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山溪鲵精巢生精小叶与间质区在繁殖周期中显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宏元 王小平 +1 位作者 张育辉 黄敏毅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2-76,共5页
观察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tibetanus)精巢生精小叶和间质区在繁殖周期的显微结构,并测量了生精小叶的直径、生精小叶和间质区的体密度。结果显示,在精子排空期,精巢中排空区内间质细胞最发达,体密度达到最大值。在精子形成期和成熟... 观察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tibetanus)精巢生精小叶和间质区在繁殖周期的显微结构,并测量了生精小叶的直径、生精小叶和间质区的体密度。结果显示,在精子排空期,精巢中排空区内间质细胞最发达,体密度达到最大值。在精子形成期和成熟期,间质区体密度比增殖期和成熟分裂期明显增大。说明间质区体密度的增大与精子形成以及繁殖活动密切相关,排空小叶中的支持细胞可能对间质区的间质细胞发育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生精小叶 间质区
下载PDF
北方山溪鲵精子发生不同阶段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宏元 张育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6-140,共5页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子发生过程中各种类型生精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北方山溪鲵在4-8月时处于精子发生期,精子形成在7-8月。成熟精子的结构具有小鲵科精子的一些共同特征,如顶体...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子发生过程中各种类型生精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北方山溪鲵在4-8月时处于精子发生期,精子形成在7-8月。成熟精子的结构具有小鲵科精子的一些共同特征,如顶体前端呈三叶草状,尾部由轴纤维、波动膜、轴丝及轴丝旁纤维构成,轴纤维粗大呈圆柱形,尾部无线粒体等。比较分析认为,在两栖类的系统发育中,轴纤维、波动膜和轴丝旁纤维的消失为近裔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精子发生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下载PDF
3种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在北方山溪鲵卵母细胞发育中的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雷忻 张育辉 廉振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8,23,共7页
为探讨性类固醇激素对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卵泡发育的调控作用,采用组织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测卵子发生周期中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3种性类固醇激... 为探讨性类固醇激素对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卵泡发育的调控作用,采用组织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测卵子发生周期中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3种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表达特征。结果可见,北方山溪鲵卵巢中Ⅰ期卵泡数量在10月达到最大值,Ⅱ期卵泡数量在翌年5月达到最大值,Ⅲ期卵泡数量在6月最多,Ⅳ期卵泡数量在11月最多。E2与ER在Ⅲ期卵泡卵母细胞胞质中的阳性反应最强,P与PR,T与AR均在Ⅳ期卵泡卵母细胞中的阳性反应最强。结果表明,北方山溪鲵的卵泡为异步发育,其从发生至成熟后排出需要的最短时间应为20~22个月。E2在卵母细胞的卵黄形成中起作用,P与T均对卵母细胞成熟起重要作用。3种性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变化规律与北方山溪鲵卵泡发生、发育、成熟和排出的周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卵母细胞 性类固醇激素 受体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cf-os和c-myc在北方山溪鲵精子发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亚琳 张育辉 +1 位作者 王宏元 雷忻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6,共8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癌基因cf-os和c-myc蛋白在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子发生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在精原细胞缓慢增殖期,8、9月,FOS阳性反应物出现在精原细胞的胞质及核膜外,10、11月,FOS在少量精原细胞的胞核...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癌基因cf-os和c-myc蛋白在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子发生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在精原细胞缓慢增殖期,8、9月,FOS阳性反应物出现在精原细胞的胞质及核膜外,10、11月,FOS在少量精原细胞的胞核中表达。在精原细胞快速增殖期,即翌年4月,FOS定位在精原细胞的胞质中;5月,FOS在大量的胞核中强阳性表达;6月,FOS定位于部分精母细胞核质和核膜下;7月,FOS在一些精子细胞的核质和核膜下表达。MYC在8、9月的部分精原细胞胞质中表达较弱,在101、1月阳性反应出现在个别精原细胞的核质中。翌年4月,MYC在精原细胞核周围的胞质中表达;5月在大量的精原细胞核膜下有强表达;6月,MYC在一些精母细胞核膜下表达;7月,MYC在部分精子细胞的核膜下弱表达。结果表明,北方山溪鲵的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大强度在生精细胞发育中呈阶段性,表达的强度和细胞数量与细胞增殖的速度相一致。FOS和MYC在精原细胞内从胞质向胞核的转移与细胞快速增殖的时期相吻合。说明cf-os和c-myc对精原细胞有丝分裂有促进作用,并参与精母细胞成熟分裂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精子发生 C-FOS C-MYC
下载PDF
