存室。里院有南北讲堂各三问,北讲堂为阿訇的诵经室、宿舍及讲学室,南讲堂三间为海里凡学习室及宿舍,周围均有游廊通往大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北寺 学习室 清朝乾隆 中国典型 九间房 清真古 三亩 清真女 三间
下载PDF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造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文智 《艺术探索》 2023年第1期48-62,共15页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历经北魏、西魏和北周三个发展阶段,依据造型样式不同可分七组。第一组是庆阳楼底村石窟中心柱四面造像龛佛像,年代早至6世纪初;第二组是北石窟寺第165窟佛立像和南石窟寺第1窟佛立像,完工年代在北魏...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历经北魏、西魏和北周三个发展阶段,依据造型样式不同可分七组。第一组是庆阳楼底村石窟中心柱四面造像龛佛像,年代早至6世纪初;第二组是北石窟寺第165窟佛立像和南石窟寺第1窟佛立像,完工年代在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至延昌年间(512—515年);其余五组佛像均为北石窟寺第165窟两侧崖壁上的窟龛佛像,大多尺寸较小,造型特征彼此有别,年代也有早晚之分。其中,第二组佛像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尺寸较大,是在融合新旧都佛像造型基础上,新创出极富视觉张力的造像样式。这些窟龛造像的功德主以本地部族为主,他们在造像粉本上,更多接受了来自中原或其他重要造像区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石窟 石窟 朝龛像 造型分析
下载PDF
北石窟寺平顶窟顶板稳定性评价与黏结补强有效性研究
5
作者 裴强强 刘鸿 +3 位作者 崔惠萍 白玉书 王彦武 韩增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61-571,共11页
顶板岩体层间开裂、崩落是砂岩石窟平顶窟顶板结构失稳的主要病害之一。调查北石窟寺平顶窟顶板发现,地层岩性、岩体层间抗拉强度、剥离体厚度、开口宽度及剥离体与基岩体连通率是影响开裂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提高平顶板安全储备... 顶板岩体层间开裂、崩落是砂岩石窟平顶窟顶板结构失稳的主要病害之一。调查北石窟寺平顶窟顶板发现,地层岩性、岩体层间抗拉强度、剥离体厚度、开口宽度及剥离体与基岩体连通率是影响开裂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提高平顶板安全储备,增强平顶窟顶板的整体稳定性,根据现场调查和定量计算分析,将顶板开裂岩体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4个等级,抽象简化为“悬臂式折断破坏”和“重力式坠落破坏”两种主要破坏方式,并提出针对北石窟寺顶板开裂岩体稳定性评价的定量计算公式。通过北石窟寺现场注浆黏结试验发现,填充浆液面积覆盖率一般为40%~60%,对剥离体厚度不大于11.4 cm的裂隙岩石进行黏结加固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考虑8度抗震设防,其有效黏结厚度不大于10.8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平顶窟 稳定性 风险等级 黏结
下载PDF
北石窟寺庙会及其演剧习俗考论
6
作者 柴慧霞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8-42,共5页
现存于庆阳市北石窟寺第165窟内的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所立《原州彭阳县石窟寺盂兰盆会记》碑,记载了当年北石窟寺举行盂兰盆会的真实场景,是庆阳地区目前所见最早举办庙会的见证。通过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对北石窟寺庙会及戏台壁画... 现存于庆阳市北石窟寺第165窟内的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所立《原州彭阳县石窟寺盂兰盆会记》碑,记载了当年北石窟寺举行盂兰盆会的真实场景,是庆阳地区目前所见最早举办庙会的见证。通过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对北石窟寺庙会及戏台壁画演剧题记进行综合研究,以求梳理出这一地区的庙会及其演剧习俗演变的脉络和走向,进而探求庙会演剧与民俗文化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会 石窟 题记 演剧 民俗文化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庆阳北石窟寺区域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7
作者 张雄 和法国 +3 位作者 张景科 武金生 杨鑫 刘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7,共7页
