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旱农地区农田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46
1
作者 严昌荣 居辉 +1 位作者 彭世琪 郁小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4,共4页
北方旱地区域农田水分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自然降水和农田蒸散量。在区域尺度上 ,农田潜在蒸散量是半干旱偏旱区 >半湿润偏旱区 >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农田水分平均潜在亏缺量为 5 17mm,最大亏缺量为 96 8mm,最小亏缺量为 16 2... 北方旱地区域农田水分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自然降水和农田蒸散量。在区域尺度上 ,农田潜在蒸散量是半干旱偏旱区 >半湿润偏旱区 >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农田水分平均潜在亏缺量为 5 17mm,最大亏缺量为 96 8mm,最小亏缺量为 16 2 mm。半干旱区旱地农田水分平均潜在亏缺、最大亏缺和最小亏缺量分别为 2 74、6 88和 - 34mm,半湿润偏旱区上述 3个参数分别为 15 7、4 6 9和 - 180 m m。由于降水的时空变化 ,不同类型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储存量也产生了区域分异 ,3种不同类型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在农作物不同发育期储存量的变化是半湿润偏旱区 >半干旱区 >半干旱偏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特征 北方旱农地区 农田水分 自然降水 农田蒸散量
下载PDF
北方旱农地区自然降水生产潜力的适度开发对策 被引量:11
2
作者 冷石林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7年第6期30-33,43,共5页
在北方旱农地区的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偏旱区,通过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和宏观调研,明确了北方旱农地区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可开发程度较高。针对旱农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差和经济技术水平低,潜力开发难度较大,总结提出了分阶段... 在北方旱农地区的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偏旱区,通过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和宏观调研,明确了北方旱农地区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可开发程度较高。针对旱农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差和经济技术水平低,潜力开发难度较大,总结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的适度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旱农地区 生产潜力 开发程度 适度开发对策
下载PDF
北方旱地谷子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金冰秋 康延柱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年第11期35-36,共2页
旱地地膜谷子栽培技术是一项集抗旱、增产为一体的新技术。北方旱农地区无霜期为110~150天,凡海拔2200m以下、≥10℃的活动积温在2000℃左右、年降水400mm左右地区的旱川地、山坡梯田和不保灌水的川地均可种植。
关键词 北方旱农地区 穴播栽培 旱地谷子 技术 地膜覆盖 地膜谷子 活动积温 无霜期
下载PDF
旱地谷子大豆覆膜条带种植技术
4
作者 郭志利 孙常青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8期158-159,共2页
谷子和大豆均是我国北方旱农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通过我们在国家(寿阳)旱农试区“八五”以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谷豆条带种植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地当量比率,获得较高籽粒产量和效益;同时,覆膜穴播谷子和膜际条播大豆也具有显著的增产... 谷子和大豆均是我国北方旱农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通过我们在国家(寿阳)旱农试区“八五”以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谷豆条带种植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地当量比率,获得较高籽粒产量和效益;同时,覆膜穴播谷子和膜际条播大豆也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近年来我们将谷豆条带种植技术、谷子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大豆膜际条播栽培技术进一步研究集成,形成旱地谷豆覆膜条带种植技术模式,显著地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谷子和大豆的产量及效益,并在寿阳为代表的旱农类型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穴播栽培 旱地谷子 种植技术 大豆 条带 北方旱农地区 籽粒产量 膜际条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