北方山溪鲵精巢支持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宏元 张育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89,共4页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山溪鲵精巢内支持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精原细胞增生期,支持细胞间存在镶嵌连接,与精原细胞增生以及生精小囊的体积变大相适应;在精子形成期,支持细胞具有典型的类固醇激素分泌特征;精子成熟后,支持细胞...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山溪鲵精巢内支持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精原细胞增生期,支持细胞间存在镶嵌连接,与精原细胞增生以及生精小囊的体积变大相适应;在精子形成期,支持细胞具有典型的类固醇激素分泌特征;精子成熟后,支持细胞退化.并对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支持细胞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精原细胞 精巢
下载PDF
秦岭地区北方山溪鲵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贵虎 丁义晶 +4 位作者 闫季泽 王晓卫 巩会生 李保国 许升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5-920,共6页
用分子系统学方法探究秦岭地区北山溪鲵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扩增测定了秦岭地区北方山溪鲵8个种群66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Cytb基因754bp序列,采用生物软件进行碱基组成、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单倍型的MP,ML和BI系统进化... 用分子系统学方法探究秦岭地区北山溪鲵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扩增测定了秦岭地区北方山溪鲵8个种群66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Cytb基因754bp序列,采用生物软件进行碱基组成、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单倍型的MP,ML和BI系统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秦岭地区的北方山溪鲵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分支——东部进化枝和西部进化枝,东、西两个进化枝在系统进化树和网络图上都可以明显的分开;东部的种群表现出较高的单倍型频率,太白山北坡汤峪的种群表现出有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并和东西两个进化枝都共有单倍型。推测秦岭地区北方山溪鲵的东西两个进化枝可能经历了隔离分化,汤峪种群是由东西两个类群扩散形成。秦岭地区北方山溪鲵受地质历史事件和气候变化影响产生了种群间的隔离分化和扩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遗传多样性 种群分化
下载PDF
睾酮在北方山溪鲵精巢发育周期中的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亚琳 张育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20,共6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睾酮(testosterone,T)在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巢发育周期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北方山溪鲵的精巢中,4月份T定位在次级精原细胞的胞质中;5月份T定位在次级精原细胞的胞核中,6~7月,...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睾酮(testosterone,T)在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巢发育周期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北方山溪鲵的精巢中,4月份T定位在次级精原细胞的胞质中;5月份T定位在次级精原细胞的胞核中,6~7月,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核中呈T阳性反应;8月份,精巢的非成熟区和成熟区散在地出现T的弱阳性位点,9~10月,精巢非成熟区的精原细胞胞质及成熟区精子中有较强的T阳性反应;11月,精原细胞的胞质及精子中的阳性反应减弱。在山溪鲵的生殖周期中,4~11月精巢中始终呈现T阳性反应,而且T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4~5月和9~10月,精巢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中也有T阳性反应。上述结果说明.在山溪鲵精巢中,T对生殖细胞增殖及精子形成起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睾酮 精子发生 生殖周期
下载PDF
c-myc和c-fos在隆肛蛙与北方山溪鲵卵巢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雷忻 张育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8,共5页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隆肛蛙与北方山溪鲵不同发育时期卵泡c- myc和c- fos的表达产物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表明,Myc在2种动物 - 期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中表达较强,以后逐渐减弱;Fos在2种动物卵泡发育初期表达很弱,在 - 期卵泡中表达...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隆肛蛙与北方山溪鲵不同发育时期卵泡c- myc和c- fos的表达产物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表明,Myc在2种动物 - 期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中表达较强,以后逐渐减弱;Fos在2种动物卵泡发育初期表达很弱,在 - 期卵泡中表达增强。上述结果说明,c- myc在2种动物卵母细胞发育初期起重要作用,而c- fos在发育中后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种原癌基因可能通过调节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来调控卵母细胞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肛蛙 北方山溪鲵 C-MYC C-FOS 卵巢