区域稳定性监测是石窟寺长期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庆阳北石窟寺所在区域为对象,基于2019年的15景Sentinel-1A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研究区稳定性进行监测,获取了研究区雷达视线向形... 区域稳定性监测是石窟寺长期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庆阳北石窟寺所在区域为对象,基于2019年的15景Sentinel-1A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研究区稳定性进行监测,获取了研究区雷达视线向形变速率及时序形变,分析了研究区形变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监测结果表明:北石窟寺所赋存的覆钟山山体整体稳定,存在微小形变,不存在潜在滑坡变形特征;研究区主要形变区沿河分布,蒲、茹两河交汇处形变最为明显;研究区时序形变呈现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性,造成其规律性的原因为随季节变化的土壤侵蚀和董志塬固沟保塬项目的实施。该研究证明了InSAR技术在文物遗址区域稳定性监测的可行性,以及其在具有长期性、可靠性的优势,为石窟寺遗址长期预防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石窟 区域稳定性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庆阳北石窟寺濒危岩体变形特征分析
8
作者 马雪雅 张理想 +3 位作者 陈银桥 张景科 邹红宇 谷留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5-1155,共11页
危岩体发育会对石窟寺的稳定和游客安全造成威胁,利用变形监测分析石窟濒危岩体变形特征对岩体稳定性评估起重要作用。文章以甘肃庆阳北石窟寺为例,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变形监测、测缝计和... 危岩体发育会对石窟寺的稳定和游客安全造成威胁,利用变形监测分析石窟濒危岩体变形特征对岩体稳定性评估起重要作用。文章以甘肃庆阳北石窟寺为例,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变形监测、测缝计和非接触式裂隙监测等技术,从北石窟寺分布区域地质体、石窟赋存崖体和洞窟关键块体三个尺度研究濒危岩体的变形特征。监测周期内,区域地质体上部位移呈突发性变化,连续降雨后产生5.2 mm的沉降,中部基岩出露部位位移遵循先缓慢增长后逐渐恢复的变化规律,变形量维持在±1 mm以内。崖体内构造裂隙底部变形量呈波动式上升,于次年1—2月达到全年最高值,且随着温度降低,裂隙中部变形速率大于底部。32窟内浅表性裂隙变形量在0 mm附近±2 mm范围内持续波动,无进一步扩张或闭合趋势。区域地质体变形与降雨有高度相关性,崖体变形与温度呈强烈负相关,洞窟关键块体变形也易受温湿度和人为扰动影响。目前三个尺度的岩体变形量均在小范围内变化,相互之间影响较小,无协同性。对濒危岩体变形特征的分析可为北石窟寺稳定性评估和预测分析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濒危岩体 变形监测 裂隙监测 岩体变形特征
下载PDF
行唐县庞家庄—寺北沟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研究
9
作者 赵晓 《中国金属通报》 2023年第21期31-33,共3页
行唐县庞家庄—寺北沟铁矿位于山西断隆(Ⅱ_(2)^(3))、五台台拱(Ⅲ_(2)^(9))、阜平穹褶束(Ⅳ_(2)^(31))东缘,南东临紫荆关—灵山深大断裂。矿区出露地质体以太古界变质杂岩为主,包括叠卜安岩组变质表壳岩和大石峪片麻岩、坊里片麻岩、... 行唐县庞家庄—寺北沟铁矿位于山西断隆(Ⅱ_(2)^(3))、五台台拱(Ⅲ_(2)^(9))、阜平穹褶束(Ⅳ_(2)^(31))东缘,南东临紫荆关—灵山深大断裂。矿区出露地质体以太古界变质杂岩为主,包括叠卜安岩组变质表壳岩和大石峪片麻岩、坊里片麻岩、岗南片麻岩变质深成岩两类岩石组合类型。矿床赋存于新太古界叠卜安岩组,近矿围岩为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石榴石二辉斜长角闪岩。该岩组原岩建造为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夹泥质硅铁质建造,形成于活动陆缘—海沟古环境,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矿石为角闪磁铁石英岩,条带状定向、平行定向构造为主,品位低,属贫铁矿石。综上所述,该矿床为变质沉积磁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家庄— 铁矿 成矿地质条件 矿床成因
下载PDF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水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彦武 韩增阳 +3 位作者 郭青林 崔惠萍 段焘 裴强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0-369,共10页
以庆阳北石窟寺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窟区降水量、窟前泉/井水位及流量监测,结合地下水水质检测,系统分析了北石窟寺区内水环境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石窟寺窟区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全年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不均匀性;降雨导致夏季水位波... 以庆阳北石窟寺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窟区降水量、窟前泉/井水位及流量监测,结合地下水水质检测,系统分析了北石窟寺区内水环境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石窟寺窟区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全年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不均匀性;降雨导致夏季水位波动频繁,但经崖体裂隙的径流运移过程,导致补给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低温降低了岩土体的渗透能力,是引起冬季泉/井高水位的主要原因;北石窟水体易溶盐总含量为0.05%~0.06%,腐蚀性较低,但雨水冲刷和地下水毛细上升均对其风化产生促进作用。研究结果科学评价了北石窟寺水环境特征,进而为北石窟寺的水害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阳石窟 降水量 水位特征 流量特征 毛细水
