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班彪《北征赋》文史价值考论 被引量:3
1
作者 金璐璐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7,共6页
《北征赋》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两汉易代之际文人的生活状况,为了解文人的创作心态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上承屈骚精神,下启引史入赋、借史咏怀的抒情小赋,具有重要赋史价值。《北征赋》以近乎直录的方式保存了许多史料,对进... 《北征赋》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两汉易代之际文人的生活状况,为了解文人的创作心态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上承屈骚精神,下启引史入赋、借史咏怀的抒情小赋,具有重要赋史价值。《北征赋》以近乎直录的方式保存了许多史料,对进一步了解秦汉时期的交通状况、班彪民族观的形成以及汉代四家诗的发展等多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彪 北征赋 建武元年 文史价值
下载PDF
班彪《北征赋》的空间维度论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邢培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4-69,共6页
班彪的《北征赋》以空间为线索,以流亡途中的所见所感为媒介,尽情抒发了自己国破家亡、流离转徙的痛苦和漂泊无依的感伤,深刻地反映了人生命运的不由自主和变幻无常。在抒情过程中,作者的空间意识对作品的抒情方式、情感色彩及文本结构... 班彪的《北征赋》以空间为线索,以流亡途中的所见所感为媒介,尽情抒发了自己国破家亡、流离转徙的痛苦和漂泊无依的感伤,深刻地反映了人生命运的不由自主和变幻无常。在抒情过程中,作者的空间意识对作品的抒情方式、情感色彩及文本结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彪 北征赋 空间意识 空间维度
下载PDF
时空视阈下看《东征赋》对《北征赋》的继承和发展
3
作者 胡琴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1-82,共12页
班彪的《北征赋》和班昭的《东征赋》时空纵横交织,后者乃模仿前者而成,对前者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时空记录上,班昭接受了班彪纪实的时空意识且有所创造;在时空安排上,班昭模仿班彪将旅途划分成三个地理空间,但对其中的时空分布进行了... 班彪的《北征赋》和班昭的《东征赋》时空纵横交织,后者乃模仿前者而成,对前者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时空记录上,班昭接受了班彪纪实的时空意识且有所创造;在时空安排上,班昭模仿班彪将旅途划分成三个地理空间,但对其中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整。就现实时空来看,班氏父女在旅途中思念家国,但班彪注重情感的强化,《北征赋》的时空分布比较均匀,而班昭注重情感的转变,《东征赋》的时空分布明显不均;就历史时空来看,班氏父女在赋中所列故实均与“德”有关,但班彪要求君臣修德以求国家安定,历史时空遍布《北征赋》的三个地理空间,而班昭要求自身修德以求生命“不朽”,历史时空仅出现在《东征赋》的第三个地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征赋 时空 家国
下载PDF
《北征赋》写作背景及其历史地理信息考论
4
作者 牛小燕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第1期64-65,共2页
西汉末年,王莽取代汉朝后建立的新莽政权,最终被更始帝刘玄推翻,然更始政权又被赤眉军摧毁,都城长安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班彪在此背景下,于更始三年踏上了避难凉州的路途,也是在从长安出发到安定的过程中写下了《北征赋》。研究发现,... 西汉末年,王莽取代汉朝后建立的新莽政权,最终被更始帝刘玄推翻,然更始政权又被赤眉军摧毁,都城长安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班彪在此背景下,于更始三年踏上了避难凉州的路途,也是在从长安出发到安定的过程中写下了《北征赋》。研究发现,班彪此次避难的目的地是凉州天水郡,并非《北征赋》中所记述的高平县,高平县只是班彪从长安出发沿云阳等地到达天水郡的途经之地。他在《北征赋》中记述的从长安一路朝西北方向前进到朝那的萧关、再到达高平县的路线是汉代除陇关道与萧关道外,三辅地区通往凉州、西域的另外一条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班彪 北征赋 历史地理
下载PDF
班彪《北征赋》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征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7年第3期42-44,共3页
《北征赋》是班彪的代表作,在纪行赋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继承《楚辞》、《遂初赋》等创作传统,在继承中又有变化,对后世纪行赋的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纪行 北征赋 艺术变化
原文传递
班彪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春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1-25,共5页
班彪以史才著称,其赋作亦具有历史征实性。拟就其《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三篇赋作,在考察赋作载录情况的基础上,重新考定《北征赋》写作时间为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在补证《冀州赋》写作时间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 班彪以史才著称,其赋作亦具有历史征实性。拟就其《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三篇赋作,在考察赋作载录情况的基础上,重新考定《北征赋》写作时间为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在补证《冀州赋》写作时间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的基础上,根据其为纪行赋的特点,校勘、缀合《冀州赋》文本;《览海赋》写作时间争议不大,论述从略。通过上述论证,以期促进班彪个人深入研究的补充与完善;探索辑佚校勘缀合汉残赋文本的方法;并对文学史的细化略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彪 北征赋 《冀州 文本校勘 作年考定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20世纪以来班彪作品研究综述
7
作者 张莹莹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9期78-84,共7页
20世纪以来,有关班彪作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史学角度展开,研究其与《史记》《汉书》的关系;二是从家学角度展开,研究班彪与班氏家族及地域文化的关系;三是从文学角度出发,对班彪文学创作进行专门的分析和考察。这些研究... 20世纪以来,有关班彪作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史学角度展开,研究其与《史记》《汉书》的关系;二是从家学角度展开,研究班彪与班氏家族及地域文化的关系;三是从文学角度出发,对班彪文学创作进行专门的分析和考察。这些研究成果丰硕,涵括了史学、家学和文学等方面,且不断深入和细化。尽管如此,当下班彪作品研究的纵深性和整体性仍有不足。因此,在新时期应调整班彪作品研究方向,打破学科界限,探寻新的研究视角,以展开整体性全面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彪 北征赋 《览海 家学
下载PDF
沧桑古道 历史烟云——萧关古道与历代诗旅文化之一
8
作者 薛正昌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6-20,74,共6页
萧关古道,是历史上关中通往西域的要道,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萧关诗旅文化,主要指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描写萧关古道境内地域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与古原州有关的诗文歌赋。随着历史的延伸,其中不少作品已成为浩如烟海的古代文... 萧关古道,是历史上关中通往西域的要道,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萧关诗旅文化,主要指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描写萧关古道境内地域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与古原州有关的诗文歌赋。随着历史的延伸,其中不少作品已成为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中的精华。本文仪就散见于史籍、碑刻的隋代以前的作品,从区域文化史的角度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关 上之回 北征赋 饮马长城窟行 诗经译注 抒情小 回中 固原 长安少年行 小雅
下载PDF
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
9
作者 张经纬 《月读》 2018年第9期89-95,共7页
一 公元25年,东人关中的赤眉军进入长安,击溃了更始帝刘玄。在一派离乱的气氛中,二十三岁的班彪沿着当年秦始皇西巡的路线,越过六盘山,逃到了凉州安定郡的高平(宁夏固原)。他在逃亡的羁旅中写下了著名的《北征赋》。
关键词 班彪 北征赋 秦始皇 六盘山 高平 羁旅 逃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