下载PDF
北方山溪鲵精巢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宏元 张育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共4页
通过电镜观察研究了北方山溪鲵精巢内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在精子排空后,间质细胞具有发达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和大量的脂滴。说明北方山溪鲵在繁殖期排精后,生精小叶周围的间质细胞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能力。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精巢 间质细胞 超微结构 类固醇激素分泌
下载PDF
雌二醇及其受体在北方山溪鲵精巢中的周期性分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亚琳 张育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62,共5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二醇(estradiol)及其受体(estrogenreceptor)在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巢发育周期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4~5月,雌二醇及受体在精原细胞的胞质中强表达;6月,雌二醇在精母细胞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二醇(estradiol)及其受体(estrogenreceptor)在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巢发育周期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4~5月,雌二醇及受体在精原细胞的胞质中强表达;6月,雌二醇在精母细胞的胞质中表达较弱,其受体在精母细胞的核质中有较强表达;7月,雌二醇及受体在精于细胞的胞质中表达;8月,雌二醇及受体在精原细胞的胞质中和变态后的精于头部有弱表达;9~11月,两者均在精原细胞的胞质中及精于头部有较强表达。说明雌二醇及其受体存在于整个精巢周期中,二者在生精细胞中的强弱变化基本一致,其变化规律与精于发育周期密切相关;雌激素受体多存在于生精细胞的胞质中,雌激素可能以非基因组效应凋控细胞的增殖,并与精于的发育成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雌二醇 受体 精于发生
下载PDF
北方山溪鲵精巢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亚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0,36,共5页
探讨3种性类固醇激素在北方山溪鲵精子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3种激素在山溪鲵精子发生周期不同时期在精巢中的细胞定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雄激素分布在精原细胞的胞质中,尔后转移到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的核中;雌激... 探讨3种性类固醇激素在北方山溪鲵精子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3种激素在山溪鲵精子发生周期不同时期在精巢中的细胞定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雄激素分布在精原细胞的胞质中,尔后转移到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的核中;雌激素一直存在于生精细胞的胞质及核膜周围;孕激素分布在精原细胞及精母细胞的胞质中,随后在精子细胞的核质中有表达。雄激素在早期的精子发生和转型中起作用,而雌激素主要以非基因组效应参与生精细胞的增殖,孕激素在精子发育后期精子细胞的变态中起作用。3种激素以不同的方式调控精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类固醇激素 睾酮 雌二醇 孕酮 精子发生
下载PDF
北方山溪鲵嗅觉感受器的组织结构
12
作者 王小平 王宏元 +1 位作者 张育辉 郑巧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6,共4页
用光镜观察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幼体和成体鼻腔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北方山溪鲵幼体和成体的嗅上皮中均存在Bowman′s腺,鼻腔外侧存在犁鼻器。山溪鲵属于有尾目中最原始的类群,为终生水栖型。说明在四足动物从水生... 用光镜观察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幼体和成体鼻腔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北方山溪鲵幼体和成体的嗅上皮中均存在Bowman′s腺,鼻腔外侧存在犁鼻器。山溪鲵属于有尾目中最原始的类群,为终生水栖型。说明在四足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中,嗅黏膜中Bowman′s腺的出现与陆生环境没有直接关系。山溪鲵具有犁鼻器,说明在水生型的原始有尾两栖动物已经具有犁鼻器,犁鼻器在种系发生上是从水生的四足动物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嗅器 犁鼻器
下载PDF
北方山溪鲵端脑细胞构筑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一淼 张育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0-83,共4页
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tibetanus)端脑的细胞构筑.山溪鲵嗅球位于大脑半球的腹外侧缘,从外向内可分6层结构,依次为神经纤维层、小球层、外丛状层、僧帽细胞层、内丛状层、颗粒细胞层.未见副嗅球.大脑内发育最... 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tibetanus)端脑的细胞构筑.山溪鲵嗅球位于大脑半球的腹外侧缘,从外向内可分6层结构,依次为神经纤维层、小球层、外丛状层、僧帽细胞层、内丛状层、颗粒细胞层.未见副嗅球.大脑内发育最好的结构是原始海马,其次是原始梨状区.纹状体以纹状体突为界,分为内、外侧两部.端脑内细胞从形态和大小上分化较为单一.并就上述结构与无尾两栖类、中国大鲵做了比较,以表明山溪鲵端脑结构在神经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端脑 细胞构筑 组织学观察 两栖纲 有尾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