下载PDF
庆阳北石窟寺砂岩表层风化特征与地层岩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景科 张理想 +3 位作者 郭青林 李威昊 文鑫 刘盾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352,共9页
北石窟寺的砂岩文物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砂岩表层产生了多种风化病害,严重降低了石窟文物的本体价值,亟待对其进行保护研究。经现场调查,北石窟寺砂岩表层发育的风化病害主要有颗粒状剥落、层状剥落、片状剥落、鼓包胀裂、鳞片状剥落、... 北石窟寺的砂岩文物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砂岩表层产生了多种风化病害,严重降低了石窟文物的本体价值,亟待对其进行保护研究。经现场调查,北石窟寺砂岩表层发育的风化病害主要有颗粒状剥落、层状剥落、片状剥落、鼓包胀裂、鳞片状剥落、盐霜、变色、堆积物及生物侵蚀等。其中以颗粒状剥落、层状剥落及盐霜最为发育。现场调查的结果还表明,北石窟寺砂岩的沉积环境为河湖边缘沉积,导致砂岩层理发育且胶结较差,该沉积环境是引起了北石窟寺砂岩风化形貌的主要内部因素之一。北石窟寺砂岩表层的颗粒状剥落、盐霜等主要风化病害均与砂岩性质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表层风化 地层岩性 颗粒状剥落 沉积环境 石窟
下载PDF
南、北石窟寺七佛造像空间布局之渊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华锋 宁宇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9,共11页
通过梳理七佛造像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南石窟寺第1窟和北石窟寺第165窟将七佛置于正壁、弥勒置于前壁的做法借鉴自克孜尔石窟第80窟;而将七佛分散于三壁来表现的做法则是参考了云冈石窟第13窟七佛,并略作改动而成。可见,南石窟寺第1窟... 通过梳理七佛造像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南石窟寺第1窟和北石窟寺第165窟将七佛置于正壁、弥勒置于前壁的做法借鉴自克孜尔石窟第80窟;而将七佛分散于三壁来表现的做法则是参考了云冈石窟第13窟七佛,并略作改动而成。可见,南石窟寺第1窟和北石窟寺第165窟的七佛造像布局既受到来自西部的影响,同时也接受了来自东部的影响。东、西两个方向的七佛造像布局方式在河西走廊与中原交界处的古泾州之地相遇,使得南、北石窟寺的七佛既有继承也有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陇东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七佛 克孜尔 云冈
下载PDF
北石窟寺降雨与洞窟相对湿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逢睿 崔惠萍 +2 位作者 孙博 申喜旺 周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76-180,共5页
为了研究降雨对北石窟寺渗水病害的影响,通过2002~2008年每日三次的人工监测,对北石窟寺165窟、222窟、240窟的相对湿度变化及大气降雨进行记录,对降雨量与洞窟相对湿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7年,洞窟年平均相对湿度与年... 为了研究降雨对北石窟寺渗水病害的影响,通过2002~2008年每日三次的人工监测,对北石窟寺165窟、222窟、240窟的相对湿度变化及大气降雨进行记录,对降雨量与洞窟相对湿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7年,洞窟年平均相对湿度与年降雨总量变化趋势一致,2007年后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变化趋势关联度很低;洞窟月相对湿度与月降雨总量变化趋势相同;一次降雨的直接影响在降雨1d前发生,降雨前和降雨后的两天为气压降低引起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增加引起的湿度增加;裂隙水和渗流补给在3 d后开始发挥作用,洞窟湿度增加,影响时间约14 d;降雨对洞窟相对湿度更大的作用表现为变化频率及幅度的增加;洞窟湿度常年稳定在55%以上,说明洞窟存在稳定的补给源,最有可能为赋存在窟前平台的基岩裂隙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渗水 相对湿度 降雨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庆阳北石窟寺摩崖石碑《宗派图》考释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华锋 宋文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石窟 庆阳市 宗派 石碑 摩崖 考释 甘肃省 西峰区
下载PDF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戏台考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柴慧霞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5期27-31,F0002,共6页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戏台是目前发现的我国第二座石窟寺戏台,其特征是面对窟龛而建,其修建年代为清末光绪年间。此戏台未被《中国戏曲文物志·戏台卷》《中国戏曲志·甘肃省卷》《甘肃省庆阳地区戏曲志》等书著录。戏台依附于佛寺...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戏台是目前发现的我国第二座石窟寺戏台,其特征是面对窟龛而建,其修建年代为清末光绪年间。此戏台未被《中国戏曲文物志·戏台卷》《中国戏曲志·甘肃省卷》《甘肃省庆阳地区戏曲志》等书著录。戏台依附于佛寺而建,而佛寺早在宋明时期已有盂兰盆会,清道光间有了“灯戏”,戏台正是民间礼佛和庙会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戏台 祭祀 庙会
下载PDF
“七佛”与弥勒信仰——庆阳北石窟寺第165窟的主像构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文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100,共7页
第165窟主像结构,有七佛,也有弥勒信仰的上生与下生;体现了天上尽管美好,依然要回到人间;无论过去、未来多么遥远,终究要回到现实。这样的图像构成分别对应于天上和人间,过去和现在,可以视作北石窟寺第165窟的对生命轮回参照的终极期待。
关键词 石窟 七佛 弥勒信仰
下载PDF
北石窟寺文化价值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浩 朱世广 王宇兵 《陇东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7-59,共3页
北石窟寺是陇东庆阳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存,不仅具有较高的佛教艺术价值,而且长期处于陇东地区佛教文化活动的中心地位,其宗教活动中的许多内容和形式已经转化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北石窟寺与丝路文化也有深刻的渊源关... 北石窟寺是陇东庆阳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存,不仅具有较高的佛教艺术价值,而且长期处于陇东地区佛教文化活动的中心地位,其宗教活动中的许多内容和形式已经转化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北石窟寺与丝路文化也有深刻的渊源关系,其文化底蕴异常深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民俗文化 丝路文化 文化价值
下载PDF
灌浆锚杆在庆阳北石窟寺165号洞窟病害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丽萍 李国祥 魏国安 《路基工程》 2001年第6期68-70,共3页
灌浆锚杆在其它锚固工程中应用甚广,但在治理石窟病害中应用较少,且要求有其独特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详细介绍了灌浆锚杆在庆阳北石窟寺165号洞窟窟顶风化砂岩治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庆阳石窟 165号洞窟 风化砂岩 模筑混凝土斗拱 灌浆锚杆 注浆 病害分析 治理措施 拱顶围岩
下载PDF
北魏时期的甘肃石窟寺(摘要)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玉祥 《敦煌研究》 1988年第2期27-28,共2页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魏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三秦和五凉等小王朝所统治。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们大多提倡和信奉佛教,麦积山、炳灵寺、莫高窟及其他河西诸石窟寺相继于前秦,后秦,西秦和北凉时期开创。公元386年拓跋...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魏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三秦和五凉等小王朝所统治。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们大多提倡和信奉佛教,麦积山、炳灵寺、莫高窟及其他河西诸石窟寺相继于前秦,后秦,西秦和北凉时期开创。公元386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建立了北魏王朝。北魏王朝统治的一个多世纪中,北方的佛教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至魏孝文帝时,“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两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佛教经典 王朝 统治者 僧尼 平城 敦煌莫高窟 石窟
下载PDF
泾河上游石窟文化的地理环境概论——以北石窟寺为中心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治立 《陇东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9-94,共6页
泾河流域在古代历史上是丝绸之路出长安向西域的咽喉地段,作为丝绸之路经行的必然结果,在泾川、西峰、镇原等地留下了大量的石窟。陇东石窟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它在历史上出现及其兴盛是由其特定的自然、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
关键词 泾河上游 石窟文化 地理环境 石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